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可自动清垢的电化学除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9958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可自动清垢的电化学除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水处理电化学处理技术及节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可自动清垢的电化学除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冷却循环水处理传统方法是添加缓释阻垢剂、杀菌剂,并通过定期补水、排水操作,控制循环水水质在管控范围,维持系统稳定性。但仍不可避免产生水垢、腐蚀等问题,且循环水外排水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可自动清垢的电化学除垢装置,其可将水中钙镁离子以沉淀物形式排出,减少循环水硬度,同时阳极会产生强氧化性的氯气、自由基等,可控制水中藻类生长,具有杀菌灭藻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可自动清垢的电化学除垢装置,其包括:箱体、阳极网、阴极板、集垢装置、直流电源、控制系统;集垢装置安装于箱体下部,且与箱体的反应室出口相通;阳极网、阴极板安装于箱体的反应室中;阳极网、阴极板电性连接于直流电源;直流电源设置有可切换正负极方向的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接于控制系统;箱体的反应室设置有待处理水输入口,集垢装置设置有处理后水输出口以及水垢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可自动清垢的电化学除垢装置可将水中钙镁离子已沉淀物形式排出,减少循环水硬度,同时阳极会产生强氧化性的氯气、自由基等,可控制水中藻类生长,具有杀菌灭藻功能。

进一步,箱体为圆柱体状空壳体,且箱体下部设置有支撑架,箱体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盖、下盖,上盖、下盖、集垢装置与箱体间设置有绝缘密封圈,待处理水输入口设置于箱体右侧下端。

进一步,集垢装置为一个横截面面积自顶部朝向底部逐渐变小的结构。

进一步,集垢装置为一个球面结构或者锥状结构。

进一步,布置于箱体内部的阳极网、阴极板为筒状结构,且呈筒状结构的阳极网、阴极板相互交替嵌套排列;当与下盖相连的阴极板的顶部与上盖之间留有间隙时,待处理的水自该间隙从阴极板的外侧流入阴极板的内侧;当与下盖相连的阴极板的顶部延伸至上盖时,所述阴极板设置有让待处理水通过的开孔和/或开口;所述反应室出口则位于最内侧的阳极网/阴极板围护而成的空间底部。

进一步,相邻阴极板之间设置有让待处理水在反应室内形成涡流的涡轮导向部。

进一步,呈筒状结构的阳极网设置有多个阳极接线柱,阳极接线柱上端均通过多个绝缘接线端子穿过上盖的孔而伸出箱体,呈筒状结构的阴极板与箱体下盖连接,下盖与阴极板作为一个整体而构成阴极板组件,该阴极板组件所连接的阴极接线柱右侧穿过箱体侧壁而伸出箱体。

进一步,阳极网和阴极板均设置有钛合金金属涂层。

进一步,待处理水输入口、处理后水输出口分别设置有接于控制系统的进水导电仪、出水导电仪,且于待处理水输入口、处理后水输出口、水垢出口设置有控制阀。

进一步,处理后水输出口、水垢出口的接出管路设置有过滤装置。

该装置具有除垢、防腐、杀菌等功能,可旁流安装于循环冷却水池或回水管路上。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阴极和阳极接通电源后,循环水经过设备时,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阴极附近形成强碱环境,使循环水中的钙镁离子从水中析出,并沉积在设备的阴极表面;阳极附近氯离子、水中的溶解氧等被变成自由基和次氯酸,使水中的细菌、藻类被直接杀死。当电化学除垢装置连续处理一段时间,在阴极附近富集的垢类达到一定厚度后,系统可根据预先设定好程序自动倒置阴极和阳极。水垢逐渐脱落,并随水流下沉至集垢装置,通过排污管排出。水垢清除后切换至正常处理程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可自动清垢的电化学除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可自动清垢的电化学除垢装置中阳极网立面图;

图3为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可自动清垢的电化学除垢装置中阴极板立面图

图4为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可自动清垢的电化学除垢装置中箱体处略去部分结构的俯视图,该图示出了阳极网、阴极网、阳极接线柱的一种布局形式;

图5为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可自动清垢的电化学除垢装置中箱体处略去部分结构的俯视图,该图示出了阳极网、阴极网、阳极接线柱的另一种布局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循环水可自动清垢的电化学除垢装置,参见图1所示,其包括:不锈钢制成的箱体1、上盖2、阳极网3、阴极板4、阳极接线柱5、阴极接线柱6、用于水垢集中沉淀的集垢装置7、进水阀门8、进水导电仪9、出水阀门10、出水导电仪11、排污阀12、直流电源13、控制系统14。

其中,参见图1所示,便于水垢集中沉淀的集垢装置7安装于箱体1下部,且与箱体的反应室出口相通,集垢装置设置有处理后水输出口以及水垢出口。为便于沉淀,集垢装置7为一个横截面面积自顶部朝向底部逐渐变小的汇集结构,例如图1所示的球面结构,当然,此集垢装置的结构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图示情形,还可以是锥状结构等其他结构类型,水垢因为自重而下落,会因为集垢装置的汇集结构而汇集于设置在汇集结构底部的水垢出口,在该水垢出口设置有水垢接出管路,该水垢接出管路安装有排污阀12。

参见图1所示,阳极网3、阴极板4安装于箱体的反应室中,且阳极网3、阴极板4电性连接于直流电源13,该直流电源设置有可切换正负极方向的切换装置,例如转换开关,该切换装置接于控制系统。箱体的反应室设置有待处理水输入口。

另外,参见图2-3,布置于箱体内部的阳极网3、阴极板4为筒状结构,且呈筒状结构的阳极网3、阴极板4相互交替嵌套排列。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与下盖相连的阴极板的顶部未延伸至上盖时,待处理的水可以从阴极板顶部与上盖之间的间隙通过,而另一种实施方式是,当阴极板的顶部延伸至上盖时,此时,阴极板则设置有让待处理水通过的过水结构,例如在阴极板设置相应的开孔,或者是在阴极板的侧壁设置自顶部向底部延伸的开口,过水结构亦或者上述二者结构的结合,反应室出口则位于最内侧的阳极网/阴极板围护而成的空间底部,下面图4和图5均采用的是在阴极板上设置过水结构,在图4所示实施方式中,包括相互嵌套布置的两层(圈)阳极网3和两层阴极板4,当然,阳极网和阴极板相互嵌套布置的层(圈)数可以更多,以便于取得更加优质的处理效果,而最外侧设置的是一层(圈)阳极网3,最内侧设置的是一层(圈)阴极板4,两层(圈)阴极板的过水结构是错位布置的,以便于让待处理的水流动的距离更长,待处理的水进入该反应室后,依次经过最外侧的阳极网、然后经过最外层阴极板的过水结构、最内侧的阳极网、最内层阴极板的过水结构,而后从反应室的出口流向集垢装置。为取得更佳的水处理效果,在反应室形成涡流的效果参见图5所示,该实施方式中,两层(圈)阴极板之间设置有涡流导向板,该涡流导向板均靠近过水结构处布置,布置的效果旨在是反应室的待处理水形成涡流,涡流导向板的布置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图示情形。

而且,呈筒状结构的阳极网设置有多个阳极接线柱5,阳极接线柱上端均通过多个绝缘接线端子穿过上盖的孔而伸出箱体,呈筒状结构的阴极板与箱体下盖连接,下盖与阴极板作为一个整体而构成阴极板组件,该阴极板组件所连接的阴极接线柱6右侧穿过箱体侧壁而伸出箱体。而阳极网和阴极板可以设置钛合金金属涂层。

另外,箱体为圆柱体状空壳体,箱体下部设置有支撑架,可以将支撑架设置升降机构和/或移动机构,箱体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盖、下盖,上盖2、下盖、集垢装置与箱体间设置有绝缘密封圈,待处理水输入口设置于箱体右侧下端。箱体设置的下盖中心位置设置有出水口而通向集垢装置,待处理水输入口、处理后水输出口分别设置有接于控制系统的进水导电仪9、出水导电仪11,且于待处理水输入口、处理后水输出口、水垢出口设置有控制阀,例如设置于待处理水输入口的进水阀门8、设置于处理后水输出口的出水阀门10以及设置于水垢出口的排污阀12。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如下:待处理循环水从箱体1右下侧经进水阀门8、进水电导仪9进入箱体反应室。箱体内部设置有导流装置。阳极网3由多根阳极接线柱5固定支撑,阳极接线柱5上端均通过多个绝缘接线端穿过开在上盖2的孔伸出箱体,阴极板4与箱体下盖连接,整体做阴极板,阴极接线柱6右侧穿过筒体下盖伸出箱体。接线柱接通直流电源13后,待处理循环水在阳极网3和阴极板4发生电化学反应,水中钙镁离子不断在阴极板4沉积析出,使循环水水体得到处理。处理后水从箱体1底部中心流出,进入集垢装置7,经导流,关闭排污阀12,开启出水阀10,由出水电导仪11检测出水水质后,重新回到循环水系统。随着处理水不断进行,阴极板4富集的垢类达到一定厚度后,控制系统14经预先设定程序控制切换装置自动倒置阴极和阳极。水垢逐渐脱落,并随水流下沉至集垢装置7,关闭出水阀门10,开启排污阀12后通过排污管排出。水垢清除后切换至正常处理程序。控制系统14接收进出水电导仪的信号,通过逻辑运算自动改变电化学设备的运行参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处理后水输出口、水垢出口的接出管路设置有过滤装置,过滤后水重新回到冷却水池,进一步节水。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