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饮水供水管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1344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管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直饮水供水管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们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严格。

水环境日益恶化导致常规的水处理无法完全去除水中的有害成分,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自来水行业执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检测项目少,且部分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已不能直接饮用。自来水管网系统中存在相当严重的二次污染问题,如管道腐蚀、渗漏、结垢、沉淀、屋顶水箱未经常清洗消毒等。纯净水、蒸馏水等在生产过程中把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去除的同时,把对人体有益的、必需的微量元素也去除掉,所以太纯的水对人体健康不利。桶装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如饮水机本身的污染、昆虫进入出水口、空气直接进入水桶产生的污染等。直饮水,又称为健康活水,指的是没有污染、符合人体生理需要(含有人体相近的有益矿质元素),pH值呈弱碱性这三个条件的可直接饮用的水,直饮水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现有的直饮水供水管网系统,一般采用上给的方式,距离供水点近的楼房,其回流流程短,循环较快,距离供水点远的楼房,其回流流程远,循环较慢,造成水质不均,没有实现同程回流,另外,用水点的给水需从供水主干管上分支出来,并单独设置一个控制节点调节阀,控制节点调节阀后的支管给水无法回流至设备机房,称为死水区,现有的直饮水供水管网系统的死水区过长,影响用户所获得的直饮水水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饮水供水管网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饮水供水管网系统,包括直饮水设备机房、直饮水上行供水管、顶部分水管、直饮水下行给水管和底部回水管;所述直饮水设备机房内设置有水处理设备和供水机构,供水机构一端连接水处理设备的出水端,另一端连接至直饮水上行供水管的下端进水口,上行供水管的上端出水口连接至顶部分水管,每个楼房对应安装一个直饮水下行给水管,按照楼房距离直饮水设备机房的距离从近至远的次序,顶部分水管依次连接至各个楼房所对应的直饮水下行给水管的上端进水口;按照楼房距离直饮水设备机房的距离从远至近的次序,所述底部回水管依次连接至各个楼房所对应的直饮水下行给水管的下端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水机构为变频恒压供水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直饮水下行给水管上设置有多个供水支管,供水支管末端安装有与用水点相连接的用水点支管,供水支管与用水点支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控制节点调节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用水点支管的长度小于5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直饮水供水管网系统采用变频恒压、“上行下给”的供水方式,确保了直饮水给水供应的稳定性;

2、该直饮水供水管网系统通过“先供后回、后供先回”,实现了每个楼房所对应的直饮水回流流程相同,保证了各个楼房的直饮水循环速度相同,从而保证了各个楼房的水质均匀;

3、该直饮水供水管网系统通过减小用水点支管7的长度,从而减少死水区,保证了管道内直饮水的循环流动,健康且新鲜。

附图说明

图1为直饮水供水管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饮水设备机房、2-水处理设备、3-供水机构、4-直饮水上行供水管、5-顶部分水管、6-直饮水下行给水管、7-用水点支管、8-控制节点调节阀、9-底部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直饮水供水管网系统,包括直饮水设备机房1、直饮水上行供水管4、顶部分水管5、直饮水下行给水管6和底部回水管9;所述直饮水设备机房1内设置有水处理设备2和供水机构3,供水机构3一端连接水处理设备2的出水端,另一端连接至直饮水上行供水管4的下端进水口,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供水机构3为变频恒压供水机构;

上行供水管4的上端出水口连接至顶部分水管5,每个楼房对应安装一个直饮水下行给水管6,按照楼房距离直饮水设备机房1的距离从近至远的次序,顶部分水管5依次连接至各个楼房所对应的直饮水下行给水管6的上端进水口,即,顶部分水管5首先连接至距离直饮水设备机房1最近的楼房所对应的直饮水下行给水管6的上端进水口,然后顶部分水管5连接至距离直饮水设备机房1稍远的楼房所对应的直饮水下行给水管6的上端进水口,按照这种顺序,依次进行连接,最后顶部分水管5连接至距离直饮水设备机房1最远的楼房所对应的直饮水下行给水管6的上端进水口;按照楼房距离直饮水设备机房1的距离从远至近的次序,所述底部回水管9依次连接至各个楼房所对应的直饮水下行给水管6的下端出水口,即,底部回水管9首先连接至距离直饮水设备机房1最远的楼房所对应的直饮水下行给水管6的下端出水口,然后底部回水管9连接至距离直饮水设备机房1稍近的楼房所对应的直饮水下行给水管6的下端出水口,按照这种顺序,依次进行连接,最后底部回水管9连接至距离直饮水设备机房1最近的楼房所对应的直饮水下行给水管6的下端出水口,如此设置,能够达到同程回流的效果,即每个楼房所对应的回流流程相同,保证了各个楼房的循环速度相同,从而保证了各个楼房的水质均匀;

所述直饮水下行给水管6上设置有多个供水支管,供水支管末端安装有与用水点相连接的用水点支管7,直饮水下行给水管6内的直饮水经供水支管和用水点支管7送至用水点,供水支管与用水点支管7的连接处设置有控制节点调节阀8,用水点支管7内的水无法回流至直饮水设备机房1,为死水区,为了减少死水区,所述用水点支管7的长度小于5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直饮水供水管网系统,水处理设备2对直饮水设备机房1内的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直饮水通过供水机构3送至直饮水上行供水管4的下端进水口,直饮水沿上行供水管4上行至顶端,并送入顶部分水管5,顶部分水管5将直饮水送至各个楼房所对应的直饮水下行给水管6,用水点通过用水点支管7和供水支管取用直饮水下行给水管6内的直饮水。直饮水沿着直饮水下行给水管6下行,并进入底部回水管9,底部回水管9将各个直饮水下行给水管6流出的水汇集在一起,送回直饮水设备机房1,实现循环供水。

所述直饮水供水管网系统采用变频恒压、“上行下给”的供水方式,确保了直饮水给水供应的稳定性;所述直饮水供水管网系统通过“先供后回、后供先回”,实现了每个楼房所对应的直饮水回流流程相同,保证了各个楼房的直饮水循环速度相同,从而保证了各个楼房的水质均匀;所述直饮水供水管网系统通过减小用水点支管7的长度,从而减少死水区,保证了管道内直饮水的循环流动,健康且新鲜。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