一种移动式医疗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878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动式医疗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是指一种移动式医疗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背景2009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的意见》,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地方医改细则。新的医改方案把基层尤其是乡村一级的医疗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新的医改方案颁布后,国家将在全国广大的农村建立农村乡 镇卫生院,在未来几年,我国将逐步建设和改造约22000所乡镇卫生院,1300所县医院,400 余所的县中医院,以及950所左右的妇幼保健医院。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 容之一。农村乡镇医院普遍位于人口集中的乡镇上,由于我国乡镇排水系统普及率和污水 集中处理率低,医院污水现阶段只能直接或间接的排入环境水体,加之我国乡镇居民的生 活饮用水源,主要是就近采用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直接或间接的排入环境水体的医院污 水,对农村乡镇居民的生活饮用水存在巨大的疾病和环境风险。医院废水含有较多的病原 细菌、病毒;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 散的重要途径和严重污染环境。建立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废水处理设 施尤其重要,否则,这些乡镇卫生院的废水极易成为疾病传染源,影响乡镇居民的健康。乡镇卫生院的规模较小,产生的废水量也较小,每天的废水量为5 100m3/d,但这 些废水同样含有大量的病毒、细菌等污染物,任其排放将对环境造成污染,且极易造成病原 体、病毒的扩散,引起流行性疾病的传播。由于水量小,采用常规的建设混凝土水池的方法建设成本和运行管理成本较高、 建设周期长,推广建设的难度较大。若医院搬迁该方法所建设的处理设备不便于搬迁,从而 也对资源造成了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接面向乡镇卫生院及小型医院,能有效缩短建 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时间,也有利于处理设施的标准化、模块化,降低设备的造价的移动式医 疗污水处理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带一个车厢的小车,小车的顶部设有药剂储 槽,车厢内设有调节池、生化区、沉淀区、消毒区以及设备区。所述调节池和设备区位于下层,相对应地,上层设有一个水池,并通过两个隔板将 该水池由左至右分为生化区、沉淀区以及消毒区三个区域,其中,车厢的左侧面、生化区与 沉淀区之间的隔板以及沉淀区与消毒区之间的隔板三者呈台阶状,且沉淀区与消毒区之间 的隔板为第一台阶,因而能保证废水的上层清液能从生化区流至消毒区。所述调节池的右上角设有一开口,该开口内设有进水管,该水管作为医疗废水的进水部件,进水管的进水口要略高于调节池设计的最高液位;调节池内还设有格栅或滤网, 对废水进行粗滤,能滤去较粗颗粒的悬浮物,其中,调节池的正面设有液位显示板,能显示 该移动式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内的液位高度;设备池内设有提升泵、气泵以及二氧化氯发生 器。其中,提升泵设有管道与调节池和生化区相连,气泵设有管道与生化区相连,二氧化氯 发生器设有管道与消毒区相连。所述生化区置于左池的上方,内设有高效悬浮生物填料,通过填有高效悬浮生物 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区的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泥斗,泥斗角度不小于60度。所述消毒区的右端设有出水口,该出吹口口于与沉淀区和消毒区之间的隔板处于 同一高度,该出水口设有水管,该水管作为污水处理后的出水管。所述药剂储槽设有两个,分别为盐酸储槽和无机盐储槽,每个储槽分别对应有一 个计量泵,计量泵设有管道与所述二氧化氯发生器相连,计量泵把储槽内的药品泵入二氧 化氯发生器,再通过二氧化氯发生器直接管道进入消毒区。所述车厢内的顶部设有两块与隔板平行的挡板,分别悬于沉淀区和消毒区内。这 两块挡板可以在细小悬浮物在漂浮的过程中对这些小颗粒的悬浮物起阻挡作用,并在重力 作用下沉积在沉淀区和消毒区的底部或者砂滤盒上。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医疗污水在调节池中通过机械方法进行固液分离,除去粗颗 粒的悬浮物后,污水进入生化区,通过填有高效悬浮生物填料的生物区的微生物的生化反 应,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再经过沉淀区砂滤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最后通过消 毒区经二氧化氯消毒后达标排放。本实用新型设备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以及造价低,并能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设置 不同大小的车厢,适用性广。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如附图1所示,一种移动式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带一个车厢的小车,车厢内设 有调节池1、生化区2、沉淀区3、消毒区4以及设备区5。调节池1和设备区5位于下层,生化区2、沉淀区3以及消毒区4由左至右依次排 列,并置于调节池1和设备区5的上方,生化区2与沉淀区3之间设有第一隔板61,沉淀区 3与消毒区4之间设有第二隔板62,其中,车厢的右侧面60、第一隔板61以及第二隔板62 三者呈台阶状,且由低阶至高阶依次为第二隔板62、第一隔板61以及车厢的右侧面60。调节池1的右上角设有一开口,该开口内设有进水管11,该进水管11为L形,进水 管的进水口高于最高液位;调节池1的正面设有液位显示板12 ;设备池5内设有提升泵51、 气泵52以及二氧化氯发生器53。提升泵51设有管道与调节池1和生化区2相连,气泵52 设有管道与生化区2相连,二氧化氯发生器53设有管道与消毒区4相连。生化区2置于左池12的上方,内设有高效悬浮生物填料21。[0024]沉淀区3与生化区2相邻,沉淀区3底部设有泥斗31,泥斗31角度不小于60度, 砂滤盒31的形状可以呈梯形或三角形状。消毒区4与沉淀区3相邻,消毒区4的右端设有出水口,该出水口与第二隔板51 处于同一高度。另设有第一档板91 一端与车厢顶部固定,一端悬于沉淀区3内,同样地,设有第二 挡板92和悬于消毒区4内。第一档板91和第二挡板92与第一隔板61以及第二隔板62 平行。设有两个药剂储槽置于车顶,这两个药剂储槽分别为盐酸储槽71和无机盐储槽 72,盐酸储槽71对应有第一计量泵81,无机盐储槽72对应有第二计量泵82,第一计量泵81 和第二计量泵82也都置于车顶,并分别设有管道与二氧化氯发生器53相连。同样的,调节池1内可设有滤网,用来代替设有格栅。本可移动式医疗废水处理设备的工艺流程是以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和二氧化氯消 毒为核心的处理工艺。医疗污水通过机械方法进行固液分离、生化反应以及砂滤吸附,使悬 浮物的含量小于10mg/l,最后通过二氧化氯消毒后达标排放。本实用新型出水水质好。设备自带消毒系统,可选用二氧化氯消毒,废水处理设备 一体化小型化。设备占地小,集成度高,易于管理和监控。同时本设备采用小车模式,从而 可以实现可移动化,便于设备的到位安装,缩短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周期。本移动式医疗污 水处理设备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需处理水量的大小,设置不同大小的车间,如选用处 理水量为0. 5m3/h 10m3/h不等的设备。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 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式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带一个车厢的小车,其特征在于,小车的顶部设 有药剂储槽;车厢内设有调节池、生化区、沉淀区、消毒区以及设备区,所述调节池和设备区 位于下层,调节池置于设备区的左边,相对应地,上层设有一个水池,并通过两个隔板将该 水池由左至右分为生化区、沉淀区以及消毒区三个区域,其中,车厢的左侧面、生化区与沉 淀区之间的隔板以及沉淀区与消毒区之间的隔板三者呈台阶状,且沉淀区与消毒区之间的 隔板为第一台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的右 上角设有一开口,该开口内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要略高于调节池设计的最高 液位;调节池内的正面设有液位显示板,设备池内设有提升泵、气泵以及二氧化氯发生器, 提升泵设有管道与调节池和生化区相连,气泵设有管道与生化区相连,二氧化氯发生器设 有管道与消毒区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区置于 左池的上方,内设有高效悬浮生物填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底部 设有泥斗,泥斗角度不小于60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区的右 端设有出水口,该开口于与沉淀区和消毒区之间的隔板处于同一高度,该开口设有水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储槽设 有两个,分别为盐酸储槽和无机盐储槽,每个储槽分别对应有一个计量泵,计量泵设有管道 与所述二氧化氯发生器相连。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移动式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 厢内的顶部设有两块与隔板平行的挡板,分别悬于沉淀区和消毒区内。
专利摘要一种移动式医疗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带一个车厢的小车,小车的顶部设有药剂储槽,车厢内设有调节池、生化区、沉淀区、消毒区以及设备区。所述调节池和设备区位于下层,上层设有一个水池,并通过两个隔板将该水池由左至右分为生化区、沉淀区以及消毒区三个区域,设备池内设有提升泵、气泵以及二氧化氯发生器。医疗污水在调节池中通过机械方法进行固液分离,污水进入生化区,通过填有高效悬浮生物填料的生物区的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再经过沉淀区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最后通过消毒区经二氧化氯消毒后达标排放。本实用新型设备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以及造价低,可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大小的车厢,适用性广。
文档编号C02F1/50GK201842740SQ20102060530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1日
发明者潘远来 申请人:广州市浩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