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村庄黑臭河道河岸生态修复提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0786发布日期:2019-01-14 17:57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村庄黑臭河道河岸生态修复提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村庄黑臭河道河岸生态修复提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黑臭水体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2015年4月2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明确了黑臭水体的整治要求。长三角、珠三角水网地区多数河道两岸都建有村庄,多数村庄尚未建设污水管网及处理设施,生活污水随雨水管道或沟渠直接排入河道。村庄垃圾收运不彻底,生活垃圾弃置河岸现象较普遍,污染河水。进入河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被分解,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do),导致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或蔫萎,散发h2s、nh3等恶臭气体,河道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及村镇河道修复多采用浇筑石驳岸、河道底质硬化等人工构筑物的方法,此方法不仅使河岸失去植物净化屏障,而且建设成本较高,不适合村庄河道修复。

本发明在保留河岸现状的基础上对岸边进行生态修复提升,即根据河岸现状,在石驳河岸段安装浮岛形成人工绿化带,在植物蔫萎河岸段根据当地气候特征沿河岸交叉种植挺水植物,并在河道中心线每隔一定距离放置一盆睡莲,达到修复提升岸边植物生态系统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河道污染造成岸边植物大量死亡或蔫萎,破坏河岸生态环境这一问题,本发明依据河岸现状,在石驳河岸段安装浮岛、在植物蔫萎河岸段种植挺水植物,并在河道中心线每隔一定距离放一盆睡莲,可有效修复、提升黑臭河道河岸生态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村庄黑臭河道河岸生态修复提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长为l,宽为w的一段河道,其中包括未受黑臭水体影响河岸段i、石驳河岸段ⅱ和植物蔫萎河岸段ⅲ。

未受黑臭水体影响河岸段i,不加处理保留原状即可;

在石驳河岸段ⅱ,每隔l1距离安装一个浮岛,浮岛面积为s。浮岛采用固定锚固定,之间用绳索连接确保其稳定性。在浮岛内种植圆币草形成人工岸边绿化带;其中所述的l1为50m,所述的s为48m2

对于植物蔫萎河岸段ⅲ,沿河岸种植再力花、美人蕉、芦苇等当地常见植物。种植方式:沿河岸长为l2,宽为w2的区域交叉种植,种植密度为15-25芽/m2。当地植物环境适应性强、易于存活。水生植物栽植在施工中应按实际常水位线进行调整;所述的长度l2取1m~1.5m,所述的宽度w2取4m~5m。

除此之外,在河道中心线每隔l3距离放一盆睡莲。所述的长度l3取50m~100m。

本发明遵循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建城[2015]130号)》要求的“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原则,从根本上修复河岸生态环境,建立植物净化屏障。

本发明的原理:污染物进入河水中,在微生物作用下被分解,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do),导致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或蔫萎,散发h2s、nh3等恶臭气体,河道生态环境恶化。本发明在保留河岸现状的基础上对岸边进行生态修复提升,在石驳河岸段安装浮岛形成人工绿化带,在植物蔫萎河岸段交叉种植当地常见水生植物,并在河道中心线每隔一定距离放一盆睡莲。达到河岸生态修复提升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与城市和村镇黑臭河道河岸生态修复提升的方法相比更具有针对性,根据河岸现状,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

(2)本发明最大的优势是所种植物为当地常见水生植物,植物适应性强、易于存活并且容易获得。此外放置盆栽睡莲可防止睡莲疯长造成生态问题。

(3)本发明在河岸生态修复提升的同时起到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的作用。

(4)本发明施工简便,不用专门施工队伍,村庄居民亦可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村庄黑臭河道河岸生态修复提升方法平面布置示意图。

其中:i—未受黑臭水体影响河岸段,ⅱ—石驳河岸段(石驳河岸段放置浮岛);ⅲ—植物蔫萎河岸段;l—河道长度;w—河道宽度;l1—浮岛间隔距离;d—平水期水面线;“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图2是挺水植物平面布置图。其中:l2—植物种植长度;w2—植物种植宽度;l3—盆栽睡莲间隔距离;c—河道中心线;b1—丰水期水面线;b2—枯水期水面线。

图3是挺水植物种植剖面图。其中:a—挺水植物;h1—丰水期水面线;h2—平水期水面线;h3—枯水期水面线;l4—植物种植宽度。

具体的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1所示,本发明对一段长为l,宽为w的黑臭河道的两岸进行修复提升,ⅰ为未受黑臭水体影响河岸段、ⅱ为石驳河岸段、ⅲ为植物蔫萎河岸段。未受黑臭水体影响河岸段ⅰ,保留原状即可。在石驳河岸段ⅱ处,每隔l1安装一个面积为s的浮岛,浮岛采用固定锚固定,之间用绳索连接确保其稳定性。浮岛内种植净水植物。

附图2、3所示,在植物蔫萎河岸段ⅲ处,沿河岸种植再力花、美人蕉、芦苇等当地常见挺水植物a。种植方式:沿河岸长为l2,宽为w2的区域交叉种植,种植密度为15-25芽/m2。挺水植物种植水深不得大于0.6m,再力花、芦苇等高大植物水深可达0.5m~0.6m,灯芯草、梭鱼草等水深在0.1m~0.3m。水生植物a栽植在施工中应按实际常水位线进行调整,一般在枯水期水面线h3与丰水期水面线h1之间。并在河道中心线c每隔l3的距离放置一盆睡莲。经过上述措施,可将水体中codcr、tp、tn、nh3-n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v类水标准要求,河道两岸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提升。

本发明所种植物均为我国南方地区常见植物,可以根据当地气候特征选用植物。当地植物适应性强、易于存活和生长且容易获得,种植成本仅需村民的劳务费。

以下提供5个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案例1

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内河道干圻站浜为例,河道长度l为8500m,宽w为4.8m,平均深度为1.8m。其中两岸石驳河岸段ⅱ为2550m,两岸未受黑臭水体影响河岸段ⅰ为1190m,两岸植物蔫萎河岸段ⅲ为13260m。未受黑臭水体影响河岸段ⅰ保留原状即可。在石驳河岸段ⅱ处每隔长度l1为50m距离安装一个面积s为48m2的围网浮岛,共安装51个浮岛,浮岛内种植净水植物。在植物蔫萎河岸段,沿河岸长l2为1m,宽w2为5m的区域交叉种植再力花、美人蕉、芦苇等常州常见水生植物,种植长度(岸边植物蔫萎段长度)为637m。种植区域根据该河道实际常水位线进行调整,种植在枯水期水面线与丰水期水面线之间。在河道中心每隔l3为100m的距离放置一盆睡莲,共放置85盆。经过上述措施,可将水体中codcr含量从50mg/l降至29.2mg/l,tp含量从0.896mg/l降至0.27mg/l,tn含量从11.5mg/l降至1.2mg/l,nh3-n含量从9.95mg/l降到0.79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v类水标准,河道两岸生态环境得到修复提升。

实施例2-5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方式及条件与例1相同,均在石驳河岸处每隔长度l1为50m安装一个面积r为48m2的围网浮岛,在植物蔫萎河岸段沿河岸长为l2为1m、宽w2为5m的区域交叉种植几种挺水植物。不同之处在于,不同地区选种的植物不同,植物蔫萎河岸段越长种植数量越多,石驳河岸段越长安装浮岛的数量越多。种植区域根据河道实际常水位线决定。具体做法及指标见表1。

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