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精滤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767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曝气精滤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显得越来越宝贵,而对于景观用水或泳池等设施的污水过滤再利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水处理的设备要求也在增加,大型过滤设备在进行水处理的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5099485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水力全自动曝气精滤一体机,其包括曝气罐及设置在曝气罐下端周围的四个过滤罐,污水首先进入曝气罐内,充分与曝气罐内的空气进行接触,使得污水中的有害气体散发至空气中,经曝气后的污水流入过滤罐内,通过过滤罐的过滤,将杂质留在过滤罐中,且过滤罐上设置有观察窗,观察窗通过若干螺栓固定在过滤罐外壁上,通过观察口可以观察过滤罐内部的污水过滤情况及滤料的情况,过滤后的清水再流出精滤罐,完成过滤工作。

然而现有技术中,观察窗位于过滤罐的一端会一直浸泡在污水中,污水中的杂质会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而堆积在观察窗的表面上,影响视线,清洗时需要将观察窗外部的螺栓拆卸后才能将观察窗取下进行清洗,操作起来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曝气精滤一体机,其优点是在对观察窗进行清洗时,通过旋转即可从过滤罐中取下,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拆卸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曝气精滤一体机,包括曝气罐、设置在曝气罐外部下端四周的多个过滤罐及设置在过滤罐上的主虹吸管,曝气罐与过滤罐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连通,精滤罐外壁上设置有观察口,观察口内螺纹连接有观察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经曝气、过滤能转变为清水,且通过主虹吸管可以进行反冲洗;通过观察窗可看清过滤罐内部的工作情况,且观察窗在清洗时,通过旋转可轻易从过滤罐上取下,避免了复杂的拆卸过程。

较佳的,观察窗与观察口抵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察窗与观察口之间通过设置密封圈,进一步防止水分从观察口与从观察窗之内的缝隙中渗出。

较佳的,观察窗外表面上设置有把手,把手一端与观察窗球铰接,另一端与观察窗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观察窗外侧通过设置把手,方便对观察窗进行旋转拆卸。

较佳的,曝气罐内部设置有进水箱,进水箱底部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箱与曝气罐侧壁之间设有曝气室,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曝气室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通过进水管从进水箱底部注入到进水箱中,并从进水箱中溢出至曝气室内,污水在流向曝气室内可充分接触到空气,对污水中有害气体有较强的释放效果;污水经曝气后会通过第一连通管流入精滤罐中。

较佳的,曝气室中设置有若干曝气槽,曝气槽一端固定在进水箱上端边缘处,另一端固定在曝气罐的侧壁上;曝气槽呈V型,其下端为不封闭的条形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从进水箱溢出时,会流至曝气槽中,并通过曝气槽中的条形开口下落至曝气室内,污水得以更加充分的接触到曝气室内的空气,进一步提高了污水中有害气体的释放效果。

较佳的,多个过滤罐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为清水室、过滤室及集水室,多个清水室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管连接,过滤罐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反冲管,集水室与清水室通过反冲管连通;所述观察口位于过滤室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流入过滤罐中,经过滤室的过滤之后,流入至集水室内,并通过反冲管流入清水室中,多个清水室通过第二连通管相连通,使得清水可以聚集在一个清水室中并统一排出清水室;通过观察窗可观察到过滤室内部的情况。

较佳的,所述主虹吸管与过滤室连通,第一连通管与曝气室连通一端的另一端与主虹吸管连通,且位于主虹吸管上靠近过滤室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经过主虹吸管的末端可直接流入过滤室中,不会对清水室内造成二次污染。

较佳的,主虹吸管而倒U型,包括上升管、过渡管及下降管,上升管下端与过滤室连通,上升管上端与过渡管连通;过渡管与上升管连接一端的另一端与下降管的上端连通;下降管的下端连通有废水槽;副虹吸管设置在过渡管上靠近上升管的位置,副虹吸管的下端连通至废水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过滤室内杂物的堆积,污水受到阻碍无法通过过滤室,在过滤室上方不断积累,经过第一连通管后无法向下流动,会在上升管内积累,上升管内的水位不断上升;污水上升至过渡管中时,会首先从副虹吸管中向下流动,形成初始的虹吸现象,加快上升管中的水流的速度,使得污水可以更快速的向下降管方向流动;当污水最终流入下降管中时,污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从而使得过滤室上方形成负压,产生虹吸现象;集水室中的清水会向上逆流,堆积在过滤室上方的杂物随水流进入到主虹吸管中并最终流入废水槽中。

较佳的,曝气罐外部对称设置有两组虹吸破坏机构,其包括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过滤罐之间的储水槽及用来连通储水槽与过渡管的第三连通管,储水槽与两侧相邻过滤罐的清水室连通,第三连通管为倒U型,其位于储水槽中的一端靠近储水槽的底部,另一端位于过渡管的上方;在第三连通管上靠近储水槽的位置设置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虹吸管开始工作时,会同时抽取第三连通管中的空气,使得第三连通管中也产生虹吸现象,储水槽中的清水会通过虹吸现象被抽至第三连通管中,并沿第三连通管流向主虹吸管,储水槽中的清水会不断减少,当清水抽干后,外部空气会进入到第三连通管中,并被抽至主虹吸管内,此时主虹吸管内的虹吸现象因空气的进入而被破坏,污水重新流入过滤罐中,使得反冲洗过程自动被破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污水在经过曝气、过滤两次处理后,能够转变为清水进行循环使用,且通过主虹吸管可以使得过滤过程中可以自动进行反冲洗;观察窗在进行清洗时,通过旋转即可从过滤罐中取下,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拆卸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曝气精滤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精滤罐的剖视图;

图3是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主虹吸管与过滤罐配合工作的示意图;

图5是曝气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曝气罐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曝气罐;11、进水箱;111、进水管;12、曝气室;121、曝气槽;13、挡板;2、过滤罐;21、清水室;22、过滤室;221、过滤板;23、集水室;24、反冲管;25、观察口;26、观察窗;261、密封圈;262、凹槽;27、把手;3、第一连通管;31、第二连通管;32、第三连通管;4、主虹吸管;41、上升管;42、过渡管;43、下降管;44、废水槽;5、虹吸破坏机构;51、储水槽;52、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一种曝气精滤一体机,包括曝气罐1及设置在曝气罐外部下端四周的多个过滤罐2,曝气罐1通过第一连通管3与过滤罐2连通,污水中留存的有害气体在曝气罐1中会挥发至外部空气中,然后经过过滤罐2转换为清水,使得污水可以循环利用。

结合图2所示,精滤罐2内从上至下分别为清水室21、过滤室22和集水室23,清水室21上端为开口设置,且多个精滤罐2的清水室21之间均通过第二连通管31连接;过滤室22位于清水室21的下方,过滤室22底端为过滤板221,过滤用的滤料放置在过滤板221上,滤料与上方清水室21的底端之间有空隙,对下落至过滤室22内的污水起到缓冲的作用;集水室23位于过滤板221的下方,精滤罐2外壁上设置有多根反冲管24,集水室23通过反冲管24与清水室21连通。

精滤罐2外壁上,位于过滤室22的位置,设置有凸出于精滤罐2的观察口25,观察口25内螺纹连接有观察窗26,观察窗26上抵接于观察口25外壁的位置,固定有环状的密封圈261,当观察窗26旋紧在观察口25内部时,密封圈261被夹持在观察窗26与观察口25的外壁之间,有效的防止精滤罐2内部的污水渗出。

如图3所示,观察窗26外表面上设置有把手27,把手27一端球铰接于观察窗26上;观察窗26上开设有凹槽262,把手27另一端插接在凹槽262中,正常过滤的时候,把手27通过球铰接的一端悬在观察窗26上,此时不会影响对过滤室22内部的观察;当需要拆卸观察窗26时,将把手27绕球铰接处旋转,使得把手27另一端插接在凹槽中后再进行旋转。

如图4所示,精滤罐2上方设置有主虹吸管4,主虹吸管4包括上升管41、过渡管42及下降管43,上升管41一端与过滤罐2中的过滤室22连通,另一端与过渡管42连通;过渡管42与上升管41连通一端的另一端与下降管43的上端连通;下降管43下端连通有废水槽44。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曝气罐1内部设置有进水箱11,进水箱11下端连通有进水管111,曝气罐1与进水箱11上端均为开口设置;进水箱11与曝气罐1侧壁之间设有曝气室12,曝气室12由挡板13平均分成四个相同的部分;所述的第一连通管3一端固定在曝气室12底端,另一端固定在上升管41上靠近过滤室22的位置。

曝气室12中周向设置有若干曝气槽121,曝气槽121一端固定在进水箱11上端的边缘处,另一端固定在曝气罐1的侧壁上。

曝气槽121成V型,其下端为不封闭的条形开口,污水经水泵从进水管111注入到进水箱11中,并在进水箱11中积累不断增高,积累至进水箱11上端边缘位置时,污水会溢出至曝气槽121中,经过曝气槽121下端的条形开口下落至曝气室12中,污水会充分接触曝气室12中的空气,使得污水中的二氧化碳、氨氮等有毒气体能够充分排出至空气中。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污水过滤时,污水首先通过水泵从进水管111注入到进水箱11中,在进水箱11中积累后溢出至曝气槽121中,经曝气槽121下端的条形开口下落到曝气室12内,然后通过曝气室12下端的第一连通管3经主虹吸管4的一端流至过滤室22中,通过滤料后污水中的杂质会残留在过滤室22中,清水下落至集水室23内,通过不断的堆积,集水室23中的清水通过反冲管24被注入到清水室21中,多个清水室21中的清水通过第二连通管31汇合至设置有出水口的清水室21中,并通过出水口流出;在过滤的过程中,随着过滤室内杂物的堆积,污水收到阻碍无法通过过滤室,在过滤室上方不断积累,会上升至主虹吸管的上升管中,当污水通过过渡管流入下降管中时,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从而使得过滤室22上方形成负压,产生虹吸现象;集水室23中的清水会向上逆流,堆积在过滤室22上方的杂物随水流进入到主虹吸管4中并最终流入废水槽44中,过滤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反冲洗,使得过滤室22内的滤料保持清洁。当观察窗26需要进行清洗时,只需将过滤罐2内部的水排干,将观察窗26从观察口内旋转出,即可对观察窗26位于精滤罐内部的部分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再将观察窗26旋紧在观察口内,方便操作。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曝气罐1外部对称设置有两组虹吸破坏机构5,其包括设置在左右相邻的两个过滤罐2之间的储水槽51及用来连通储水槽51与过渡管42的第三连通管33。储水槽51与相邻的过滤罐2的清水室21连通,过滤后的清水会在储水槽51中有存留;第三连通管33为倒U型,其位于储水槽51中的一端向储水槽51内部延伸并靠近储水槽51的底部,另一端位于过渡管42上方,在第三连通管33上靠近储水槽51的一端设置有阀门52。

当主虹吸管4开始工作时,会同时抽取第三连通管33中的空气,使得第三连通管33中也产生虹吸现象,打开阀门52,储水槽51中的清水会通过虹吸现象被抽至第三连通管33中,并沿第三连通管3流向主虹吸管4,储水槽51中的清水会不断减少,当清水抽干后,外部空气会进入到第三连通管33中,并被抽至主虹吸管4内,此时主虹吸管4内的虹吸现象因空气的进入而被破坏,污水重新流入过滤罐2中,进行新的过滤过程;关闭阀门52时,主虹吸管4中进行抽水的过程不会影响到储水槽51中的清水,主虹吸管4可持续进行抽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