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祛根环形涡轮紊流压力补偿滴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069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铜祛根环形涡轮紊流压力补偿滴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滴灌系统中的滴头,尤其涉及铜祛根环形涡轮紊流压力补偿滴头。
背景技术
地下滴灌核心焦点问题是易堵塞。近年来,世界各地通过大规模的田间试验发现,地下滴灌普遍存在负压吸泥、作物根系入侵灌水器、容易堵塞等严重问题;而且,造成堵塞的主要原因都大致相同一是与地上滴灌灌水器一样,地下滴灌同样存在内部水中微小固体颗粒、细小毛状物及化学微粒等物质,附着在流道壁及死角处形成栓柱核,发育成泥团造成流道堵塞。二是地下灌水器埋设于地下,出水口被土壤包围,当灌溉管道停水时刻,瞬间毛管中产生的负压能够将土壤中自由微小颗粒吸入灌水器的微孔,发生负压吸泥现象而堵塞滴头。三是由于地下灌水器埋设于作物的根部,植物根的向水性生长,会使作物的毛根进入地下灌水器的滴水孔,造成堵塞。科学研究表明,多种重金属对作物尤其是根系有毒害作用,在重金属含量超出一定临界值时,对植物生长和环境造成危害性影响和污染破坏。其中重金属铜不仅是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元素,又可与植物分泌的有机酸相互作用产生二价铜离子,当铜离子积累浓度达到或介于一定范围区间时,就会对作物尤其是根部生长产生胁迫性抑制作用;当超过一定临界值时,作物停止生长或死亡。因此,利用重金属铜对植物根际环境的胁迫性影响原理,发明了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根系起到抑制、屏蔽作用,有效提高抗堵塞功能的铜祛根环形涡轮紊流压力补偿滴头。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铜祛根环形涡轮紊流压力补偿滴头,包括上盖片、弹性膜片、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片为含有铜祛根剂的混合注塑件,其正面呈平弧形,其长边侧壁设有上盖卡条,其短边侧壁设有卡扣件;所述下壳体为设有腔体且呈长方形的注塑件,其长边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上盖卡条相匹配的向内凸出卡槽;所述腔体内短边两侧分别设有膜片格挡1、膜片格挡II,该膜片格挡I与膜片格挡II之间镶嵌有所述弹性膜片;其中所述上盖片正面设有环形涡流流道,该环形涡流流道的一端设有流道进水口,其另一端设有回环水孔I ;所述环形涡流流道外侧设有舌台,该舌台上设有出水孔I ;所述上盖片背面设有流线型流道,该流线型流道的一端设有回环水孔II,其另一端设有出水孔II ;沿所述流线型流道外侧依次设有第三道阻水圈、第二道阻水圈、第一道阻水圈;所述回环水孔II与所述回环水孔I相通;所述出水孔II与所述出水孔I相通;所述下壳体底面设有梳形流水槽,该梳形流水槽的居中位置呈字形设置7组进水口,其中在居中设置一组7条进水口 I ;所述进水口 I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V1、进水口 VL其一侧分别设有进水口 I1、进水口III,其另一侧分别设有进水口 IV、进水口 V ;所述下壳体底面沿2/3处设有横向凸台;所述7组进水口依次在所述腔体内对应设有7个进水槽;所述7条进水口 I对应的进水槽分别设有流水缺口、进水槽边缘凸台;所述横向凸台在所述腔体内对应设有深水槽。所述第三道阻水圈、第二道阻水圈、第一道阻水圈均呈环形闭合凸台圈。所述环形涡流流道和所述流线型流道的流道单元均为圆弧状。所述梳形流水槽由20个均匀设置、且一端相连的平行直线凹槽构成。所述弹性膜片的厚度为O. 8mm,其硬度为43。所述7个进水槽均设有窄缝进水口。所述膜片格挡I和所述膜片格挡II的高度均等于所述弹性膜片厚度与所述进水槽边缘凸台高度之和。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中在滴头上盖片正面环形涡轮流道、背面流线型流道,并将两个流道回环联通,大幅提升了滴头紊流消能效果和压力补偿功能。2、本实用新型中的上盖片为含有铜祛根剂的混合注塑件,因此,利用重金属铜对植物根际环境的胁迫性影响原理,水流经过滴头上盖片正面、背面流道与铜粉发生反应,携带铜酸离子带水流出,对根系起到抑制、屏蔽作用,可防止根系入侵灌水器造成堵塞。3、本实用新型中设有三道阻水圈,使得上盖片背面与下壳体内腔水流完全阻隔,形成独立的内流场;水压越大,弹性膜片上下压差越大,弹性膜片中间逐渐向上凸起并向中空部位贴紧,与流道粘贴且由浅至深,逐步挤压封闭过水面,挤压封闭面积越大,流道过水截面越小,水流只能通过线性流道流过,水压越大,过水截面越小,流速越大,水流量越小,在水压介于一定区间范围时,滴头出水量趋于平衡,保持相对一致的滴水均匀度,滴灌管沿程压力流量损失减少,布设距离相对延长,对地形落差适应性相对提高,起到良好的压力一补偿作用;当水压超过一定极限时,弹性膜片最终会将滴头进、出水孔全部封闭造成断流。4、本实用新型供水结束时,在减压、断水、负压倒吸等作用力发生的一瞬间,滴灌管中的舌片与本实用新型中舌台随即合闭,隔绝本实用新型内流场与外界的流通;同时,本实用新型及管网内水流发生负压倒流,将吸附在梳形窄缝进水口上的杂质进行反冲洗,达到自洁净功效,提升了抗堵塞功能。5、本实用新型下壳体底面沿2/3处设有横向凸台,可以在生产滴灌管时,保证滴头出水孔100%向上、向前位置,确保滴头筛选、传输、打孔和正确安装。6、本实用新型设有由20个均匀设置、且一端相连的平行直线凹槽构成梳形流水槽,该梳形流水槽既可以让水流从各个位置均能顺利流通,又可格栅较大颗粒物起到过滤作用,同时又可以防止颗粒物杂质卡入,以便在停水时利用负压倒流将杂质冲洗干净。7、本实用新型中设有梳形流水槽与窄缝进水口结构,可有效提高滴头抗堵塞能力,在供水时,可防止进水口堵塞,过滤或减少微小颗粒物、细小毛状物进入;在停水时,依据地下滴灌系统负压倒吸原理,可对过滤吸附在进水口梳形缝隙上的微小颗粒物进行反冲洗,提高本实用新型及系统抗堵塞自适应能力。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片圆弧正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片背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壳体底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壳体腔体示意图。图中I一进水口 I 2—进水口 II 3—进水口 III 4一进水口 IV 5—进水口 V 6—进水口VI 7—进水口Vn 8—膜片格挡I 9一卡槽 10—深水槽11一膜片格挡II 12—流水缺口13—横向凸台14一窄缝进水口 15—进水槽边缘凸台 16—回环水孔I 17—流道进水口 18—环形涡流流道 19一出水孔I20—舌台 21—上盖卡条29—梳形流水槽 22—回环水孔II 23—流线型流道24一出水孔II 25—第一道阻水圈 26—卡扣件 27—第二道阻水圈 28—第二道阻水圈 29—上盖片 30—下壳体 31—弹性膜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铜祛根环形涡轮紊流压力补偿滴头,包括上盖片29、弹性膜片31、下壳体30。上盖片29为含有铜祛根剂的混合注塑件(即将铜祛根剂与通用上盖片基材通过混料机混合均匀后,经150Τ注塑机制成的注塑件;铜祛根剂是由铜祛根剂是由4(Γ50%的注塑级高密度聚乙烯、15 20%低密度聚乙烯、18 25%高压线型低密度聚乙烯、O. 25% O. 3%生物老化抑制剂、8 10%紫铜粉和3 5%色母的质量比配制而成),其正面呈平弧形,其长边侧壁设有上盖卡条21,其短边侧壁设有卡扣件26 ;下壳体30为设有腔体且呈长方形的注塑件,其长边两侧分别设有与上盖卡条21相匹配的向内凸出卡槽9;腔体内短边两侧分别设有膜片格挡I 8、膜片格挡II 11,该膜片格挡I 8与膜片格挡II 11之间镶嵌有弹性膜片31。弹性膜片31的厚度为O. 8mm,其硬度为43。其中上盖片29正面设有环形涡流流道18,该环形涡流流道18的一端设有流道进水口17,其另一端设有回环水孔I 16 ;环形涡流流道18外侧设有舌台20,该舌台20上设有出水孔I 19 (参见图2)。上盖片29背面设有流线型流道23,该流线型流道23的一端设有回环水孔II 22,其另一端设有出水孔II 24 ;沿流线型流道23外侧依次设有第三道阻水圈27、第二道阻水圈28、第一道阻水圈25 ;回环水孔II 22与回环水孔I 16相通;出水孔II 24与出水孔I 19相通(参见图3)。第三道阻水圈27、第二道阻水圈28、第一道阻水圈25均呈环形闭合凸台圈。环形涡流流道18和流线型流道23的流道单元均为圆弧状。下壳体30底面设有由20个均匀设置、且一端相连的平行直线凹槽构成的梳形流水槽29,该梳形流水槽29的居中位置呈字形设置7组进水口,其中在居中设置一组7条进水口 I I ;进水口 I I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 VI 6、进水口 VII 7,其一侧分别设有进水口II 2、进水口III 3,其另一侧分别设有进水口IV 4、进水口 V 5;下壳体30底面沿2/3处设有横向凸台13 (参见图4)。[0037]7组进水口依次在腔体内对应设有7个进水槽,7个进水槽均设有窄缝进水口 14 ;7条进水口 I I对应的进水槽分别设有流水缺口 12、进水槽边缘凸台15 ;横向凸台13在腔体内对应设有深水槽10 (参见图5)。膜片格挡I 8和膜片格挡II 11的高度均等于弹性膜片31厚度与进水槽边缘凸台15高度之和。使用时,在水压作用下,由滴头下壳体30底面7组进水口流入腔体对应的进水槽,弹性膜片31与下壳体30内腔底表面之间的间隙过流截面,在水压小的情况下,越过弹性膜片31直接从滴头上盖片29出水孔I 19、出水孔II 24流出,在压力不断增大并达到一定压力区间范围时,弹性膜片31向上顶起紧紧贴附在滴头上盖片29,并粘接为一体形成阻水圈时,水流从弹性膜片31 —端,进入滴头上盖片29正弧面与滴灌管内壁之间进水口,经过环形涡流流道18,从流道进水口 17经回环水孔I 16流入弹性膜片31背平面与滴头上盖片29粘接封闭形成的流线型紊流流道内,经流道最后从流水缺口 12流出。
权利要求1.铜祛根环形涡轮紊流压力补偿滴头,包括上盖片(29)、弹性膜片(31)、下壳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片(29)为含有铜祛根剂的混合注塑件,其正面呈平弧形,其长边侧壁设有上盖卡条(21),其短边侧壁设有卡扣件(26);所述下壳体(30)为设有腔体且呈长方形的注塑件,其长边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上盖卡条(21)相匹配的向内凸出卡槽(9);所述腔体内短边两侧分别设有膜片格挡I (8)、膜片格挡II (11),该膜片格挡I (8)与膜片格挡II(11)之间镶嵌有所述弹性膜片(31); 其中所述上盖片(29)正面设有环形涡流流道(18),该环形涡流流道(18)的一端设有流道进水口(17),其另一端设有回环水孔I (16);所述环形涡流流道(18)外侧设有舌台(20),该舌台(20)上设有出水孔I (19); 所述上盖片(29)背面设有流线型流道(23),该流线型流道(23)的一端设有回环水孔II (22),其另一端设有出水孔II (24);沿所述流线型流道(23)外侧依次设有第三道阻水圈(27)、第二道阻水圈(28)、第一道阻水圈(25);所述回环水孔II (22)与所述回环水孔I(16)相通;所述出水孔II (24)与所述出水孔I (19)相通; 所述下壳体(30)底面设有梳形流水槽(29),该梳形流水槽(29)的居中位置呈字形设置7组进水口,其中在居中设置一组7条进水口 I (I);所述进水口 I (I)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 VI (6)、进水口 VII (7),其一侧分别设有进水口 II (2)、进水口III (3),其另一侧分别设有进水口 IV (4 )、进水口 V (5 );所述下壳体(30 )底面沿2/3处设有横向凸台(13 ); 所述7组进水口依次在所述腔体内对应设有7个进水槽;所述7条进水口 I (I)对应的进水槽分别设有流水缺口(12)、进水槽边缘凸台(15);所述横向凸台(13)在所述腔体内对应设有深水槽(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祛根环形涡轮紊流压力补偿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道阻水圈(27)、第二道阻水圈(28)、第一道阻水圈(25)均呈环形闭合凸台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祛根环形涡轮紊流压力补偿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涡流流道(18)和所述流线型流道(23)的流道单元均为圆弧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祛根环形涡轮紊流压力补偿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梳形流水槽(29)由20个均匀设置、且一端相连的平行直线凹槽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祛根环形涡轮紊流压力补偿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膜片的厚度为O. 8mm,其硬度为4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祛根环形涡轮紊流压力补偿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7个进水槽均设有窄缝进水口(1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祛根环形涡轮紊流压力补偿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格挡I (8)和所述膜片格挡II (11)的高度均等于所述弹性膜片(31)厚度与所述进水槽边缘凸台(15)高度之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祛根环形涡轮紊流压力补偿滴头,包括上盖片、弹性膜片、下壳体,其特征在于上盖片为含有铜祛根剂的混合注塑件,其正面呈平弧形,其长边侧壁设有上盖卡条,其短边侧壁设有卡扣件;下壳体为设有腔体且呈长方形的注塑件,其长边两侧分别设有与上盖卡条相匹配的向内凸出卡槽;腔体内短边两侧分别设有膜片格挡Ⅰ、Ⅱ,该膜片格挡Ⅰ与Ⅱ之间镶嵌有弹性膜片;上盖片正面设有外侧带舌台的环形涡流流道;上盖片背面设有外侧带三道阻水圈的流线型流道;下壳体底面设有梳形流水槽,该梳形流水槽设置7组进水口,7组进水口依次在腔体内对应设有7个进水槽。本实用新型对根系起到抑制、屏蔽作用,可有效提高抗堵塞功能。
文档编号C02F1/00GK202860733SQ20122051720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1日
发明者王栋, 薛瑞清, 战国隆, 谢永生, 王冲, 李文多, 王飞, 田小红 申请人: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