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全通风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5912发布日期:2018-08-14 18:2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安全通风柜。



背景技术:

在医院、学校、各类研究所等研究场所经常需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室中,由于各种化学物质的使用,常常造成实验室的空气污染,有些物质不但味道难闻,而且还有害健康,因此需要采用通风柜来进行实验研究,普通的通风柜主体为一箱体,箱体上设置排风通道,使用时将实验设备置于通风柜的箱体内,从而将有害气体会排出。

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5587415U中公开了一种实验室通风柜,包括通风柜本体,所述通风柜本体设有工作内腔,所述工作内腔的正面设有玻璃视窗,所述通风柜本体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玻璃视窗沿轨道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工作内腔的顶部设有通风罩,所述通风罩内设有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内腔内设有左侧内衬板、右侧内衬板、顶部内衬板及后侧内衬板,所述工作内腔的后部设有导流板组件,所述导流板组件与所述后侧内衬板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通风罩位于所述导流通道的上方。

该装置虽然能实现将有害气体排出通风柜内,但是在平时使用时,操作人员经常是手上抱着很多的药品,需要放下药品再手动打开柜门,操作不便且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门方便且节约时间的智能安全通风柜。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安全通风柜,包括通风柜柜体,所述通风柜柜体上设有工作内腔,所述工作内腔的正面设有玻璃视窗,所述通风柜柜体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玻璃视窗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工作内腔的顶部设有能将工作内腔内的有害气体排出的通风装置,所述通风柜柜体上设有与驱动装置电连接的红外感应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红外感应装置和驱动机构的配合使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安全通风柜只需要检测到有操作人员,即可直接打开通风柜,解放了操作人员的双手,节约了时间,更加智能化和安全化。

优选地,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设于通风柜柜体上的红外线对射器和红外线感应器,所述红外线对射器和红外线感应器均与设置于通风柜柜体内的PLC控制器相连,所述PLC控制器一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采用设置于通风柜柜体上的红外线对射器,当有操作人员到来需要打开通风柜时,红外线感应器感应到有操作人员到来发出信号并传送至PLC控制器一,同时操作人员将手放置于红外线对射器之间,红外线被遮断从而检测到信号并传送至PLC控制器一,PLC控制器一同时接收到两个信号从而驱动驱动装置打开玻璃视窗,当红外线感应器感应不到操作人员一定时间后发出信号并传送至PLC控制器一,PLC控制器一驱动驱动装置关闭玻璃视窗。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轮、同步带、传动电机和传动轮,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相连,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同步带带动所述传动轮,所述同步带上固定有绳索,所述绳索的两端分别与玻璃视窗、重锤相连,所述玻璃视窗与重锤的质量相等。采用主动轮、同步带、传动电机和传动轮的配合使用,使得在语音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传动电机使得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同步带带动传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与同步带相连的玻璃视窗上下移动,打开或关闭玻璃视窗;采用与玻璃视窗质量相等的重锤,只要有向上且大于零的力即可将玻璃视窗打开,方便快捷,节约电能,对电机的损伤小。

优选地,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风管,所述风管的一端连有通风罩,所述风管的另一端连有风机,所述风管内设有VAV风阀、压力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所述VAV风阀的上方设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VAV风阀的下方设有所述风速传感器,所述风机通过信号线与设于所述通风柜柜体内的PLC控制器二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均与所述PLC控制器二相连,所述PLC控制器二与设于所述通风柜柜体上的显示屏相连。采用风速传感器检测是否有有害气体需要抽除,若有,打开VAV风阀,压力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值发送至PLC控制器二使得风机的转速调整,将风管内的有害气体抽除,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

优选地,所述工作内腔内设有左侧内衬板、右侧内衬板、顶部内衬板及后侧内衬板,所述工作内腔的后部设有导流板组件,所述导流板组件与所述后侧内衬板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通风装置位于所述导流通道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组件包括上导流板、中导流板和下导流板,所述上导流板的上端固定在所述顶部内衬板上,所述中导流板的上端与所述上导流板的下端连接,所述中导流板和所述下导流板均固定在所述后侧内衬板上,所述中导流板与所述下导流板之间设有第一导流口,所述下导流板与所述工作内腔的底板之间设有第二导流口。

优选地,所述上导流板的上端通过第一固定夹固定在所述顶部内衬板上,所述中导流板通过第二固定夹固定在所述后侧内衬板上,所述下导流板通过第三固定夹固定在所述后侧内衬板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通风柜柜体;2-工作内腔;21-左侧内衬板;22-右侧内衬板;23-顶部内衬板;24-后侧内衬板;3-玻璃视窗;4-通风装置;41-风管;42-通风罩;43-风机;44-VAV风阀;45-压力传感器;46-风速传感器;47-信号线;48-PLC控制器二;49-显示屏;51-红外线对射器;52-红外线感应器;53-触摸屏;54-PLC控制器一;61-主动轮;62-同步带;63-传动电机;64-传动轮;65-绳索;7-重锤;8-导流板组件;81-上导流板;82-中导流板;83-下导流板;84-第一导流口;85-第二导流口;86-第一固定夹;87-第二固定夹;88-第三固定夹;9-导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智能安全通风柜,包括通风柜柜体1,所述通风柜柜体1上设有工作内腔2,所述工作内腔2的正面设有玻璃视窗3,所述通风柜柜体1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玻璃视窗3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工作内腔2的顶部设有能将工作内腔2内的有害气体排出的通风装置4,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包括设于玻璃视窗3两侧的通风柜柜体1上的红外线对射器51、设于通风柜柜体1上的红外线感应器52,所述红外线对射器51和红外线感应器52均与设置于通风柜柜体1内的PLC控制器一54相连,所述PLC控制器一54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当有操作人员到来需要打开通风柜时,红外线感应器52感应到有操作人员到来发出信号并传送至PLC控制器一54,同时操作人员将手放置于红外线对射器51之间,红外线被遮断从而检测到信号并传送至PLC控制器一54,PLC控制器一54同时接收到两个信号从而驱动驱动装置打开玻璃视窗3,当红外线感应器52感应不到操作人员一定时间后发出信号并传送至PLC控制器一54,PLC控制器一54驱动驱动装置关闭玻璃视窗3。所述通风柜柜体1上还设有触摸屏53,所述触摸屏53与PLC控制器一54相连。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轮61、同步带62、传动电机63和传动轮64,所述传动电机63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61相连,所述主动轮61通过所述同步带62带动所述传动轮64,所述同步带62上固定有绳索65,所述绳索65的两端分别与玻璃视窗3、重锤7相连,所述玻璃视窗3与重锤7的质量相等。

参见附图2所示,所述工作内腔2内设有左侧内衬板21、右侧内衬板22、顶部内衬板23及后侧内衬板24,所述工作内腔2的后部设有导流板组件8,所述导流板组件8与所述后侧内衬板24之间形成导流通道9,所述通风装置4位于所述导流通道9的上方,实验过程中排放的有害气体经导流通道9进入通风装置4后排出。所述导流板组件8包括上导流板81、中导流板82和下导流板83,所述上导流板81的上端固定在所述顶部内衬板23上,所述中导流板82的上端与所述上导流板81的下端连接,所述中导流板82和所述下导流板83均固定在所述后侧内衬板24上,所述中导流板82与所述下导流板83之间设有第一导流口84,所述下导流板83与所述工作内腔2的底板之间设有第二导流口85。所述上导流板81的上端通过第一固定夹86固定在所述顶部内衬板23上,所述中导流板82通过第二固定夹87固定在所述后侧内衬板22上,所述下导流板83通过第三固定夹88固定在所述后侧内衬板22上。

参见附图3所示,所述通风装置4包括风管41,所述风管41的一端连有斗形的通风罩42,所述风管41的另一端连有风机43,所述风管41内设有VAV风阀44、压力传感器45和风速传感器46,所述VAV风阀44的上方设有所述压力传感器45,所述VAV风阀44的下方设有所述风速传感器46,所述风机43通过信号线47与设于所述通风柜柜体1内的PLC控制器二48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45、风速传感器46均与所述PLC控制器48相连,所述PLC控制器二48与设于所述通风柜柜体1上的显示屏49相连。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