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6704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垃圾急剧增长。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达到2. 4亿吨,并以每年大于9%的速度增长,其中未经过处理的垃圾有70亿吨。预计在未来的20年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将占据85%的陆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严重的垃圾污染问题。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堆肥、填埋和焚烧三种,其中填埋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处理方式。垃圾渗滤液是指垃圾在填埋堆放过程中,由于厌氧发酵、有机物分解、降水的淋溶和冲刷、地表水和地下水浸泡等原因,产生多种代谢物质和水分,形成含高浓度悬浮物和高浓度有机或无机成分的液体,并含有各类重金属污染物,其色度大、毒性强、水质水量波动大,是世界公认的处理难题。主要表现以下特性(I)滤液水质十分复杂,不仅含有耗氧有机污染物,还含有各类金属和植物营养素(氨氮等),渗滤液中还会含有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2) B0D5、COD浓度闻,最闻可达几万,远远闻于城市污水;(3)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种类多,其中有难以生物降解的萘、菲等非氯化芳香组化合物、氯化芳香组化合物、磷酸酯、邻苯二甲酸酯、酚类化合物和苯胺类化合物等;(4)垃圾渗滤液中含有10多种金属离子,其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5)随着垃圾填埋场场龄的增加,氨氮含量增高,C/N比例失调,磷元素缺乏,给生物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自2011年7月I日起,现有全部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并执行更低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目前国内外专家对垃圾渗浙液处理技术的研究重点以去除有机物和氨氮为主,主要的处理技术分为两大方面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以超滤、纳滤、反渗透、氧化技术为主,该技术去除COD高,设施占地面积小,可实现自动化控制,处理效果较理想,但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高,系统寿命低,药剂
使用量大。生物处理技术以厌氧和好氧技术为主,技术特点为C0D去除率较高,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缺点是难以解决高氨氮问题,影响生物处理效果,在新的排放标准下,很难稳定运行,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难以有效处理垃圾渗浙液的难题,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采用氨氮吸收技术降低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含量,生成有经济效益的铵盐,再以膜生物反应器(MBR)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最后进入纳滤膜系统,进一步除去生物难降解的剩余有机物,降低C0D,最终达标排放或回灌填埋场。其中,本实用新型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具体包括接收垃圾渗滤液并对其进行均化的一废水调节池;其中,所述废水调节池又连接一垃圾混凝沉淀池,所述垃圾混凝沉淀池又连接一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其中,从所述垃圾混凝沉淀池形成的上清液进入所述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进行反应; 其中,所述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又连接一机械过滤器,其中,从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产生的上清液经过所述机械过滤器形成过滤后的污水;其中,所述机械过滤器又连接一第一精密过滤器,其中,所述第一精密过滤器又连接有一氨氮吸收膜系统,所述氨氮吸收膜系统又连接一膜生物反应器,所述膜生物反应器又连接有一第二精密过滤器,所述第二精密过滤器又连接一纳滤系统。其中,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氨氮吸收膜系统,是由疏水材料制成的若干根膜丝构成,膜孔为微米级。其中,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第一精密过滤器是10微米级别的精密过滤器。本实用新型根据垃圾渗滤液污水氨氮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的特点,运用氨氮吸收膜技术预处理,降低氨氮含量并增强污水的可生化性,再结合膜生物反应器(MBR)和纳滤技术,成功解决了高氨氮问题,有效降低污水的有机物含量,处理后排放水完全符合排放标准。该系统相对于现有处理系统,处理费用低于反渗透为代表的物理化学处理法,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和铵盐,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滤波液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凝沉淀池;2厌氧污泥床反应器;3机械过滤器;4精密过滤器;5氨氮吸收膜系统;6膜生物反应器;7精密过滤器;8纳滤膜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滤波液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接收垃圾渗滤液并对其进行均化的一废水调节池(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废水调节池又连接一垃圾混凝沉淀池I,所述垃圾混凝沉淀池I又连接一厌氧污泥床反应器2,其中,从所述垃圾混凝沉淀池形成的上清液进入所述厌氧污泥床反应器2进行反应;其中,所述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又连接一机械过滤器3,其中,从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产生的上清液经过所述机械过滤器3形成过滤后的污水;其中,所述机械过滤器3又连接一第一精密过滤器4,其中,所述第一精密过滤器4又连接有一氨氮吸收膜系统5,所述氨氮吸收膜系统5又连接一膜生物反应器6,所述膜生物反应器5又连接有一第二精密过滤器7,所述第二精密过滤器7又连接一纳滤系统8。其中,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氨氮吸收膜系统,是由疏水材料制成的若干根膜丝构成,膜孔为微米级。并且,所述第一精密过滤器4是10微米级别的精密过滤器。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叙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方法实施例I、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之一,依以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将收集的垃圾渗滤液注入废水调节池中,在调节池内停留8小时;第二步垃圾渗滤液经调节池均化后,进入混凝沉淀池1,每升污水投入聚合氯化铝25毫克和聚丙烯酰胺I毫克;第三步沉淀池上清液进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2 ;第四步厌氧污泥床反应器2上清液经机械过滤器3,降低浊度小于20毫克每升,过滤后调节pH至10. 5 ;第五步上述污水再经过10微米精密过滤器4过滤,去除10微米的悬浮物后,进入氨氮吸收膜系统5 ;氨氮吸收膜系统5,由疏水材料制成的若干根膜丝构成,膜孔为微米级。系统中的污水经过膜丝内侧,酸性吸收液经过膜丝外侧,在膜丝微孔处界面发生反应,氨氮与酸液生成铵盐,污水或者酸性吸收液则不能透过。随着反应的平衡,废水中氨氮可降低至50毫克每升以下。反应式如下NH:+0H+= ΝΗ3+Η202NH3+H2S04 = (NH4) 2S04NH3+HCI = NH4ClNH3+HNO3 = NH4NO3第六步步骤四处理后的废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器6,进行好氧生物降解,以去除95%以上的剩余有机物;第七步步骤五中经过膜生物反应器6处理后的废水,经过精密过滤器7,去除水中10 μ m以上的颗粒进入纳滤膜系统8,透过纳滤膜的水达标排放;未透过纳滤膜的浓缩液部分进行回灌填埋场处理;第八步上述第二步、第三步、第六步中产生的污泥压滤干化后回填填埋场。方法实施例2、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之二,依以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将收集的垃圾渗滤液注入废水调节池中,在调节池内停留12小时;第二步垃圾渗滤液经调节池均化后,进入混凝沉淀池1,每升污水投入聚合氯化铝15毫克和聚丙烯酰胺3毫克;第三步沉淀池上清液进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2 ;第四步厌氧污泥床反应器2上清液经机械过滤器3,降低浊度小于20毫克每升,过滤后调节pH至10 ;第五步上述污水再经过10微米精密过滤器过滤4,以去除10微米的悬浮物后,进入氨氮吸收膜系统5。[0054]氨氮吸收膜系统5,由疏水材料制成的若干根膜丝构成,膜孔为微米级。系统中的污水经过膜丝内侧,酸性吸收液经过膜丝外侧,在膜丝微孔处界面发生反应,氨氮与酸液生成铵盐,污水或者酸性吸收液则不能透过。随着反应的平衡,废水中氨氮可降低至50毫克每升以下。反应式如下ΝΗ/+0Η+ = ΝΗ3+Η202NH3+H2S04 = (NH4) 2S04NH3+HCI = NH4ClNH3+HNO3 = NH4NO3第六步步骤四处理后的废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器6,进行好氧生物降解,去除95% 以上的剩余有机物;第七步步骤五中经过膜生物反应器6处理后的废水,经过精密过滤器7,去除水中10 μ m以上的颗粒进入纳滤膜系统8。透过纳滤膜的水达标排放;未透过纳滤膜的浓缩液部分进行回灌填埋场处理;第八步前述第二步、第三步、第六步中产生的污泥压滤干化后,回填填埋场。方法实施例3、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之三,依以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将收集的垃圾渗滤液注入废水调节池中,在调节池内停留15小时;第二步垃圾渗滤液经上述调节池均化后,进入沉淀池1,每升污水投入聚合氯化招20晕克和聚丙纟布酸胺2晕克;第三步上述沉淀池上清液进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2进行反应;第四步经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产生的上清液,经机械过滤器3,降低浊度小于20毫克/每升,过滤后调节pH至10. 2 ;第五步污水经过10微米精密过滤器4过滤,悬浮物进入氨氮吸收膜系统5 ;第六步步骤四处理后的废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器6,进行好氧生物降解;第七步经过上述第六步处理后的废水,再通过精密过滤器7,去除水中ΙΟμπι以上的颗粒后,进入纳滤膜系统8 :透过纳滤膜的水达标排放;未透过纳滤膜的浓缩液部分进行回灌填埋场处理;第八步上述第二步、第三步、第六步中产生的污泥压滤干化后,回填填埋场。本实用新型根据垃圾渗滤液污水氨氮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的特点,运用氨氮吸收膜技术预处理,降低氨氮含量并增强污水的可生化性,再结合膜生物反应器(MBR)和纳滤技术,成功解决了高氨氮问题,有效降低污水的有机物含量,处理后排放水完全符合排放标准。该系统相对于现有处理系统,处理费用低于反渗透为代表的物理化学处理法,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和铵盐,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形,而这些改进或者变形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面的具体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垃圾渗滤液并对其进行均化的一废水调节池; 其中,所述废水调节池又连接一垃圾混凝沉淀池,所述垃圾混凝沉淀池又连接一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其中,从所述垃圾混凝沉淀池形成的上清液进入所述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进行反应; 其中,所述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又连接一机械过滤器,其中,从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产生的上清液经过所述机械过滤器形成过滤后的污水; 其中,所述机械过滤器又连接一第一精密过滤器,其中,所述第一精密过滤器又连接有一氨氮吸收膜系统,所述氨氮吸收膜系统又连接一膜生物反应器,所述膜生物反应器又连接有一第二精密过滤器,所述第二精密过滤器又连接一纳滤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氮吸收膜系统,是由疏水材料制成的若干根膜丝构成,膜孔为微米级。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精密过滤器是10微米级别的精密过滤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接收垃圾渗滤液并对其进行均化的一废水调节池;其中,所述废水调节池又连接一垃圾混凝沉淀池,所述垃圾混凝沉淀池又连接一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其中,从所述垃圾混凝沉淀池形成的上清液进入所述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进行反应;其中,所述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又连接一机械过滤器,其中,从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产生的上清液经过所述机械过滤器形成过滤后的污水;其中,所述机械过滤器又连接一第一精密过滤器,其中,所述第一精密过滤器又连接有一氨氮吸收膜系统,所述氨氮吸收膜系统又连接一膜生物反应器,所述膜生物反应器又连接有一第二精密过滤器,所述第二精密过滤器又连接一纳滤系统。
文档编号C02F9/14GK202519136SQ20122017471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3日
发明者侯燕卿, 刘少锋, 刘战虎, 李军, 李小钢, 李建新, 李涛, 王强, 范小青, 许亚红, 许增团 申请人:西安皓海嘉水处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