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科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979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验科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院检验科装置,具体是一种检验科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检验科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的废液,这些废液中多数含有病菌,如果直接排出,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且还有可能造成病菌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水资源短缺。

一般情况下,医院检验科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化学物质、重金属以及病原体,目前医院检验科的污水处理装置流程复杂,操作繁琐,运行成本高,而且传统化学沉淀法无法满足排放要求,针对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操作方便,处理效果好的一种检验科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验科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验科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呈长方形状,由灰铸铁制成,其上表面左侧安装过滤室;所述过滤室的右侧安装沉淀室;所述沉淀室的底部正中央固定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四周设置螺旋叶片;沉淀室的顶部左侧安装DTCR放置盒;沉淀室的顶部右侧安装絮凝剂放置盒;沉淀室的右侧安装高压蒸汽室;所述高压蒸汽室的上方左侧连接玻璃管;所述玻璃管的外围安装紫外线照射灯;高压蒸汽室的右侧安装冷却室;所述冷却室左右两侧贯穿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外壁上镶嵌螺旋状导引槽;中心轴外围环绕输液软管;冷却室上表面固定液氮储存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室的左侧上方焊接进水口;过滤室的顶部正中间安装次氯酸钠放置盒;所述次氯酸钠放置盒上设置阀门;次氯酸钠放置盒的正下方安装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和过滤室内壁相连接;吸附装置内部填充活性炭颗粒;吸附装置的正下方安装过滤网格;所述过滤网格上布满通孔;过滤网格滑动连接过滤室,过滤网格左侧外壁上设置抽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室的左侧连接水管;所述水管的下端安装第三水泵,上端固定于沉淀室的左侧外壁上;过滤室的右下方设置开口连接第三水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轴的下端固定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沉淀室的正下方;驱动电机的下表面连接弹簧减震板;所述弹簧减震板的内部设置多个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室的下方左右两侧分别安装一根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于底座上;两个支撑架的中间安装驱动电机和弹簧减震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室的下方左右两侧分别安装一根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于底座上;两个支撑架的中间安装驱动电机和弹簧减震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絮凝剂放置盒上设置阀门;絮凝剂放置盒中装有硫酸铝絮凝剂;所述沉淀室的底部设置清污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压蒸汽室固定于底座上;高压蒸汽室的上方右侧焊接排气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紫外线照射灯的上方安装阀门,下方安装第二水泵;所述阀门固定于玻璃管上;所述第二水泵上端连接玻璃管,左端通过导管衔接沉淀室的右侧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压蒸汽室的右侧外壁连接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固定输液软管;所述输液软管中间由可伸缩的橡皮管组成;输液软管左端固定第一水泵,中间横穿冷却室;中心轴右侧依次连接固定块、冷却室右壁和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氮储存室的左侧安装流通管;所述流通管的下端与输液软管相衔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过滤室设置吸附装置和过滤网格,可以除去医院检验科废水中的大颗粒;过滤结束后,可以通过抽拉把手抽出过滤网格,清理过滤网格上的垃圾,方便下次使用;打开过滤室上方次氯化钠放置盒上的阀门,可以实现对废液的消毒工作;在沉淀过程中,DTCR放置盒和絮凝剂放置盒分别由阀门控制往废水中添加DTCR和硫酸铝絮凝剂,促使废水的沉淀,两者相配合使用,形成絮状沉淀,从而除出废水中的重金属;紫外线照射灯能够对流入玻璃管中的水进行有效的杀毒处理,杀毒效果好,工作效率高;高压蒸汽室利用高温加热的方法对废液进行灭菌工作;冷却过程中,利用液态氮不断注入输液软管中,可以实现快速冷却经高温蒸煮过的废水;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杀菌灭毒效果好,工作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检验科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检验科废水处理装置中过滤网格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检验科废水处理装置中紫外线照射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检验科废水处理装置中螺旋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检验科废水处理装置中输液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过滤室,3-过滤网格,4-抽拉把手,5-吸附装置,6-进水口,7-次氯酸钠放置盒,8-水管,9-絮凝剂放置盒,10-转动轴,11-DTCR放置盒,12-螺旋叶片,13-沉淀室,14-阀门,15-玻璃管,16-高压蒸汽室,17-排气阀,18-第一水泵,19-流通管,20-液氮储存室,21-冷却室,22-中心轴,23-固定块,24-电机,25-输液软管,26-紫外线照射灯,27-第二水泵,28-清污口,29-驱动电机,30-弹簧减震板,31-支撑架,32-第三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5,一种检验科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呈长方形状,由灰铸铁制成,用来将装置进行固定,同时为其他部件提供安装空间;底座1的上表面左侧安装过滤室2;所述过滤室2用来过滤医院检验科排放出的废水;过滤室2的左侧上方焊接进水口6;过滤室2的顶部正中间安装次氯酸钠放置盒7;所述次氯酸钠放置盒7上设置阀门14;次氯酸钠放置盒7用来存放次氯酸钠,次氯酸钠可以对污水进行消毒;次氯酸钠放置盒7的正下方安装吸附装置5;所述吸附装置5和过滤室2内壁相连接;吸附装置5内部填充活性炭颗粒,可以吸附污水中的废气和大颗粒;吸附装置5的正下方安装过滤网格3;所述过滤网格3上布满通孔;过滤网格3滑动连接过滤室2,过滤网格3左侧外壁上设置抽拉把手4;废水由进水口6进入过滤室2,过滤网格3对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过滤,过滤结束后,可以通过抽拉把手4抽出过滤网格3,清理过滤网格上3的垃圾,方便下次使用;过滤室2的右侧安装沉淀室13;所述沉淀室13的左侧连接水管8;所述水管8的下端安装第三水泵32,上端固定于沉淀室13的左侧外壁上;过滤室2的右下方设置开口连接第三水泵32;所述第三水泵32用来将过滤室2中的水抽至沉淀室13中;沉淀室13的底部正中央固定转动轴10;所述转动轴10四周设置螺旋叶片12;所述螺旋叶片12用来搅动沉淀室13中的水;转动轴10的下端固定驱动电机29;所述驱动电机29固定于沉淀室13的正下方;驱动电机29的下表面连接弹簧减震板30;所述弹簧减震板30的内部设置多个弹簧,用来减轻驱动电机29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从而降低噪声污染;沉淀室13的下方左右两侧分别安装一根支撑架31;所述支撑架31固定于底座1上;两个支撑架31的中间安装驱动电机29和弹簧减震板30;沉淀室13的顶部左侧安装DTCR放置盒11;所述DTCR放置盒11上安装阀门;沉淀室13的顶部右侧安装絮凝剂放置盒9;所述絮凝剂放置盒11上设置阀门14;絮凝剂放置盒9中装有硫酸铝絮凝剂;沉淀室13的底部设置清污口28;经过滤过的废水进入沉淀室13中,DTCR放置盒11和絮凝剂放置盒9分别由阀门14控制往废水中添加DTCR和硫酸铝絮凝剂,促使废水的沉淀,两者配合使用,形成絮状沉淀,从而除出废水中的重金属,沉淀结束后,通过清污口28对沉淀室13内部的沉淀物进行收集处理;沉淀室13的右侧安装高压蒸汽室16;所述高压蒸汽室16固定于底座1上;高压蒸汽室16的上方右侧焊接排气阀17;高压蒸汽室16的上方左侧连接玻璃管15;所述玻璃管15的外围安装紫外线照射灯26;所述紫外线照射灯26用来对废水进行杀毒;紫外线照射灯26的上方安装阀门14,下方安装第二水泵27;所述阀门14固定于玻璃管15上;所述第二水泵27上端连接玻璃管15,左端通过导管衔接沉淀室13的右侧壁上;高压蒸汽室16的右侧安装冷却室21;所述冷却室21左右两侧贯穿中心轴22;所述中心轴22外壁上镶嵌螺旋状导引槽;中心轴22外围环绕输液软管25;高压蒸汽室16的右侧外壁连接第一水泵18;所述第一水泵18固定输液软管25;所述输液软管25中间由可伸缩的橡皮管组成;输液软管25左端固定第一水泵18,中间横穿冷却室21,右端用来排水;中心轴22右侧依次连接固定块23、冷却室21右壁和电机24;所述固定块23用来固定中心轴22和电机24;所述电机24用来驱动中心轴22转动;冷却室21上表面固定液氮储存室20;液态氮用来冷却经高压蒸煮过的废水;所述液氮储存室20的左侧安装流通管19;所述流通管19的下端与输液软管25相衔接;流通管19用来输送液氮到输液软管25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检验科的废水从进水口6进入过滤室2,向过滤室2中加入次氯酸钠实现消毒的工作,吸附装置5和过滤网格3可以除去废水中的大颗粒;过滤结束后,可以通过抽拉把手4抽出过滤网格3,清理过滤网格3上的垃圾,方便下次使用;废水经水管8进入沉淀室13,DTCR放置盒11和絮凝剂放置盒9分别由阀门控制往废水中添加DTCR和硫酸铝絮凝剂,促使废水的沉淀,两者相配合使用,形成絮状沉淀,从而除出废水中的重金属;紫外线照射灯26对流入玻璃管15中的水进行有效的杀毒处理工作;废水到达高压蒸汽室16,利用高温加热的方法对废液进行灭菌工作;废液从输液软管25进入冷却室21,液态氮不断从流通管19中进入输液软管25中,在电机24不断驱动输液软管25转动的过程中,使得废水和液态氮快速融合,加快冷却经高温蒸煮过的废水温度。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