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569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净化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属于水产暂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产买卖,以活为贵,死则贬值。千方百计提高水产成活率,可使水产保值或增值,是广大从业者的心愿。暂养池暂养水产一段时间后,鱼鳞、水产排泄物以及其他杂质会对暂养池的水产生污染,影响水产的生存环境,导致水产的存活率降低,目前普遍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经常换水,会浪费大量水资源,不符合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且换水时需要转移暂养池的水产,不仅需要大量人力,也会影响水产存活率;另一种是加药处理,这种做法有三种缺点,第一是对污染物处理不干净,第二是药物会影响水产的存活率,第三是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低、污染物处理彻底、不影响水产存活率且运行方便的生态净化系统。

本发明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其包括四级过滤净化系统、循环水进口,循环水出口和排污口,所述四级过滤净化系统包括一级生态过滤桶、二级生态过滤桶、三级生态过滤桶、四级生态过滤桶,所述循环水进口后面的管道分为两路,一路上设有过水电动阀、另一路上设有反洗电动阀,所述过水电动阀后面的管道也分成两路,一路直接连接到所述一级生态过滤桶,另一路通过排污电动阀连接到所述排污口,所述循环水出口前面的管道上设有出水电动阀;生态净化时,开启所述过水电动阀和所述出水电动阀,关闭所述反洗电动阀和所述排污电动阀,水产池内待净化的水通过循环水泵抽进所述循环水进口,经过所述过水电动阀依次进入所述一级生态过滤桶、所述二级生态过滤桶、所述三级生态过滤桶、所述四级生态过滤桶,从所述四级生态过滤桶出来的水经过所述出水电动阀并通过所述循环水出口流回水产池;反冲洗时,开启所述反洗电动阀和所述排污电动阀,关闭所述过水电动阀和所述出水电动阀,净化过的水或者自来水通过循环水泵抽进所述循环水进口,经过反洗电动阀依次进入所述四级生态过滤桶、所述三级生态过滤桶、所述二级生态过滤桶、所述一级生态过滤桶,从所述一级生态过滤桶出来的水经过所述排污电动阀并通过所述排污口排出。

所述一级生态过滤桶为横置的,其内部均匀填充纤维球,其填充率为60-80%,所述纤维球的直径为20-50mm,所述一级生态过滤桶的内部还设有横向的上滤管和下滤管,所述上滤管的外壁设有若干个滤孔,所述下滤管的外壁上均匀分布若干个开槽或者开孔,开槽的宽度或者开孔的直径为2mm,开槽或者开孔之间的间距为10mm,生态净化时,从所述过水电动阀过来的水通过左端进入所述上滤管,通过所述上滤管上的滤孔滤出,滤出的水通过开槽或者开孔进入所述下滤管,并通过所述下滤管的左端流出,进入所述二级生态过滤桶的上端左侧管道;反冲洗时,从所述二级生态过滤桶的上端左侧管道过来的水通过所述左端进入所述下滤管,从所述下滤管的开槽或者开孔流出的水通过滤孔进入所述上滤管,并通过上滤管的左端流出。

所述二级生态过滤桶、所述三级生态过滤桶、所述四级生态过滤桶的结构相同,均为竖置的,且内部均设有滤料,所述二级生态过滤桶内的滤料为饭麦石,所述饭麦石的填充率为75-85%,其粒径为8-16mm,所述三级生态过滤桶内的滤料为沸石,所述沸石的填充率为75-85%,其粒径为8-16mm,所述四级生态过滤桶内的滤料为珊瑚石,所述珊瑚石的填充率为75-85%,其粒径为10-30mm。

所述二级生态过滤桶、所述三级生态过滤桶、所述四级生态过滤桶的上端均设有两个管道接口,右侧管道接口连接到设置在生态过滤桶内部的导流管的上端,左侧管道接口连接到设置在生态过滤桶内部u形管的左上端,所述导流管的下端设有下滤帽,所述u形管的右上端设有上滤帽,生态净化时,水从生态过滤桶的左侧管道接口流进所述u形管,并通过上滤帽流出,经过滤料后通过所述下滤帽流入所述导流管,并从与所述导流管上端连接的右侧管道接口流出;反冲洗时,水从生态过滤桶的右侧管道接口流进所述导流管,并通过所述下滤帽流出,经过滤料后通过上滤帽流入所述u形管,并从与所述u形管左上端连接的左侧管道接口流出。

所述二级生态过滤桶、所述三级生态过滤桶、所述四级生态过滤桶内的滤料在运行10天后会长出菌种。

所述下滤帽包括凹底帽和顶帽,所述凹底帽为圆柱形,中间设有圆形凹槽,上端设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内径等于所述凹底帽的圆形凹槽的内径,所述顶帽也为中间设有圆形凹槽的圆柱形,所述圆环的外径等于所述顶帽的外径,所述顶帽的内径等于所述凹底帽的外径,所述顶帽套在所述凹底帽的下端,且与所述圆环相连接,所述导流管的下端插入所述凹底帽的圆形凹槽内,所述顶帽和所述凹底帽上均设有过水槽。

所述上滤帽包括顶帽和凸底帽,所述凸底帽为中间设有圆形凹槽的圆柱形,所述凸底帽的下端设有圆环,所述圆环的下端设有连接头,所述圆环的内径等于圆形凹槽的内径,所述顶帽的内径等于所述凸底帽的外径,所述顶帽的外径等于所述圆环的外径,所述顶帽套在所有凸底帽的上端,且与所述圆环相连接,所述连接头插入所述u形管的右端,所述凸底帽也设有过水槽。

所述下滤管和所述上滤管的右端为封闭式结构。

所述一级生态过滤桶、所述二级生态过滤桶、所述三级生态过滤桶、所述四级生态过滤桶的外壁采用防腐材质制成,优选pvc材质或者不锈钢材质。

所述一级生态过滤桶、所述二级生态过滤桶、所述三级生态过滤桶、所述四级生态过滤桶承受的压力需在三公斤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采用生物菌种进行生态净化,较常规净化手段有着环保、效果稳定、成本低等特点,在净化效果得到保证的同时又不会产生对水产不利的物质;

2、本发明一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采用全封闭循环设计,可以实现高效率过滤,生态净化、改善水质,可保持长时间不用换水;

3、本发明一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设有各种电动阀,通过电动阀的开启,来实现生态净化及反冲洗功能,通过反冲洗以定期处理过滤桶内的残留的污染物,不仅保证了净化效果,也提高了过滤桶的使用年限;

4、本发明一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无需换水、也不需要转移水产,节约了人力成本,且系统运行简单,稳定;

5、本发明一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的通用性好,适用于不同类别及不同规模的水产养殖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生态净化时水流方向示意图。

图3为一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反冲洗时水流方向示意图。

图4为一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的导流管与下滤帽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的u形管与上滤帽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循环水进口,2为循环水出口,3为排污口,4为一级生态过滤桶,5为二级生态过滤桶,6为三级生态过滤桶,7为四级生态过滤桶,8为过水电动阀,9为反洗电动阀,10为排污电动阀,11为出水电动阀,12为循环水泵,13为上滤管,14为下滤管,15为饭麦石,16为沸石,17为珊瑚石,18为导流管,19为u形管,20为下滤帽,21为上滤帽,22为凹底帽,23为顶帽,24圆环,25为过水槽,26为凸底帽,27为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5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其包括四级过滤净化系统、循环水进口1,循环水出口2和排污口3,四级过滤净化系统包括一级生态过滤桶4、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循环水进口1后面的管道分为两路,一路上设有过水电动阀8、另一路上设有反洗电动阀9,过水电动阀8后面的管道也分成两路,一路直接连接到一级生态过滤桶4,另一路通过排污电动阀10连接到排污口3,循环水出口2前面的管道上设有出水电动阀11;生态净化时,开启过水电动阀8和出水电动阀11,关闭反洗电动阀9和排污电动阀10,如图2所示,水产池内待净化的水通过循环水泵12抽进循环水进口1,经过过水电动阀8依次进入一级生态过滤桶4、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从四级生态过滤桶7出来的水经过出水电动阀11并通过循环水出口2流回水产池;反冲洗时,开启反洗电动阀9和排污电动阀10,关闭过水电动阀8和出水电动阀11,如图3所示,净化过的水或者自来水通过循环水泵12抽进循环水进口1,经过反洗电动阀9依次进入四级生态过滤桶7、三级生态过滤桶6、二级生态过滤桶5、一级生态过滤桶4,从一级生态过滤桶4出来的水经过排污电动阀10并通过排污口3排出。

一级生态过滤桶4为横置的,其内部均匀填充纤维球,其填充率为60%,所述纤维球的直径为20mm,一级生态过滤桶4的内部还设有横向的上滤管13和下滤管14,上滤管13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滤孔,上滤管13的内部均匀下滤管14上均匀分布若干个开槽,开槽宽度为2mm,开槽之间的间距为10mm,生态净化时,从过水电动阀8过来的水通过左端进入上滤管13,通过上滤管13上的滤孔滤出,滤出的水通过开槽进入下滤管14,并通过下滤管14的左端流出,进入二级生态过滤桶5的上端左侧管道;反冲洗时,从二级生态过滤桶5的上端左侧管道过来的水通过左端进入下滤管14,从下滤管14的开槽流出的水通过滤孔进入上滤管13,并通过上滤管13的左端流出,下滤管14和上滤管13的右端为封闭式结构,这样可以保证水流的方向。

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的结构相同,均为竖置的,且内部均设有滤料,二级生态过滤桶5内的滤料为饭麦石15,饭麦石15的填充率为75%,其粒径为8mm,三级生态过滤桶6内的滤料为沸石16,沸石16的填充率为75%,其粒径为8mm,四级生态过滤桶7内的滤料为珊瑚石17,珊瑚石17的填充率为75%,其粒径为10mm,层层过滤,层层净化,确保污染物的彻底净化。

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的上端均设有两个管道接口,右侧管道接口连接到设置在生态过滤桶内部的导流管18的上端,左侧管道接口连接到设置在生态过滤桶内部u形管19的左上端,导流管18的下端设有下滤帽20,u形管19的右上端设有上滤帽21,生态净化时,水从生态过滤桶的左侧管道接口流进u形管19,并通过上滤帽21流出,经过滤料后通过下滤帽20流入导流管18,并从与导流管18上端连接的右侧管道接口流出;反冲洗时,水从生态过滤桶的右侧管道接口流进导流管18,并通过下滤帽20流出,经过滤料后通过上滤帽21流入u形管19,并从与u形管19左上端连接的左侧管道接口流出。

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内的滤料在运行10天后会长出菌种,菌种会对污染物进行生态净化。

如图4所示,下滤帽20包括凹底帽22和顶帽23,凹底帽22为圆柱形,中间设有圆形凹槽,上端设有圆环24,圆环24的内径等于凹底帽22的圆形凹槽的内径,顶帽23也为中间设有圆形凹槽的圆柱形,圆环24的外径等于顶帽23的外径,顶帽23的内径等于凹底帽22的外径,顶帽23套在凹底帽22的下端,且与圆环24相连接,导流管18的下端插入凹底帽22的圆形凹槽内,顶帽23和凹底帽22上均设有过水槽25,生态净化时,水从导流管18进入凹底帽22,然后从凹底帽22上的过水槽25进入顶帽23,最后从顶帽23上的过水槽25流出,反冲洗时:水从顶帽23上的过水槽25流入凹底帽22的内部,然后从凹底帽22上的过水槽25流入导流管18。

如图5所示,上滤帽21包括顶帽23和凸底帽26,凸底帽26为中间设有圆形凹槽的圆柱形,凸底帽26的下端设有圆环24,圆环24的下端设有连接头27,圆环24的内径等于圆形凹槽的内径,顶帽23的内径等于凸底帽26的外径,顶帽23的外径等于圆环24的外径,顶帽23套在所有凸底帽26的上端,且与圆环24相连接,连接头27插入u形管19的右端,凸底帽26也设有过水槽25,生态净化时,水从顶帽23上的过水槽25进入顶帽23内部,经凸底帽26上的过水槽25进入凸底帽26内部,再经连接头27流入u形管19内部,反冲洗时,水从u形管19内部经连接头27流入凸底帽26的内部,通过凸底帽26上的过水槽25流入顶帽23的内部,再经顶帽23上的过水槽25流出。

一级生态过滤桶4、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的外壁采用pvc材质;一级生态过滤桶4、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承受的压力为三公斤,以保证系统运行稳定。

实施例2:如图1所示,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其包括四级过滤净化系统、循环水进口1,循环水出口2和排污口3,四级过滤净化系统包括一级生态过滤桶4、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循环水进口1后面的管道分为两路,一路上设有过水电动阀8、另一路上设有反洗电动阀9,过水电动阀8后面的管道也分成两路,一路直接连接到一级生态过滤桶4,另一路通过排污电动阀10连接到排污口3,循环水出口2前面的管道上设有出水电动阀11;生态净化时,开启过水电动阀8和出水电动阀11,关闭反洗电动阀9和排污电动阀10,如图2所示,水产池内待净化的水通过循环水泵12抽进循环水进口1,经过过水电动阀8依次进入一级生态过滤桶4、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从四级生态过滤桶7出来的水经过出水电动阀11并通过循环水出口2流回水产池;反冲洗时,开启反洗电动阀9和排污电动阀10,关闭过水电动阀8和出水电动阀11,如图3所示,净化过的水或者自来水通过循环水泵12抽进循环水进口1,经过反洗电动阀9依次进入四级生态过滤桶7、三级生态过滤桶6、二级生态过滤桶5、一级生态过滤桶4,从一级生态过滤桶4出来的水经过排污电动阀10并通过排污口3排出。

一级生态过滤桶4为横置的,其内部均匀填充纤维球,其填充率为70%,所述纤维球的直径为30mm,一级生态过滤桶4的内部还设有横向的上滤管13和下滤管14,上滤管13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滤孔,上滤管13的内部下滤管14上均匀分布若干个开孔,开孔直径为2mm,开孔之间的间距为10mm,生态净化时,从过水电动阀8过来的水通过左端进入上滤管13,通过上滤管13上的滤孔滤出,滤出的水通过开孔进入下滤管14,并通过下滤管14的左端流出,进入二级生态过滤桶5的上端左侧管道;反冲洗时,从二级生态过滤桶5的上端左侧管道过来的水通过左端进入下滤管14,从下滤管14的开孔流出的水通过滤孔进入上滤管13,并通过上滤管13的左端流出,下滤管14和上滤管13的右端为封闭式结构,这样可以保证水流的方向。

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的结构相同,均为竖置的,且内部均设有滤料,二级生态过滤桶5内的滤料为饭麦石15,饭麦石15的填充率为80%,其粒径为12mm,三级生态过滤桶6内的滤料为沸石16,沸石16的填充率为80%,其粒径为12mm,四级生态过滤桶7内的滤料为珊瑚石17,珊瑚石17的填充率为80%,其粒径为20mm,层层过滤,层层净化,确保污染物的彻底净化。

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的上端均设有两个管道接口,右侧管道接口连接到设置在生态过滤桶内部的导流管18的上端,左侧管道接口连接到设置在生态过滤桶内部u形管19的左上端,导流管18的下端设有下滤帽20,u形管19的右上端设有上滤帽21,生态净化时,水从生态过滤桶的左侧管道接口流进u形管19,并通过上滤帽21流出,经过滤料后通过下滤帽20流入导流管18,并从与导流管18上端连接的右侧管道接口流出;反冲洗时,水从生态过滤桶的右侧管道接口流进导流管18,并通过下滤帽20流出,经过滤料后通过上滤帽21流入u形管19,并从与u形管19左上端连接的左侧管道接口流出。

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内的滤料在运行10天后会长出菌种,菌种会对污染物进行生态净化。

如图4所示,下滤帽20包括凹底帽22和顶帽23,凹底帽22为圆柱形,中间设有圆形凹槽,上端设有圆环24,圆环24的内径等于凹底帽22的圆形凹槽的内径,顶帽23也为中间设有圆形凹槽的圆柱形,圆环24的外径等于顶帽23的外径,顶帽23的内径等于凹底帽22的外径,顶帽23套在凹底帽22的下端,且与圆环24相连接,导流管18的下端插入凹底帽22的圆形凹槽内,顶帽23和凹底帽22上均设有过水槽25,生态净化时,水从导流管18进入凹底帽22,然后从凹底帽22上的过水槽25进入顶帽23,最后从顶帽23上的过水槽25流出,反冲洗时:水从顶帽23上的过水槽25流入凹底帽22的内部,然后从凹底帽22上的过水槽25流入导流管18。

如图5所示,上滤帽21包括顶帽23和凸底帽26,凸底帽26为中间设有圆形凹槽的圆柱形,凸底帽26的下端设有圆环24,圆环24的下端设有连接头27,圆环24的内径等于圆形凹槽的内径,顶帽23的内径等于凸底帽26的外径,顶帽23的外径等于圆环24的外径,顶帽23套在所有凸底帽26的上端,且与圆环24相连接,连接头27插入u形管19的右端,凸底帽26也设有过水槽25,生态净化时,水从顶帽23上的过水槽25进入顶帽23内部,经凸底帽26上的过水槽25进入凸底帽26内部,再经连接头27流入u形管19内部,反冲洗时,水从u形管19内部经连接头27流入凸底帽26的内部,通过凸底帽26上的过水槽25流入顶帽23的内部,再经顶帽23上的过水槽25流出。

一级生态过滤桶4、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的外壁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一级生态过滤桶4、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承受的压力为四公斤,以保证系统运行稳定。

实施例3:如图1所示,一种水产池的生态净化系统,其包括四级过滤净化系统、循环水进口1,循环水出口2和排污口3,四级过滤净化系统包括一级生态过滤桶4、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循环水进口1后面的管道分为两路,一路上设有过水电动阀8、另一路上设有反洗电动阀9,过水电动阀8后面的管道也分成两路,一路直接连接到一级生态过滤桶4,另一路通过排污电动阀10连接到排污口3,循环水出口2前面的管道上设有出水电动阀11;生态净化时,开启过水电动阀8和出水电动阀11,关闭反洗电动阀9和排污电动阀10,如图2所示,水产池内待净化的水通过循环水泵12抽进循环水进口1,经过过水电动阀8依次进入一级生态过滤桶4、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从四级生态过滤桶7出来的水经过出水电动阀11并通过循环水出口2流回水产池;反冲洗时,开启反洗电动阀9和排污电动阀10,关闭过水电动阀8和出水电动阀11,如图3所示,净化过的水或者自来水通过循环水泵12抽进循环水进口1,经过反洗电动阀9依次进入四级生态过滤桶7、三级生态过滤桶6、二级生态过滤桶5、一级生态过滤桶4,从一级生态过滤桶4出来的水经过排污电动阀10并通过排污口3排出。

一级生态过滤桶4为横置的,其内部均匀填充纤维球,其填充率为80%,所述纤维球的直径为50mm,一级生态过滤桶4的内部还设有横向的上滤管13和下滤管14,上滤管13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滤孔,上滤管13的内部下滤管14上均匀分布若干个开槽,开槽宽度为2mm,开槽之间的间距为10mm,生态净化时,从过水电动阀8过来的水通过左端进入上滤管13,通过上滤管13上的滤孔滤出,滤出的水通过开槽进入下滤管14,并通过下滤管14的左端流出,进入二级生态过滤桶5的上端左侧管道;反冲洗时,从二级生态过滤桶5的上端左侧管道过来的水通过左端进入下滤管14,从下滤管14的开槽流出的水通过滤孔进入上滤管13,并通过上滤管13的左端流出,下滤管14和上滤管13的右端为封闭式结构,这样可以保证水流的方向。

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的结构相同,均为竖置的,且内部均设有滤料,二级生态过滤桶5内的滤料为饭麦石15,饭麦石15的填充率为85%,其粒径为16mm,三级生态过滤桶6内的滤料为沸石16,沸石16的填充率为85%,其粒径为16mm,四级生态过滤桶7内的滤料为珊瑚石17,珊瑚石17的填充率为85%,其粒径为30mm,层层过滤,层层净化,确保污染物的彻底净化。

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的上端均设有两个管道接口,右侧管道接口连接到设置在生态过滤桶内部的导流管18的上端,左侧管道接口连接到设置在生态过滤桶内部u形管19的左上端,导流管18的下端设有下滤帽20,u形管19的右上端设有上滤帽21,生态净化时,水从生态过滤桶的左侧管道接口流进u形管19,并通过上滤帽21流出,经过滤料后通过下滤帽20流入导流管18,并从与导流管18上端连接的右侧管道接口流出;反冲洗时,水从生态过滤桶的右侧管道接口流进导流管18,并通过下滤帽20流出,经过滤料后通过上滤帽21流入u形管19,并从与u形管19左上端连接的左侧管道接口流出。

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内的滤料在运行10天后会长出菌种,菌种会对污染物进行生态净化。

如图4所示,下滤帽20包括凹底帽22和顶帽23,凹底帽22为圆柱形,中间设有圆形凹槽,上端设有圆环24,圆环24的内径等于凹底帽22的圆形凹槽的内径,顶帽23也为中间设有圆形凹槽的圆柱形,圆环24的外径等于顶帽23的外径,顶帽23的内径等于凹底帽22的外径,顶帽23套在凹底帽22的下端,且与圆环24相连接,导流管18的下端插入凹底帽22的圆形凹槽内,顶帽23和凹底帽22上均设有过水槽25,生态净化时,水从导流管18进入凹底帽22,然后从凹底帽22上的过水槽25进入顶帽23,最后从顶帽23上的过水槽25流出,反冲洗时:水从顶帽23上的过水槽25流入凹底帽22的内部,然后从凹底帽22上的过水槽25流入导流管18。

如图5所示,上滤帽21包括顶帽23和凸底帽26,凸底帽26为中间设有圆形凹槽的圆柱形,凸底帽26的下端设有圆环24,圆环24的下端设有连接头27,圆环24的内径等于圆形凹槽的内径,顶帽23的内径等于凸底帽26的外径,顶帽23的外径等于圆环24的外径,顶帽23套在所有凸底帽26的上端,且与圆环24相连接,连接头27插入u形管19的右端,凸底帽26也设有过水槽25,生态净化时,水从顶帽23上的过水槽25进入顶帽23内部,经凸底帽26上的过水槽25进入凸底帽26内部,再经连接头27流入u形管19内部,反冲洗时,水从u形管19内部经连接头27流入凸底帽26的内部,通过凸底帽26上的过水槽25流入顶帽23的内部,再经顶帽23上的过水槽25流出。

一级生态过滤桶4、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的外壁采用pvc材质制成;一级生态过滤桶4、二级生态过滤桶5、三级生态过滤桶6、四级生态过滤桶7承受的压力为五公斤,以保证系统运行稳定。

尽管已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