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4858830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生态工程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根据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水土背景值调查,筛选出适宜当地生境适宜生长的水(湿)生和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种植在靠近河岸潜水区和坡岸上,湿生和木本植物种植于采砂形成的河滩地,进而达到修复受破坏的河岸带植被的目的。采用本发明方法有效的解决了河流在采砂后水质下降,自净能力弱,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问题;为河岸带植被的恢复提供了有效的措施。
【专利说明】一种适用于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态工程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河岸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过渡区,是建立在湖泊、溪流和河谷沿岸的各类植物带,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水质清洁,拦截过滤可能进入河流、水库的泥沙、有机质、杀虫剂和其他的有害物质。河岸带植物植物是发挥作用的重要一环,通过植物的生理作用,不但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而且通过植物的截留作用,可以有效地减缓径流的流速,保护河岸。研宄和实践证明,滨岸缓冲带能够有效地截留径流污染物,提高水质质量。
[0003]近些年来,人类对河岸带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采砂一一对河流生态系统破坏最为严重的人类活动之一,不仅破坏了河床结构和河岸带植被,而且还会影响河流水质。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护,河流周边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从而导致水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河岸带植物可以通过直接吸收去除水中污染物物质进入水体,有效控制入河污染物负荷,从而减轻非点源污染对河水水质的影响。北方地区的河岸带,冬季寒冷。对河岸进行恢复时,选择适宜的植物显得尤为重要,恢复被采砂破坏的河岸带还能为动植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从而是河岸带生态系统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因此,恢复采砂地区植被缓冲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0004]目前,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水专项设立了大型河流河岸带修复的项目,以改善河流/库区生物多样性和水体质量。《一种淮河河道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404037.7)是针对淮河河道确定了植被的构建方法,将河岸带植被分成3部分:⑴沉水植被恢复、⑵滨水植物种植、⑶河滩地植被恢复。其并不适用于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河岸的植被恢复。
[0005]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采砂后河岸破坏严重,土壤贫瘠,夏季干旱,冬季寒冷,以砂壤居多,该河段水质富营养化严重超标;加之,改河流直接汇入的大伙房水库是国家水源保护地。因此,该地区植被生长困难,而且不能做施肥处理,还需要考虑植物对氮磷等面源污染物的拦截和吸收能力以及水土的保持能力。因地制宜的筛选植物并对其进行空间的优化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适用于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适用于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根据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水土背景值调查,筛选出适宜当地生境适宜生长的水(湿)生和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种植在靠近河岸潜水区和坡岸上,湿生和木本植物种植于采砂形成的河滩地,进而达到修复受破坏的河岸带植被的目的。
[0009]其中,水土背景值调查是调查本地物种的分布及多度情况,同时,分析土壤及河流水质,了解该地区的对水环境威胁因素。
[0010]适宜植物的筛选中以本地物种为主,控制使用外来种;生态适应性:耐寒、耐贫瘠、耐旱、根系发达、水土保持能力强是所有植物都应满足的几本要求。景观多样性:选择植物应注意多样性搭配。美学特征:茎、叶、花、果实和冬季形态的美学效果也必须考虑在内。
[0011]所述根据水土背景值筛选,水土中重金属超标,选抗性植物种植;水土中氮磷营养元素超标,选氮磷吸收能力强的植物。
[0012]所述近岸潜水区选择能耐得住河水冲刷保护河岸,又能在河岸形成优美的有观赏价值景观的耐水淹,根系发达的水湿生植物。
[0013]所述采砂河滩地为沙壤土,土壤贫瘠;选择生命力顽强,耐贫瘠且根系发达,水土保持能力强的植物。
[0014]近岸浅水区及坡岸植物的搭配种植:芦苇、溪荪鸢尾、石菖蒲、雨久花、千屈菜、鸢尾、忍冬、龙须草、龙葵、遏蓝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0015]其中,水土中重金属超标地域种植:鸢尾、忍冬、龙须草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入口 ο
[0016]水土中氮磷营养元素超标地域种植:芦苇、溪荪鸢尾、石菖蒲、雨久花、千屈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0017]采砂河滩地植物的搭配种植为灌木和草本;灌木:蒿柳,珍珠梅,胡枝子,杞柳,黄花忍冬,紫穗槐,龙葵,遏蓝菜和小青杨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草本:茵陈蒿和/或桃叶寥。
[0018]其中,水土中重金属超标地域种植:龙葵,遏蓝菜和小青杨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0019]水土中氮磷营养元素超标地域种植灌木时为蒿柳,珍珠梅,胡枝子,黄花忍冬,杞柳和紫穗槐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0020]上述水土中氮磷营养元素超标地域种植的灌木与草本种植面积比为5:3。
[0021]上述使利用灌木与草本植物间根系的竞争作用,灌草搭配种植,使土壤中植物根系分布更为广泛,从而提高根系对底土层中土壤颗粒穿插、缠结、凝聚等作用,使整个河滩地被根系所加固的根系-土壤综合体,增强河岸带的稳定性。
[0022]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0023]本发明修复方法采用本地物种,成本低,施工方便,管理容易,见效快;多层次立体全方位的河岸带修复,无二次污染。
[0024]本发明修复方法适用于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生态恢复,其施工方便,投入小,适用于北方所有河岸的,从而进行有效水土保持、污染控制的植物配制方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北方地区采砂河道河岸带恢复的植物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试验地,选取辽宁省抚顺市浑河入库河道,具体修复方式为:
[0028]河岸带植被,水土背景值调查:该河段河岸带受采砂破坏比较严重,对水体威胁主要为农业面源污染,河流水质及土壤中氮磷含量均超标。
[0029]河岸带适宜植物的筛选;以本地物种为主,控制使用外来种;生态适应性:耐寒、耐贫瘠、耐旱、根系发达、水土保持能力强是所有植物都应满足的几本要求。景观多样性:选择植物应注意多样性搭配。美学特征:茎、叶、花、果实和冬季形态的美学效果也必须考虑在内。根据以上标准从植被调查数据中筛选植物。基于前期植被和水质调查基础上,结合水库周边环境特点及污染状况,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和恢复生态学理论,开展河岸带修复和植被优化配置,但以乡土种为主,提高植被的水土涵养和水质净化能力。
[0030]近岸浅水区及坡岸植物的搭配种植物种为芦苇、溪荪鸢尾、石菖蒲、雨久花和千屈菜。
[0031]采砂河滩地植物的搭配种植物种为蒿柳,珍珠梅,胡枝子,杞柳,紫穗槐,黄花忍冬,茵陈蒿和桃叶寥;其中,灌木与草本的种植面积比为5:3(参见图1)。
[0032]实施例2
[0033]试验地,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较大,具体修复方式为:
[0034]河岸带植被,水土背景值调查:该河段河岸带受采矿影响,土壤中重金属沉积;Cd作为一种毒害较大的污染元素,平均含量0.24mg/kg,是辽宁省土壤背景值的2倍。采砂破坏后,土壤中Cd等重金属会随采砂进入水体,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较大。
[0035]河岸带适宜植物的筛选:兼顾实施例1的筛选方法的同时,还应考虑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以及其吸收重金属的能力。
[0036]近岸浅水区及坡岸植物的搭配种植物种为鸢尾,忍冬和龙须草。
[0037]采砂河滩地植物的搭配种植物种为龙葵,遏蓝菜和小青杨。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水土背景值调查,筛选出适宜当地生境适宜生长的水(湿)生和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种植在靠近河岸潜水区和坡岸上,湿生和木本植物种植于采砂形成的河滩地,进而达到修复受破坏的河岸带植被的目的。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水土背景值筛选,水土中重金属超标,选抗性植物种植;水土中氮磷营养元素超标,选氮磷吸收能力强的植物。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岸潜水区选择能耐得住河水冲刷保护河岸,又能在河岸形成优美的有观赏价值景观的耐水淹,根系发达的水湿生植物。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北方采砂河道河岸带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砂河滩地为沙壤土,土壤贫瘠;选择生命力顽强,耐贫瘠且根系发达,水土保持能力强的植物。
【文档编号】C02F3/32GK104478089SQ201410736931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5日
【发明者】于帅, 陈玮, 何兴元, 刘周莉, 姜鎏鹏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