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0015发布日期:2018-07-18 00:2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厌氧氨氧化反应装置,通常在厌氧氨氧化反应装置的前端设置好氧+沉淀池处理装置,在某些废水中,含有不能采用沉淀池去除的抑制性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到厌氧氨氧化装置以后,会对厌氧氨氧化菌产生抑制作用,脱氮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废水处理系统,所述废水处理系具有结构简单、脱氮效果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沿废水处理工艺方向依次连接的曝气池、超滤过滤器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其中,所述超滤过滤器包括用于对从所述曝气池流向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废水进行过滤的超滤膜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脱氮效果好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超滤过滤器还包括超滤膜池,所述超滤膜池与所述曝气池连通,所述超滤膜组设在所述超滤膜池内且包括与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连通的多个膜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超滤过滤器还包括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设在所述超滤膜池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超滤过滤器还包括超滤出水池,所述超滤膜组通过超滤出水池与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连通,所述超滤出水池具有微量元素投加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超滤膜组通过膜出水管与所述超滤出水池相连,所述膜出水管上设有膜出水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膜出水管上连接有位于所述超滤膜组和所述膜出水泵之间的清洗剂投放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膜出水管上连接有位于所述超滤膜组和所述膜出水泵之间的反冲洗管,所述反冲洗管与所述超滤出水池相连且所述反冲洗管上设有反冲洗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超滤膜池通过污泥回流管与所述曝气池相连,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有污泥回流泵和污泥排放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超滤过滤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滤液腔和分别位于所述滤液腔两端的进液腔和回流腔,所述进液腔和所述回流腔分别与所述曝气池连通,所述滤液腔与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连通,所述超滤膜组设在所述滤液腔内且包括多个膜管,每个所述膜管分别与所述进液腔和所述回流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超滤过滤器还包括超滤出水池,所述滤液腔通过超滤出水池与所述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连通,所述超滤出水池具有微量元素投加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滤液腔与所述超滤出水池之间连接有膜出水管和反冲洗管,所述膜出水管上设有膜出水泵且所述反冲洗管上设有反冲洗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液腔通过膜进水管与所述曝气池相连,所述膜进水管上设有膜进水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膜进水管上连接有位于所述曝气池和所述膜进水泵之间的清洗剂投放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膜进水管上连接有位于所述膜进水泵和所述超滤过滤器之间的吹扫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膜进水管上连接有位于所述膜进水泵和所述吹扫管之间的污泥排放管。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废水处理系统1000;

曝气池100;池体110;进水口111;出水口112;

超滤过滤器200;超滤膜组210;超滤膜池220;膜出水管230;膜出水泵231;膜进水管240;膜进水泵241;吹扫管242;清洗剂投放管250;反冲洗管260;反冲洗泵261;污泥回流管270;污泥回流泵271;污泥排放管272;壳体280;滤液腔281;进液腔282;回流腔283;微量元素投加口290;微量元素投加管291;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罐体310;反应室320;废水进口321;呼吸口322;脱气沉淀分离器330;供料泵340;

曝气装置400;

超滤出水池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000,包括曝气池100、超滤过滤器200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曝气池100、超滤过滤器200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沿废水处理工艺方向依次连接,其中,超滤过滤器200包括超滤膜组210,超滤膜组210用于对从曝气池100流向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的废水进行过滤。

当废水中含有不能采用沉淀池去除的抑制性物质时,这些物质进入到厌氧氨氧化装置以后,会对厌氧氨氧化菌产生抑制作用,脱氮效果较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000,废水经过曝气池100氧化曝气后,进入超滤过滤器200,经过超滤膜组210的过滤,可以将水体中存在的抑制性物质去除,同时也可以将废水中的污泥截留,经超滤膜组210过滤后的水进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000,通过在曝气池100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之间设置超滤过滤器200,可以将由曝气池100流向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的水中残余的污泥截留,截留的污泥可回流至曝气池100中,从而满足曝气池100中污泥足量的需求,同时超滤过滤器200还能将水体中存在的抑制性物质去除,避免了这些残留的抑制性物质对于后续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提高了后续厌氧氨氧化工艺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000具有结构简单,脱氮效果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超滤过滤器200还包括超滤膜池220,超滤膜池220与曝气池100连通,超滤膜组210设在超滤膜池220内,并且超滤膜组210包括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连通的多个膜管。具体地,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超滤膜池220可设在曝气池100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之间,超滤膜池220和曝气池100连通,超滤膜池220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连通,超滤膜池220内设有超滤膜组210,超滤膜组210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膜管,超滤膜池220中的水经过超滤膜组210过滤后进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由此,超滤过滤器200的过滤效果好,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存在的抑制性物质,从而避免水体中残留的抑制性物质对于后续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超滤过滤器200还包括曝气装置400,曝气装置400设在超滤膜池220内。例如,如图1所示,曝气装置400可设在超滤膜组210的下端,曝气装置400可以向超滤膜池220内通入空气,使超滤膜池220内的水与空气接触充氧,由于空气的流速较高,水随空气的流入进行搅动,加速了空气中的氧融入水中,加强超滤膜池220内有机物与微生物与溶解氧接触,从而保证超滤膜池220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可选地,曝气装置400包括曝气泵或曝气风机,曝气泵或曝气风机设在超滤膜池220外面且与曝气装置400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曝气装置400为鼓风曝气且包括曝气风管和安装在曝气风管末端的曝气盘或曝气管,曝气泵或曝气风机通过曝气风管将空气输送到曝气管或曝气盘,曝气管或曝气盘将空气曝气到超滤膜池220内。可选地,曝气装置400可以为射流式曝气装置,在此情况下,无需在超滤膜池220外面设置曝气泵或曝气风机,射流式曝气装置利用射流式水力冲击式空气扩散装置将空气吸入到超滤膜池220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超滤过滤器200还包括超滤出水池500,超滤膜组210通过超滤出水池500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连通,超滤出水池500具有微量元素投加口290。例如,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超滤出水池500可设在超滤膜池220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之间,超滤出水池500与超滤膜池220连通,超滤出水池500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连通,超滤膜池220中的水经超滤膜组210的过滤,进入到超滤出水池500中,超滤出水池500中的水进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超滤出水池500的顶部可设有微量元素投加口290,微量元素投加口290与微量元素投加管291相连,微量元素可通过微量元素投加口290添加到超滤出水池500内。由此,可以保证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内的生物反应所需的微量元素充足,使得转化反应高效的进行,脱氮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超滤膜组210通过膜出水管230与超滤出水池500相连,膜出水管230上设有膜出水泵231。膜出水泵231可将超滤膜池220内的经过超滤膜组210过滤的水抽入到超滤出水池500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膜出水管230上连接有位于超滤膜组210和膜出水泵231之间的清洗剂投放管250。清洗剂投放管250与超滤膜组210和膜出水泵231之间相连的膜出水管230连通,清洗剂可通过清洗剂投放管250投放到膜出水管230内,由此,便于对超滤膜组210和膜出水泵231进行清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膜出水管230上连接有反冲洗管260,反冲洗管260位于超滤膜组210和膜出水泵231之间,反冲洗管260与超滤出水池500相连,并且反冲洗管260上设有反冲洗泵261。反冲洗泵261可将超滤出水池500中的水经过反冲洗管260抽到超滤膜池220中,由此,可以对超滤膜组210和膜出水泵231进行清洗,清洗用水来自超滤出水池500,废水处理系统1000内的水可以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超滤膜池220通过污泥回流管270与曝气池100相连,污泥回流管270上设有污泥回流泵271和污泥排放管272。具体地,超滤膜池220外设有污泥回流管270,污泥回流管270的两端分别与超滤膜池220和曝气池100的底部连通,污泥回流管270能够将超滤膜池220内的细菌污泥的至少一部分返回到曝气池100中。其中,污泥回流管270上设有污泥回流泵271,污泥回流泵271将超滤膜池220内的污泥抽出,一部分污泥可以通过污泥回流管270返回至曝气池100,另一部分可以通过污泥排放管272排出。由此,可以保证曝气池100内足量污泥的需求,多余的污泥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超滤过滤器200还包括壳体280,壳体280内具有滤液腔281和分别位于滤液腔281两端的进液腔282和回流腔283,滤液腔281的下端为进液腔282,滤液腔281的上端为回流腔283,进液腔282和回流腔283分别与曝气池100连通,曝气池100中的水进入进液腔282,水经过超滤膜组210的过滤一部分进入回流腔283,回流腔283内的水回流至曝气池100。滤液腔281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连通,超滤膜组210设在滤液腔281内且包括多个膜管,每个膜管分别与进液腔282和回流腔283连通。由此,超滤膜组210的过滤效果好。

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超滤过滤器200还包括超滤出水池500,滤液腔281通过超滤出水池500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连通,超滤出水池500具有微量元素投加口290。超滤出水池500可设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和超滤过滤器200之间,超滤出水池500与超滤过滤器200连通,超滤出水池500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连通,超滤膜池220中的水经过超滤膜组210的过滤,进入到超滤出水池500中,超滤出水池500中的水进入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超滤出水池500的顶部可设有微量元素投加口290,微量元素投加口290与微量元素投加管291相连,微量元素可通过微量元素投加口290投加到超滤出水池500内。由此,可以保证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内的生物反应所需的微量元素充足,使得转化反应高效的进行,脱氮效果好。

进一步地,滤液腔281与超滤出水池500之间连接有膜出水管230和反冲洗管260,膜出水管230上设有膜出水泵231,反冲洗管260上设有反冲洗泵261。反冲洗泵261可将超滤出水池500中的水经过反冲洗管260抽到超滤膜池220中,由此,可以对超滤膜组210和膜出水泵231进行清洗,防止污泥堵塞超滤膜组210和膜出水泵231,清洗用水来自超滤出水池500,废水处理系统1000内的水可以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进液腔282通过膜进水管240与曝气池100相连,膜进水管240上设有膜进水泵241。膜进水泵241可将曝气池100中的水泵送至进液腔28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膜进水管240上连接有位于曝气池100和膜进水泵241之间的清洗剂投放管250。清洗剂投放管250与曝气池100和膜进水泵241之间相连的膜进水管240连通,清洗剂可通过清洗剂投放管250投放到膜进水管240内,由此,便于对超滤膜组210和膜进水泵241进行清洗,清洁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膜进水管240上连接有位于膜进水泵241和超滤过滤器200之间的吹扫管242。吹扫管242可将空气吹入膜进水管240中,空气随着膜进水管240进入超滤过滤器200,使超滤过滤器200内的水与空气接触充氧,由于气体的流速较高,超滤过滤器200中的水随气体的流入发生搅动,加速了空气中的氧融入水中,同时加强了超滤膜池220内有机物与微生物与溶解氧接触,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膜进水管240上连接有位于膜进水泵240和吹扫管242之间的污泥排放管272。曝气池100中多余的污泥进入膜进水管240中,位于膜进水泵241和吹扫管242之间的膜进水管240上设有污泥排放管272,多余的污泥可由污泥排放管272排出,由此,可以避免污泥堵塞膜进水管240,保证了曝气池100内的水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超滤过滤器200中,同时也可将曝气池100内多余的污泥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曝气池100包括池体110和曝气装置400。池体110设有进水口111和出水口112,曝气装置400设在池体110底部。废水由进水口111进入池体110,曝气装置400对池体110进行曝气,空气与废水进行充分融合,空气中的氧溶解到废水中,池体110内有机物与微生物与溶解氧接触,从而保证池体110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000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

如图1和图2所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包括罐体310、曝气装置400和脱气沉淀分离器330。罐体310内具有反应室320,反应室320内接种有复合细菌颗粒污泥,复合细菌颗粒污泥包括厌氧氨氧化细菌内芯和亚硝酸细菌外壳,亚硝酸细菌外壳包覆在厌氧氨氧化细菌内芯外面。反应室320具有废水进口321和呼吸口322。罐体310连接有供料泵340,供料泵340将超滤出水池500内的废水泵送至罐体310内。曝气装置400设在反应室320内,用于曝气。脱气沉淀分离器330设在反应室320内,用于分离气、水和复合细菌颗粒污泥,这里,脱气沉淀分离器330也可以称为三相分离器。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000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300的废水脱氮过程。

废水由废水进口321连续注入反应室320,曝气装置400向反应室320内供氧曝气,反应室320内形成好氧环境,同时,曝气装置400供给的空气起到搅拌废水的作用,由此反应室320内的废水与复合细菌颗粒污泥迅速混合,废水与复合细菌颗粒污泥的剧烈接触以及氧气的充分供给,使废水中的氨氮由复合细菌颗粒污泥迅速转化。

具体地,复合细菌颗粒污泥外层的亚硝酸细菌将废水中的大约一半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氮,然后,亚硝酸盐氮和剩余的氨氮穿过亚硝酸细菌外壳,与复合细菌颗粒污泥内部的厌氧氨氧化细菌接触,厌氧氨氧化细菌将亚硝酸盐氮和剩余的氨氮转化为氮气和水。由于厌氧氨氧化细菌内芯被亚硝酸细菌外壳完全包裹,复合细菌颗粒污泥外部为适于亚硝酸细菌转化氨氮的好氧环境,而复合细菌颗粒污泥内部天然为适于厌氧氨氧化细菌转化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厌氧环境,因此,曝气控制条件精确度要求低。最后,脱氮后的废水溢流到脱气沉淀分离器330内,由此气体(氮气和曝气空气)与水和复合细菌颗粒污泥分离,分离后的气体由呼吸口322排出,然后,水与复合细菌颗粒污泥分离,分离后的复合细菌颗粒污泥从脱气沉淀分离器330返回反应室320内循环使用,与复合细菌颗粒污泥分离后的水溢流出脱气沉淀分离器330,排出反应室320,输送至后续处理工序。复合细菌颗粒污泥高效的生物反应转化率,大幅提高了废水脱氮效率且节省了罐体310的体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000,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在同一个罐体310内进行,设备简单、安装空间要求小且成本低。并且,反应室320内接种的复合细菌颗粒污泥,亚硝酸细菌外壳包裹厌氧氨氧化细菌内芯,从而在复合细菌颗粒污泥内部形成天然的厌氧环境,极大降低了反应室320内的曝气精度的要求,进而保证了厌氧氨氧化细菌的活性以及工艺和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000具有设备和控制简单、成本低、脱氮效果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水处理系统10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