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验器皿清洁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8144发布日期:2018-10-16 17:5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试验器皿清洁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化学试验器皿清洁工具结构简单,都是通过毛刷在试管、杯子等器皿上硬刷,用易损伤化学试验器皿,很多位置都刷不到,尤其针对手脚毛糙的学生来说,当其试验完毕,清洁器皿的时候,需要通过毛刷反复刷洗各个角落,无法做到彻底的化学试验器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的化学试验器皿清洁工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化学试验器皿清洁工具,包括用于手握的刷柄、设置在刷柄左端的第一刷头、设置在刷柄与第一刷头之间的第一万向节、用于存放清水的水杯/水池、设置在刷柄上的水泵和控制阀、设置在第一刷头内的第一端头进水管、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一刷头下侧的第一喷头以及设置在相应的第一喷头与第一端头进水管之间的第一支路水管;水杯/水池通过管路与水泵连接,水泵通过管路与控制阀的进口连接,控制阀的一出口连接有第一主进水管,第一主进水管的出口连接有第一外露进水管,第一外露进水管绕过第一万向节后与第一端头进水管的进口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在第一刷头下侧还设置有第一毛刷。

还包括设置在刷柄右端的第二刷杆、设置在刷柄与第二刷杆之间的第二万向节、转动设置在第二刷杆右端第二刷头、设置在第二刷杆内的第二旋转马达、进口与控制阀另一出水口连通的第二主水管、与第二主水管连通的第二外露水管以及与第二旋转马达出口连通的第二出水管路;第二刷头包括与第二旋转马达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中心转轴、套装在中心转轴上的外套、设置在外套外侧壁与第二刷杆右端内止口之间的第二外轴承、设置在中心转轴外侧壁与外套内侧壁之间的连接杆与存水腔、设置在外套外侧壁上的第二毛刷、设置在外套外侧壁上且与存水腔连通的第二出水喷头、左端安装在第二旋转马达右端的回转支座、设置在回转支座上的通水管道、设置在中心转轴左端的左连接端、设置在左连接端左侧台阶面上的环形凹槽以及设置在左连接端上的过渡通水孔;回转支座套装在中心转轴上,在回转支座与中心转轴之间以及在回转支座与左连接端的内止口之间分别设置有轴承,第二外露水管绕过第二万向节后与第二旋转马达的进口连通,通水管道的进口与第二出水管路连通,通水管道的出口与环形凹槽左端连通,环形凹槽的右端与过渡通水孔连通,过渡通水孔的右端与存水腔连通,连接杆设置在存水腔内。

第二旋转马达位于齿轮马达或叶片马达。

连接杆为控制阀为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在刷柄上设置有与水泵连接的防水电动机以及与防水电动机连接的电池组。

电池组的电源电压为12V。

在左连接端与外套左端之间、在左连接端与回转支座之间以及在中心转轴的左端轴部的外侧壁与回转支座内侧壁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具有水刷洗与旋转刷洗双重功能,通过万向节可以使得刷头沿着口腔进入所需要清洁化学试验器皿的部位,柔性好,当需要水冲洗的时候,通过控制控制阀,清水沿着水杯/水池-水泵–控制阀-第一主进水管-第一外露进水管-第一端头进水管-第一支路水管-第一喷头,喷到化学试验器皿缝隙中将杂物冲洗出来,保护化学试验器皿,避免毛刷外露设置进水管,防止被万向节损坏,进一步可以通过第一毛刷对无法通过水冲洗的杂物进行重点刷洗,减少了第一毛刷与化学试验器皿大面积接触,避免了对化学试验器皿的损伤,特别中学生使用;

为了提高清洁效果,可以使用第二刷杆对化学试验器皿进行转动刷洗,清水沿着水杯/水池、水泵、控制阀、第二主水管、第二外露水管、第二旋转马达、第二出水管路、通水管道、环形凹槽、过渡通水孔、存水腔、第二出水喷头喷出水来,同时驱动第二旋转马达、中心转轴、连接杆、外套、第二毛刷旋转,实现转动清洗,通过蘑菇头结构的外套,第二毛刷蘸着水实现无死点清理,回转支座实现水路合理布置。

本实用新型节约用水,清理彻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毛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回转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左连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刷柄;2、第一刷头;3、第一万向节;4、第一主进水管;5、第一外露进水管;6、第一端头进水管;7、第一支路水管;8、第一喷头;9、第一毛刷;10、水杯/水池;11、水泵;12、控制阀;13、第二刷杆;14、第二万向节;15、第二刷头;16、第二主水管;17、第二外露水管;18、第二旋转马达;19、第二出水管路;20、第二外轴承;21、中心转轴;22、外套;23、连接杆;24、存水腔;25、第二毛刷;26、第二出水喷头;27、回转支座;28、通水管道;29、环形凹槽;30、过渡通水孔;31、左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化学试验器皿清洁工具,包括用于手握的刷柄1、设置在刷柄1左端的第一刷头2、设置在刷柄1与第一刷头2之间的第一万向节3、用于存放清水的水杯/水池10、设置在刷柄1上的水泵11和控制阀12、设置在第一刷头2内的第一端头进水管6、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一刷头2下侧的第一喷头8以及设置在相应的第一喷头8与第一端头进水管6之间的第一支路水管7;水杯/水池10通过管路与水泵11连接,水泵11通过管路与控制阀12的进口连接,控制阀12的一出口连接有第一主进水管4,第一主进水管4的出口连接有第一外露进水管5,第一外露进水管5绕过第一万向节3后与第一端头进水管6的进口连接。

在第一刷头2下侧还设置有第一毛刷9。

还包括设置在刷柄1右端的第二刷杆13、设置在刷柄1与第二刷杆13之间的第二万向节14、转动设置在第二刷杆13右端第二刷头15、设置在第二刷杆13内的第二旋转马达18、进口与控制阀12另一出水口连通的第二主水管16、与第二主水管16连通的第二外露水管17以及与第二旋转马达18出口连通的第二出水管路19;第二刷头15包括与第二旋转马达18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中心转轴21、套装在中心转轴21上的外套22、设置在外套22外侧壁与第二刷杆13右端内止口之间的第二外轴承20、设置在中心转轴21外侧壁与外套22内侧壁之间的连接杆23与存水腔24、设置在外套22外侧壁上的第二毛刷25、设置在外套22外侧壁上且与存水腔24连通的第二出水喷头26、左端安装在第二旋转马达18右端的回转支座27、设置在回转支座27上的通水管道28、设置在中心转轴21左端的左连接端31、设置在左连接端31左侧台阶面上的环形凹槽29以及设置在左连接端31上的过渡通水孔30;回转支座27套装在中心转轴21上,在回转支座27与中心转轴21之间以及在回转支座27与左连接端31的内止口之间分别设置有轴承,第二外露水管17绕过第二万向节14后与第二旋转马达18的进口连通,通水管道28的进口与第二出水管路19连通,通水管道28的出口与环形凹槽29左端连通,环形凹槽29的右端与过渡通水孔30连通,过渡通水孔30的右端与存水腔24连通,连接杆23设置在存水腔24内。

第二旋转马达18位于齿轮马达或叶片马达。

连接杆23为控制阀12为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在刷柄1上设置有与水泵11连接的防水电动机以及与防水电动机连接的电池组。

电池组的电源电压为12V。安全可靠。

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左连接端31与外套22左端之间、在左连接端31与回转支座27之间以及在中心转轴21的左端轴部的外侧壁与回转支座27内侧壁之间等防水部位均设置有密封圈是显而易见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水刷洗与旋转刷洗双重功能,通过万向节可以使得刷头沿着口腔进入所需要清洁化学试验器皿的部位,柔性好,当需要水冲洗的时候,通过控制控制阀12,清水沿着水杯/水池10-水泵11–控制阀12-第一主进水管4-第一外露进水管5-第一端头进水管6-第一支路水管7-第一喷头8,喷到化学试验器皿缝隙中将杂物冲洗出来,保护化学试验器皿,避免毛刷外露设置进水管,防止被万向节损坏,进一步可以通过第一毛刷9对无法通过水冲洗的杂物进行重点刷洗,减少了第一毛刷9与化学试验器皿大面积接触,避免了对化学试验器皿的损伤,特别适合中学生;

为了提高清洁效果,可以使用第二刷杆13对化学试验器皿进行转动刷洗,清水沿着水杯/水池10、水泵11、控制阀12、第二主水管16、第二外露水管17、第二旋转马达18、第二出水管路19、通水管道28、环形凹槽29、过渡通水孔30、存水腔24、第二出水喷头26喷出水来,同时驱动第二旋转马达18、中心转轴21、连接杆23、外套22、第二毛刷25旋转,实现转动清洗,通过蘑菇头结构的外套22,第二毛刷25蘸着水实现无死点清理,回转支座27实现水路合理布置。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中学生,节约用水,清理彻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