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河道黑臭水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8502发布日期:2018-11-02 21:1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用环保设备,尤其是一种集生物反应器和沉淀于一体的高效处理黑臭水体的环保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供应水源、提供绿地、改善环境、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和旅游娱乐等功能,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全国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水体水质日益恶化。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有850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有不断加重的趋势。七大水系中,不适合做饮用水水源的河段达40%,工业较发达的城镇河段污染突出,城市河段中78%的不适合做饮用水源。河道的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有机物超过河道的自净能力。

当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大量存在时,污染物便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当水体中溶解氧小于0.2mg/l时,水体便转化为厌氧环境,水体只能进行缓慢的按照厌氧发酵的方式来降解污染物的反应,从而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气,并产生黑色的污泥。

现有技术中水体生态修复主要采用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时间长,见效慢;异位修复技术虽然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投资大,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净化河道黑臭水体的装置,以解决现有异位修复技术中投资大,占地面积大的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净化河道黑臭水体的装置,包括一腔体、所述腔体内垂直方向可流体导通的进水区、生物反应区、沉淀区、出水区,所述进水区底部设置有泥斗,所述泥斗底部连接有排泥管,所述生物反应区填充有填料和微生物菌种。

优选的,所述填料为聚氨酯,所述聚氨酯的比表面积为3.5×105m2/m3

优选的,所述填料的填充率为10%—30%。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种为芽孢杆菌和/或酵母菌和/或酶。

优选的,所述进水区中央设置有进水模块,所述进水模块包括进水管及与所述进水管连接的中心筒,所述中心筒为圆筒状,向所述泥斗方向开口。

优选的,所述进水模块还包括导流挡板,所述导流挡板设置在所述中心筒与泥斗之间。

优选的,所述导流挡板为圆锥状,底面朝向泥斗一侧。

优选的,所述进水区顶部设置有曝气模块,所述曝气模块包括曝气盘及在所述曝气盘上均匀分布的曝气口,所述曝气口向所述生物反应区方向曝气。

优选的,所述曝气量控制在气水比a∈【3:1,10:1】。

优选的,所述沉淀区为斜板沉淀区,采用pp材质的斜管或者斜板。

优选的,所述进水区、生物反应区、沉淀区、出水区由隔板隔离,所述隔板带有导气孔。

可选的,所述进水区、生物反应区、沉淀区、出水区由隔网隔离。

优选的,所述排泥管口设置有阀门开关。

优选的,所述出水区设置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内设置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进水区、生物反应区设置有人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的技术效果或优点是:

1、采用生物反应区,可高效降解氨氮、总氮、低碳化合物、分解大分子有机物,投资小,且占地面积小。

2、通过填充高分子填料,可提升微生物菌种附着量,增强降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净化河道黑臭水体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净化河道黑臭水体装置沿a-a线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一种净化河道黑臭水体的装置,包括一腔体1,所述腔体1内沿垂直方向可流体导通的进水区2、生物反应区3、沉淀区4、出水区5,所述进水区2、生物反应区3、沉淀区4、出水区5分别由第一隔板17、第二隔板18、第三隔板19隔离,所述第一隔板17、第二隔板18、第三隔板19带有导气孔,所述隔板可以由隔网替代。

所述进水区2底部设置有泥斗6,所述泥斗6底部连接有排泥管7,所述排泥管7上设置有阀门开关(图中未示意出来)。所述进水区2中央设置有进水模块10,所述进水模块10包括进水管11及与所述进水管11连接的中心筒12,所述中心筒12为圆筒状,向所述泥斗6方向开口。所述进水模块10还包括导流挡板13,所述导流挡板13设置在所述中心筒12与泥斗6之间,为圆锥状,底面朝向泥斗6一侧。所述中心筒12与所述导流板13配合,将流入的污水均匀分布到所述进水区2。所述进水区2顶部设置有曝气模块14,所述曝气模块14包括曝气盘15及在所述曝气盘15均匀分布的曝气口16,所述曝气口16向所述生物反应区3方向曝气。

所述生物反应区3内填充有填料8和微生物菌种(图中未示意),所述填料8为聚氨酯,所述聚氨酯的比表面积为3.5×105m2/m3,采用该比表面积的聚氨酯,可以提高微生物的附着率。所述填料8的填充率为10%—30%,可使设备中的填料8处于流动的状态,污水与填料8上的微生物可实现错流,顺流等多种接触方式,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与微生物充分接触。曝气量控制在气水比介于3:1—10:1之间,可实现填料8中形成好样、缺氧、厌氧三相净化系统。实验证明,如果气水比过小,设备易厌氧,同时填料8不易形成流动状态;气水比过高,由填料8和微生物菌种构成的微生物聚集体容易被冲散,系统抗冲击能力减弱,同时也不利于在填料8中形成好氧-缺氧-厌氧三相净化系统。所述微生物菌种为芽孢杆菌和/或酵母菌和/或酶。采用上述菌种后,所述设备的出水效果可以达到:透明度>25cm,氨氮≤8mg/l(当进水氨氮大于30mg/l时,出水氨氮除去为70%),溶解氧≥2.0mg/l,氧化还原电位>50mv。

所述沉淀区4为斜板沉淀区,采用pp材质的斜管或者斜板。

所述出水区5设置有出水堰20,所述出水堰20内设置有出水口21。为了便于观察所述设备的进水区2、生物反应区3内状况、在所述进水区2、生物反应区3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人孔22和第二人孔23。

上述设备的工作过程为:污水由进水管11进入到中心筒12进行布水,所述中心筒12与所述导流板13配合,实现污水在所述进水区2内均匀混合分布,水流在所述曝气模块14的作用下向上流动,由填料8和微生物菌种构成的微生物聚集体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流动,此种流动方式,可使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在生物反应区3内充分接触。

所述曝气口16向所述生物反应区3方向曝气,将氧气输送到生物反应区3,在生物反应区的填料8中形成了好氧、缺氧、厌氧的三个界面(填料由外往里依次为好氧、缺氧、厌氧),微生物在三个界面进行好氧硝化,缺氧反硝化等作用将黑臭水体中的有机物去除。

污水随气流进入到沉淀区4,通过斜板沉淀,进行泥水分离,清水通过出水堰20内的出水口21排出。污泥在斜板的碰撞下不断融合为更大的污泥块,当污泥块自重大于水流托付力时,往下坠落,通过沉淀区4、生物反应区3进入进水区2,最终在所述泥斗6内沉淀,通过所述排泥管7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