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耐腐蚀型实验室专用通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671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耐腐蚀型实验室专用通风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实验室专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耐腐蚀型实验室专用通风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实验室通风柜结构较为简单,单纯设置有实验用空间、抽风机和相关的供气供电辅助设备。但旧式通风柜在实际使用时,往往存在废气外逸、污染或有毒气体收集不够及时和充分的问题,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危及实验人员的健康安全。尤其是必须在通风柜中进行的特定实验,往往涉及燃烧过程,产生大量烟气的同时,烟气温度较高,在排放输送过程中会令管道中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如果单纯进行废气的吸取收集操作,而不对热量进行回收处理,会引起严重的事故。

由于实验过程中需要氧气、氮气、燃气等特种气体,还需要各种功能性流体的输送,这些物质的盛放容器一般需要设置在实验柜附近的柜体中,将实验空间和上述储物空间结合在一起使用时,具备高效的使用性能,虽然既能方便使用,无需远程输送,但还需要考虑到防火防爆安全问题。此外,由于各种气体或液体在输送过程中难免出现挥发泄漏的状况,因此做好储物柜体内部的抽吸清洁也很重要。

由于在某些实验中,需要保持特定的环境气压,而在处理吸出实验腔体中气体的过程中,抽吸排气会影响实验腔体内的气压,导致实验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申请人通过多年的研发和实际投产应用,设计了本专利所述的实验用通风柜,不但能够提供更加便捷的实验条件,在实验腔体内设置耐腐蚀涂层或嵌层,能够防止实验装置被腐蚀或者损坏,设备更加经久耐用;实验腔体而且还能更为科学合理的处理烟气,在抽吸的同时做到无害处理,令实验过程更加安全可控,切实保护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状况的同时,保证实验气体的安全无害排放,不会危及周围环境质量;此外,由于设置有冷凝液导流收集装置,因此能够防止冷凝液回流至实验腔体;本装置还设有排风保压调压装置,能够保证实验空间内的压力精确可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保耐腐蚀型实验室专用通风设备,不但能够提供更加便捷的实验条件,在实验腔体内设置耐腐蚀涂层或嵌层,能够防止实验装置被腐蚀或者损坏;本发明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能够令设备更加经久耐用;实验腔体而且还能更为科学合理的处理烟气,在抽吸的同时做到无害处理,令实验过程更加安全可控,切实保护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状况的同时,保证实验气体的安全无害排放,不会危及周围环境质量;本发明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由于设置有冷凝液导流收集装置,因此能够防止冷凝液回流至实验腔体;本发明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通过设有排风保压调压装置,能够保证实验空间内的压力精确可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环保耐腐蚀型实验室专用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柜,所述通风柜的上部设置实验箱体,所述实验箱体内设置实验腔体,所述实验腔体内设置耐腐蚀涂层或嵌层,所述耐腐蚀涂层或嵌层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在实验箱体的上部设置通风设备;所述通风设备包括吸风管、自过滤装置和非接触式风压控制装置,所述吸风管的一端联通实验腔体,吸风管的另一端连接自过滤装置和非接触式风压控制装置;

自过滤装置能够通过吸风管抽吸实验腔体内的气体;所述自过滤装置包括功能外壳,所述功能外壳内设置入风通道、出风通道和循环返折通道;循环返折通道的一端通过选择排气阀连接出风通道,循环返折通道的另一端通过选择进气阀连接入风通道;在出风通道内设置电子气体检测装置,当电子气体检测装置检测到出风通道内的气流的质量数据符合预设值时,选择排气阀令气流从出风通道排出,当电子气体检测装置检测到出风通道内的质量数值未达到预设值时,选择排气阀令气流从循环折返通道进入入风通道重新进行过滤。

优选的,所述选择排气阀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设置在出风通道中,所述安装杆上设置第一阀板、第一阀板推动装置、第二阀板和第二阀板推动装置;所述第一阀板推动装置能够推动第一阀板封闭出风通道,第二阀板推动装置能够推动第二阀板封闭循环返折通道的入口;

所述选择进气阀包括安装隔板,所述安装隔板将入风通道的分隔成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在安装隔板上铰接安装转动阀板的中部;有气流从循环折返通道中进入入风通道中时,气流推动旋转阀板转动,转动阀板的一侧开启第一支管的同时,转动阀板的另一侧封闭第二支管。

优选的,所述自过滤装置还包括引风腔、沉降管道、降温液滤腔、导流扩散通道、滤棉过滤腔、中和过滤腔、活性炭过滤腔和石灰颗粒过滤腔,入风通道、引风腔、沉降管道、降温液滤腔、导流扩散通道、滤棉过滤腔、中和过滤腔、活性炭过滤腔、石灰颗粒过滤腔和出风通道设置在功能外壳内;所述滤棉过滤腔中设置滤棉装置和喇叭形气流整流装置;

其中,入风通道的下端连接吸风管,入风通道的上端连接引风腔;

所述引风腔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引风腔内设置引风轮,引风腔的进风口连接吸风管,引风腔的出风口连接沉降管道的上端;所述沉降管道的下端插入降温液滤腔的底部;

所述降温液滤腔的上部联通导流扩散通道的下端,导流扩散通道的上端连接喇叭形气流整流装置,所述喇叭形气流整流装置的喇叭口处设置整流筛网,整流筛网上设置若干个整流气孔;整流筛网与滤棉装置的过滤棉网的正面相对设置;整流筛网所在平面与过滤棉网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且间隔为1-2cm;

滤棉过滤腔的下部联通中和过滤腔的上部,中和过滤腔的下部联通活性炭过滤腔的上部,活性炭过滤腔的下部联通石灰颗粒过滤腔的下部,石灰颗粒过滤腔的上部联通出风通道。

优选的,在入风通道中沿进风方向竖直设置三组以上的导流摆臂组,所述导流摆臂组包括至少两个导流摆臂,每个导流摆臂组中的导流摆臂的安装高度相同;导流摆臂通过安装杆安装入风通道的内壁上;导流摆臂通过电动滚筒连接安装杆,导流摆臂能够被电动滚筒转动;安装杆上开设风气孔;在入风通道和引风腔之间设置两个以上的整流板,所述整流板上开设整流孔;所述整流孔的孔径为2-3mm;

所述沉降管道和导流扩散通道的管体至少包含一个90-120度角的弯折拐角;

所述中和过滤腔内设置“回”字形或螺旋形喷液盘管,所述喷液盘管上设置喷液微孔,所述喷液微孔的孔径为0.1-0.3mm;喷液盘管的进液端通过中和液进液泵连接中和液体仓,中和液体仓内的中和液体能够被中和液进液泵吸入喷液盘管内,并通过喷液微孔喷出;在中和过滤腔的底部设置储液池。

优选的,所述滤棉装置还包括滤棉弹性固定器,所述过滤棉网安装在滤棉弹性固定器上;滤棉弹性固定器包括固定器筒体,固定器筒体一端敞口并设置挡块,固定器筒体的另一端封闭,在固定器筒体内设置拉簧,拉簧的一端连接固定器筒体的封闭端底部,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伸缩板,伸缩板设置在固定器筒体内并由挡块阻挡,在伸缩板上安装螺丝孔,过滤棉网的边沿缠绕固定器筒体一周后通过涨紧螺丝固定在伸缩板上。

优选的,所述非接触式风压控制装置包括风压调节筒体,所述风压调节筒体的周壁内设置中空夹层,风压调节筒体内设置风压调节装置,在中空夹层内设置风压调节板旋转动力装置,所述风压调节装置包括风压转板和磁吸安装架,风压转板的两端铰接在风压调节筒体的内壁上,风压转板连接磁吸安装架,在磁吸安装架的两端设置内磁铁;所述风压调节板旋转动力装置包括风压调节电机和外转轮,在外转轮上安装外磁铁,外磁铁和内磁铁相互吸引;所述风压调节电机能够通过传动系统连接带动外转轮转动,与此同时外磁铁带动内磁铁和磁吸安装架转动,改变风压转板的旋转角度,进而控制吸风管和实验腔体内的气压;

所述非接触式风压控制装置还包括风压转板清洁装置,所述风压转板清洁装置包括清洁装置安装杆,所述清洁装置安装杆设置在风压调节筒体的进口处,在清洁装置安装杆上设置若干个振动弹簧,每个振动弹簧上均固定一根以上的清洁带体。

优选的,所述通风柜的下部设置实验设备储放空间,在实验设备储放空间的上顶面和下底面上分别设置若干个格栅条,相邻的格栅条之间存留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内能够插入空间隔板;

所述通风设备通过吸风管分别联通实验腔体和实验设备储放空间,在与实验腔体相连的吸风管上设置第一吸风阀,在与实验设备储放空间相连的吸风管上设置第二吸风阀;

在相邻栅格条之间的上顶面上开设导管穿孔;所述导管穿孔内穿插气体导管、或者液体导管、或者储放空间气密封闭阀。

优选的,所述气体导管或者液体导管的上端连接角度可调喷嘴;所述角度可调喷嘴通过喷嘴角度调节器安装在实验腔体内;所述喷嘴角度调节器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通过第一阻尼铰接轴安装弧形扭转支架的一端,弧形扭转支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阻尼铰接轴连接角度可调喷嘴;所述角度可调喷嘴能够在任意弯折角度位置悬停。

优选的,所述储放空间气密封闭阀包括阀芯柱,所述阀芯柱的穿装三个以上的硅胶气轮;在导管穿孔的外周壁上开设环形嵌槽,所述环形嵌槽的截面呈“ω”形,所述硅胶气轮的外延设置截面呈“o”形的环形嵌条,所述环形嵌条能够完全嵌入环形嵌槽中并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硅胶气轮上开设若干个条形气孔,所述条形气孔的中轴线与导管穿孔的中轴线相互平行设置;当开启第一吸风阀、关闭第二吸风阀时,通风设备通过吸风管抽吸实验腔体内的气体,硅胶气轮向实验腔体方向鼓起,条形气孔受挤压封闭,同时隔绝了实验设备储放空间与实验腔体,实验设备储放空间内的气流无法进入实验腔体;当开启第二吸风阀、关闭第一吸风阀时,通风设备通过吸风管抽吸实验设备储放空间内的气体,硅胶气轮向实验设备储放空间方向鼓起,条形气孔被挤压封闭,同时隔绝实验设备储放空间与实验腔体,实验腔体内的气流无法进入实验设备储放空间。

优选的,所述吸风管的末端设置排风管,排风管的末端设置排风口;排风管设置排风口的一端低于排风管与吸风管的连洁端;所述排风管下部开设废液集液孔,所述排风管通过废液集液孔联通废液集液管,所述废液集液管的中部设置废液集液腔,在废液集液管的下部设置排液阀;所述废液集液腔内设置三层过滤吸附颗粒,最上层为石英砂颗粒、中层为活性炭颗粒,最下层为交换树脂颗粒;

还包括三层以上的冷凝液导流板,所述冷凝液导流板的一端通过导流板安装架安装在排风口处,冷凝液导流板的另一端下部设置凝液凸点;所述凝液凸点位于废液集液孔的上方;所述导流板的设置方向与排风管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固定在通风柜或墙体上,固定支架的另一端固定排风口;所述固定支架上固定分支支架,分支支架连接固定废液集液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不但能够提供更加便捷的实验条件,在实验腔体内设置耐腐蚀涂层或嵌层,能够防止实验装置被腐蚀或者损坏。

2.本发明能够令设备更加经久耐用;实验腔体而且还能更为科学合理的处理烟气,在抽吸的同时做到无害处理,令实验过程更加安全可控,切实保护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状况的同时,保证实验气体的安全无害排放,不会危及周围环境质量。装置通过设置多重过滤结构实现气体净化处理,使其满足了国标sh/t3009-2000,cns14064-1-2006和cns14064-2-2006的相关排放要求。

3.本发明由于设置有冷凝液导流收集装置,因此能够防止冷凝液回流至实验腔体;

4.本发明通过设有排风保压调压装置,能够保证实验空间内的压力精确可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b部放大图;

图5是非接触式风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c部放大图;

图8是图6的d部放大图;

图9是硅胶气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废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自过滤装置;1.1、功能外壳;1.2、过滤棉网;1.3、喇叭形气流整流装置;1.4、喷液盘管;1.5、石灰颗粒过滤腔;1.6、活性炭过滤腔;1.7、降温液滤腔;1.8、循环返折通道;1.9、入风通道;1.10、转动阀板;1.11、第一支管;1.12、安装隔板;1.13、第二支管;1.14、整流板;1.15、引风腔;1.16、引风轮;1.17、沉降管道;1.18、导流扩散通道;1.19、拉簧;1.20、固定器筒体;1.21、伸缩板;1.22、涨紧螺丝;1.23、出风通道;1.24、电子气体检测装置;1.25、安装杆;1.26、第一阀板;1.27、第二阀板;

2、吸风管;

3、非接触式风压控制装置;3.1、磁吸安装架;3.2、内磁铁;3.3、中空夹层;3.4、风压转板;3.5、外转轮;3.6、外磁铁;3.7、风压调节电机;3.8、清洁装置安装杆;3.9、振动弹簧;3.10、清洁带体;

4、实验腔体;

5、实验设备储放空间;5.1、导管穿孔;5.2、格栅条;5.3、空间隔板;5.4、角度可调喷嘴;5.5、弧形扭转支架;5.6、安装底座;5.7、条形气孔;5.8、阀芯柱;5.9、环形嵌槽;5.10、环形嵌条;5.11、硅胶气轮;

6、废液收集装置;6.1、固定支架;6.2、固定分支支架;6.3、排液阀;6.4、废液集液腔;6.5、废液集液管;6.7、冷凝液导流板;6.8、排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环保耐腐蚀型实验室专用通风设备包括窑体,包括通风柜,所述通风柜的上部设置实验箱体,所述实验箱体内设置实验腔体,所述实验腔体内设置耐腐蚀涂层或嵌层,所述耐腐蚀涂层或嵌层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在实验箱体的上部设置通风设备;所述通风设备包括吸风管、自过滤装置和非接触式风压控制装置,所述吸风管的一端联通实验腔体,吸风管的另一端连接自过滤装置和非接触式风压控制装置。

如图2所示,自过滤装置能够通过吸风管抽吸实验腔体内的气体;所述自过滤装置包括功能外壳,所述功能外壳内设置入风通道、出风通道和循环返折通道;循环返折通道的一端通过选择排气阀连接出风通道,循环返折通道的另一端通过选择进气阀连接入风通道;在出风通道内设置电子气体检测装置,当电子气体检测装置检测到出风通道内的气流的质量数据符合预设值时,选择排气阀令气流从出风通道排出,当电子气体检测装置检测到出风通道内的质量数值未达到预设值时,选择排气阀令气流从循环折返通道进入入风通道重新进行过滤。此设计在保留原设备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来首先进行实验气体收集,然后再将多台实验室通风柜中的实验气体进行汇聚,最后通过相当长度的输送管路将实验气体输送排出室内的方式改变为,直接将实验室用通风柜进行独立单一个体的室内直排,一方面降低了该设备的安装成本,另一方面消除掉了实验气体室外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如图4所示,所述选择排气阀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设置在出风通道中,所述安装杆上设置第一阀板、第一阀板推动装置、第二阀板和第二阀板推动装置;所述第一阀板推动装置能够推动第一阀板封闭出风通道,第二阀板推动装置能够推动第二阀板封闭循环返折通道的入口。

所述选择进气阀包括安装隔板,所述安装隔板将入风通道的分隔成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在安装隔板上铰接安装转动阀板的中部;有气流从循环折返通道中进入入风通道中时,气流推动旋转阀板转动,转动阀板的一侧开启第一支管的同时,转动阀板的另一侧封闭第二支管。

如图2所示,所述自过滤装置还包括引风腔、沉降管道、降温液滤腔、导流扩散通道、滤棉过滤腔、中和过滤腔、活性炭过滤腔和石灰颗粒过滤腔,入风通道、引风腔、沉降管道、降温液滤腔、导流扩散通道、滤棉过滤腔、中和过滤腔、活性炭过滤腔、石灰颗粒过滤腔和出风通道设置在功能外壳内;所述滤棉过滤腔中设置滤棉装置和喇叭形气流整流装置。

其中,入风通道的下端连接吸风管,入风通道的上端连接引风腔。

所述引风腔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引风腔内设置引风轮,引风腔的进风口连接吸风管,引风腔的出风口连接沉降管道的上端;所述沉降管道的下端插入降温液滤腔的底部。

所述降温液滤腔的上部联通导流扩散通道的下端,导流扩散通道的上端连接喇叭形气流整流装置,所述喇叭形气流整流装置的喇叭口处设置整流筛网,整流筛网上设置若干个整流气孔;整流筛网与滤棉装置的过滤棉网的正面相对设置;整流筛网所在平面与过滤棉网所在平面相互平行且间隔为1-2cm。

滤棉过滤腔的下部联通中和过滤腔的上部,中和过滤腔的下部联通活性炭过滤腔的上部,活性炭过滤腔的下部联通石灰颗粒过滤腔的下部,石灰颗粒过滤腔的上部联通出风通道。

在入风通道中沿进风方向竖直设置三组以上的导流摆臂组,所述导流摆臂组包括至少两个导流摆臂,每个导流摆臂组中的导流摆臂的安装高度相同;导流摆臂通过安装杆安装入风通道的内壁上;导流摆臂通过电动滚筒连接安装杆,导流摆臂能够被电动滚筒转动;安装杆上开设风气孔;在入风通道和引风腔之间设置两个以上的整流板,所述整流板上开设整流孔;所述整流孔的孔径为2-3mm。

所述沉降管道和导流扩散通道的管体至少包含一个90-120度角的弯折拐角。

所述中和过滤腔内设置“回”字形或螺旋形喷液盘管,所述喷液盘管上设置喷液微孔,所述喷液微孔的孔径为0.1-0.3mm;喷液盘管的进液端通过中和液进液泵连接中和液体仓,中和液体仓内的中和液体能够被中和液进液泵吸入喷液盘管内,并通过喷液微孔喷出;在中和过滤腔的底部设置储液池。

如图3所示,所述滤棉装置还包括滤棉弹性固定器,所述过滤棉网安装在滤棉弹性固定器上;滤棉弹性固定器包括固定器筒体,固定器筒体一端敞口并设置挡块,固定器筒体的另一端封闭,在固定器筒体内设置拉簧,拉簧的一端连接固定器筒体的封闭端底部,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伸缩板,伸缩板设置在固定器筒体内并由挡块阻挡,在伸缩板上安装螺丝孔,过滤棉网的边沿缠绕固定器筒体一周后通过涨紧螺丝固定在伸缩板上。此结构可以使得过滤棉网实现过滤面的弯折弹性,借此便可以实现针对不同压强或不同气流量条件下都可以非常好完成过滤作业.

如图5所示,所述非接触式风压控制装置包括风压调节筒体,所述风压调节筒体的周壁内设置中空夹层,风压调节筒体内设置风压调节装置,在中空夹层内设置风压调节板旋转动力装置,所述风压调节装置包括风压转板和磁吸安装架,风压转板的两端铰接在风压调节筒体的内壁上,风压转板连接磁吸安装架,在磁吸安装架的两端设置内磁铁;所述风压调节板旋转动力装置包括风压调节电机和外转轮,在外转轮上安装外磁铁,外磁铁和内磁铁相互吸引;所述风压调节电机能够通过传动系统连接带动外转轮转动,与此同时外磁铁带动内磁铁和磁吸安装架转动,改变风压转板的旋转角度,进而控制吸风管和实验腔体内的气压。通过加入非接触式风压控制装置可以调节排风口角度,实现对实验室专用通风柜内气体实验腔排气量的控制,以此保持实验过程中气体实验腔气压的相对稳定。调节装置采取非接触式设计,以避免调节装置的各部件长期暴漏在腐蚀性气体受到腐蚀侵害,出现缩短使用寿命的情况。

所述非接触式风压控制装置还包括风压转板清洁装置,所述风压转板清洁装置包括清洁装置安装杆,所述清洁装置安装杆设置在风压调节筒体的进口处,在清洁装置安装杆上设置若干个振动弹簧,每个振动弹簧上均固定一根以上的清洁带体。振动弹簧在风道内受到风力的影响,受到清洁带体的带动,在风道内出现纵向长度颤动,再加上清洁带体受风力摆动,完成对风压调节装置的清洁。该装置在加入了清扫装置后,可以在排风的同时完成装置的自清洁,该装置不需要提供其它外力的情况下完成工作,非常适合推广使用。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设备通过吸风管分别联通实验腔体和实验设备储放空间,在与实验腔体相连的吸风管上设置第一吸风阀,在与实验设备储放空间相连的吸风管上设置第二吸风阀。所述实验腔体的上部呈半球形,能够防止实验气体在实验腔体的上部角落处积留。如图6所示,所述通风柜的下部设置实验设备储放空间,在实验设备储放空间的上顶面和下底面上分别设置若干个格栅条,相邻的格栅条之间存留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内能够插入空间隔板。

在相邻栅格条之间的上顶面上开设导管穿孔;所述导管穿孔内穿插气体导管、或者液体导管、或者储放空间气密封闭阀。

如图7所示,所述气体导管或者液体导管的上端连接角度可调喷嘴;所述角度可调喷嘴通过喷嘴角度调节器安装在实验腔体内;所述喷嘴角度调节器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通过第一阻尼铰接轴安装弧形扭转支架的一端,弧形扭转支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阻尼铰接轴连接角度可调喷嘴;所述角度可调喷嘴能够在任意弯折角度位置悬停,以方便管路的连接设置。

如图8和9所示,所述储放空间气密封闭阀包括阀芯柱,所述阀芯柱的穿装三个以上的硅胶气轮;在导管穿孔的外周壁上开设环形嵌槽,所述环形嵌槽的截面呈“ω”形,所述硅胶气轮的外延设置截面呈“o”形的环形嵌条,所述环形嵌条能够完全嵌入环形嵌槽中并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硅胶气轮上开设若干个条形气孔,所述条形气孔的中轴线与导管穿孔的中轴线相互平行设置;当开启第一吸风阀、关闭第二吸风阀时,通风设备通过吸风管抽吸实验腔体内的气体,硅胶气轮向实验腔体方向鼓起,条形气孔受挤压封闭,同时隔绝了实验设备储放空间与实验腔体,实验设备储放空间内的气流无法进入实验腔体;当开启第二吸风阀、关闭第一吸风阀时,通风设备通过吸风管抽吸实验设备储放空间内的气体,硅胶气轮向实验设备储放空间方向鼓起,条形气孔被挤压封闭,同时隔绝实验设备储放空间与实验腔体,实验腔体内的气流无法进入实验设备储放空间。

如图10所示,本发明还包括废液收集装置,所述废液收集装置包括废液集液孔、废液集液管和废液集液腔。所述吸风管的末端设置排风管,排风管的末端设置排风口;排风管设置排风口的一端低于排风管与吸风管的连洁端;所述排风管下部开设废液集液孔,所述排风管通过废液集液孔联通废液集液管,所述废液集液管的中部设置废液集液腔,在废液集液管的下部设置排液阀;所述废液集液腔内设置三层过滤吸附颗粒,最上层为石英砂颗粒、中层为活性炭颗粒,最下层为交换树脂颗粒;

还包括三层以上的冷凝液导流板,所述冷凝液导流板的一端通过导流板安装架安装在排风口处,冷凝液导流板的另一端下部设置凝液凸点;所述凝液凸点位于废液集液孔的上方;所述导流板的设置方向与排风管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固定在通风柜或墙体上,固定支架的另一端固定排风口;所述固定支架上固定分支支架,分支支架连接固定废液集液管。

本实施例所述装置的其他结构与使用方式同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