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河道蓝藻问题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75444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河道蓝藻问题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导致蓝藻大量繁殖引起蓝藻水华,蓝藻死亡腐烂后释放毒素产生恶臭,会影响水质造成人畜中毒。此外,城市公园湖泊和住宅小区人工湖出现不同程度蓝藻爆发,也严重影响了观赏和旅游。

国内在清除水域蓝藻的方法中常用生物学的和物理学的方法。生物方法既受环境条件影响也可能对生物群种结构、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较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其效果;目前的物理方法主要利用机械或者人工直接网捞清除蓝藻,虽然直接网捞的方法效果显而易见,但因藻体小,采用的捞网网目小,网捞时不仅捞出蓝藻还带出大量水分,因此,网捞费用高、耗费人力、条件差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控制河道蓝藻问题的方法,利用引导水体的流动将蓝藻挤压至河岸边,挤压蓝藻的生态空间,使蓝藻难以繁殖,从而总数量大大减少,除蓝藻效率高,节省人力,节约资金。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控制河道蓝藻问题的方法,包括在河道上游进行抽水,在河道下游进行排水,使河道下游向河道上游形成河道的表层逆行水流,利用河道的表层逆行水流将蓝藻挤压至河岸边,挤压蓝藻的生态空间。

通过引导水自下游向上游流动,将蓝藻挤压至河岸边,挤压蓝藻的生态空间,从而抑制蓝藻的生长,使蓝藻数量大大减少,设备简单,除藻效率高,节省人力,节约资金。

作为优选,排至下游的水经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

对排至下游的水经沉淀池去除部分蓝藻。

作为优选,经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后的水经湿地进行过滤处理。

经湿地过滤处理进一步除去水中的蓝藻。

作为优选,河道下游进行排水的排水口根据蓝藻实际波及的范围确定。

控制蓝藻的生存空间,避免波及其它水域。

作为优选,河道下游进行排水的排水口位于蓝藻波及范围中的最下游位置。

既保证最大化将蓝藻除去,又避免蓝藻波及健康水域。

作为优选,在河岸两边放置蓝藻拦网,定期打捞冲压至河岸边的蓝藻。

及时将冲压至岸边蓝藻打捞,减少蓝藻数量。

作为优选,在蓝藻被挤压至的河岸边,定期投放絮凝杀藻剂,絮凝杀藻剂包括下列组分:壳聚糖、蒙脱石、纳米tio2、苜蓿粉和氧化钙。

絮凝杀藻剂的投放既可将蓝藻聚集,减小打捞蓝藻的难度,又可将蓝藻杀死,降低蓝藻的数量,壳聚糖对金属离子和有机物都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且有抑菌杀毒的功效,蒙脱石对细菌毒素具有固定作用,且具有吸附和粘结的性质,可与壳聚糖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对蓝藻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且可增强其它物质的杀菌能力,纳米tio2可光催化分解蓝藻,与蒙脱石和壳聚糖协同,增强杀菌能力,苜蓿粉可增加水中氮含量,抑制蓝藻生长,氧化钙通过与磷形成沉淀可降低水中磷的含量,与苜蓿粉协同增强抑制蓝藻生长,几种物质相互协调作用,增强絮凝杀藻剂的作用。

作为优选,絮凝杀藻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的组分:10-20份壳聚糖、20-30份蒙脱石、1-5份纳米tio2、20-30份苜蓿粉、5-10份氧化钙。

以上重量份的组分配比,使絮凝杀藻剂的作用最佳。

作为优选,絮凝杀藻剂还包括凤眼莲子草、大瓢和水葫芦制成的混合粉剂。

凤眼莲子草、大瓢与水葫芦制成的粉剂具有微孔结构,可与壳聚糖和蒙脱石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吸附作用,且可进一步增强纳米tio2的光催化分解作用。

作为优选,在蓝藻被挤压至的河岸边,向蓝藻中泼洒光合微生物菌。

利用光合作用增加水体含氧量,产生新的无害藻,替代被杀死的蓝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控制河道蓝藻问题的方法,在河道上游位置进行抽水,上游是指蓝藻扩散的源头,在河道下游进行排水,使河道下游向河道上游形成河道的表层逆行水流,利用河道的表层逆行水流将蓝藻挤压至河岸边,挤压蓝藻的生态空间。

排至下游的水经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

经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后的水经湿地进行过滤处理。

河道下游进行排水的排水口根据蓝藻实际波及的范围确定。

河道下游进行排水的排水口位于蓝藻波及范围中的最下游位置。

在河岸两边放置蓝藻拦网,定期打捞冲压至河岸边的蓝藻。

在蓝藻被挤压至的河岸边,定期投放絮凝杀藻剂,絮凝杀藻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的组分:10份壳聚糖、20份蒙脱石、1份纳米tio2、20份苜蓿粉、5份氧化钙。

絮凝杀藻剂还包括凤眼莲子草、大瓢和水葫芦制成的粉剂。

蓝藻被挤压至的河岸边,向蓝藻中泼洒光合微生物菌。

实施例2:

一种控制河道蓝藻问题的方法,在河道上游位置进行抽水,上游是指蓝藻扩散的源头,在河道下游进行排水,使河道下游向河道上游形成河道的表层逆行水流,利用河道的表层逆行水流将蓝藻挤压至河岸边,挤压蓝藻的生态空间。

排至下游的水经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

经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后的水经湿地进行过滤处理。

河道下游进行排水的排水口根据蓝藻实际波及的范围确定。

河道下游进行排水的排水口位于蓝藻波及范围中的最下游位置。

在河岸两边放置蓝藻拦网,定期打捞冲压至河岸边的蓝藻。

在蓝藻被挤压至的河岸边,定期投放絮凝杀藻剂,絮凝杀藻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的组分:15份壳聚糖、25份蒙脱石、3份纳米tio2、25份苜蓿粉、8份氧化钙。

絮凝杀藻剂还包括凤眼莲子草、大瓢和水葫芦制成的粉剂。

蓝藻被挤压至的河岸边,向蓝藻中泼洒光合微生物菌。

实施例3:

一种控制河道蓝藻问题的方法,在河道上游位置进行抽水,上游是指蓝藻扩散的源头,在河道下游进行排水,使河道下游向河道上游形成河道的表层逆行水流,利用河道的表层逆行水流将蓝藻挤压至河岸边,挤压蓝藻的生态空间。

排至下游的水经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

经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后的水经湿地进行过滤处理。

河道下游进行排水的排水口根据蓝藻实际波及的范围确定。

河道下游进行排水的排水口位于蓝藻波及范围中的最下游位置。

在河岸两边放置蓝藻拦网,定期打捞冲压至河岸边的蓝藻。

在蓝藻被挤压至的河岸边,定期投放絮凝杀藻剂,絮凝杀藻剂包括下列重量份的组分:20份壳聚糖、30份蒙脱石、5份纳米tio2、30份苜蓿粉、10份氧化钙。

絮凝杀藻剂还包括凤眼莲子草、大瓢和水葫芦制成的粉剂。

蓝藻被挤压至的河岸边,向蓝藻中泼洒光合微生物菌。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控制河道蓝藻问题的方法,包括在河道上游进行抽水,在河道下游进行排水,使河道下游向河道上游形成河道的表层逆行水流,利用河道的表层逆行水流将蓝藻挤压至河岸边,挤压蓝藻的生态空间。通过引导水自下游向上游流动,将蓝藻挤压至河岸边,挤压蓝藻的生态空间,从而抑制蓝藻的生长,使蓝藻数量大大减少,设备简单,除藻效率高,节省人力,节约资金。

技术研发人员:徐颋;李育才;周琪;邱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绿维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0
技术公布日:2018.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