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MAO+MBR膜法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5545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MAO+MBR膜法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MAO+MBR膜法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对污水氮磷排放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研究开发高效、经济的污水除磷脱氮工艺已成为当前水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MAO(多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作为一种常规的除磷脱氮工艺方法,已经常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MBR(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由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由于MBR独特的技术优势,使得开发应用MBR脱氮除磷成为一种发展需要,但与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相比,MBR组合工艺脱氮除磷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很难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最佳状态,工程应用的经验也不太多,很多研究成果还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目前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工艺主要有交替式氧化沟、A/O、A2/O、UCT、 Bardenph、SBR等。尽管这些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我国城市生活污水的C/N值较低,因有机碳源不足而导致脱氮除磷效率低。现在很多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存在提标改造,主要原因还是出水的氮磷不能稳定达标,另黑臭水体、湖泊藻类出现,主要也是水体的氮磷负荷超过其自身的净化能力导致。

随着人民生活的生活水平,生活污水水质中的氮磷含量也在不断增加,而水质中的有机物浓度没有较大变化,这样就造成了生活污水碳氮磷比不足,对于这种缺少碳源的情况,市政污水处理厂多采用增加碳源的投加实现反硝化功能。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增加了运行投资和成本;2、低于小型设备来说,需要人工每天操作和管理;3、增加了污泥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系统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脱氮除磷效果好的改进型MAO+MBR膜法污水处理系统。

一种改进型MAO+MBR膜法污水处理系统,包括MAO水箱、MBR膜池、清水箱及动力控制系统,MAO水箱中设有一级厌氧池、二级厌氧池、一级缺氧池、好氧池及二级缺氧池,MBR膜池中设有MBR膜块组件,动力控制系统中设有产水泵、风机及回流泵;一级厌氧池、二级厌氧池、一级缺氧池及二级缺氧池均与总进水管相通,一级厌氧池、一级缺氧池、好氧池、二级厌氧池、二级缺氧池、好氧池循环相通,其中,好氧池内设有第一曝气管,MBR膜池内设有第二曝气管,风机通过第一气管连接于第一曝气管与第二曝气管,产水泵一端通过吸水管与MBR膜块组件连接,MBR膜块组件另一端通过第二气管和第一气管连接,产水泵的另一端通过排水管与清水箱连接,清水箱通过放空管与吸水管连接,回流泵通过进水管与MBR膜池连接,通过出水管与一级厌氧池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气管与第一曝气管之间设有第一气流调节阀,第一气管与第二曝气管之间设有第二气流调节阀;吸水管上设有吸水电动管阀,排水管上设有第一管阀和流量计,放空管上设有第二管阀;进水管上设有第三管阀,出水管上设有第四管阀。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动力控制系统中还设有控制柜,控制柜采用PLC控制系统,根据从总进水管及各进水段所进入污水的水质与水量,对产水泵、风机、回流泵、第一气流调节阀、第二气流调节阀、吸水电动管阀、第一管阀、第二管阀、第三管阀及第四管阀进行自动控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一级厌氧池、二级厌氧池、一级缺氧池及二级缺氧池的入水口处设有细格筛。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动力控制系统设置在设备间内,清水箱设置在设备间的顶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MAO水箱中的一级厌氧池、二级厌氧池、一级缺氧池、好氧池及二级缺氧池,采用折流翻腾式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和使用方便,污水处理脱氮除磷效果好,适用于低碳氮比污水,降低了深度处理中碳源投加费用,运营成本较低。

具体体现在:

1、改进型MAO实现池内厌氧、缺氧、好氧的不断循环,产生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脱氮除磷效果好,大幅度的降低了外加碳源造成的系统运行投资方面的问题。

2、利用风机的多管路应用,减少了设备台数和占地面积。

3、增设的预厌氧段(一级厌氧池),减少硝态氮对聚磷菌的影响,提高了除磷效果。

4、控制上采用自动控制方式,更加有效的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物,实现生物脱氮除磷的有效去除,减少或免除了深度处理中碳源的投加。

5、MBR膜池产水可作为中水应用,首先设计上作为药洗水箱,其次可作为冲厕、绿化等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型MAO+MBR膜法污水处理系统,包括MAO水箱1、MBR膜池2、清水箱3及动力控制系统4,MAO水箱1中设有一级厌氧池101、二级厌氧池102、一级缺氧池103、好氧池104及二级缺氧池105,MBR膜池2 中设有MBR膜块组件201,动力控制系统4中设有产水泵401、风机402及回流泵403;一级厌氧池101、二级厌氧池102、一级缺氧池103及二级缺氧池105均与总进水管5 相通,一级厌氧池101、一级缺氧池103、好氧池104、二级厌氧池102、二级缺氧池105、好氧池104循环相通,其中,好氧池104内设有第一曝气管106,MBR膜池2内设有第二曝气管202,风机402通过第一气管501连接于第一曝气管106与第二曝气管202,产水泵401一端通过吸水管502与MBR膜块组件201连接,MBR膜块组件201另一端通过第二气管506和第一气管501连接,产水泵401的另一端通过排水管503与清水箱3 连接,清水箱3通过放空管504与吸水管502连接,回流泵403通过进水管505与MBR 膜池2连接,通过出水管515与一级厌氧池101连接。

其运行原理为:

污水经总进水管5分别进入一级厌氧池101、二级厌氧池102、一级缺氧池103及二级缺氧池105内,一级厌氧池101进水与回流泵403回水混合,去除水质中的硝态氮,保证二级厌氧池102高效除磷;好氧池104出水自流至二级厌氧池102,与进水充分混合实现脱氮,然后再通过MBR膜池2内的MBR膜块组件201对出水深度处理,回流泵403 将MBR膜池污泥回流至一级厌氧池101,产水泵401将污水直接排入清水箱3,利用清水箱3作为药洗水箱,定期人工投加药剂,即可完成对污水的脱氮除磷处理。

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管501与第一曝气管106之间设有第一气流调节阀507,第一气管501与第二曝气管202之间设有第二气流调节阀508;吸水管502上设有吸水电动管阀509,排水管503上设有第一管阀510和流量计511,放空管504上设有第二管阀 512;进水管505上设有第三管阀513,出水管515上设有第四管阀514。目的在于,便于控制调节对应管路上的水量。

本实施例中,动力控制系统4中还设有控制柜404,控制柜404采用PLC控制系统,根据从总进水管5及各进水段所进入污水的水质与水量,对产水泵401、风机402、回流泵403、第一气流调节阀507、第二气流调节阀508、吸水电动管阀509、第一管阀510、第二管阀512、第三管阀513及第四管阀514进行自动控制。目的在于,可通过对进水水质的计算,分别统计出各进水段的进水量、回流泵的回流水量,通过阀门进行调节对应的设计水量。考虑系统进水水质的变化,在进水管路设置仪表进行流量调节,通过统计的不同水质组成,计算设置不同的运行模式,通过PLC编程自动转化运行方式,实现系统运行的自动化。

本实施例中,一级厌氧池101、二级厌氧池102、一级缺氧池103及二级缺氧池105 的入水口处设有细格筛6。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确保清水效果以及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

本实施例中,动力控制系统4设置在设备间内,清水箱3设置在设备间的顶部。目的在于,将清水箱设置在设备间的顶部,减少了占地面积,同时利用水位差,实现药水自流投加,减少了加药泵的设置,降低了运行能耗和投资。清水箱3可设置地面以上,自流排放出水,存在一定的水头,可直接应用于一层建筑物的冲厕或绿化等。

本实施例中,MAO水箱1中的一级厌氧池101、二级厌氧池102、一级缺氧池103、好氧池104及二级缺氧池105,采用折流翻腾式设置。目的在于,可最大幅度的增加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保证生化处理充分,降低系统短流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