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829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就是水体自净的人工强化。根据起作用的微生物的不同,生物处理方法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好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和好养生物膜法;厌氧处理包括消化水解法和厌氧生物膜法。污水生态处理系统,是以生态工程技术为主,应用生态系统特点而建成的生态工艺体系。主要有湿地技术、土地处理系统、稳定塘处理系统。针对于各处污水性质和各地经济技术条件的不同,生物处理系统和生态处理系统分别建于不同的地方,各自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传统的污水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方法的居多,其中以二级活性污泥法为主。而生态处理系统有其固有的优势,如低费用、低能耗、运行管理维护简单。随着城市对水体污染以及废水回用的日益重视,所有的污水厂都不能,满足严格的出水标准。传统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中通常含有25% -75%的磷,90%的氮、和大约10%的有机物质和悬浮固体,这会成为河流富营养的重要潜在来源。为了有效去除出水中的营养物和其它污染物质,有必要在处理流程后面应用经济有效、易操作运行的生态处理方,即集合型综合处理法,将两者联合起来对污水进行处理,因地制适宜,实现技术、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通过将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和生态处理系统相结合,提供一种处理效率高、生态效益好、出水效果好、水质稳定、实际操作简便、 运行成本低、维护简单、能耗少、二次污染少,而且具有园林景观效果的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顺序连接的生物处理系统和生态处理系统。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池、调节池、提升泵、流离生化池和中间水池;所述格栅池通过管道与调节池相连通,调节池通过管道与流离生化池连接,调节池中的污水用提升泵被泵入流离生化池;流离生化池与中间水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生态处理系统为潜流型人工湿地,所述中间水池通过管道与潜流型人工湿地相连通。所述格栅池的池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格栅池内部设置一细格栅,所述格栅池的池顶加盖,所述污水通过所述进水口进入格栅池,经所述细格栅拦截大粒径的污染物质后再通过出水口流出,通过管道进入调节池。所述流离生化池包括生化池池体、位于所述生化池池体内的流离球填料,位于所述生化池池体底部的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通过鼓风管道与位于所述生化池池体外的鼓风机连通。再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水池与潜流人工湿地有高度差。更进一步地,所述潜流型人工湿地的挡墙底部及四壁均设有防渗层,人工湿地自上而下由水生植物、介质层和集水石笼组成;布水管均勻分配在人工湿地的介质层中;所述中间水池通过管道与潜流型人工湿地的布水管连通;所述布水管上均勻分布通孔,污水通过布水管上的通孔进入所述介质层。所述布水管为UPVC管。所述介质层内的介质由陶粒、钙石、水洗砂组成。所述陶粒、钙石和水洗砂的重量配比比例为2 6 2,所述陶粒的粒径范围为 16 25mm,所述钙石的粒径范围20 37mm,所述水洗砂的粒径范围2 4mm。所述集水石笼采用粒径范围为37 56mm的石灰石堆砌而成,所述集水石笼的高度为20cm。本实用新型的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具有综合建设成本低,投资省的优点, 且由于利用生物与生态的组合技术,因此动力消耗少,运行费用低;本实用新型的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耐冲击负荷力强,系统安全、运行稳定,操作简单,管理方便,且使用寿命长,无污泥产生即无二次污染;运行中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即使在冬季也能够保证运行稳定,保持处理效果,并具有绿色生态效益、能够美化周边环境、调节周边区域气候、改善局部空气质量环境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1格栅池,2调节池,3流离生化池,4鼓风管道,5流离球填料,6曝气系统,7鼓风机,8中间水池,9潜流型人工湿地,10布水管,11介质层,12集水石笼,13水生植物,14出水调节井,15出水调节装置,16提升泵,17格栅,18盖,19生化池池体,20防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顺序连接的生物处理系统和生态处理系统,其中,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池1、调节池2、提升泵16、 流离生化池3和中间水池8 ;格栅池1通过管道与调节池2相连通,调节池2通过管道与流离生化池3连接,调节池2中的污水用提升泵16被泵入流离生化池3 ;流离生化池与中间水池8通过管道连接;生态处理系统为潜流流型人工湿地9,中间水池8通过管道与潜流型人工湿地9相连通。本例中,格栅池1的池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图中未显示),格栅池内部设置一细格栅17,格栅池的池顶加盖18,污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格栅池,经细格栅拦截污水中粒径大于IOmm的较大的污染物质后再通过出水口流出,通过管道进入调节池2。[0026]本例中,污水在调节池2内通过一定的停留时间,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将高峰期和低峰期的水质水量进行调节,并初步沉淀。调节池中的污水通过提升泵16经管道被泵入流离生化池3。调节池完成水质和水量均化。流离生化池包括生化池池体19、位于生化池池体内的流离球填料5,位于生化池池体19底部的曝气系统6,曝气系统6通过鼓风管道4与位于生化池池体19外的鼓风机7 连通。通过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同浸没在污水中的流离球填料充分接触,避免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在无压力、只需水体稍微流动,通过特殊污水在流动中存在着球体外流速快,球体内流速慢的现象,污水中漂浮物集中在流速慢的地方产生流离现象。经过无数次流离作用,使污水中的固形物和有机物胶体与水分离。最终水在生化池中停留几小时,而杂质停留几日或几周,都被培养的生物菌生化分解,变成H20、CO2, N2、由于格栅池和调节池已经把不溶解的无机质去除,则在流离生化池就无污泥产生。水是从流离球填料的球体内穿梭进出,水流动是以层流向均勻流动,曝气从生化池的底部向上,竖向曝气,故在流离生化池中是以气、固、液三位一体混合的形式在水中的推流,使粘附在流离球的球体上的絮凝体状物,随水波冲动逐步渐渐流出并被逐渐分解,故氧的利用率较高,动能消耗低。生化在运行过程中是以好氧、兼氧、厌氧状的多变环境发生,水从流离球的球体潺潺流动,将脏水净化,实测数据表明效果较好,一般CODcr去除率达70-98%,BOD5去除率达到85%以上,关键流程十分简化,占地面积小,基建费用低,运转费用省,可自动化程度高。本例中,中间水池8与潜流型人工湿地有高度差,有利于水的流动,节省能源。本例中,潜流型人工湿地的挡墙底部及四壁均设有防渗层20,人工湿地自上而下由水生植物13、介质层11和集水石笼12组成;布水管10均勻分配在人工湿地的介质层11 中;中间水池8通过管道与潜流型人工湿地的布水管连通;布水管10上均勻分布通孔,污水通过布水管上的通孔进入介质层11,在介质层11中过滤,经过一定的停留时间,再由集水石笼12收集,水生植物13吸收污水中的N、P作为自身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并且通过根茎向介质层中输送氧气。本例中,布水管可采用UPVC管。 本例中,介质层内的介质由陶粒、钙石、水洗砂组成。本例中的陶粒、钙石和水洗砂的重量配比比例为2 6 2,陶粒的粒径范围为 16 25mm,钙石的粒径范围20 37mm,水洗砂的粒径范围2 4mm。本例中,集水石笼12采用粒径37 56mm的石灰石堆砌而成,高度为20cm。污水通过布水管进入介质层,在介质层停留一定的时间,通过介质层的过滤,下渗至集水石笼收集,水生植物吸收污水中的N、P作为自身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并且通过根茎向介质中输送氧气。本例中,出水调节井14通过管道与水平流人工湿地相连接,污水通过集水石笼流到出水调节井中,人工湿地的水位高差的调节通过调节装置15来实现。生活污水经格栅池的格栅去除较大悬浮物和漂浮物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完成水质和水量均化;然后经提升泵提升至流离生化池,在此生物反应段,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和胶体物质被填料吸附,而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被微生物用于自身繁殖营养,代谢转化为生物细胞并氧化成为最终产物(主要是(X)2和H2O),出水经过中间水池,最后自流到潜流型人工湿地,通过生物的、物理的、植物的作用,水质得到净化,达到设计标准后排放。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顺序连接的生物处理系统和生态处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池、调节池、提升泵、流离生化池和中间水池;所述格栅池通过管道与调节池相连通,调节池通过管道与流离生化池连接,调节池中的污水用提升泵被泵入流离生化池;流离生化池与中间水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生态处理系统为潜流型人工湿地,所述中间水池通过管道与潜流型人工湿地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池的池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格栅池内部设置一细格栅,所述格栅池的池顶加盖,所述污水通过所述进水口进入格栅池,经所述细格栅拦截大粒径的污染物质后再通过出水口流出,通过管道进入调节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离生化池包括生化池池体、位于所述生化池池体内的流离球填料,位于所述生化池池体底部的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通过鼓风管道与位于所述生化池池体外的鼓风机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水池与潜流型人工湿地有高度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流型人工湿地的挡墙底部及四壁均设有防渗层,人工湿地自上而下由水生植物、介质层和集水石笼组成;布水管均勻分配在人工湿地的介质层中;所述中间水池通过管道与潜流型人工湿地的布水管连通;所述布水管上均勻分布通孔,污水通过布水管上的通孔进入所述介质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为 UPVC 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内的介质由陶粒、钙石、水洗砂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钙石和水洗砂的重量配比比例为2 6 2,所述陶粒的粒径范围为16 25mm,所述钙石的粒径范围20 37mm,所述水洗砂的粒径范围2 4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石笼采用粒径范围为37 56mm的石灰石堆砌而成,所述集水石笼的高度为20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顺序连接的生物处理系统和生态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具有综合建设成本低,投资省的优点,且由于利用生物与生态的组合技术,因此动力消耗少,运行费用低;本实用新型的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耐冲击负荷力强,系统安全、运行稳定,操作简单,管理方便,且使用寿命长,无污泥产生即无二次污染;运行中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即使在冬季也能够保证运行稳定,保持处理效果,并具有绿色生态效益、能够美化周边环境、调节周边区域气候、改善局部空气质量环境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文档编号C02F9/14GK202265483SQ20112037040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8日
发明者薛慧 申请人:北京清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