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013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对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污水处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铺设污水管网、集中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方式处理污水。然而,在农村及偏远地区,由于建筑相对分散,铺设污水管网和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成本过高。目前,已有少数地区采用一些小型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就地处理污水。然而,现有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仅集成了用于生化反应的生化池和用于后处理的沉淀池和消毒池,其预处理过程仍依赖于外设的传统化粪池和调节池,污水处理效率仍然较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处理效率更高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现有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集成了化粪池和调节池对污水进行预处理,而且集成的化粪池能够初步除去浮油浮渣和泥砂,污水处理效率更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若干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箱体内部依次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化粪池、调节池、生化池、沉淀池和消毒池;所述化粪池内设有若干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化粪池依次分隔为相互连通的除油室、沉降室和澄清室,所述第二隔板设有第一通孔以使所述除油室、沉降室和澄清室依次连通;所述除油室和沉降室之间的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在第二隔板的中部,以使上层的浮油浮渣截留在所述除油室中;所述沉降室和澄清室之间的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在第二隔板的上部,以使沉降的泥砂截留在所述沉降室中。

作为优选,所述生化池内设有若干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生化池依次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生化池、第二生化池和第三生化池。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隔板设有第二通孔以使所述第一生化池、第二生化池和第三生化池依次连通;所述第三生化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的所述第一隔板设有第三通孔以使所述第三生化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交错设置以使所述第二生化池和第三生化池内的污水形成折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生化池与第二生化池之间的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生化池与第三生化池之间的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三通孔靠近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生化池设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竖直设置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生化池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设有与所述生化池相连通的配水槽,以及与所述消毒池相连通的出水堰。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内还设有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包括一进水端和一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与所述配水槽相连通,所述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堰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内还设有污泥池,所述沉淀池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连接有输泥管道,所述输泥管道与所述污泥池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输泥管道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污泥池相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生化池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集成了化粪池和调节池对污水进行预处理,而且集成的化粪池分为除油室、沉降室和澄清室三个处理室,在进行初步厌氧消化的同时,能够初步除去浮油浮渣和泥砂,减轻了后续生化池的处理量,使后续生化池的处理时间缩短了20%;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生化池分割为第一生化池、第二生化池和第三生化池,并使第二生化池和第三生化池内的污水呈“V”型折流,最大限度地延长了污水的流程,增长污水与第二生化池和第三生化池内微生物的接触氧化时间,相比于传统的单极生化池,其处理效率提高了10%;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沉淀池中设置斜管填料,使沉淀池的表面负荷高达2.5m/h,相比于传统的未设置斜管填料的沉淀池,其表面负荷提高了2.5倍,沉淀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附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配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进水口;2、筛网;3、化粪池;31、除油室;32、沉降室;33、澄清室;4、调节池;5、生化池;51、第一生化池;52、第二生化池;53、第三生化池;6、沉淀池;7、消毒池;8、第一隔板;9、第二隔板;10、第三隔板;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14、提升泵;15、进水槽;16、进水管;17、配水槽;18、斜管填料;181、进水端;182、出水端;19、出水堰;20、出水口;21、污泥池;22、污泥泵;23、输泥管道;231、第一出口;232、第二出口;24、电动阀;25、第四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中”、“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若干第一隔板8,第一隔板8将所述箱体内部依次分隔为相互连通的化粪池3、调节池4、生化池5、沉淀池6和消毒池7;化粪池3内设有若干第二隔板9,第二隔板9将化粪池3依次分隔为相互连通的除油室31、沉降室32和澄清室33,第二隔板9设有第一通孔11以使除油室31、沉降室32和澄清室33依次连通;除油室31和沉降室32之间的第一通孔11位于所在第二隔板9的中部,以使上层的浮油浮渣截留在除油室31中;沉降室32和澄清室33之间的第一通孔11位于所在第二隔板9的上部,以使沉降的泥砂截留在沉降室32中。

如图1和图2所示,该设备中的化粪池3和调节池4构成预处理单元,其中化粪池3用于初步厌氧消化除去污水中的悬浮性有机物,调节池4用于调节水量和水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化粪池3内进一步设有带有第一通孔11的第二隔板9以使化粪池3分割为依次连通的三个处理室,通过进一步限定除油室31和沉降室32之间,以及沉降室32和澄清室33之间的第一通孔11的具体设置位置,实现了依次去除浮油浮渣和泥砂。相比于传统化粪池,本实用新型集成的这种化粪池在进行初步厌氧消化的同时,能够初步除去污水中的浮油浮渣和泥砂,减轻了后续生化池5的处理量,使后续生化池5的处理时间缩短了20%。此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池4内设有提升泵14以将调节池4处理后的污水输送至生化池5,提升泵14是调节池4的常规设置,此处不做赘述。

如图1和图2所示,该设备中的生化池5为生化反应单元,通过微生物和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在本实施例中,生化池5内设有若干第三隔板10,第三隔板10将生化池5依次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生化池51、第二生化池52和第三生化池53,相比于传统的单极生化池,本实用新型集成的这种三级结构生化池的处理效率更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生化池51、第二生化池52和第三生化池53内均设有悬浮填料和曝气装置,由于悬浮填料和曝气装置均是生化池5的常规设置,此处不做赘述。进一步的,第二生化池52和第三生化池53为接触氧化池。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生化池52和第三生化池53采用了处理能力更强的接触氧化池,进一步提高了该设备的处理效率。

继续参见图1,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隔板10设有第二通孔12以使第一生化池51、第二生化池52和第三生化池53依次连通;第三生化池53与沉淀池6之间的第一隔板8设有第三通孔13以使第三生化池53与沉淀池6连通;第二通孔12和第三通孔13交错设置以使第二生化池52和第三生化池53内的污水形成折流。通过使第二生化池52和第三生化池53内的污水形成折流,能够延长污水的流程,增长污水与第二生化池52和第三生化池53内微生物的接触氧化时间,进而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生化池51与第二生化池52之间的第二通孔12靠近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第二生化池52与第三生化池53之间的第二通孔12靠近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第三通孔13靠近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这样设置第二通孔12和第三通孔13使第二生化池52和第三生化池53内的污水呈“V”型折流,最大限度地延长了污水的流程,增长污水与第二生化池52和第三生化池53内微生物的接触氧化时间,相比于传统的单极生化池,其处理效率提高了10%。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污水处理情况设置第二通孔12和第三通孔13的具体位置,只要能够使第二生化池52和第三生化池53内的污水形成折流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生化池51设有进水槽15,用于汇集从调节池4流入的污水,进水槽15连接有用于将污水导入第一生化池51的进水管16,进水管16竖直设置并延伸至第一生化池51底部。本实用新型通过竖直设置并延伸至第一生化池51底部的进水管16,实现了从第一生化池51底部进水,进而通过水流搅动第一生化池51内的活性污泥,提高处理效果。而且,相比于在生化池底部设置穿孔布水管以实现从生化池底部进水的传统方式,本实用新型由于进水管16管口向下,进水管16不易堵塞和倒吸。

如图1所示,该设备中的沉淀池6用于沉淀污泥,沉淀池6设有与生化池5相连通的配水槽17,以及与消毒池7相连通的出水堰19。沉淀池6内还设有斜管填料18,斜管填料18包括一进水端181和一出水端182,进水端181与配水槽17相连通,出水端182与出水堰19相连通。使用时,从生化池5流入的污水经配水槽17流入斜管填料18的进水端181,进而从出水端182流出,经出水堰19流入消毒池7。当污水流经斜管填料18时,斜管填料18把水流分隔成薄层,污泥沿斜管壁下滑至沉淀池6的底部,缩短了沉淀时间,使沉淀池6的表面负荷高达2.5m/h,相比于传统的未设置斜管填料的沉淀池,其表面负荷提高了2.5倍,沉淀效率更高,无需建造大容积的沉淀池,节约了建造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斜管填料18为本领域常用的一种填料形式,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做赘述。此外,如图3所示,配水槽17设有第四通孔25,以使配水槽17与斜管填料18的进水端181相连通。

如图2所示,箱体内还设有污泥池21,沉淀池6设有污泥泵22,污泥泵22连接有输泥管道23,输泥管道23与污泥池21相连通。通过污泥泵22将沉淀池6底部沉淀的污泥定期输送至污泥池21中进行储存,能够有效避免沉淀池6底部的污泥过多而影响沉淀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输泥管道23包括第一出口231和第二出口232,第一出口231与污泥池21相连通,第二出口232与生化池5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口231和第二出口232所在的管道分别设有电动阀24,以控制第一出口231和第二出口232的开启和关闭。这样设置的输泥管道23既能将污泥定期输送至污泥池21中进行储存,又能够将污泥定期输送至生化池5中以补充生化池5的污泥,实现了污泥的循环利用,有利于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此外,如图1所示,化粪池3设有进水口1,消毒池7设有出水口20,以使污水从进水口1流入,依次经过化粪池3、调节池4、生化池5、沉淀池6和消毒池7,最终从出水口20流出。需要说明的是,在连续操作时,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箱体中的水位由进水口1和出水口20的高度决定,为了充分利用箱体内的空间,进水口1和出水口20均靠近所述箱体的顶部。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处还设有用于去除杂质的筛网2,筛网2的孔径为15mm-25mm。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污水中杂质的尺寸调整筛网2的孔径,只要能够去除污水中的大块杂质即可。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过程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在连续操作时,污水从进水口1流入,首先进入化粪池3的除油室31,污水中的浮油浮渣漂浮在上层,由于除油室31和沉降室32之间的第一通孔11位于所在第二隔板9的中部,污水经该第一通孔11流入沉降室32时,上层的浮油浮渣截留在除油室31中。污水进入沉降室32后,污水中的泥砂沉降至底部,由于沉降室32和澄清室33之间的第一通孔11位于所在第二隔板9的上部,污水经该第一通孔11流入澄清室33时,使沉降的泥砂截留在沉降室32中。随后,污水从澄清室33流入调节池4进行水量和水质的调节。水量和水质调节完毕,污水依次流入第一生化池51、第二生化池52和第三生化池53进行生化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其中,在污水流经第二生化池52和第三生化池53时呈“V”型折流。之后,污水流入沉淀池6,并自下而上流经斜管填料18,污泥沿斜管壁下滑至沉淀池6的底部,上层经沉淀处理后的污水流入消毒池7进行消毒。消毒后,污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最后经出水口20排放。

本实用新型集成了化粪池3和调节池4对污水进行预处理,而且集成的化粪池3分为除油室31、沉降室32和澄清室33三个处理室,在进行初步厌氧消化的同时,能够初步除去浮油浮渣和泥砂,减轻了后续生化池5的处理量,使后续生化池5的处理时间缩短了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通过将生化池5分割为第一生化池51、第二生化池52和第三生化池53,并使第二生化池52和第三生化池53内的污水呈“V”型折流,最大限度地延长了污水的流程,增长污水与第二生化池52和第三生化池53内微生物的接触氧化时间,相比于传统的单极生化池,其处理效率提高了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通过在沉淀池6中设置斜管填料18,使沉淀池6的表面负荷高达2.5m/h,相比于传统的未设置斜管填料的沉淀池,其表面负荷提高了2.5倍,沉淀效率更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