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活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507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体活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改善水体条件的增氧装置,具体讲是一种促进水体流动增氧的水体活水机。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污水处理等场合,都需要往水中增氧。现有增氧装置多种多样,多数是在水面搅动,不能向水深处增氧。有一种潜流式增氧机,设有潜流管,其出水口深入水下,通过在电动机-变速箱带动下的叶轮的旋转,促使表层水流到下层,能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但该增氧机的潜水管很难到达河(池)底,对更需要增氧的河(池)底部位难以增氧,而且该增氧机在水中易漂浮移位,潜流管中也容易进入杂物或水生物,影响增氧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增氧装置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使表层水流到水底,对水体增氧效果好,并且适应不同深度水域使用的水体活水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水体活水机,包括浮球、支臂、导流管以及与动力装置相连的叶轮,其改进之处是所述导流管由上导流管和下导流管组成,两者连接处成伸缩式滑动配合,上导流管的顶部为喇叭口,端口处有挡网,下导流管的底部有比重大于水的底板,底板上方的下导流管侧面有出水孔。所述下导流管的出水孔的外围有护网;所述挡网的上边沿高于浮球的最高点,挡网的下边沿低于浮球的最低点;所述上、下导流管的滑动配合部位设有滑动槽和位于槽中的挡块。 本实用新型中导流管有足够长,分为上、下导流管,可伸缩,在底板重力牵引下,保证到达河(池)底,在叶轮作用下,使表层水流至水底,增氧效果好,并适应不同深度水域使用。上导流管的端口处有挡网,下导流管的出水孔外围有护网,使杂物和水生物不会进入管内,同时底板的面积较大,可防止水底淤泥堵塞,进而使管内水流不会受阻,确保增氧效果。另外,挡网与浮球的相对位置,使挡网不致完全露出水面或完全浸入水中,切实起到进水端的挡拦作用;上、下导流管滑配处的滑动槽和挡块(或其它限位件)可防止上、下导流管脱落,使整个装置在水体中相对固定,提高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上导流管4通过支臂3与浮球I连接,与动力装置相连的叶轮5位于上导流管的内部,上导流管的顶部为喇叭口,端口处有挡网2,挡网的上边沿高于浮球最高点,下边沿低于浮球最低点,上导流管4与下导流管6的连接处成伸缩式滑动配合,配合部位有设在下导流管管壁上的滑动槽和设在上导流管管壁上、位于滑动槽内的挡块,下导流管底部有金属底板8, 底板上方的下导流管侧面有多个出水孔,其外围有护网7。
权利要求1.一种水体活水机,包括浮球、支臂、导流管以及与动力装置相连的叶轮,其特征是所述导流管由上导流管和下导流管组成,两者连接处成伸缩式滑动配合,上导流管的顶部为喇叭口,端口处有挡网,下导流管的底部有比重大于水的底板,底板上方的下导流管侧面有出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活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流管的出水孔的外围有护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活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网的上边沿高于浮球的最高点,挡网的下边沿低于浮球的最低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活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导流管的滑动配合部位设有滑动槽和位于槽中的 挡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体活水机,包括浮球、支臂、导流管以及与动力装置相连的叶轮,改进之处在于导流管由上、下导流管组成,两者连接处成伸缩式滑动配合,上导流管顶部为喇叭口,端口处有挡网,下导流管底部有比重大于水的底板,底板上方的下导流管侧面有出水孔,出水孔外围有护网。该活水机用于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污水处理等场合,能使表层水流至下层,直达河(池)底,有效增加增氧效果,适应不同深度水域使用,而且能防止杂物和水生物进入导流管,防止淤泥堵塞,在水中位置相对固定,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C02F7/00GK203159339SQ20132009678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
发明者范志恒, 许寅, 许荣明 申请人:江苏绿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