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转盘河湖水原位处理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7660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生物转盘河湖水原位处理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转盘河湖水原位处理的装置,属于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生物膜法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技术,该法利用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富集,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代谢,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且处理效率高。生物转盘作为一种微生物膜法具有不需增设曝气装备、安装便捷、操作简单、系统可靠、操作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是生物转盘因其挂膜性能差、启动慢等缺点,大多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这类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污水,因其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以及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挂膜较容易,而对于处理河湖水这种浓度较低处于地表水劣Ⅴ类标准的水,存在挂膜困难,挂膜时间长等缺陷,无法用传统的生物转盘进行处理。此外,普通生物转盘盘片还存在材料比表面积小、挂膜性能差、挂膜生物量低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不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转盘盘片,所述盘片表面附着网状活性炭填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状活性炭填料是以铝蜂窝为基底、表面附着活性炭的填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状活性炭填料厚度为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状活性炭填料通过螺丝固定在盘片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生物转盘河湖水原位处理的装置,包括承托柱、贮泥槽、所述盘片、转轴、和驱动装置;盘片设置于转轴上;所述驱动装置与转轴连接并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盘片沿轴转动;盘片表面设置网状活性炭填料;贮泥槽为中空的半圆筒状,前后封闭,横向设置于转轴的正下方,使盘片位于转轴以下的区域被贮泥槽包围在内部;贮泥槽底部设置排泥阀;贮泥槽和转轴通过承托柱固定,并使装置整体成为一体结构;承托柱设置于贮泥槽外部,至少2根承托柱顶部设置半圆环结构,用于承托转轴;承托柱具有固定孔,通过向固定孔中安装固定装置使承托柱与贮泥槽的前后侧壁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柱至少设置6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装置为螺栓或螺丝。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承托柱为片钢或槽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和调速机,转轴与电机连接,电机与调速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泥阀直接设置在贮泥槽的弧形底部,或通过软管与贮泥槽底部连接设置。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盘片表面设置网状活性炭填料,增加了盘片的比表面积,并提高了盘片的吸附性能,能对脱氮微生物进行更好的富集且吸附水中一定量的磷。

2、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转盘盘片填料为网状结构,转动过程中可以对污水产生一定的紊流进行充氧,此外还可以切割老化的生物膜。

3、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转盘可以用河流底泥进行接种,底泥中所含的微生物适宜水中的环境且较之河水丰富能使盘片上富集的微生物更具有特异性。此外,接种完毕可将河流底泥通过排泥阀重新排入河湖中,且对河湖不产生污染。

4、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转盘能实现受污染河湖水体的原位处理,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生物转盘河湖水原位处理的装置结构主视图,其中,1,网状活性炭填料;2,贮泥槽;3,转轴;4,盘片;5,排泥阀;7承托柱;

图2为一种基于生物转盘河湖水原位处理的装置结构侧视图,其中,1,网状活性炭填料;2,贮泥槽;3,转轴;5,排泥阀;6,固定孔;7承托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且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转盘河湖水原位处理的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承托柱7、贮泥槽2、盘片4、转轴3和驱动装置;盘片4设置于转轴3上,盘片的个数≥3个,盘片之间相互平行;所述驱动装置与转轴3连接并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盘片4沿轴转动。贮泥槽2为中空的半圆筒状,横向设置于转轴3正下方,前后封闭,使盘片4位于转轴3下方的区域被贮泥槽2包围在内部。贮泥槽2的弧形底部设置排泥阀5。贮泥槽前后两侧对称位置承托柱7,承托柱7为片钢或槽钢,相互平行且与转轴3垂直。承托柱7至少设置6根,2根用于承托转轴3,4根用于承托贮泥槽2。承托柱7上设置固定孔6,用于安装螺栓或螺丝。贮泥槽2的前后侧通过固定孔6与承托柱7固定。用于承托转轴的承托柱7顶端设置半圆环结构,对转轴3起到承托作用且不影响转轴转动。

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调速机,转轴与电机连接,电机与调速机连接,调速机用于控制电 机的转速,从而控制转轴的转动速度。

排泥阀5的个数≥2个,直接设置在贮泥槽2的弧形底部,或通过软管连接设置。

盘片4表面设置网状活性炭填料,所述网状活性炭填料1为商业化填料,是以铝蜂窝为基底,负载活性炭的材料,蜂窝孔径为3~4mm,比表面积为1200m2/m3,活性炭含量为50~60%,比表面积为900~1100m2/g,填料厚度为5mm。该网状活性炭填料1通过在盘片的两端对称设置螺丝固定于盘片4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打开排泥阀,通过排泥阀向贮泥槽中注入污泥,调节调速机,控制电机的功率,从而控制转盘转速。通过转盘表面的网状生物炭结构,提高河湖底泥中的微生物在盘片表面的吸附速度,可以有效缩短挂膜时间至8~10天,挂膜成功后可成功实现河湖水的氮、磷吸附。待吸附完成后,产生的生物膜自行脱落,打开排泥阀5将泥水排出,也可通过拆卸设置在承托柱7上固定孔6中的部分螺丝使贮泥槽2以保留在承托柱7上的螺丝为支点转动,实现污泥的排放或注入。本实用新型通过网状活性炭填料,增加了盘片的比表面积,并提高了盘片的吸附性能,且该盘片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对污水产生一定的紊流进行充氧,并能够切割老化的生物膜。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转盘可以用河流底泥进行接种,底泥中所含的微生物适宜水中的环境且较之河水丰富能使盘片上富集的微生物更具有特异性,实现其他生物转盘无法实现的河湖水原位处理。此外,接种完毕可将河流底泥通过排泥阀重新排入河湖中,且对河湖不产生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本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