揩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2872发布日期:2018-11-13 21:1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揩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揩线器。



背景技术:

铜线压延时会使用有机溶剂进行表面处理,铜线压延完成后,进入其他生产工序时,有机溶剂仍然会沾附于铜线的表面,这样会污染生产线,因此,需要在压延后将有机溶剂去除。而铜线生产时生产工序连贯,如果将铜线取下擦拭会影响正常的生产工序,因此,需要在铜线的进行过程中将有机溶剂去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揩线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揩线器,包括: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均设置于铜线的行进路线上,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的内侧面分别设置去污装置,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的内侧面相对设置,铜线夹持于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的内侧面之间,铜线进行过程中,去污装置擦拭去除铜线上的有机溶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的一侧转动连接。转动连接可以是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的另一相对侧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的另一相对侧扣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的两相对侧均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的两相对侧扣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的去污装置为海绵。

本实用新型能在铜线的行进过程中去除铜线上的有机溶剂,不会影响铜线的正常生产。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且都设置简单,易于操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但效果明显,有益于铜线表面的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半剖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揩线器,包括: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均设置于铜线3的行进路线上,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内侧面分别设置去污装置4,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内侧面相对设置,铜线3夹持于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内侧面之间,铜线3进行过程中,去污装置4擦拭去除铜线3上的有机溶剂。所述的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形状大小均相同。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另一相对侧通过螺栓5和螺母进行连接。所述的去污装置4为海绵。

使用时,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内侧面相对设置,铜线3夹持于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内侧面之间,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一侧通过螺栓5和螺母进行连接,完成固定,铜线3进行,海绵即可擦拭去除铜线3上的有机溶剂。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揩线器,包括: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均设置于铜线3的行进路线上,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内侧面分别设置去污装置4,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内侧面相对设置,铜线3夹持于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内侧面之间,铜线3进行过程中,去污装置4擦拭去除铜线3上的有机溶剂。所述的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的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另一相对侧扣合连接。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揩线器,包括: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均设置于铜线3的行进路线上,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内侧面分别设置去污装置4,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内侧面相对设置,铜线3夹持于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内侧面之间,铜线3进行过程中,去污装置4擦拭去除铜线3上的有机溶剂。所述的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的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一侧转动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两相对侧均通过螺栓5和螺母进行连接。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揩线器,包括: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均设置于铜线3的行进路线上,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内侧面分别设置去污装置4,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内侧面相对设置,铜线3夹持于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内侧面之间,铜线3进行过程中,去污装置4擦拭去除铜线3上的有机溶剂。所述的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的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主板1和第二主板2的两相对侧扣合连接。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