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浮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7597阅读:9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形浮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形浮岛。



背景技术:

人工浮岛通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农村水体污染或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利用浮岛的浮力承托水生植物,让水生植物得到一个固定的区域生长,水生植物能够通过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体中富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 COD、氨氮、总磷的含量;同时能够人工营造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达到修复水生态系统,调节自然生态平衡的目的。人工浮岛无需专业的机械设备以及化学药剂的投入,能够降低成本,减少动力、 能源和日常维修管理费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节约能源、运行性能稳定、日常维护简单等优点。又有类似湿地功能和景观作用,而与建设和维护同等面积湿地相比,费用低廉,工程 简便。因此,人工浮岛在全国各地广泛用于城市湿地建设。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浮岛结构较为单一,不具有美观性,当需要调整某些植物位置时,需要将这些植物逐个从浮岛上拔出再移动到另一个浮岛上,费时费力,搬运成本较高,此外,浮岛上的植物一旦遭到恶劣天气例如烈阳、暴风、暴雨的损害,则会损失惨重,成本较高。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浮岛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圆形浮岛,用以一方面能够防止恶劣天气例如烈阳、暴风、暴雨对植物的损害,另一方面使浮岛具有新颖的结构,整体较为美观且易于搬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形浮岛,包括圆形边框、盖合在圆形边框上方的透明罩、若干根连接在圆形边框上且呈相交布置的横杆、若干个被限制在横杆上的环形岛体,所述环形岛体上设有若干个培育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杆上设有若干对限位桩,所述限位桩位于环形岛体内外侧边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杆的个数为两个即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呈垂直布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岛体的个数为两个即第一环形岛体和第二环形岛体,所述第二环形岛体规格大于第一环形岛体规格,所述第二环形岛体上的培育通孔的规格大于第一环形岛体上的培育通孔的规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形边框外部设有环形气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气囊连接有锚链,所述锚链连接有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明罩上设有若干个通风筒,所述通风筒向下倾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筒的倾斜角度为30º-60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圆形边框上方盖合透明罩,将若干个环形岛体限制在横杆上,一方面能够防止恶劣天气例如烈阳、暴风、暴雨对植物的损害,另一方面使浮岛具有新颖的结构,整体较为美观且易于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圆形浮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圆形浮岛省略透明罩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圆形浮岛,包括圆形边框5、盖合在圆形边框5上方的透明罩1、若干根连接在圆形边框5上且呈相交布置横杆、若干个被限制在横杆上的环形岛体,所述环形岛体上设有若干个培育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杆的个数为两个即第一横杆51和第二横杆52,所述第一横杆51和第二横杆52呈垂直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岛体的个数为两个即第一环形岛体6和第二环形岛体7,所述第二环形岛体7规格大于第一环形岛体6规格,从而提高圆形浮岛整体结构的美感。

第一环形岛体6上设有若干个呈环状布置的培育通孔60,第二环形岛体7上设有若干个呈环状布置的培育通孔70。培育通孔60和培育通孔70均用于种植植物,培育通孔70的规格大于培育通孔60的规格,可在培育通孔70中种植体积较大的植物,可在培育通孔60中种植体积较小的植物,提高了圆形浮岛的实用性。

所述第一横杆51和第二横杆52上设有四对限位桩61和四对限位桩71,限位桩61位于第一环形岛体6内外侧边缘,从而将第一环形岛体6限制在第一横杆51和第二横杆52上。限位桩71位于第二环形岛体7内外侧边缘,从而将第二环形岛体7限制在第一横杆51和第二横杆52上。

所述圆形边框5外部设有环形气囊2,从而增加该圆形浮岛整体浮力大小。所述环形气囊2连接有锚链3,所述锚链3连接有锚4,从而便于收放该圆形浮岛。

圆形边框5上设有凹陷槽(未示出),透明罩1底部插接在凹陷槽中。通过在圆形边框5上设置透明罩1,可防止暴风暴雨对植物的损坏,同时阳光也可透过透明罩1照射到植物上,不影响植物的生长。此外,透明罩1还可对烈阳进行遮挡,防止植物因暴晒而失水过多。

所述透明罩1上设有若干个通风筒11,通风筒11环布在透明罩1上。所述通风筒11向下倾斜,通风筒11的倾斜角度为30º-60º,并优选为45º。通风筒11形成有通风孔110,通过设置通风筒11可保持透明罩1内外连通,防止水体缺氧。通过使通风筒11向下倾斜,可防止雨水落入透明罩体1内而损坏植物。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