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型人工生态植物滤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2675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景观型人工生态植物滤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景观型人工生态植物滤床。



背景技术:

传统人工湿地,一般分为表面流和潜水流两种方式,表面流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不佳,潜水流既能利用植物的根系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COD及氨氮,又能起到过滤作用去除污水中残余的悬浮物,现在一般采用的为潜流式人工湿地,但是该技术存在缺点,使用时间长了过后容易造成堵塞,被滤料截留的污水中的悬浮物长期留在滤料当中,就会造成腐烂,进而发臭,污染水质,同时,滤料堵塞过后,会阻止水的流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景观型人工生态植物滤床,能有效排泥,不造成滤料堵塞,排出的废物经土壤层吸收转化后供水生植物生成,处理后的水的COD小于40mg/l。

技术方案是:一种景观型人工生态植物滤床,包括总进水管、总出水管和滤料层,所述景观型人工生态植物滤床还包括养分吸收转化层、养分使用层、布水管和集水管,养分吸收转化层位于养分使用层与滤料层之间,布水管与集 水管设置在滤料层内,集水管位于布水管下方,布水管与总进水管相连,集水管与总出水管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养分吸收转化层为土壤层。

作为优选,所述养分使用层上栽种有水生植物。

作为优选,所述景观型人工生态植物滤床还包括空气管,该空气管下端与滤料层相通,上端伸出养分吸收转化层后与外界空气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景观型人工生态植物滤床还包括雨帽,该雨帽设置在空气管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雨帽由竖直杆和三角形盖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布水均匀,邻设通气管,与空气连通,能有效排泥,不造成滤料堵塞,排出的废物经土壤层吸收转化后供水生植物生成,处理后的水的COD小于40mg/l。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景观型人工生态植物滤床,包括总进水管8、总出水管3、养分吸收转化层5、养分使用层4、滤料层1、布水管9和集水管2。养分吸收转化层5位于养分使用层4与滤料层1之间。布水管9与集水管2设置在滤料层1内,集水管2位于布水管9下方,布水管9与总进水管8相连,集水管2与总出水管3相连。

养分吸收转化层5为土壤层,养分使用层4上栽种有水生植物。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一种景观型人工生态植物滤床,包括总进水管8、总出水管3、养分吸收转化层5、养分使用层4、滤料层1、布水管9、集水管2和空气管7。养分吸收转化层5位于养分使用层4与滤料层1之间。布水管9与集水管2设置在滤料层1内,集水管2位于布水管9下方,布水管9与总进水管8相连,集水管2与总出水管3相连。

养分吸收转化层5为土壤层,养分使用层4上栽种有水生植物。

空气管7下端与滤料层1相通,上端伸出养分吸收转化层5后与外界空气相通,空气管7用于防止滤料层1堵塞。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一种景观型人工生态植物滤床,包括总进水管8、总出水管3、养分吸收转化层5、养分使用层4、滤料层1、布水管9、集水管2、空气管7和雨帽6。养分吸收转化层5位于养分使用层4与滤料层1之间。布水管9与集水管2设置在滤料层1内,集水管2位于布水管9下方,布水管9与总进水管8相连,集水管2与总出水管3相连。

养分吸收转化层5为土壤层,养分使用层4上栽种有水生植物。

空气管7下端与滤料层1相通,上端伸出养分吸收转化层5后与外界空气相通,空气管7用于防止滤料层1堵塞。

雨帽6设置在空气管7上方,由竖直杆和三角形盖组成,用于防止异物从外进入空气管7而导致堵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