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粘度计自动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8643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粘度计清洗装置,特别是一种运动粘度计自动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运动粘度是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即为该温度下测定流体的运动粘度。试验完成后,通常需要清洗粘度计内管特别是毛细管部分内管。由于粘度计结构复杂并且管路通道非常细,导致残留在毛细管壁上的油品很难清洗。传统的清洗方式是在试验完成后采用手工的方法,利用洗耳球等装置将清洗溶液吸入管内,上下摇晃粘度计;如此反复直至清洗干净。清洗完成后,将粘度计开口向下,自然晾干。

实用新型专利CN 202092927 U 《自动型运动粘度测试仪》提供了一种自动型运动粘度测试仪,包括依次用管路连接的清洗剂瓶、进样杯、毛细管粘度计、废液瓶和气泵,毛细管粘度计包括主管、侧管和支管,进样杯与毛细管粘度计的支管连接,主管和侧管均通过管路与废液瓶连接,其特征在于清洗剂与进样杯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三通电磁阀,第一三通电磁阀与空气加热及空滤模块连接,电磁阀与空气加热及空滤模块之间设有第一二通电磁阀,主管和侧管与废液瓶之间的管路上均有用于连接空气的第二三通电磁阀、第三三通电磁阀,第二、第三三通电磁阀连接空气的端口处分别设有第二、第三二通电磁阀,废液瓶和气泵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气密性自检测传感器。该实用新型具有稳定可靠、测试精度高等优点,但是由于其是测试清洗一体化设计,不可避免的造成设备复杂。并且,该装置的清洗过程是在开启气泵14、清洗液被抽进粘度计后第一三通电磁阀3开启,进行排液。清洗液为流向固定,需在多次重复清洗后,清洗效果才会有所增加。

实用新型专利CN 201803922 U《一种自动清洗功能的运动粘度测试仪》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运动粘度测试仪,包括温控槽,通过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调节温控槽内部介质的温度;测试计,具有下端相互连通的主管、侧管和支管且放置于所述温控槽内;光检测装置,设置于测试计对应测试点处,以检测液体液面通过各测试点;以及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和光检测装置相连。所述侧管连接有取液管、第一气压平衡管,所述主管和支管分别通过连通管道与吸液装置相连,所述取液管、第一气压平衡管和连通管上分别设置有相应的开关阀。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各个开关阀动作实现恒温、抽样、测试、计时。报警、清洗、烘干、打印测试结果,并自动计算试样的粘度值,虽然所述装置可以实现自动清洗粘度计,但是设备仍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运动粘度计自动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运动粘度计自动清洗装置,它包括连接装置、空气加热装置、气泵、换向器、齿轮泵、清洗液储存瓶、废液储存瓶和运动粘度计,运动粘度计与连接装置的一端连接,换向器上设有接口A、接口B和液管A和接口C,连接装置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液管A和液管B,液管A和液管B的另一端连接在换向器的接口A上,换向器的接口B连接有液管C和液管D,换向器的接口C连接有齿轮泵,所述液管C的另一端插入清洗液储存瓶内,液管D的另一端插入废液储存瓶内,且液管C上设有通断开关I,液管D上设有通断开关II,所述的液管A上设有三通阀I,三通阀I上连接有空气连通管,所述的液管B上设有三通阀II,三通阀II上连接有气泵,气泵与三通阀II之间设有空气加热装置。

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为电阻丝式加热装置。

所述连接装置与运动粘度计的连接位置设有密封圈。

所述的液管C的端部还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置于清洗液储存瓶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方便,清洗效率高。

2、整套装置结构简单,可实现多次循环清洗。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装置,2-空气加热装置,3-气泵,4-换向器,4-1接口A,4-2接口B,4-3接口C, 5-齿轮泵,6-清洗液储存瓶,7-废液储存瓶,8-运动粘度计,9-液管A,10-液管B,11-液管C(11),12-液管D,13-通断开关I,14-通断开关II,15-三通阀I,16-空气连通管,17-三通阀I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运动粘度计自动清洗装置,它包括连接装置1、空气加热装置2、气泵3、换向器4、齿轮泵5、清洗液储存瓶6、废液储存瓶7和运动粘度计8,运动粘度计8与连接装置1的一端连接,换向器4上设有接口A4-1、接口B4-2和液管A9和接口C4-3,连接装置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液管A9和液管B10,液管A9和液管B10的另一端连接在换向器4的接口A4-1上,换向器4的接口B4-2连接有液管C11和液管D12,换向器4的接口C4-3连接有齿轮泵5,所述液管C11的另一端插入清洗液储存瓶6内,液管D12的另一端插入废液储存瓶7内,且液管C11上设有通断开关I13,液管D12上设有通断开关II14,所述的液管A9上设有三通阀I15,三通阀I15上连接有空气连通管16,所述的液管B10上设有三通阀II17,三通阀II17上连接有气泵3,气泵3与三通阀II17之间设有空气加热装置2。

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2为电阻丝式加热装置。

所述连接装置1与运动粘度计8的连接位置设有密封圈。

所述的液管C11的端部还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置于清洗液储存瓶6内。

图中:1-连接装置,2-空气加热装置,3-气泵,4-换向器,4-1接口A,4-2接口B,4-3接口C, 5-齿轮泵,6-清洗液储存瓶,7-废液储存瓶,8-运动粘度计,9-液管A,10-液管B,11-液管C,12-液管D,13-通断开关I,14-通断开关II,15-三通阀I,16-空气连通管,17-三通阀II。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清洗时,使用连接装置1连接运动粘度计8管口,调节三通阀I15使空气连通管16与液管A9之间为闭路,调节三通阀II17使空气加热装置与液管B10之间形成闭路,打开通断开关I13和通断开关II14,调整换向器4使齿轮泵5与液管C11、液管A、运动粘度计8、液管B10和液管D12形成通路,启动齿轮泵5,将清洗液从清洗液储存瓶6中吸出,依次通过液管C11、换向器4、液管A9、连接装置1、运动粘度计8、液管B10和液管D12流入到废液储存瓶7中,齿轮泵5连续工作使粘度计内液体连续转向流动,达到高效清洗的目的。

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液体转向的频率可5s换向一次,共计换向4次即可。清洗完成后,需进行烘干,关闭齿轮泵5,关闭通断开关I13和通断开关II14,调整换向器4使液管A9、连接装置1、运动粘度计8、液管B10形成通路,调节三通阀I15使空气连通管16与液管A9连通,调节三通阀II17使液管B10与空气加热装置2连通,启动加热装置2和气泵3对运动粘度计8内管通入热空气用以干燥内管壁,在一种较优的实施例中,干燥时间为10s。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