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槽酸雾捕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8977发布日期:2020-06-02 20:01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酸槽酸雾捕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气体或蒸气的吸收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酸槽酸雾捕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金属材料进行酸洗处理时,都是经过不严密封的酸槽或者不密封的酸槽中进行酸洗处理,在酸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雾,酸槽内的酸雾若没有酸雾捕集装置,则酸雾扩散到车间内,污染工作环境,给生产操作人员带来身体伤害。车间内的酸雾为无组织排放,当酸雾浓度超过国家及地方排放标准后,则为不达标排放,必须进行整改甚至停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酸雾捕集效果好、避免环境污染的有害气体捕集设备,本发明公开了一酸槽酸雾捕集装置种。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包括敞口向上的酸槽,酸槽内盛放酸液,酸槽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吸风总管道,吸风总管道的进风口和酸槽的内腔贯通,吸风总管道上设有手动调节阀门和自动调节阀门,其特征是:还包括槽盖、槽盖驱动机构、汇总风管、酸雾处理装置、侧吸风口、小风管、前段内风道、前段外风道、后段内风道和后段外风道,

槽盖设于酸槽的敞口上,槽盖驱动机构的一端固定,槽盖驱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槽盖,槽盖在槽盖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绕酸槽敞口的边缘向内或向外转动;

酸槽的侧壁上设有侧吸风口,前段内风道通过小风管连通侧吸风口,前段外风道通过小风管连通侧吸风口,后段内风道通过小风管连通侧吸风口,后段外风道通过小风管连通侧吸风口,吸风总管道的出风口通过汇总风管连接酸雾处理装置,酸雾处理装置内设有抽风机。

所述的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其特征是:槽盖和槽盖驱动机构各有两个,两个槽盖相对地设于酸槽敞口的两侧,每个槽盖驱动机构各驱动一个槽盖,槽盖驱动机构正向转动时将两个槽盖向内转动以封闭酸槽的敞口,槽盖驱动机构反向转动时将两个槽盖向外转动以开启酸槽的敞口。

所述的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其特征是:侧吸风口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圆角矩形;

前段内风道、前段外风道、后段内风道、后段外风道这四者都设有手动调节阀门,手动调节阀门和汇总风管之间还设有自动调节阀门。

所述的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其特征是:前段内风道和前段外风道这两者都通过小风管连通酸槽前半段的侧吸风口,前段内风道和前段外风道这两者的长度都不大于酸槽长度的二分之,小风管交替连通前段内风道和前段外风道,即相邻的两根小风管分别连接前段内风道和前段外风道;

后段内风道和后段外风道这两者都通过小风管连通酸槽后半段的侧吸风口,后段内风道和后段外风道这两者的长度都不大于酸槽长度的二分之一,小风管交替连通后段内风道和后段外风道,即相邻的两根小风管分别连接后段内风道和后段外风道。

所述的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其特征是:

每根汇总风管上并联至少两个酸槽,并联的酸槽通过自动调节阀门实现每个酸槽吸风风量的动态自动分配;

通过调整手动调节阀门的开口度,使得前段内风道、前段外风道、后段内风道和后段外风道这四者的吸风风速一致。

所述的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其特征是:并联的酸槽当其中有一个酸槽的槽盖为开启状态时,对应该酸槽的自动调节阀门自动打开至最大开度,其它酸槽的自动调节阀门自动关至最小开度。

本发明使用时,当酸槽内对金属材料实施酸洗作业时,槽盖驱动机构驱动槽盖向内转动以将酸槽的敞口封闭,避免酸雾外逸,酸雾处理装置通过侧壁上的吸风总管道和汇风总管抽吸酸槽的内腔以使酸槽内腔形成微负压,将酸雾抽吸出酸槽经过酸雾处理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当酸洗作业完成需要取出金属材料时,槽盖驱动机构驱动槽盖向外转动以将酸槽的敞口敞开。当有多个酸槽并排布置时,打开槽盖的酸槽对应的自动调节阀门会自动开到最大开度,使得抽吸风量最大。

本发明在酸槽两侧壁都设计有槽壁侧吸风管道,槽盖关闭后,酸槽开口面积缩小,在较小的抽吸风量下也可以实现酸槽内微负压。在风机风量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并联多个酸槽,通过风量的自动调节分配后,每个酸槽的酸雾都会捕集到酸雾处理装置中,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酸雾捕集效果好,避免环境污染的优点。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槽盖封闭状态下,两片槽盖之间缝隙较小,总的吸风口面积变小,使得酸槽内可以形成微负压,槽外空气进入槽内,酸雾捕集效果非常好;

2.在槽盖敞开状态下,自动阀门会自动开到最大,使得抽吸风量最大,防止酸雾外溢;

3.酸槽上部利用槽盖密封,因槽盖之间的缝隙小,可以降低酸雾处理装置的抽吸风量,从而降低酸雾处理能耗,充分做到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酸槽酸雾捕集装置,包括酸槽1、酸液2、吸风总管道3、手动调节阀门4、自动调节阀门5、槽盖6、槽盖驱动机构7、汇总风管8、酸雾处理装置9、侧吸风口10、小风管11、前段内风道12、前段外风道13、后段内风道14和后段外风道15,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结构是:

酸槽1的敞口向上,酸槽1内盛放酸液2,酸槽1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吸风总管道3,吸风总管道3的进风口和酸槽1的内腔贯通,吸风总管道3上设有手动调节阀门4和自动调节阀门5;

槽盖6设于酸槽1的敞口上,槽盖驱动机构7的一端固定,槽盖驱动机构7的另一端连接槽盖6,槽盖6在槽盖驱动机构7的驱动下绕酸槽1敞口的边缘向内或向外转动;

酸槽1的侧壁上设有侧吸风口10,前段内风道12通过小风管11连通侧吸风口10,前段外风道13通过小风管11连通侧吸风口10,后段内风道14通过小风管11连通侧吸风口10,后段外风道15通过小风管11连通侧吸风口10,吸风总管道3的出风口通过汇总风管8连接酸雾处理装置9,酸雾处理装置9内设有抽风机。

本实施例中:槽盖6和槽盖驱动机构7各有两个,两个槽盖6相对地设于酸槽1敞口的两侧,每个槽盖驱动机构7各驱动一个槽盖6,槽盖驱动机构7正向转动时将两个槽盖6向内转动以封闭酸槽1的敞口,槽盖驱动机构7反向转动时将两个槽盖6向外转动以开启酸槽1的敞口。

侧吸风口10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圆角矩形,本实施例选用矩形。

本实施例中:前段内风道12、前段外风道13、后段内风道14、后段外风道15这四者都设有手动调节阀门4,手动调节阀门4和汇总风管8之间还设有自动调节阀门5。

本实施例中:前段内风道12和前段外风道13这两者都通过小风管11连通酸槽1前半段的侧吸风口10,前段内风道12和前段外风道13这两者的长度都不大于酸槽1长度的二分之,小风管11交替连通前段内风道12和前段外风道13,即相邻的两根小风管11分别连接前段内风道12和前段外风道13;

后段内风道14和后段外风道15这两者都通过小风管11连通酸槽1后半段的侧吸风口10,后段内风道14和后段外风道15这两者的长度都不大于酸槽1长度的二分之一,小风管11交替连通后段内风道14和后段外风道15,即相邻的两根小风管11分别连接后段内风道14和后段外风道15。

本实施例中:每根汇总风管8上并联四个酸槽1,并联的酸槽1通过自动调节阀门5实现每个酸槽1吸风风量的动态自动分配,酸雾处理装置9有1套,酸雾处理装置9的抽风机负压控制在200pa~500pa之间;

通过调整手动调节阀门4的开口度,使得前段内风道12、前段外风道13、后段内风道14和后段外风道15这四者的吸风风速一致。

本实施例中:并联的酸槽1当其中有一个酸槽1的槽盖6为开启状态时,对应该酸槽1的自动调节阀门5自动打开至最大开度,其它酸槽1的自动调节阀门5自动关至最小开度。

本实施例使用时,当酸槽1内对金属材料实施酸洗作业时,槽盖驱动机构7驱动槽盖6向内转动以将酸槽1的敞口封闭,避免酸雾外逸,酸雾处理装置9通过侧壁上的吸风总管道3和汇风总管8抽吸酸槽1的内腔以使酸槽1内腔形成微负压,将酸雾抽吸出酸槽1经过酸雾处理装置9处理后达标排放;当酸洗作业完成需要取出金属材料时,槽盖驱动机构7驱动槽盖6向外转动以将酸槽1的敞口敞开。当有多个酸槽1并排布置时,打开槽盖6的酸槽1对应的自动调节阀门5会自动开到最大开度,使得抽吸风量最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