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污染场地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39441发布日期:2018-10-23 22:02阅读:23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化工污染场地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由此而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

当前,国际上已开发的环境修复技术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物理修复法(如换土法、热修复法、玻璃化技术、电修复法等)、化学修复法(淋洗法、提取法等)和生物修复法(如生物通气法、堆肥法、土地翻耕法、生物反应器法、厌氧处理法等). 其中,生物修复法是利用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以减少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生物修复一般可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类型。与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相比,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不足物化修复方法的20%)、修复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改良污染土壤、净化工矿废水,因此该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化工污染场地的生物修复技术虽然在国内有所研究,但是实际应用并取得成功的例子并不多。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的化工污染场地修复方法。

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化工污染场地修复方法,(1)菌群构建,选取污染场地的土壤,制备成污染物微生物培养基,挑选并培养出能有效处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菌种,并进一步筛选化工污染场地的多菌联合降解菌,并从中分离、纯化其中的降解菌株,构建处理多种有机污染可共存且相互协调的高效微生物菌群;(2)模拟实验,开展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模拟实验,构建微生物修复模型,分析土壤修复效应的相应数据;(3)条件优化,优化亚表层土壤的生态条件包括但不限于通气、加入表面活性剂、投入电子受体,增强土壤传质能力,根据模拟实验的修复模型,结合分析出的土壤修复数据,消除土壤中限制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4)生态风险评价,对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生态毒性等进行评估,分析生物修复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在生态系统许可范围内进行化工污染场地的微生物原位修复。所述降解菌群的构建主要利用现有菌株(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菌群,通过摇瓶培养法筛选构建。所述模拟实验先采用微域试验方法,室内模拟不同条件下菌群的土壤修复试验,再推广到室外进行中域试验。所述条件优化过程中,土壤中有机污染物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溶液中有机污染物采用液液萃取法,GC-MS检测,从而获取所需要的数据。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选取污染土壤制备成培养基,从而筛选出合适的菌种,并构建微生物菌群,再通过模拟实验,构建修复模型,获得相应数据后,再优化菌群生长条件,并通过生态风险评价控制微生物菌群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通过微生物修复这种温和的修复方式,将化工场地污染物从土壤颗粒表面脱附,再将其完全降解,同时加入的化学药剂不会对土壤产生二次污染。本发明有效改善化工污染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土地储备量,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化工污染场地修复方法,(1)菌群构建,选取污染场地的土壤,制备成污染物微生物培养基,挑选并培养出能有效处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菌种,并进一步筛选化工污染场地的多菌联合降解菌,并从中分离、纯化其中的降解菌株,构建处理多种有机污染可共存且相互协调的高效微生物菌群;(2)模拟实验,开展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模拟实验,构建微生物修复模型,分析土壤修复效应的相应数据;(3)条件优化,优化亚表层土壤的生态条件包括但不限于通气、加入表面活性剂、投入电子受体,增强土壤传质能力,根据模拟实验的修复模型,结合分析出的土壤修复数据,消除土壤中限制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4)生态风险评价,对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生态毒性等进行评估,分析生物修复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在生态系统许可范围内进行化工污染场地的微生物原位修复。所述降解菌群的构建主要利用现有菌株(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菌群,通过摇瓶培养法筛选构建。所述模拟实验先采用微域试验方法,室内模拟不同条件下菌群的土壤修复试验,再推广到室外进行中域试验。所述条件优化过程中,土壤中有机污染物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溶液中有机污染物采用液液萃取法,GC-MS检测,从而获取所需要的数据。

本发明通过选取污染土壤制备成培养基,从而筛选出合适的菌种,并构建微生物菌群,再通过模拟实验,构建修复模型,获得相应数据后,再优化菌群生长条件,并通过生态风险评价控制微生物菌群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通过微生物修复这种温和的修复方式,将化工场地污染物从土壤颗粒表面脱附,再将其完全降解,同时加入的化学药剂不会对土壤产生二次污染。本发明有效改善化工污染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土地储备量,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