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MBBR泥膜混合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0258发布日期:2018-09-08 01:03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MBBR泥膜混合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生化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强化活性污泥工艺脱氮除磷能力,可将MBBR生物载体投加到好氧活性污泥池中,形成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共存的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复合污水处理系统。泥膜混合系统具有活性污泥工艺和MBBR各自的优点,需要较长泥龄硝化主要在泥龄和水力学停留时间无关的生物悬浮载体上进行,而活性污泥部分则主要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和好氧吸磷。由于活性污泥泥龄短,不存在污泥膨胀现象,因此污泥的沉降性能优良,MBBR悬浮载体上不存在红虫等后生动物。

传统的AAO和氧化沟工艺,因其生物池内只存在活性污泥生物量,脱氮率很受限,在进水负荷冲击大和温度下降大的情况下,出水TN难以达标。而MBBR泥膜混合系统可有效的实现泥(活性污泥)膜(MBBR载体上附着的生物膜)协同作用,可充分保证了在不同的进水水质和季节条件下保证出水水质达标,有效地避免了同时脱氮除磷的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MBBR泥膜混合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克服了污水处理生化处理脱氮率受限的缺陷,可有效的用于氧化沟或环流形等形状的工业和市政污水处理厂生物池进行升级改造,也可用于新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MBBR泥膜混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池体,所述池体内有MBBR悬浮生物载体,池体中间设置循环沟形导流墙,导流墙将池体分隔成进水渠道和出水渠道。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渠道内设置推流器和穿孔曝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渠道内设置推流器和穿孔曝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渠道边侧设置有载体拦截筛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当污水从进水口进入池体后,污水在池体内能够循环流动,一部分生化反应后的泥水通过载体拦截筛网从出水口流出,而很大的另外一部分泥水与MBBR悬浮生物载体围绕导流墙循环流动,延长了泥水与载体的接触时间,增强了泥水和载体的混合强度。

2)池体的活性污泥和投加的MBBR悬浮生物载体上生长的生物膜同时共存于生物池内,增加了生物池中的不同种群微生物量,可大大改善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处理能力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水口,2、池体,3、推流器,4、导流墙,5、穿孔管曝气管,6、载体拦截筛网,7、出水口,8、MBBR悬浮生物载体,9、进水渠道,10、出水渠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新型MBBR泥膜混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1、出水口7和池体2,池体内有MBBR悬浮生物载体8,所述池体中间设置循环沟形导流墙4,导流墙4将池体分隔成进水渠道9和出水渠道10。为了增加延长了泥水与载体的循环流速、供氧和增强泥水载体的混合强度,进水渠道9和出水渠道10内都设置推流器3和穿孔曝气管5。为了保证生化反应后的部分泥水通过MBBR悬浮生物载体8拦截筛网从出水口7流出,而很大的另外一部分泥水与MBBR悬浮生物载体8围绕导流墙4循环流动,出水渠道10边侧设置有载体拦截筛网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

1)经过预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口流入池体,在池体内推流器的推动下,与池体内的活性污泥和MBBR悬浮生物载体一起围绕导流墙进行循环流动;另外,在穿孔管曝气管曝出的空气的作用下,池体内的活性污泥、污水和MBBR悬浮生物载体进行充分的混合,MBBR悬浮生物载体上并不断生长和脱落生物膜,强化池体内的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保证出水氨氮等污染物达标。

2)在池体内循环流动的部分泥水连续穿过载体拦截筛网从出水口流出,而MBBR悬浮生物载体被拦截在池体内,保持池体内更高的生物量。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实例一

本实用新型用于某一规模4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AB工艺污水处理池的升级扩容,该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进出水质:

采用活性污泥-MBBR组合工艺是把MBBR工艺结合到活性污泥池中,该污水处理厂改造的特点为:原有A段曝气池和平流式中间沉淀池改造为缺氧池和厌氧池,在缺氧池体积不足的情况下,在其旁边空地上再增加一组缺氧池,用于生物除磷和反硝化去除TN;由于水量的增加,新建一组二沉池;污水在原B段曝气池的停留时间太短,硝化细菌硝化NH4-N所需的泥龄不够,所以,将B段曝气池改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改造成的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池体积为5760m³,添加到系统内的MBBR悬浮生物载体是聚乙烯中空圆柱体,内部有十字支撑,外部有翅片,密度0.95 g/cm2左右,可供生物膜附着的有效比表面积500 m2/m3以上,在其池内,硝化主要由悬浮载体上的生物膜承担,大大地减少了好氧泥龄,节省了池容。通过以上的改造措施,新形成的厌氧区用于除磷,缺氧区用于前置反硝化;而去除BOD的异养菌对BOD的去除则主要由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悬浮的活性污泥完成;另外,脱落的生物膜进入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又会自动产生悬浮硝化污泥接种作用,强化了整个生物膜和活性污泥系统抗冲击负荷的稳定性;再者,由于活性污泥泥龄短,不存在污泥膨胀现象,生物除磷通过适当结合厌氧区和短泥龄好氧区而实现并得到强化。试运行3个月后出水水质为:氨氮小于5mg/L,COD小于35mg/l,其它指标也完全满足出水标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