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292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是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污水处理装置反应过程少,导致单个步骤的清污压力较大,单一步骤所起到的清污能力有限,尤其是曝气环节不充分,在生化处理过程中不能有效快速的达到有机物分解的目的。

中国专利201610535185.5 公布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一超声单元,该超声单元具有一反应室;一污水容器,该污水容器设置于所述反应室内;一臭氧输送单元,该臭氧输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污水容器中输送臭氧;以及一电化学催化单元,该电化学催化单元包括一阳极和一阴极,该阳极和阴极设置于所述污水容器中,所述阳极的表面涂覆一纳米涂层。该结构设计能耗较高,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层次更加明确,曝气效率更高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河道污水处理系统,依次包括进水管、预处理池、生化池、终沉池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处预设有滤网;预处理池设置有网格栅和筛网,筛网平行地设置在网格栅后方,网格栅与水平面之间存在锐角夹角,网格栅分为网格栅上部和网格栅下部,网格栅上部截断面为圆形,网格栅下部截断面为矩形,预处理池上方设置有絮凝剂管道;预处理池与生化池之间设置有调节池,调节池分为调节池前部和调节池后部,调节池前部和调节池后部之间通过坝体分割,调节池前部的底面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有多根,所有曝气管铺设在调节池前部的底面,任一一根曝气管均贯通调节池前部的底面,曝气管管壁上设置有孔洞,调节池后部深度大于调节池前部深度,调节池后部宽度为调节池前部宽度的一半;调节池后部底面同样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数量为两根,两根曝气管相对平行地安装;安装在调节池后部底面的曝气管深度与安装在调节池前底面的曝气管深度相同,调节池前部与生化池直接相连,调节池后部通过回流管与生化池相连;终沉池上部同样设置有絮凝剂管道,终沉池与出水管之间设置有筛网。网格栅上部截断面为圆形适应于水面附近水利条件较好,预处理池底面水流速度较快,故网格栅下部截断面采用矩形设计,机械强度高,使得网格栅整体对大颗粒漂浮物清理效果达到优化,河水中死鱼死虾较多,对生化池的分解压力较大,鉴于河道污水的特点,采用滤网将这部分垃圾隔离于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外侧,采用人工打捞处理的方式,更加卫生高效。调节池前部的底面采用多孔的曝气管设计,使得有机物与氧气更加充分预混合,充分实现预曝气的目的,同时采用调节池后部可以起到贮存污水或者回流污水的目的,实现调节水位,以及进行二次预曝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池前部的底面设置有叶轮。该结构为了使得预曝气更加充分。

本实用新型所述曝气管外侧与供氧风机相连。供氧风机用于提高氧气输送功率和纯度,对预曝气效果的提高更为明显。

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池前部为环形调节池,调节池后部为回形调节池。环形调节池采用较低深度,快速回旋达到充分曝气的目的,回形调节池生产成本更低,符合辅助性质的二次预曝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生化池底部设置有污泥管道。污泥管道用于输送污泥,便于污泥的二次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多级去污,多次预曝气的优点,对生化池的去污压力有显著的减少,同时实现了污泥的二次回收利用,整体去污能力更加优化。生产成本更加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网格栅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

本实用新型的河道污水处理系统依次包括进水管1、预处理池2、调节池、生化池6、终沉池7和出水管8。

进水管1的进水口处预设有滤网11,该结构用于过滤死鱼死虾,减小污水处理压力。预处理池2设置有网格栅和筛网,筛网平行地设置在网格栅后方。网格栅用于过滤大

尺寸漂浮物,筛网用于过滤小尺寸漂浮物。

网格栅与水平面之间存在锐角夹角,用于减小清污次数,同时增大污泥承载量。网格栅分为网格栅上部12和网格栅下部13,网格栅上部12截断面为圆形,网格栅下部13截断面为矩形。

预处理池上方设置有絮凝剂管道,用于使得小颗粒凝结成大颗粒,便于过滤。

调节池分为调节池前部3和调节池后部5,调节池前部3和调节池后部5之间通过坝体4分割,调节池前部3为环形调节池,调节池后部5为回形调节池。

调节池前部3的底面设置有叶轮,调节池前部3的底面设置有曝气管14,曝气管14有多根,曝气管14外侧与供氧风机15相连;所有曝气管14铺设在调节池前部3的底面,所有曝气管14均贯通调节池前部3的底面,曝气管14管壁上设置有孔洞,调节池后部5深度大于调节池前部3深度,调节池后部5底面同样设置有曝气管14,曝气管14数量为两根,两根曝气管14相对平行地安装,此处的曝气管14管壁上未设置有孔洞。

调节池前部3与生化池6直接相连,调节池后部5通过回流管9与生化池6相连;生化池6底部设置有污泥管道10。污泥管道10用于输送污泥,便于污泥的二次循环利用。

终沉池7上部同样设置有絮凝剂管道,终沉池7与出水管8之间设置有筛网。

预处理池2与调节池前部3之间通过管道16连接,生化池6与终沉池7之间通过管道16连接。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