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和净水器用热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0073发布日期:2018-07-24 22:1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净水器和净水器用热水箱。



背景技术:

通常,净水器是通过对水进行过滤来去除杂质的装置,被广泛使用于家庭。

家庭用净水器与水管连接,利用过滤器去除自来水中含有的悬浮物或有害成分等,并且所述净水器构成为,根据用户的操作能够净化并取出所需要量的水。

这种家庭用净水器上市了多种产品,其不仅可以取出净水,而且还可以取出热水和冷水。并且,近年来,开发了尺寸小且可以安装在不同安装环境中的净水器。最近,开发了一种将净化水在容置于水箱的状态下用加热器加热而能够提供热水的净水器。

典型地,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2-0112060号公开了一种热水供给装置,其中,净化水在金属材料的加热流路上通过,在所述加热流路上通过的过程中,通过加热流路外侧的顶板加热器和底板加热器加热以提供热水。

但是,在这种现有的技术中,很难成型和加工容置有净化水的密闭型容器,因此,对可实现的形状有限制。

另外,为了加热流路的成型,需要进行用于接合金属材料的焊接工序,但存在由于焊接工序而导致成本和作业时间增加等生产率降低的问题。而且,由于焊接过程中金属材料性质的变化,导致耐腐蚀性降低,这是导致净水品质降低的严重的问题。

并且,由于金属材料的加热流路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因此,需要额外的结构来防止塑性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和净水器用热水箱,其能够降低储存有通过感应加热方式加热的水的热水箱的制造成本且能够提高生产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和净水器用热水箱,其能够通过感应加热方式加热热水,且具有改善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

为了达到这种本发明的目的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用热水箱包括:水箱盖,由树脂材料形成,且形成有流入水的入水部和排出水的出水部;水箱基座,由树脂材料形成,且与所述水箱盖结合而形成热水容置空间;以及发热板,设置于所述水箱基座,以形成所述热水容置空间的一部分,且由板状金属材料形成。所述发热板与供电时产生磁力的工作线圈以预定间隔隔开的方式布置,以在所述工作线圈的工作时发热以加热所述热水容置空间内部的水。

所述发热板可嵌件成型于所述水箱基座。

在面向所述水箱盖的一面的位置上,所述水箱基座可形成为相对应的大小和形状。

在面向所述发热板的一面上,所述出水部和入水部以垂直的方式凸出,所述出水部与入水部之间可形成有,向所述发热板凸出并分散水的流动的分散部。

所述水箱基座的外周上可设置有密封所述水箱基座与水箱盖之间的衬垫。

所述水箱盖的角形成有盖固定部,其形成有供紧固构件贯通的紧固孔,所述水箱基座的角形成有基座固定部,其中有供所述紧固构件紧固的固定凸台凸出,并且可以通过所述紧固构件的紧固来按压所述衬垫。

面向安装有所述发热板的面的所述水箱基座的一侧上,可形成有凹陷的线圈容置部,以容置所述工作线圈。

所述水箱基座可包括:水箱框架,形成所述水箱基座外围;支撑部,以穿过所述水箱框架之间的方式形成,且支撑所述发热板。

所述支撑部的一面可支撑所述发热板,相对的另一面可支撑所述工作线圈。

所述支撑部可包括多个开口,将所述发热板暴露于外部。

所述支撑部可包括:中央部,支撑所述发热板的中央,且在内侧形成有开口;多个连接部,从所述中央部延伸到所述基座框架的内侧面。

所述水箱盖上形成有沿着外围垂直延伸的边缘部,所述水箱基座可包括:第一延伸部,沿着所述水箱基座外围垂直延伸,以与所述边缘部的内侧面接触;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隔开,且形成所述水箱基座的外围;边缘插入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之间,插入有所述边缘部而结合所述水箱盖和水箱基座。

并且,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包括:壳体;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净化所供给的水;配管,与所述过滤器连接,且引导水的流动;工作线圈,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供电时产生磁力;热水箱,与所述配管连接,且提供加热所供给的水的空间。所述热水箱包括:水箱盖,由树脂材料形成,且形成有流入水的入水部和排出水的出水部;所述水箱基座,由树脂材料形成,且与所述水箱盖结合而形成热水容置空间;发热板,设置于所述水箱基座,以形成所述热水容置空间的一部分,且由板状金属材料形成。所述工作线圈可布置于面向所述发热板的所述热水箱的一面上,以感应加热所述发热板。

所述热水箱凹陷有供所述工作线圈容置的线圈容置部,铁氧体磁芯以放射状布置于所述工作线圈的一面上,因此,可以由所述热水箱和模块构成。

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控制组件,以控制包括所述工作线圈的净水器的动作,在安装有所述工作线圈的状态下,所述热水箱可固定安装于所述控制组件上。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和净水器用热水箱具有以下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净水器具有以下结构,其中,热水箱以热塑性树脂材料注塑成型,且其内部布置有发热板。因此,能够降低所述热水箱的成型性和制造成本,且能够提高生产率。

尤其,具有复杂结构和形状的热水箱成型会容易一些,能够将可设计流路且可布置工作线圈等复杂结构反映到所述热水箱中。

另外,通过将发热板布置于所述热水箱内部,以感应加热方式能够有效地加热所述热水箱内部的水。

尤其,通过嵌件成型,所述发热板能够与所述热水箱以一体形式构成,不仅通过支撑部具有稳定的支撑结构,而且以所述支撑部为基准,在两侧面上分别布置有发热板和所述工作线圈,从而使所述工作线圈和发热板能够保持最佳的间距,以使所述发热板能够产生有效的发热作用。

并且,热塑性树脂材料的特性是,不仅经反复的加热和长时间的加热也不会发生变形而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构,而且仅通过注塑成型能够确保充分的耐久性。

并且,通过水箱基座与水箱盖的结合,所述热水箱的内部可形成有容置水的密封空间,通过所述水箱基座和水箱盖的简单组装能够组装所述热水箱,因此,能够显著提高组装可行性。

另外,由于在所述热水箱上设置有安装有所述工作线圈的结构,因此,不添加额外的构成也能够提供对所述发热板进行感应加热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的立体图。

图2是所述净水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前方看去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从后方看去所述感应加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所述感应加热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前方看去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箱的立体图。

图7是从后方看去所述热水箱的立体图。

图8是所述热水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所述热水箱的水箱基座的剖切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所述热水箱内部的水流动和加热状态的图。

图11是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热水箱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提示本发明思想的实施例,并且能够容易提出因其它构成要素的添加、变更、删除等引起的其它退化的发明,或者包含在本发明思想范围内的其它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的立体图。并且,图2是所述净水器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1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形成,且在左右方向的宽度较窄地形成。因此,所述净水器1的外观整体上具有苗条和紧凑的形状。

所述净水器1的外形可以由壳体10形成。所述壳体10由以下构件构成:前盖11,形成前面的外观;后盖12,形成后面的外观;基座13,形成下面;顶盖14,形成上面;侧面板15,形成两侧面。所述前盖11、后盖12、基座13、顶盖14以及一对侧面板15可互相组装形成所述净水器1的外观。

所述净水器1的前面设置有出水部20。所述出水部20在所述前盖11的前方凸出形成,通过向下凸出的出水喷嘴25取出净化水。

所述前盖11可由上盖111和下盖112构成。并且,旋转器21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上盖111与下盖112之间。

所述出水部20可构成为与所述旋转器21一起旋转。因此,根据所述净水器1的配置状态或配置环境,用户能够以所需的角度旋转所述出水部20。此时,设置于所述顶盖14的操作部40也可以一起旋转。用于输入用户操作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操作按键41设置于所述操作部40,根据需要还可设置有显示所述净水器1操作状态的显示器。

所述基座13设置有向所述前盖11的前方凸出的托盘90,该托盘90可位于所述出水部20的垂直下方。并且,通过用户的操作,所述托盘90可以与所述出水部20相同的方向旋转,也可以与所述基座13分离。所述托盘90的上面可形成为格栅形状,以储存从所述出水部20滴下的水。

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可设置有过滤器支架30,用于净水的过滤器34可安装于过滤器支架30。并且,所述过滤器支架30上可设置:过滤器插座341,安装有与所述过滤器34连接的所述过滤器34;多个阀,用于净水、冷水、热水的流动;多个配管,用于连接所述多个阀。

并且,所述旋转器21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过滤器支架30的上端。并且,所述旋转器21的上方可设置有所述操作部40,所述操作部40与所述旋转器21连接,当所述旋转器21旋转时可以一起旋转。

所述基座13上设置有可旋转地安装的旋转环91,所述托盘90可装卸地设置在所述旋转环91上。因此,所述托盘90可以在被安装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以使其位于与所述出水部20相对应的下方。并且,根据需要,所述托盘90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旋转环91上。

所述基座13的上面设置有压缩机51和冷凝器52。并且,所述压缩机51与冷凝器52之间设置有冷却风扇53,以使能够冷却所述压缩机51和冷凝器52。所述压缩机51可使用能够通过改变频率来调节冷却能力的逆变器型压缩机。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净化水,从而能够降低功耗。

并且,所述冷凝器52位于所述基座13的后方,也可位于与形成于所述后盖12的吐出口121相对应的位置。为了有效地利用空间,且同时提高热交换效率,所述冷凝器52能够以多次弯曲扁平管型的制冷剂管的方式形成,并且可构成为容置于冷凝器支架54。

所述冷凝器支架54上形成有:冷凝器安装部541,固定所述冷凝器52;水箱安装部542,能够安装用于制作冷水的冷却箱60。为了能够容置所述冷凝器52,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形成有与所述冷凝器52的整体形状相对应的六面体的空间。并且,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形成为使面向所述冷却风扇53和吐出口121的部分分别开口,使得所述冷凝器52能够有效地冷却。

并且,所述水箱安装部542形成于所述冷凝器支架54的上部,即,所述冷凝器安装部541的上方。所述冷却箱60的下端部插入于所述水箱安装部542而固定所述冷却箱60。

所述冷却箱60用于通过冷却净化水来制造冷水,并且填充与流入的净水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水。并且,所述冷却箱60的内部可容置有用于冷却所述冷却水的蒸发器。并且,可以通过使净水穿过所述冷却箱内部而能够冷却净水。

所述过滤器支架30的一侧还设置有支撑板35,其向所述冷却箱60一侧延伸。所述支撑板35设置于所述压缩机51的上方,并且从所述过滤器支架30延伸到所述冷凝器支架54以提供安装有加热器和控制模块50的空间。

所述加热器和控制模块50可构成为:感应加热组件70,用于制作热水;控制组件51,用于控制所述净水器1的整体操作。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和控制组件51可相互结合以结合为一个模块状态,并且可以以结合的状态安装于所述支撑板35上。

所述控制组件51用于控制所述净水器1的动作,其构成为能够控制所述压缩机51、冷却风扇53、各种阀和传感器、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等。所述控制组件51可以通过以不同功能分为多个部分的印制电路板(pcb)的组合而模块化。即,在所述净水器1仅提取冷水和净水的结构中,可以省略用于控制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的pcb,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可省略至少一个以上的pcb。

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用于加热净化水,并且构成为能够通过感应加热(ih:inductionheating)方式加热。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可以在热水取出操作时,瞬时快速地加热水,并且可以控制磁场的输出以将净化水加热到所需要的温度,从而将其提供给用户。因此,可根据用户的操作取出所需温度的热水。

图3是从前方看去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应加热组件的立体图。并且,图4是从后方看去所述感应加热组件的立体图。并且,图5是所述感应加热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所述感应加热组件进行说明。

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可以由以下构件构成:热水箱80,用于容置和加热热水;工作线圈71,用于对所述热水箱80进行加热;铁氧体磁芯73;配管763、773。并且,所述热水箱80与工作线圈71,铁氧体磁芯73与配管763、773互相连接并可以构成为一个模块。并且,以模块状态结合的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与所述控制组件51结合而重新构成为一个模块,从而安装于所述过滤器支架341上。

所述热水箱80形成有,通过所述过滤器34的净化的水流入并容置的空间。所述热水箱80由水箱基座81和水箱盖82构成,且在内部能够形成有容置净化水的空间。并且,所述热水箱80可形成有:用于流入净化水的入水部826和用于排出所加热的水的出水部825。

并且,容置于所述热水箱80内部的水可以通过所述工作线圈71以感应加热方式加热。为此,形成于所述水箱基座81背面的线圈容置部817上可以容置所述工作线圈71。

所述工作线圈71形成磁力线,其诱发热水箱80的发热,使容置于所述热水箱80内部的水能够以感应加热方式被加热。当向工作线圈71提供电流时,在工作线圈71中形成磁力线,该磁力线影响所述热水箱80,所述热水箱80受到磁力线的影响而发热。为此,金属材料的加热板84可以设置在所述热水箱80内部。

所述工作线圈71以与所述线圈容置部817上平面形状的底面紧贴的方式设置。所述工作线圈71由多根铜线或其它导线构成且线股绝缘,并且通过施加到所述工作线圈71的电流而形成磁场或磁力线。

此时,所述线圈容置部817的底面的相反侧可设置有所述发热板84。因此,面向所述工作线圈71的所述发热板84受到由工作线圈71形成的磁力线影响而发热。在图4中,未详细示出工作线圈71的线股,而仅示出了通过缠绕线股而形成的工作线圈71的整体轮廓。

暴露于所述线圈容置部817的开口侧的所述工作线圈71的一面上设置有云母片72。所述云母片72形成为与所述工作线圈71的一面相对应的形状,以遮蔽所述工作线圈71的暴露的整个一面。

并且,所述云母片72的前面设置有铁氧体磁芯73。所述铁氧体磁芯73用于抑制电流损失并起到磁力线的屏蔽膜的作用。所述工作线圈71可包括多个铁氧体磁芯73,并且多个铁氧体磁芯73可以所述工作线圈71的中心部分为基准以放射状布置。

所述水箱基座81可形成有芯固定部817a以固定所述铁氧体磁芯73。所述芯固定部817a从所述线圈容置部817的内侧以不干扰所述工作线圈71的方式凸出,并且通过容置所述铁氧体磁芯73的端部以固定所述铁氧体磁芯73。

当然,所述芯固定部817a可以不形成在所述水箱基座81上,当提供额外的固定结构时,可以沿着所述工作线圈71以放射状布置。

并且,所述线圈容置部的中央,即,所述水箱基座的中央凹陷的传感器安装部可安装有用于测定所述热水箱80温度的水箱温度传感器74。所述水箱温度传感器74设置于热水箱80中央,处于与所述发热板84接触的状态,因此,可以测定容置所述水的空间的温度。

因此,由所述水箱温度传感器74可以使被加热的热水的温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即,可通过由所述水箱温度传感器74检测到的温度来调节所述工作线圈71的输出,并且可以确定和控制再加热或停止加热。

另外,出水连接器76连接到所述出水部825。并且,与所述出热水的阀连接的热水配管763连接到所述出水连接器76的一侧。并且,所述出水连接器76的另一侧,即,朝向所述净水器1的底面的方向设置有安全阀761。

所述安全阀761用于排出在所述热水箱80中加热热水时产生的蒸汽,并且防止所述热水箱80内部的压力因蒸汽而过度增加。所述安全阀761构成为在设定压力下开放,并且可以具有能够通过连接到所述安全阀761的蒸汽配管762平稳地排出所述热水箱80内部的蒸汽的各种结构。

入水连接器77连接到所述入口部826,所述入水连接器77的一侧设置有端盖771以遮蔽所述入水连接器77一侧的开口。并且,向所述入水连接器77的下方开口的一侧可设置有止回阀772。所述止回阀772用于将净水供给到所述入水部826,以向供给方向开放的方式形成。因此,当在所述止回阀772关闭的状态下移除所述端盖771时,可以通过所述入水部826排出所述热水箱内部的水。

并且,入水配管773可以连接到所述止回阀772的端部。因此,所述净化水可以通过入水配管773供应到所述热水箱80。当通过所述入水配管773供水时,所述止回阀772被打开,并且水可以通过所述入水部826供应到所述热水箱80的内部。

图6是从前方看去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箱的立体图。并且,图7是从后方看去所述热水箱的立体图。并且,图8是所述热水箱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9是所述热水箱的水箱基座的剖切立体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所述热水箱8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热水箱80内部可形成用于容置加热水的空间,外部可形成安装有所述工作线圈71的空间。所述热水箱80可以通过利用塑料树脂材料注塑成型而形成,能够容易实现所述入水部826和出水部825的成型以及容置水的空间和容置工作线圈的空间等复杂结构。

另外,所述热水箱80可以由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优异的冲击强度和尺寸稳定性以及无毒性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例如,所述热水箱80可以由尼龙材料形成。

所述热水箱80可以由分别形成其一面和背面的水箱基座81和水箱盖82构成,通过所述水箱基座81和所述水箱盖82的结合,可形成容置热水的空间。

所述水箱基座81整体上可以形成为矩形框架,并且可以通过尼龙等热塑性树脂材料注塑成型形成。并且,在所述水箱基座81的内侧可设置有金属材料的发热板84。所述发热板84形成所述水箱基座81的底面,并且形成容置水的空间的一面以加热所述热水箱80内部的水。

所述加热板84形成为板状,在成型所述水箱基座81时能够对所述水箱基座81进行嵌件成型,因此,能够将所述发热板84与所述水箱基座81保持为一体。因此,当所述发热板84与所述水箱基座81结合的状态下,能够防止所述热水箱80内部的水泄漏到外部。当然,只要所述发热板84能够以气密的方式连接到所述水箱基座81,所述发热板84可以具有除嵌件成型以外的结合结构。

所述发热板84由耐腐蚀性优异的不锈钢材料形成,能够形成容置水的所述热水箱80的内侧面的一部分,尤其,可以由sts439材料形成,使得由所述工作线圈71引起的发热效率优异,并且可以提高所述热水箱80内部的加热效率。

所述水箱基座81可构成为包括:基座框架810,具有圆形角的四边形的框架形状;支撑部814,穿过所述基座框架810内部。

所述基座框架810可包括:延伸部811,以插入到所述水箱盖82内侧空间的方式凸出,并紧贴于所述水箱盖82;衬垫安置部812,在所述延伸部811下端形成台阶部分,且向外侧凸出而供衬垫83安置。所述衬垫安置部812可以形成为向外凸出与所述衬垫83的宽度相对应的距离,从而当所述水箱基座81和所述水箱盖82结合时,可以按压并支撑所述衬垫83。

并且,所述基座框架810的四个角可形成为圆弧形,并且可以在所述基座框架810的每个角处形成向外凸出的基座固定部813。所述基座固定部813上可形成有固定凸台813a,该固定凸台813a形成有供螺丝钉等紧固构件紧固的紧固孔813b。所述固定凸台813a可以在所述基座固定部813上凸出,且可以凸出到与所述水箱盖82接触的高度。因此,当所述水箱基座81与所述水箱盖82结合时,所述固定凸台813a的上端能够支撑所述水箱盖82。

所述基座框架810的内侧可形成有支撑部814。所述支撑部814可以划分所述开口的所述基座框架810的内侧,并且可以构成为在两侧上支撑所述发热板84和所述工作线圈71。

所开口的所述基座框架810的内侧空间由所述支撑部814划分,以所述支撑部814为基准形成一侧的板容置部818和另一侧的线圈容置部817。因此,可构成为所述支撑部814的一面(图9的右侧面)支撑所述发热板84,且所述支撑部814的另一面(图9的左侧面)支撑所述工作线圈71。

因此,所述发热板84和所述工作线圈71能够保持预定间隔,并且所述发热板84通过所述工作线圈71形成的磁力线能够有效地发热。

另外,所述支撑部814可以由所述水箱基座81的中央的中央部815,和连接所述中央部815和所述基座框架810的连接部816构成。

所述中央部815可以形成为四边形,并且所述中央部815的内侧可形成有传感器安装部815a。所述中央部815可形成为多种形状以形成开口形状的所述传感器安装部815a,不仅形成所述水箱温度传感器74和保险丝75的安装空间,而且还提供能够稳定支撑所述发热板84的中央的面。

所述连接部816从所述中央部815的外侧连接所述基座框架810的内侧面,如图所示,可分别设置于上下左右侧。当然,所述连接部816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所述连接部816支撑所述发热板84和所述工作线圈71。

因此,所述连接部816可以具有预定的宽度和厚度,并且可以具有能够有效地进行用于使所述发热板84和所述工作线圈71被稳定支撑和发热的相互作用的宽度和厚度。

并且,所述连接部816形成于所述基座框架81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或者与中央相邻的位置。因此,以所述连接部816为基准,所述水箱基座81的两侧分别可形成板容置部818和所述线圈容置部817。

另外,所述基座框架810的内侧横截面形状可形成为与所述发热板84的形状相对应。因此,通过所述发热板84,所述支撑部814之间的开口的空间可以被完全遮蔽。

并且,通过由所述支撑部814形成的多个开口,所述发热板84能够有效地散热,从而当热水的加热过程终止时,所述热水箱80被快速冷却。

当所述水箱基座81与水箱盖82结合时,所述衬垫83用于密封所述水箱基座81与水箱盖82之间,其可以由硅胶等弹性材料形成。所述衬垫83可形成为环形状,也可以形成为沿着所述延伸部811的外围设置的形状。因此,所述衬垫83的高度可形成为比所述延伸部811的高度更低,可形成为与所述衬垫安置部812的宽度相同或者比所述衬垫安置部812的宽度更窄。

所述水箱基座81和所述水箱盖82可以通过所述紧固构件结合。所述紧固构件可以通过所述水箱盖82的紧固孔823a,紧固于形成于所述水箱基座81的固定凸台813a的紧固孔813b,此时,所述衬垫83以安置于所述衬垫安置部812的状态下被按压,从而能够完全密封所述水箱基座81与所述水箱盖82之间。

所述水箱盖82形成为,当与所述水箱基座81结合时以容置所述水箱基座81的延伸部811,并且形成为遮蔽通过所述延伸部811开口的空间而形成容置水的封闭空间。

所述水箱盖82可以通过形成面向所述发热板84的面的盖部822,和沿着所述盖部822的外围垂直延伸的边缘部821形成外形。

所述盖部822和边缘部821形成为具有圆弧的四边形,并且可形成为能够将所述水箱基座81的延伸部811在内侧容置的形状。所述边缘部821的角上可形成有向外侧凸出的盖固定部823。所述盖固定部823可形成于面向所述基座固定部813的位置,并且可形成为相对应的形状。

并且,所述盖固定部823上可形成有供所述紧固构件紧固的紧固孔823a。所述紧固孔823a位于与所述基座固定部813的紧固孔813b相同的延伸线上,因此,所述紧固构件穿过紧固孔813b,823a,使水箱盖82与水箱基座81相结合。另外,穿过所述紧固孔813b,823a的紧固构件紧固于所述控制组件51的外侧面,且使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固定安装于所述控制组件51上,以使所述感应加热组件70和所述控制组件51整体上构成一个模块。

所述盖部822形成所述水箱盖82一面,可形成与面向所述发热板84的位置相对应的形状。并且,所述盖部822可形成有多个分散部824。所述分散部824向所述热水箱80的内侧空间凹陷形成,通过分散沿着所述热水箱80从下方到上方流动的水,使其在所述热水箱80内部均匀地扩散。

为此,所述分散部824可以凹陷到与所述发热板84相邻的位置,可以凹陷到不与所述发热板84接触的程度。因此,沿着所述热水箱80的内部流动的水可以分散在所述分散部824的周围。

并且,在所述热水箱80的整个内部以扩散的状态流动的水可以均匀地与所述发热板84整个面接触,因此,即使在短时间经过所述热水箱80的情况下,也可以被所述发热板84充分地加热。

所述分散部824可以上下或左右侧分散布置,并且可形成为能够分散所述热水箱80的内部的水流动的多种形状。

所述盖部822的上端和下端可分别形成有出水部825和入水部826。所述出水部825可形成于所述盖部822的上端,并且可以向与所述盖部822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

并且,所述入水部826可形成于所述盖部822的下端,可以在垂直于盖部822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入水部826和出水部825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布置在相同的延长线上。

因此,通过所述入水部826流入的水的流动方向在所述热水箱80的内部弯曲,并且可以通过与所述热水箱80内侧面碰撞而均匀地扩散。并且,通过所述出水部825排出的水可以在宽阔空间的所述热水箱80内部,通过狭窄空间的所述出水部825而保持恒定的流速并被排出。通过这种所述热水箱80的内部结构以及所述出水部825和入水部826结构,流入和排出所述热水箱80的水能够以可以确保充分的加热时间的流速流动。

另外,所述水箱盖82整体由尼龙等热塑性树脂材料形成。所述水箱盖82可以由与所述水箱基座81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通过注塑成型能够容易形成多个所述分散部824以及出水部825和入水部826等具有复杂结构的所述水箱盖82。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的热水流动和加热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所述热水箱内部的水流动和加热状态的图。

如图所示,为了在所述净水器1中加热热水,首先净化水通过所述热水箱80下端的所述入水部826流入。

流入所述入水部826的水与所述热水箱80的壁面碰撞而分散,并向上方流动。流入所述入水部826并向上方流动的水在流动过程中,可以因所述分散部824而分散。

所述热水箱80中配置有多个分散部824,因此,在所述热水箱80内部向上流动的水在所述热水箱80整体均匀地扩散而分散。

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所述热水箱80内部的水与所述发热板84的整个表面接触。因此,当通过所述工作线圈71的操作使所述发热板84因感应加热而发热时,通过所述热水箱80内部的水可以被快速加热至高温。

因此,在通过所述入水部826流到所述出水部825的过程中,所述热水箱80中的水可被加热到目标温度。并且,通过调节所述工作线圈71的输出来调节通过所述热水箱80的水的温度。

另外,流到所述热水箱80的上端的水再次被收集在所述出水部825的入口处,并且可以通过所述出水部825排出加热的热水。

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本发明的各种其它实施例也是可能的。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形成为水箱基座81和水箱盖82以不需要额外的衬垫83的形态能够互相插入而结合的结构。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其它构成相同,只是水箱基座81和水箱盖82的结合部不同,对于相同的构成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1是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热水箱的纵剖视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热水箱80通过水箱基座81与水箱盖82结合能够形成在内部可容置和加热水的空间。

所述水箱基座81的背面(图11的右侧面)形成有凹陷的线圈容置部817,所述线圈容置部817中可设置有所述工作线圈71。并且,所述水箱基座81的前面(图11的左侧面)可安装有所述发热板84。所述工作线圈71和所述发热板84可以通过所述支撑部814保持预定的间隔。

并且,所述水箱基座81的内侧面边缘与所述水箱盖82的内侧面接触而形成向所述水箱盖82延伸的第一延伸部852。当所述水箱基座81与所述水箱盖82结合时,所述第一延伸部852可紧贴于所述水箱盖82的边缘部821的内侧。

并且,所述第一延伸部852的下端可形成有向内侧凹陷的板槽851。所述板槽851用于容置所述发热板84的端部,且可供所述发热板84压入。另外,当所述发热板84与所述水箱基座81一同被嵌件成型时形成所述板槽851,通过容置所述发热板84的边缘,能够更加坚固地固定所述发热板84。

所述第一延伸部852的外侧可形成有形成所述水箱基座81的圆周面的第二延伸部853。所述第二延伸部853与所述第一延伸部852隔开,且所述第一延伸部852与第二延伸部853之间可形成有凹陷的边缘插入部854。所述边缘插入部854以所述水箱盖82的边缘部821能够插入的方式形成,并且以具有与所述边缘部821的厚度相对应的宽度的方式形成。

所述水箱盖82可以由与所述水箱基座81相同的塑料材料注塑成型,并且可以由面向所述发热板84的盖部822和沿着所述盖部822边缘形成的所述边缘部821构成。

此时,所述边缘部821的延伸长度可以与所述边缘插入部854的深度相同,或者比所述边缘插入部854的深度更长。因此,所述边缘部821插入于所述边缘插入部854的状态下,所述边缘部821的圆周面可以完全紧贴于所述第一延伸部852、第二延伸部853以及所述边缘插入部854的底面。

并且,所述边缘部821和所述边缘插入部854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或热焊接完全互相结合,并且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提供粘合剂或其它紧固结构而能够更加坚固地结合。

并且,所述盖部822的上端和下端处可形成有所述出水部825和入水部826,所述出水部825与入水部826之间可形成有所述分散部82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