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52876发布日期:2019-02-22 22:0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是通过下水管道收集到的所有排水,是排入下水管道系统的各种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降雨径流的混合水。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水。它是从住户、公共设施(饭店、宾馆、影剧院、体育场馆、机关、学校和商店等)和工厂的厨房、卫生间、浴室和洗衣房等生活设施中排放的水。这类污水的水质特点是含有较高的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油脂等,以及氮、磷、等无机物,此外,还含有病原微生物和较多的悬浮物。相比较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水质一般比较稳定,浓度较低。常规废水处理过程如活性污泥法和滴滤法,通过生物氧化能够除去多种有机物质。该处理过程几乎能除去构成bod的所有的有机物,但不能有效地去除构成cod的难降解有机物,即使处理得很好的二级出水仍含有50-120mg/l有机物,这些物质包括单宁、木质素、腐殖质、醚类、含蛋白质的物质和其他一些产生色和臭味的物质,以及除草剂和杀虫剂等。因此急需研制出一款针对城市污水处理的絮凝剂,来高效的进行城市污水处理,使之不仅可以达到废水处理标准而且可以再生二次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及节约水资源的使用成本。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絮凝剂,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膨润土32-41份、茶粕27-38份、炉甘石18-26份、麦秸秆纤维束14-25份、活性炭纤维丝12-19份和周丛藻8-12份。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絮凝剂以膨润土作为粘结材料,利用膨润土的粘结性,将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粘结,炉甘石作为被造孔材料,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一方面起到造孔剂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纤维质的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插接在多孔的炉甘石上、粘附在膨润土上,配以周丛藻为包覆材料。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以炉甘石为核心的、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为骨架的、通过膨润土黏连形成稳定的、强吸附能力的、疏散的且比表面积大的富比表面积材料,再利用周丛藻类进行包覆,得到污水处理絮凝剂。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絮凝剂增强了与污水之间的接触吸附机会,有效提高降解能力,城市污水中cod去除率达83.5~86.3%、bod去除率达84.1~87.2%、悬浮固体去除率达92.8~94.7%。使之不仅可以达到废水处理标准而且可以再生二次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及节约水资源的使用成本。2、膨润土除了作为粘结其他材料的物料,还更多地吸附污水中的细小悬浮物、胶体和有机物,很好地起到絮凝作用,降低污水浊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3、炉甘石通过制备工艺,形成多孔材料,多孔的结构除了吸附污水中的细小悬浮物、胶体、有机物及重金属物质,还能扦插纤维质的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使得污水处理絮凝剂的结构更加稳定、紧密,增强絮凝作用。4、茶粕中富含茶皂素,茶粕主要用于降解重金属,尤其是重金属中的zn、pb和cu。麦秸秆纤维束富含纤维,主要用于吸附油脂。活性炭纤维丝增强物理吸附。同时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三者不同物化参数的纤维交叉缠绕,共同形成“纤维过滤网”,有助阻隔大颗粒漂浮物。三者天然无公害,安全稳定,絮凝能力强,能够满足行业的要求。5、周丛藻为周丛藻类,是指附生藻类,生长于淹没水中的各种基底(沉水植物、木桩、石头等)表面,营固着生活,本身连同它们的分泌和排遗物常在基底上形成致密的覆盖层,粘着甚牢。主要见于浅水。周丛藻不仅对废水中的氮磷具有良好的吸收和滞留作用,而且还对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质具有良好的吸附和沉淀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氮磷的营养水平,增加水体透明度。将周丛藻包覆在膨润土上,使得周丛藻有所依附,增强絮凝和沉降效果。优选地,还包括聚合氯化铁3-6份、氯化铝2-4份、壳聚糖2-5份、聚苯乙烯磺酸钠2~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5份和异丙醇0.5份。生产所得的壳聚糖聚合氯化铝铁集合了壳聚糖和聚合氯化铝铁两者的优势,污水中的细小悬浮物、胶体以及经氧化后的有机物首先被吸附到壳聚糖铁铝聚合物的表面,接着被氯化铝和氯化铁共同形成的疏松多孔的结构及强大的电荷作用吸附,发生絮凝作用而快速沉降。这种聚合材料具有优势互补、协同增效的特点。具体地,所述周丛藻主要由硅藻、绿藻和蓝绿藻组成。另外还包括少量的黄褐藻、红藻和裸藻。本发明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依次如下:1)称取原材料,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膨润土32-41份、茶粕27-38份、炉甘石18-26份、麦秸秆纤维束14-25份、活性炭纤维丝12-19份和周丛藻8-12份;2)将膨润土和炉甘石分别粉碎至250-300目,加入其质量之和的1.1-1.5倍量的纯化水中,混合,以功率为210-240w、频率为27-28khz的超声波处理30-35min,接着以功率为350-380w的微波处理,烘干,得到基体材料;3)将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加入陶瓷炉中,缓慢注入液氮,加热至55-58℃,搅拌至干燥,干燥物粉碎至200-250目,然后将粉碎后的干燥物加入至基体材料,混合,加入其质量之和的1.6-2倍量的纯化水中,以功率为310-350w、频率为26-27khz的超声波处理25-30min,烘干,得到富比表面积材料;4)将周丛藻粉碎至120-150目,加入其质量之和的10-15倍量的水调成浆体,将所述富比表面积材料浸泡在所述浆体中,以功率为160-170w、频率为25-26khz的超声波处理12-15min,烘干,得到所述污水处理絮凝剂。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先以膨润土和炉甘石制成基体材料,所谓基体材料,其中,炉甘石进一步被造孔材料制成多孔物质,使多孔的炉甘石成为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絮凝剂的核心,而遇水呈现粘性的膨润土为粘结材料,将多孔的炉甘石及作为骨架的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粘结起来;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作为造孔材料与基体材料混合加工,在此过程中,除了将炉甘石造孔,还将部分的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扦插在多孔的炉甘石上,形成更复杂的多孔多刺结构,而剩余部分的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膨润土粘结;最后将周丛藻类包覆其上,形成稳定的结构;本发明的制备所得的污水处理絮凝剂增强了与污水之间的接触吸附机会,有效提高降解能力,城市污水中cod去除率达83.5~86.3%、bod去除率达84.1~87.2%、悬浮固体去除率达92.8~94.7%。使之不仅可以达到废水处理标准而且可以再生二次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及节约水资源的使用成本。具体地,所述原材料还包括聚合氯化铁3-6份、氯化铝2-4份、壳聚糖2-5份、聚苯乙烯磺酸钠2~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5份和异丙醇0.5份;在步骤3)中,另取一容器,将所述聚合氯化铁溶于水中,溶解成体积浓度10%-30%的溶液,并调节ph至3.5-4.0,加入氯化铝、及聚苯乙烯磺酸钠,混合,调节ph至8.0-8.5,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异丙醇,再加入壳聚糖,在60℃条件下,超声60min,得到固体物质,再分别用无水乙醇、蒸馏水反复洗涤,干燥,得到壳聚糖铁铝聚合物;将所述壳聚糖铁铝聚合物、粉碎后的干燥物加入至基体材料,混合,加入其质量之和的1.6-12倍量的纯化水中,以功率为310-350w、频率为26-27khz的超声波处理25-30min,烘干,得到富比表面积材料。在步骤3)中,加入壳聚糖聚合氯化铝铁,其集合了壳聚糖和聚合氯化铝铁两者的优势,污水中的细小悬浮物、胶体以及经氧化后的有机物首先被吸附到壳聚糖铁铝聚合物的表面,接着被氯化铝和氯化铁共同形成的疏松多孔的结构及强大的电荷作用吸附,发生絮凝作用而快速沉降。这种聚合材料具有优势互补、协同增效的特点。使得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絮凝剂功能更强大。具体地,所述麦秸秆纤维束为麦秸秆通过盐酸预处理,然后加入到碱、表面活性剂和促进剂的混合液中加热到90℃煮漂60min后得到。经过所述改性处理的麦秸秆纤维束,其纤维内的有机成分漂洗除去,使得麦秸秆纤维束更加疏松柔软,更能吸附污水的有机物质。其中,所述碱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两者混合。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油酸三乙醇胺、聚氧乙烯蓖麻油、油酸钾和6-氨基-2-萘磺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促进剂为二甲砜、二乙砜、苯乙砜、二苄基亚砜、二甲亚砜和二乙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碱、表面活性剂和促进剂的质量比为100:(1-10):(5-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1的污水处理絮凝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其步骤依次如下:1)称取原材料,包括膨润土3.2kg、茶粕2.7kg、炉甘石2.6kg、麦秸秆纤维束2.5kg、活性炭纤维丝1.2kg和周丛藻0.8kg;2)将膨润土和炉甘石分别粉碎至300目,加入6.05kg纯化水中,混合,以功率为210w、频率为28khz的超声波处理30min,接着以功率为380w的微波处理10min,烘干,得到基体材料;3)将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加入陶瓷炉中,缓慢注入液氮,加热至58℃,搅拌至干燥,干燥物粉碎至200目,然后将粉碎后的干燥物加入至基体材料,混合,加入24.4kg的纯化水中,以功率为350w、频率为26khz的超声波处理30min,烘干,得到富比表面积材料;4)将周丛藻粉碎至150目,加入8kg的水调成浆体,将所述富比表面积材料浸泡在所述浆体中,以功率为170w、频率为26khz的超声波处理15min,烘干,得到所述污水处理絮凝剂。其中,实施例1的周丛藻包括0.3kg硅藻、0.2kg绿藻、0.2kg蓝绿藻、0.03kg黄褐藻、0.03kg裸藻和0.04kg红藻。其中,实施例1的麦秸秆纤维束为麦秸秆通过盐酸预处理,然后加入到氢氧化钾、油酸三乙醇胺和二甲砜的混合液中加热到90℃煮漂60min后得到。氢氧化钾、油酸三乙醇胺和二甲砜的质量比为100:10:5。实施例1的污水处理絮凝剂,cod去除率为84.3%、bod去除率达84.1%、悬浮固体去除率达92.8%。实施例2本实施例2的污水处理絮凝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其步骤依次如下:1)称取原材料,包括膨润土4.1kg、茶粕3.8kg、炉甘石1.8kg、麦秸秆纤维束1.4kg、活性炭纤维丝1.9kg和周丛藻1.2kg;2)将膨润土和炉甘石分别粉碎至250目,加入8.85kg纯化水中,混合,以功率为240w、频率为27khz的超声波处理35min,接着以功率为350w的微波处理8min,烘干,得到基体材料;3)将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加入陶瓷炉中,缓慢注入液氮,加热至55℃,搅拌至干燥,干燥物粉碎至250目,然后将粉碎后的干燥物加入至基体材料,混合,加入20.8kg的纯化水中,以功率为310w、频率为27khz的超声波处理25min,烘干,得到富比表面积材料;4)将周丛藻粉碎至120目,加入18kg的水调成浆体,将所述富比表面积材料浸泡在所述浆体中,以功率为160w、频率为25khz的超声波处理12min,烘干,得到所述污水处理絮凝剂。其中,实施例2的周丛藻包括0.5kg硅藻、0.3kg绿藻、0.3kg蓝绿藻、0.05kg黄褐藻、0.01kg裸藻和0.04kg红藻。其中,实施例2的麦秸秆纤维束为麦秸秆通过盐酸预处理,然后加入到碱、表面活性剂和促进剂的混合液中加热到90℃煮漂60min后得到。碱为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表面活性剂为油酸三乙醇胺和聚氧乙烯蓖麻油,所述促进剂为二甲砜和二乙砜,碱、表面活性剂、促进剂的质量比为100:1:5。实施例2的污水处理絮凝剂,cod去除率为83.5%、bod去除率达85.2%、悬浮固体去除率达93.4%。实施例3本实施例3的污水处理絮凝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其步骤依次如下:1)称取原材料,包括膨润土3.6kg、茶粕3.1kg、炉甘石2.2kg、麦秸秆纤维束2.0kg、活性炭纤维丝1.6kg、周丛藻1.1kg、聚合氯化铁0.3kg、氯化铝0.2kg、壳聚糖0.2kg、聚苯乙烯磺酸钠0.2kg、十二烷基硫酸钠0.05kg和异丙醇0.05kg;2)将膨润土和炉甘石分别粉碎至280目,加入8.12kg纯化水中,混合,以功率为220w、频率为27khz的超声波处理35min,接着以功率为360w的微波处理12min,烘干,得到基体材料;3)将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加入陶瓷炉中,缓慢注入液氮,加热至56℃,搅拌至干燥,干燥物粉碎至230目,然后另取一容器,将所述聚合氯化铁溶于水中,溶解成体积浓度10%的溶液,并调节ph至3.5,加入氯化铝、及聚苯乙烯磺酸钠,混合,调节ph至8.5,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异丙醇,再加入壳聚糖,在60℃条件下,超声60min,得到固体物质,再分别用无水乙醇、蒸馏水反复洗涤,干燥,得到壳聚糖铁铝聚合物,接着将壳聚糖铁铝聚合物和粉碎后的干燥物加入至基体材料,混合,加入26.13kg的纯化水中,以功率为330w、频率为27khz的超声波处理28min,烘干,得到富比表面积材料;4)将周丛藻粉碎至140目,加入14.3kg的水调成浆体,将所述富比表面积材料浸泡在所述浆体中,以功率为160w、频率为25khz的超声波处理14min,烘干,得到所述污水处理絮凝剂。其中,实施例3的所述周丛藻包括0.5kg硅藻、0.2kg绿藻、0.3kg蓝绿藻、0.05kg黄褐藻、0.04kg裸藻和0.01kg红藻。其中,实施例3的麦秸秆纤维束为麦秸秆通过盐酸预处理,然后加入到碱、表面活性剂和促进剂的混合液中加热到90℃煮漂60min后得到。碱为氢氧化钠,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蓖麻油、油酸钾和6-氨基-2-萘磺酸钾,所述促进剂为二苄基亚砜、二甲亚砜和二乙亚砜,碱、表面活性剂、促进剂的质量比为100:7:20。实施例3的污水处理絮凝剂,cod去除率为86.3%、bod去除率达86.4%、悬浮固体去除率达94.1%。实施例4本实施例4的污水处理絮凝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其步骤依次如下:1)称取原材料,包括膨润土3.6kg、茶粕3.1kg、炉甘石2.2kg、麦秸秆纤维束2.0kg、活性炭纤维丝1.6kg、周丛藻1.1kg、聚合氯化铁0.6kg、氯化铝0.4kg、壳聚糖0.5kg、聚苯乙烯磺酸钠0.3kg、十二烷基硫酸钠0.05kg和异丙醇0.05kg;2)将膨润土和炉甘石分别粉碎至280目,加入8.12kg纯化水中,混合,以功率为220w、频率为27khz的超声波处理35min,接着以功率为360w的微波处理12min,烘干,得到基体材料;3)将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加入陶瓷炉中,缓慢注入液氮,加热至56℃,搅拌至干燥,干燥物粉碎至230目,然后另取一容器,将所述聚合氯化铁溶于水中,溶解成体积浓度30%的溶液,并调节ph至4.0,加入氯化铝、及聚苯乙烯磺酸钠,混合,调节ph至8.0,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异丙醇,再加入壳聚糖,在60℃条件下,超声60min,得到固体物质,再分别用无水乙醇、蒸馏水反复洗涤,干燥,得到壳聚糖铁铝聚合物,接着将壳聚糖铁铝聚合物和粉碎后的干燥物加入至基体材料,混合,加入26.32kg的纯化水中,以功率为340w、频率为27khz的超声波处理28min,烘干,得到富比表面积材料;4)将周丛藻粉碎至140目,加入14.3kg的水调成浆体,将所述富比表面积材料浸泡在所述浆体中,以功率为160w、频率为25khz的超声波处理14min,烘干,得到所述污水处理絮凝剂。其中,实施例4的周丛藻包括0.5kg硅藻、0.2kg绿藻、0.3kg蓝绿藻、0.05kg黄褐藻、0.01kg裸藻和0.04kg红藻。其中,实施例4的麦秸秆纤维束为麦秸秆通过盐酸预处理,然后加入到碱、表面活性剂和促进剂的混合液中加热到90℃煮漂60min后得到。碱为氢氧化钠,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蓖麻油、油酸钾和6-氨基-2-萘磺酸钾,所述促进剂为二苄基亚砜、二甲亚砜和二乙亚砜,碱、表面活性剂、促进剂的质量比为100:7:20。实施例4的污水处理絮凝剂,cod去除率为85.8%、bod去除率达87.2%、悬浮固体去除率达94.7%。对比例1本对比例1的污水处理絮凝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其步骤依次如下:1)称取原材料,包括膨润土3.2kg、茶粕2.7kg、麦秸秆纤维束2.5kg、活性炭纤维丝1.2kg和周丛藻0.8kg;2)将膨润土分别粉碎至300目,加入3.84kg纯化水中,混合,以功率为210w、频率为28khz的超声波处理30min,接着以功率为380w的微波处理10min,烘干,得到基体材料;3)将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加入陶瓷炉中,缓慢注入液氮,加热至58℃,搅拌至干燥,干燥物粉碎至200目,然后将粉碎后的干燥物加入至基体材料,混合,加入19.2kg的纯化水中,以功率为350w、频率为26khz的超声波处理30min,烘干,得到富比表面积材料;4)将周丛藻粉碎至150目,加入8kg的水调成浆体,将所述富比表面积材料浸泡在所述浆体中,以功率为170w、频率为26khz的超声波处理15min,烘干,得到所述污水处理絮凝剂。其中,实施例1的周丛藻包括0.3kg硅藻、0.2kg绿藻、0.2kg蓝绿藻、0.03kg黄褐藻、0.03kg裸藻和0.04kg红藻。其中,对比例1的麦秸秆纤维束为麦秸秆通过盐酸预处理,然后加入到氢氧化钾、油酸三乙醇胺和二甲砜的混合液中加热到90℃煮漂60min后得到。氢氧化钾、油酸三乙醇胺和二甲砜的质量比为100:10:5。对比例2本对比例2的污水处理絮凝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其步骤依次如下:1)称取原材料,包括膨润土4.1kg、炉甘石1.8kg、活性炭纤维丝7.1kg和周丛藻1.2kg;2)将膨润土和炉甘石分别粉碎至250目,加入8.85kg纯化水中,混合,以功率为240w、频率为27khz的超声波处理35min,接着以功率为350w的微波处理8min,烘干,得到基体材料;3)将活性炭纤维丝加入陶瓷炉中,缓慢注入液氮,加热至55℃,搅拌至干燥,干燥物粉碎至250目,然后将粉碎后的干燥物加入至基体材料,混合,加入20.8kg的纯化水中,以功率为310w、频率为27khz的超声波处理25min,烘干,得到富比表面积材料;4)将周丛藻粉碎至120目,加入18kg的水调成浆体,将所述富比表面积材料浸泡在所述浆体中,以功率为160w、频率为25khz的超声波处理12min,烘干,得到所述污水处理絮凝剂。其中,对比例2的周丛藻包括0.5kg硅藻、0.3kg绿藻、0.3kg蓝绿藻、0.05kg黄褐藻、0.01kg裸藻和0.04kg红藻。对比例3本对比例3的污水处理絮凝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其步骤依次如下:1)称取原材料,包括膨润土4.1kg、茶粕3.8kg、炉甘石1.8kg、麦秸秆纤维束1.4kg和活性炭纤维丝1.9kg;2)将膨润土和炉甘石分别粉碎至250目,加入8.85kg纯化水中,混合,以功率为240w、频率为27khz的超声波处理35min,接着以功率为350w的微波处理8min,烘干,得到基体材料;3)将茶粕、麦秸秆纤维束和活性炭纤维丝加入陶瓷炉中,缓慢注入液氮,加热至55℃,搅拌至干燥,干燥物粉碎至250目,然后将粉碎后的干燥物加入至基体材料,混合,加入20.8kg的纯化水中,以功率为310w、频率为27khz的超声波处理25min,烘干,得到所述污水处理絮凝剂。其中,对比例3的麦秸秆纤维束为麦秸秆通过盐酸预处理,然后加入到碱、表面活性剂和促进剂的混合液中加热到90℃煮漂60min后得到。碱为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表面活性剂为油酸三乙醇胺和聚氧乙烯蓖麻油,所述促进剂为二甲砜和二乙砜,碱、表面活性剂、促进剂的质量比为100:1:5。效果试验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3的制得的污水处理絮凝剂分别处理污水。分别测定处理前后污水的cod、bod、悬浮固体,并计算cod、bod、悬浮固体去除率,实验结果见表1:表1cod去除率(%)bod去除率(%)ss去除率(%)实施例184.384.192.8实施例283.585.293.4实施例386.386.494.1实施例485.887.294.7对比例162.455.467.6对比例265.864.255.9对比例371.368.964.3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絮凝剂明显优于对比例,本发明各组分相互协同,增强了与污水之间的接触吸附机会,有效提高降解能力,城市污水中cod去除率达83.5~86.3%、bod去除率达84.1~87.2%、悬浮固体去除率达92.8~94.7%。使之不仅可以达到废水处理标准而且可以再生二次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及节约水资源的使用成本。在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3的制得的污水处理絮凝剂分别处理污水的同时,对污水处理后的总铬、总镍、总铜、总镉、总银、总锌、总铝、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总氮和ph这几项性能进行测试。如表2所示。表2从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污水处理絮凝剂可以显著改善污水水质,能明显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提高污水的澄清度。需要说明的是,周丛藻的定义,周丛藻,也就是周丛藻类,一词源于因为“periphytpn”,国内文献大多将其翻译为“着生藻类”、“附生藻类”“着生生物”或“周丛生物”等。wetzel于1975年首次提出周丛藻类的定义——着生在沉水基质表面的低等植物群落,主要由硅藻、绿藻和蓝绿藻组成,还有一些少量的黄褐藻、裸藻及红藻等。本说明书采用的是上述的定义。引用出自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周丛藻类对水体氮、磷去除的初步研究》的“1.4.1周丛藻类的定义与分类”章节。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