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0259发布日期:2018-09-14 23:5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净水器已经慢慢的走进了广大用户的家里,净水器也在用户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净水器均采用多级净化,即设置多个级别的过滤器分级净化,从而得到满足使用需求的水。但是多级串联的过滤器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处理效率低下。此外,净水器净化后的水多直接由净水器中流出,难以存储净化水,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水器,其缩小了净水器的占地面积,且能够将净化后的水暂时储存起来,方便了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净水器,包括一壳体,壳体内横设有一隔板,隔板将所述壳体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隔板上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内连接有RO逆渗透膜,上腔室内设有一滤芯腔,滤芯腔底部设有若干开口,滤芯腔用于容置过滤膜组件,过滤膜组件包括均呈环形且相对设置的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之间设有若干膜载体,上固定座、下固定座和膜载体之间形成流体通道。

进一步地,上腔室上设有与水源连接的进水口,所述下腔室上设有用于供给净水的出水口。

进一步地,壳体呈圆柱形或长方体设置。

进一步地,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上均设有多个凹槽,各所述凹槽呈同心圆排列在所述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上,所述膜载体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膜载体选自纤维素微孔滤膜、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聚醚砜微孔滤膜、聚丙烯微孔滤膜、聚乙烯微孔滤膜、聚丙烯腈微孔滤膜或聚氯乙烯微孔滤膜。

进一步地,微孔滤膜的微孔的孔径为0.001-0.02微米。

进一步地,流体通道与所述进水口的出口通过导管联通。

进一步地,进水口的入口连接有稳压泵,所述稳压泵用于输出稳定压力的水。

进一步地,稳压泵还连接有电磁阀。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膜组件中包括若干膜载体,流体通道内的水向外渗透,逐级经过多层膜载体,不需利用串联的过滤芯依次净化水,相比于多级净化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水处理效率,降低了能耗,且减小了净水器的体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上腔室内净化后的水经隔板上的RO逆渗透膜流入下腔室,RO逆渗透膜对水再次进行过滤处理,不添加任何化合物即可供人类直接饮用,且净化后的水暂时存储于下腔室中,增加了净水器功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净水器的过滤膜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腔室;2-下腔室;3-隔板;4-RO逆渗透膜;5-进水口;6-出水口;7-阀门;8-稳压泵; 9-导管;10-滤芯腔;11-过滤膜组件;12-上固定座;13-下固定座;14-纤维素微孔滤膜;15- 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16-聚氯乙烯微孔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净水器,包括一壳体,壳体呈圆柱形或长方体设置。壳体内横设有一隔板3,隔板3将所述壳体分为上腔室1和下腔室2,隔板3上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内连接有RO逆渗透膜4。上腔室1上设有与水源连接的进水口5,下腔室2 上设有用于供给净水的出水口6。进水口5的入口连接有稳压泵8,所述稳压泵8用于输出稳定压力的水。稳压泵8还连接有电磁阀。出水口6上设有阀门7。

上腔室1内设有一滤芯腔10,滤芯腔10用于容置过滤膜组件11,滤芯腔10底部设有若干开口,用于流出净化后的水,过滤膜组件11包括均呈环形且相对设置的上固定座12和下固定座13,上固定座12和下固定座13之间设有三个膜载体,上固定座12、下固定座13和膜载体之间形成流体通道。流体通道与所述进水口5的出口通过导管9联通。上固定座12和下固定座13上均设有三个凹槽,各凹槽呈同心圆排列在上固定座12和下固定座13上,膜载体嵌设于所述凹槽内,由内而外,膜载体依次为纤维素微孔滤膜14、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15、聚氯乙烯微孔滤膜16。微孔滤膜的微孔的孔径为0.001-0.02微米。

使用时,水源经电磁阀、稳压泵8、进水口5后进入上腔室1,电磁阀用于控制水源与上腔室的通断,稳压泵8用于输出稳定压力的水,水源进入上腔室1后,经导管9流入过滤膜组件11的流体通道,然后在其中向外渗透,逐级经过纤维素微孔滤膜14、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15、聚氯乙烯微孔滤16膜以达到净化目的,过滤后的水由膜载体渗出,经滤芯腔10底部的开口流出,然后再经过隔板3上RO逆渗透膜4的净化作用流入下腔室2,需要使用净化水时,打开出水口6上的阀门7即可取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