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杆驱动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429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杆驱动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曝气装置的多杆驱动联轴器,具体是利用一根输出轴,将输出力转移到多根驱动轴上的多杆驱动联轴器。
背景技术
联轴器是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主动轴和从动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在高速重载的动力传动中,有些联轴器还有缓冲、减振和提高轴系动态性能的作用。联轴器由两半部分组成,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联接。一般动力机大都借助于联轴器与工作机相联接。转碟曝气机又名曝气转盘,属于机械曝气机中的水平轴盘式表面推流曝气器。曝气器由曝气转盘、水平轴及两端的轴承、电动机及减速器构成。现有的曝气转盘由内盘和外环构成,其中内盘和外环均分为4块或8块或直接采用一个整体结构,连接曝气转盘和减速器的是采用一根水平轴。传统连接转盘的都是一根中心驱动轴,消耗动力较多,旋转不稳定、均匀,为此采用多根驱动轴驱动圆盘,此处依旧采用传统的联轴器是不可行的。为此需要专门针对该技术需求而设计一款利用一根输出轴、将输出力转移到多根驱动轴上的多杆驱动联轴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径向跳动弱、且能利用一根输出轴、将输出力转移到多根驱动轴上的多杆驱动联轴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多杆驱动联轴器,包括相对面嵌合连接在一起的主动联轮和被动联轮。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轮结构作为联轴器的主体结构,将其设置为双轮结构可方便安装两端的轴结构,其中主动联轮连接主轴,被动联轮连接分轴,将主动联轮和被动联轮嵌合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主轴的力经过上述主动联轮和被动联轮传递给分轴,分轴作为驱动终端将力传递给终端装置,即传递给曝气转盘。采用嵌合方式组合主动联轮和被动联轮,可将主动联轮和被动联轮的连接关系为完全融合在一起,使得在传递力的过程中力的传输损耗变小。同时方便拆卸和安装。进一步的,主动联轮和被动联轮的嵌合连接方式为:主动联轮靠近被动联轮的一面开有若干联结凹槽,被动联轮靠近主动联轮的一面设置有若干与联结凹槽相配合的联结凸起,且联结凸起嵌入在联结凹槽内。如上所述,作为替代方式,联结凹槽可以设置在被动联轮上,相应的,联结凸起可以设置在主动联轮上,这时,同时采用联结凸起嵌入在联结凹槽内作为上述方式的替代连接。所述联结凹槽为棱形凹槽,联结凸起为具有棱边的柱体。为了防止联结凸起与联结凹槽出现脱接现象,本实用新型的联结凹槽为棱形凹槽,联结凸起为具有棱边的柱体。此时,可使得主动联轮和被动联轮在互相传递力的过程中,通过棱边将力发散均匀,同时这样设置也可使得转动不受方向限制,如采用螺纹连接关系,则会造成主动联轮和被动联轮只能绕一个方向旋转。而本实用新型则不受该限制。进一步的,具体的采用联结凹槽为五边形凹槽,联结凸起为五边形棱柱。当然优先采用正五边形凹槽和正五边形棱柱,或者其他多边形或正多边形,如:正六边形、正七边形,正八边形等。所有联结凹槽绕主动联轮中心按照圆形均匀分布。按照圆形分布,可使得主动联轮受力均匀。每一个联结凸起距离被动联轮中心距离最远的棱边为边界棱边,每一个联结凸起的边界棱边距离被动联轮中心的距离一致,且相邻边界棱边与被动联轮中心连线构成的夹角为边界夹角,所有边界夹角均相等。可使得被动联轮在受力时为均匀受力,每个传递到被动联轮的力矩是一致的。所述被动联轮中心与边界棱边之间的连线过联结凸起横切面的中心点。此时,整个受力的最远点为边界棱边,此时边界棱边可使得受力力矩拉长,受力均匀。主动联轮远离被动联轮的一面连接有主轴,被动联轮远离主动联轮的一面连接有多根均匀排布的分轴。主轴主要由互相连接的圆柱体和六边柱体构成,且所述六边柱体延伸进主动联轮内。所述分轴的横切面为六边形。主轴为连接电机或减速机的输入轴,分轴为输出轴。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双轮结构作为联轴器的主体结构可减小径向跳动,同时双轮结构可方便拆卸和安装,可方便快速的连接一轴边多轴的转换。且对现有结构改进工程也是非常方便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示意图。图2为主轴和主动联轮的示意图。图3为被动联轮和分轴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A向示意图。图5为图1中BB向示意图。图6为图1中DD向示意图。图7为图1中CC向示意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主轴;2、主动联轮;3、被动联轮;4、分轴;5、联结凹槽;6、联结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0030]如图1、图2所示,多杆驱动联轴器使用时,将相对面嵌合连接在一起的主动联轮2和被动联轮3组合成一个双轮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轮结构作为联轴器的主体结构,将其设置为双轮结构可方便安装两端的轴结构,其中主动联轮2连接主轴,被动联轮3连接分轴,将主动联轮2和被动联轮3嵌合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主轴的力经过上述主动联轮2和被动联轮3传递给分轴,分轴作为驱动终端将力传递给终端装置,即传递给曝气转盘。采用嵌合方式组合主动联轮2和被动联轮3,可将主动联轮2和被动联轮3的连接关系为完全融合在一起,使得在传递力的过程中力的传输损耗变小。同时方便拆卸和安装。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联轮2和被动联轮3的嵌合连接方式为:在主动联轮2靠近被动联轮3的一面开有若干联结凹槽5,在被动联轮3靠近主动联轮2的一面设置有若干与联结凹槽5相配合的联结凸起6,组装时,将联结凸起6嵌入在联结凹槽5内。所述联结凹槽5为棱形凹槽,联结凸起6为具有棱边的柱体。为了防止联结凸起6与联结凹槽5出现脱接现象,本实用新型的联结凹槽5为棱形凹槽,联结凸起6为具有棱边的柱体。此时,可使得主动联轮2和被动联轮3在互相传递力的过程中,通过棱边将力发散均匀,同时这样设置也可使得转动不受方向限制,如采用螺纹连接关系,则会造成主动联轮2和被动联轮3只能绕一个方向旋转。而本实用新型则不受该限制。进一步的,具体的采用联结凹槽5为正五边凹槽,联结凸起6为正五边棱柱。所有联结凹槽5绕主动联轮2中心按照圆形均匀分布。按照圆形分布,可使得主动联轮2受力均匀。每一个联结凸起6距离被动联轮3中心距离最远的棱边为边界棱边,每一个联结凸起6的边界棱边距离被动联轮3中心的距离一致,且相邻边界棱边与被动联轮3中心连线构成的夹角为边界夹角,所有边界夹角均相等。可使得被动联轮3在受力时为均匀受力,每个传递到被动联轮3的力矩是一致的。所述被动联轮3中心与边界棱边之间的连线过联结凸起6横切面的中心点。此时,整个受力的最远点为边界棱边,此时边界棱边可使得受力力矩拉长,受力均匀。主动联轮2远离被动联轮3的一面连接有主轴I,被动联轮3远离主动联轮2的一面连接有多根均匀排布的分轴4。主轴I主要由互相连接的圆柱体和六边柱体构成,且所述六边柱体延伸进主动联轮2内。所述分轴4的横切面为六边形。主轴I为连接电机或减速机的输入轴,分轴为输出轴。驱动时,减速机带动作为输入轴的主轴旋转,主轴带动主动联轮2旋转,此时,主动联轮2通过嵌合的联结凹槽5和联结凸起6,从而带动被动联轮3旋转,被动联轮3驱动分轴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分轴从而带动曝气转盘转动。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上所述,作为替代方式,联结凹槽5可以设置在被动联轮3上,相应的,联结凸起6可以设置在主动联轮2上,这时,同时采用联结凸起6嵌入在联结凹槽5内作为上述方式的替代连接。实施例3[004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联结凹槽5和联结凸起6的横切面形状为多边形或正多边形,如:正六边形、正七边形,正八边形等。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多杆驱动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面嵌合连接在一起的主动联轮(2)和被动联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杆驱动联轴器,其特征在于:主动联轮(2)靠近被动联轮(3)的一面开有若干联结凹槽(5),被动联轮(3)靠近主动联轮(2)的一面设置有若干与联结凹槽(5)相配合的联结凸起(6),且联结凸起(6)嵌入在联结凹槽(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杆驱动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结凹槽(5)为棱形凹槽,联结凸起(6)为具有棱边的柱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杆驱动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结凹槽(5)为五边形凹槽,联结凸起(6)为五边形棱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杆驱动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有联结凹槽(5)绕主动联轮(2)中心按照圆形均勻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杆驱动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联结凸起(6)距离被动联轮(3)中心距离最远的棱边为边界棱边,每一个联结凸起(6)的边界棱边距离被动联轮(3)中心的距离一致,且相邻边界棱边与被动联轮(3)中心连线构成的夹角为边界夹角,所有边界夹角均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杆驱动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联轮(3)中心与边界棱边之间的连线过联结凸起(6 )横切面的中心点。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杆驱动联轴器,其特征在于:主动联轮(2)远离被动联轮(3)的一面连接有主轴(1),被动联轮(3)远离主动联轮(2)的一面连接有多根均匀排布的分轴(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杆驱动联轴器,其特征在于:主轴(I)主要由互相连接的圆柱体和六边柱体构成,且所述六边柱体延伸进主动联轮(2 )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杆驱动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轴(4)的横切面为六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杆驱动联轴器,包括相对面嵌合连接在一起的主动联轮和被动联轮。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双轮结构作为联轴器的主体结构可减小径向跳动,同时双轮结构可方便拆卸和安装,可方便快速的连接一轴边多轴的转换。且对现有结构改进工程也是非常方便的。
文档编号C02F3/02GK202971622SQ20132000619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7日
发明者胡登全, 黄银忠 申请人:成都首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