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的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875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的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水处理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山区沟域渔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些沟域冷水鱼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如北京市怀柔渤海镇冷水鱼养殖产业已形成集孵化、养殖、销售、烧烤和餐饮等一系列冷水鱼产业带,具有虹鳟鱼美食一条川的美誉,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多年来农民不规范化养殖、饲料和鱼药无序投放,鱼类粪便排泄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了养殖水体的严重氮磷污染。一方面,养殖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下游养殖水体中,容易对养殖鱼类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降低了鱼苗种的成活率;另一方面,污染的养殖水体排放到河流中,容易造成河流水质的下降,特别是当其排放到饮用水源地上游的河流中时,容易造成饮用水源地水质的污染,进而影响周围居民饮用水安全。因此,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净化是保障山区沟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子之一,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目前常用的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处理方法有曝气、沉淀、过滤、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投放化学药剂技术、生态浮床技术、膜分离技术、稳定性二氧化氯技术和SBR污水净化技术等,但这些单一的技术存在着污染物去除能力有限,或投资运行成本高、管理维护困难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适合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的处理组合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涉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的净化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提供的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的净化装置,主要包括生物絮凝沉淀池连接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连接养鱼池;生物絮凝沉淀池和养鱼池同时连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连接生态净化塘; 生态净化塘连接下游排水沟。所述的装置,其中生物絮凝沉淀池中的生物絮凝剂为芽孢乳杆菌(Envi-plus)。所述的装置,其中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中的陶粒孔径为0. 4-0. 6纳米。所述的装置,其中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中负载的微生物为红螺菌科红假单胞菌属。所述的装置,其中人工湿地为表面潜流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的装置,其中人工湿地种植的水生植物为香蒲、菖蒲、美人蕉以及千屈菜。所述的装置,其中生态净化塘设置有太阳能动水机和悬挂碳素纤维生态草的生态浮床,其中,生态浮床采用水面无土栽培水生植物的方式,生态浮床占水面的15-20%。、[0018]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提高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的水质,为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的净化、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净化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净化组合装置,主要包括有生物絮凝沉淀池3连接纳米功能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4 ;纳米功能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4连接养鱼池5 ;生物絮凝沉淀池3和养鱼池5同时连接表面潜流人工湿地6 ; 表面潜流人工湿地6连接复合生态多功能净化塘7 ;复合生态多功能净化塘7连接下游排水沟8。上述组合工艺中各区段的优选条件是生物絮凝沉淀池的絮凝剂与待处理冷水鱼养殖水的混合方式为利用地势差进水口跌水的急流特点分散生物絮凝剂。纳米功能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的纳米功能陶粒孔径为0. 4-0. 6纳米;纳米功能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的负载微生物为红螺菌科红假单胞菌属。表面潜流人工湿地种植的水生植物可以是胆不限于香蒲、菖蒲、美人蕉以及千屈菜等。生态净化塘设置有设置太阳能动水机和悬挂碳素纤维生态草的生态浮床。其中,生态浮床采用水面无土栽培水生植物的方式,生态浮床占水面的15-20%。本实用新型的净化方法和装置实现了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的高效脱氮除磷,提高了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的水质,降低了处理成本,同时本发明具有安装、面积设计灵活、生态安全及出水稳定的特点。与其它养殖水体污染治理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用于流水养殖水体的治理,并且在低温条件下处理系统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作详细描述。请参阅图I,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的净化装置,主要由生物絮凝沉淀池3、纳米功能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4、表面潜流人工湿地6、复合生态多功能净化塘7等通过管路连接而成。包括有生物絮凝沉淀池3连接纳米功能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4 ;纳米功能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4连接养鱼池5 ;生物絮凝沉淀池3和养鱼池5同时连接表面潜流人工湿地6 ;表面潜流人工湿地6连接复合生态多功能净化塘7 ;复合生态多功能净化塘7连接下游排水沟8。上述组合工艺中各区段的优选条件是生物絮凝沉淀池的絮凝剂与待处理冷水鱼养殖水的混合方式为利用地势差进水口跌水的急流特点分散生物絮凝剂。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公知的芽孢乳杆菌(Envi-plus)。纳米功能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的纳米功能陶粒孔径为0. 4-0. 6纳米;纳米功能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的负载微生物为红螺菌科红假单胞菌属;表面潜流人工湿地种植的水生植物为香蒲、菖蒲、美人蕉以及千屈菜。[0040]生态净化塘设置有设置太阳能动水机和悬挂碳素纤维生态草的生态浮床,其中,生态浮床采用水面无土栽培水生植物的方式,生态浮床占水面的15-20%。待处理的上游养殖水I与生物絮凝剂2充分利用原有地势差,在生物絮凝沉淀池3的进水口跌水混合,然后进入生物絮凝沉淀池3絮凝沉淀,生物絮凝沉淀池3连接纳米功能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4,生物絮凝沉淀池3中生物絮凝处理后的出水进入纳米功能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4,纳米功能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4中的纳米功能陶粒直径为5-6毫米,有大量的微孔,孔隙率40%以上,孔径0. 5纳米左右。同时纳米功能陶粒表面负载有微生物菌剂,负载的微生物菌剂为红螺菌科红假单胞菌属,包括嗜酸红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以及球形红假单胞菌。纳米功能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4连接养鱼池5,纳米功能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4处理后的水直接进入养鱼池5,为养殖池5供水;生物絮凝沉淀池3和养鱼池5同时连 接表面潜流人工湿地6,生物絮凝沉淀池3产生的浊水和养鱼池5的洗池水分别通过管路进入表面潜流人工湿地6,表面潜流人工湿地种植的水生植物比如但不限于香蒲、菖蒲、美人蕉以及千屈菜。表面潜流人工湿地6的出水通过管路进入复合生态多功能净化塘7进行进一步处理,复合生态多功能净化塘7设置有太阳能动水机和悬挂碳素纤维生态草的生态浮床,通过动水机快速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尤其是底层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实现其他曝气装置无法实现的从上到下的流向。其中,生态浮床采用水面无土栽培水生植物的方式,生态浮床占水面的15%。最后经过复合生态多功能净化塘7处理后的出水排放到下游排水沟8。经分析表明,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对TN、TP、NH3-N等主要水质指标净去除率均达到80%以上,出水达到《水产养殖水质标准》。
权利要求1.一种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生物絮凝沉淀池连接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 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连接养鱼池; 生物絮凝沉淀池和养鱼池同时连接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连接生态净化塘; 生态净化塘连接下游排水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中的陶粒孔径为0. 4-0. 6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人工湿地为表面潜流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种植有水生植物。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生态净化塘设置有太阳能动水机和悬挂碳素纤维生态草的生态浮床,其中,生态浮床为水面无土栽培水生植物,生态浮床占水面的 15-20% o
专利摘要一种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净化装置,主要包括生物絮凝沉淀池连接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陶粒负载微生物过滤池连接养鱼池;生物絮凝沉淀池和养鱼池同时连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连接生态净化塘;生态净化塘连接下游排水沟。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提高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的水质,为山区沟域冷水鱼养殖水体的净化、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文档编号C02F9/14GK202482167SQ201120411859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5日
发明者夏训峰, 席北斗, 张列宇, 李晓光, 李曹乐, 赵颖 申请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