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7622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污水进水管、气泵,反应器本体的末端设置出水口,所述的反应器本体内部通过隔板分割成若干个单元格,每相邻两个所述的单元格组成1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所述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包括带有气提式反应装置的好氧反应区、和带有缺氧段填料装置的缺氧反应区;所述的污水进水管通过分管路分别与每格单元格连通,形成多点进水结构;所述的气泵通过分气管分别与所有的曝气器的进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点进水结构,有效地增加反应器内的生物量,增加硝化和反硝化的效果,实现污泥的减量排放,根据进水水质和所需达标排放的标准来增减O/A段,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
【专利说明】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含有大量氮元素的废水排入水体,破坏了水体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的一个很重要的污染因子。因此,脱氮是污水处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生物脱氮以其工艺简单、运行维护费用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城市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中。传统的A/0工艺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仓|J,是广泛采用的城市污水生物脱氮工艺之一,主要特点是将反硝化反应器放在系统最前面。传统A/0生物脱氮流程如下:原水首先进入缺氧段,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碳作为电子供
体,进行反硝化脱氮。然后流入好氧区,在好氧条件下,氨化细菌将有机氮转化为,然后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将厦/4+-况氧化为,接着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将#o2— 进一步氧化为no;-n o通过好氧段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段,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
细菌通过反硝化作用将'O 或Λ’α-Λ「还原成N2,达到脱氮的目的。由于流程简单,构
筑物少,只需要一个污泥回流系统和混合液回流系统,节省了基建费用。反硝化不需要投加外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好氧池在缺氧池后,可以进一步去除有机物;缺氧池在好氧池之前,可以减轻好氧池有机负荷,减少曝气量。但由于Α/0工艺既需要硝化液回流,又需要污泥回流和曝气充氧,故运行费用较高。又由于该工艺脱氮效率不高,一般为70%?80%,沉淀池若运行不当,则会在沉淀池内发生反硝化反应,造成污泥上浮,使出水水质恶化。
[0003]目前很多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存在低C/N问题,碳源不足成为影响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可以考虑通过投加外碳源或利用原水中的碳源来弥补反硝化时碳源不足问题。因此,采用分段多点进水方式既能解决污水厂原水中碳源不足问题,又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中的碳源,作为反硝化碳源以提高脱氮效果,减少运行费用。分段进水连续流Α/0脱氮工艺,通常设置2?4个缺氧/好氧段,各池均采用完全混合式。硝化液是从各段的好氧区直接进入下一段缺氧区,该缺氧区则利用该段进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反硝化,不需要设置内回流系统和外加碳源。在分段进水Α/0工艺中,有机物沿池长均匀分布,符合均衡,因此在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出水水质仍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无需设置混合液内回流,简化了工艺,降低运行费用;脱氮效率高,理论上分段数越多,污泥回流比越大,脱氮效率就越高。该工艺在溶解氧的控制、污泥膨胀、流量分配问题上还有待解决。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的处理装置的污水源中碳源不足造成脱氮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原水中碳源充分,具有生物膜和活性污泥两种泥且污泥产率低的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本体、污水进水管、气泵,反应器本体的末端设置出水口,所述的反应器本体内部通过隔板分割成若干个单元格,每相邻两个所述的单元格组成I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所述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包括带有气提式反应装置的好氧反应区、和带有缺氧段填料装置的缺氧反应区,所述的缺氧反应区与靠近同一组的好氧反应区的隔板之间设有沉淀区,最后一组所述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的缺氧反应区的末端设有曝气生物滤池,并且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与隔板之间设有沉淀区;每个所述的气提式好氧反应装置正下方均设有曝气器;所述的污水进水管通过分管路分别与每格单元格连通,形成多点进水结构;所述的气泵通过分气管分别与所有的曝气器的进气口连通。
[0006]每个所述的气提式反应装置的底部四周均设有斜板,所述的斜板的底部逐渐收拢并围在所述的曝气器的周围。
[0007]所述的气提式反应装置的内径为外径的1/2。
[0008]前一个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的缺氧反应区通过连通管与后一个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的好氧反应区连通,并且所述的连通管穿过待连通的好氧反应区的斜板。
[0009]每个与所述的曝气器连通的分气管上均设有气体流量计;每个与所述的单元格连通的分管路上配有控制阀,所述的出水口的上端设有溢流管。
[0010]所述的缺氧段填料装置内填充的填料为多面空心球。
[0011]所述的缺氧段填料装置为可拆卸式,其盖板和底板均采用孔板。
[0012]所述的好氧反应区和缺氧反应区比例为3?1:1,并且好氧反应区中气提式反应装置的反应区和沉淀区比例为2?3:1。
[0013]所述的气提式反应装置载体为炉渣,炉渣容重为2.16g/cm3,粒径级配在0.150?
0.315mm,投配率在5%?10%之间,所述的投配率优选为8%。
[0014]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配置3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所述的3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形成六点进水结构。
[0015]工作过程:污水首先进入第一组设有气提式反应装置的好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中的氨化细菌将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在亚硝化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并进一步转WNO3-N ;泥水混合液通过斜板和隔板之间的空隙进入沉淀区,在沉淀区实现泥水分离,污泥则通过沉淀区设置的斜板滑回好氧反应区底部;上清液流入缺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微生物利用第二个分段进水点的碳源,在缺氧条件下实现反硝化脱氮;按照此方式运行,重复通过所有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而在最后一组缺氧反应区末端,污水经该段增设的曝气生物滤池作用,进一步去除出水中的氨氮、硝氮,并能利用填料的截留作用降低出水中的悬浮絮体,最后经过沉淀区后从反应器本体的出水口流出。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分段进水工艺相比,本装置采用多点进水结构,不仅能有效地增加反应器内的生物量,增加硝化和反硝化的效果,同时能够实现污泥的减量排放,根据进水水质和所需达标排放的标准来增减0/A段,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为污水厂的提标改造和农村污水分散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箭头代表污水流向)。[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0]参照附图:
[00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1、污水进水管2、气泵3,反应器本体I的末端设置出水口 11,所述的反应器本体I内部通过隔板12分割成若干个单元格13,每相邻两个所述的单元格13组成I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所述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包括带有气提式反应装置141的好氧反应区14、和带有缺氧段填料装置151的缺氧反应区15,所述的缺氧反应区15与靠近同一组的好氧反应区14的隔板12之间设有沉淀区152,最后一组所述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的缺氧反应区15的末端设有曝气生物滤池153,并且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153与隔板12之间设有沉淀区;每个所述的气提式好氧反应装置141正下方均设有曝气器4 ;所述的污水进水管2通过分管路21分别与每格单元格13连通,形成多点进水结构;所述的气泵3通过分气管31分别与所有的曝气器4的进气口连通。
[0022]每个所述的气提式反应装置141的底部四周均设有斜板142,所述的斜板142的底部逐渐收拢并围在所述的曝气器4的周围。
[0023]所述的气提式反应装置141的内径为外径的1/2。
[0024]前一个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的缺氧反应区15通过连通管16与后一个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的好氧反应区14连通,并且所述的连通管16穿过待连通的好氧反应区14的斜板142。
[0025]每个与所述的曝气器4连通的分气管31上均设有气体流量计311 ;每个与所述的单元格13连通的分管路21上配有控制阀211,所述的出水口 11的上端设有溢流管111。
[0026]所述的缺氧段填料装置151内填充的填料为多面空心球。
[0027]所述的缺氧段填料装置151为可拆卸式,其盖板和底板均采用孔板。
[0028]所述的好氧反应区14和缺氧反应区15比例为3?1:1,并且好氧反应区15中气提式反应装置141的反应区和沉淀区比例为2?3:1。
[0029]所述的气提式反应装置141载体为炉渣,炉渣容重为2.16g/cm3,粒径级配在
0.150?0.315mm,投配率在5%?10%之间,所述的投配率优选为8%。
[0030]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配置3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所述的3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形成六点进水结构。
[0031]工作过程:污水首先进入第一组设有气提式反应装置141的好氧反应区14,好氧反应区14中的氨化细菌将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在亚硝化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并进一步转化为- N ;泥水混合液通过斜板142和隔板12之间的空隙进入沉淀区152,在沉淀区152实现泥水分离,污泥则通过沉淀区152设置的斜板142滑回好氧反应区底部;上清液流入缺氧反应区15,缺氧反应区15微生物利用第二个分段进水点的碳源,在缺氧条件下实现反硝化脱氮;按照此方式运行,重复通过所有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而在最后一组缺氧反应区15末端,污水经该段增设的曝气生物滤池153作用,进一步去除出水中的氨氮、硝氮,并能利用填料的截留作用降低出水中的悬浮絮体,最后经过沉淀区后从反应器本体I的出水口 11流出。
[0032]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权利要求】
1.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本体、污水进水管、气泵,反应器本体的末端设置出水口,所述的反应器本体内部通过隔板分割成若干个单元格,每相邻两个所述的单元格组成I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所述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包括带有气提式反应装置的好氧反应区、和带有缺氧段填料装置的缺氧反应区,所述的缺氧反应区与靠近同一组的好氧反应区的隔板之间设有沉淀区,最后一组所述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的缺氧反应区的末端设有曝气生物滤池,并且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与隔板之间设有沉淀区;每个所述的气提式好氧反应装置正下方均设有曝气器;所述的污水进水管通过分管路分别与每格单元格连通,形成多点进水结构;所述的气泵通过分气管分别与所有的曝气器的进气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气提式反应装置的底部四周均设有斜板,所述的斜板的底部逐渐收拢并围在所述的曝气器的周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提式反应装置的内径为外径的1/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一个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的缺氧反应区通过连通管与后一个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的好氧反应区连通,并且所述的连通管穿过待连通的好氧反应区的斜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与所述的曝气器连通的分气管上均设有气体流量计;每个与所述的单元格连通的分管路上配有控制阀,所述的出水口的上端设有溢流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氧段填料装置内填充的填料为多面空心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氧段填料装置为可拆卸式,其盖板和底板均采用孔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好氧反应区和缺氧反应区比例为3?1:1,并且好氧反应区中气提式反应装置的反应区和沉淀区比例为2?3: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提式反应装置载体为炉渣,炉渣容重为2.16g/cm3,粒径级配在0.150?0.315_,投配率在5%?10%之间,所述的投配率优选为8%。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点进水复合填料双泥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配置3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所述的3组好氧-缺氧段循环单元形成六点进水结构。
【文档编号】C02F3/30GK203411393SQ201320377889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7日
【发明者】李军, 丁立斌, 蔡昂, 倪永炯, 韦甦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