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曝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7317发布日期:2018-07-24 21:3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作为污水处理生化处理单元设备的新型曝气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水污染的话题不断被提起,特别是地下水污染问题,人民对水污染的关切程度已达到了空前高度。

城市污水述一种常见的水污染,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一般根据城市污水的利用或排放去向并考虑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确定污水的处理程度及相应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污水,无论用于工业、农业或是回灌补充地下水,都必须复合国家颁发的有关水质标准。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工艺。污水一级处理应用物理方法,如筛滤、沉淀等无除污水中不断溶解的悬浮固体和漂浮物质。污水二级处理主要是应用生物处理方法,即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过程,将污水中的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生物处理对污水水质、水温、水中的溶氧量、pH值等有一定的要求。污水三级处理是在一、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应用混凝、过滤、离子交换、反渗透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难溶解的有机物、磷、氮等营养性物质。污水中的污染物组成非常复杂,常常需要以上几种方法组合,才能达到处理要求。

在当前的各种污水处理中,其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离心机、污泥脱水机、曝气机、微滤机、气浮机等,而曝气机是最为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曝气机指将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液体中转移以获得足够的溶解氧的设备,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现有的污水处理工序中曝气工艺流程复杂,需要复杂的供风系统,检修维护费用高;风机等设备运行过程中噪音污染严重;传统生物转盘,转轮的外表面生长生物膜,容易孳生蚊蝇、散发臭味。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新型曝气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曝气机,以基本上消除因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和缺点而造成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下述方案:

一种新型曝气机,包括:驱动电机;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用于在所述驱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两个轴侧固定盘,两个所述轴侧固定盘分别固定在所述转轴的两端,且两个所述轴侧固定盘的盘面与所述转轴垂直;多个转轮,多个所述转轮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轴侧固定盘上,用于与所述轴侧固定盘一起转动;所述转轮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转轮的管壁上布设有多个孔隙,且所述转轮的管壁内表面生长有生物膜。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曝气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轴侧固定盘包括第一环形盘、第二环形盘和十字固定件,所述第一环形盘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环形盘的外径,所述第一环形盘和所述第二环形盘通过设置在同一侧的十字固定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曝气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十字固定件与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固定联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曝气机,进一步优选为,多个所述转轮与所述转轴平行设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曝气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转轮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棱,多个所述支棱沿所述转轮的长度方向周设在所述转轮的外表面,用于旋转时切割水面。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曝气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环形盘上还连接有多个加载片,两个所述第一环形盘上对应的一组所述加载片之间连接有一个转轮。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曝气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环形盘上连接的所述加载片的个数为8个。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曝气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轴侧固定盘的外径为2-5m。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曝气机,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设置在所述电机轴和所述转轴之间,用于减速传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曝气机,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转轮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曝气机,包括:驱动电机;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用于在所述电机轴的带动下旋转;两个轴侧固定盘,两个所述轴侧固定盘分别固定在所述转轴的两端,且两个所述轴侧固定盘的盘面与所述转轴垂直;多个转轮,多个所述转轮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轴侧固定盘上,用于与所述轴侧固定盘一起转动;所述转轮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转轮的管壁上布设有多个孔隙,且所述转轮的管壁内表面生长有生物膜。通过上述装置,在通过转轮的旋转向污水中注入空气之外,一方面转轮的内表面生长有生物膜,另一方面转轮外的池内也有菌胶团生长的良好环境,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结合于一体,可独立承担起污水处理中厌氧、缺氧、好氧池的各个阶段的综合污水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曝气机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轮的斜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轮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轴,2-转轮,3-第一环形盘,4-第二环形盘,5-十字固定件,6-支棱,7-孔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曝气机,包括驱动电机、转轴1、两个轴侧固定盘和多个转轮2,其中转轴1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用于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两个轴侧固定盘分别固定在转轴1的两端,且两个轴侧固定盘的盘面与转轴1垂直;多个转轮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轴侧固定盘上,用于与轴侧固定盘一起转动;转轮2为空心管状结构,转轮2的管壁上布设有多个孔隙7,且转轮2的管壁内表面生长有生物膜。上述装置中,在通过转轮2的旋转向污水中注入空气之外,一方面在转轮2的内表面生长着大量的生物膜,具备生物膜法的特征,另一方面在转轮2外的池内也有菌胶团生长的良好环境。因此新型曝气机工艺兼备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两种工艺的特点,即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曝气机工艺在曝气的同时,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结合为一体,可独立承担起污水处理中厌氧、缺氧、好氧池的各个阶段的综合污水处理能力。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曝气机中,轴侧固定盘包括第一环形盘3、第二环形盘4和十字固定件5,第一环形盘3的内径大于第二环形盘4的外径,第一环形盘3和第二环形盘4通过设置在同一侧的十字固定件5与转轴1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十字固定件5与转轴1通过轴承固定联接。相较于整体盘面设置,连个环形盘之间的间隙能形成侧边风道,增加了空气来源,提高了曝气的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曝气机中,多个转轮2与转轴1平行设置。与转轴1平行设置使得同一转轮2在跟随转轴1运转时各个部分都处于相同的状态,如同时入水或同时出水等,为其内部的生物膜提供了均衡的环境,使其中的好氧微生物分布均匀。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曝气机中,转轮2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棱6,多个支棱6沿转轮2的长度方向周设在转轮2的外表面,用于旋转时切割水面,减小水面上水珠飞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曝气机中,第一环形盘3上还连接有多个加载片,两个第一环形盘3上对应的一组加载片之间连接有一个转轮2。进一步的,第一环形盘3上连接的加载片的个数为8个,即本实施例在原有装置的基础上新增了8个转轮2。上述设置用于通过增加转轮2来提高供氧能力。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曝气机中,所述轴侧固定盘的外径为2-5m,对应的污水处理池的深度大概为2-5m。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曝气机中,还包括减速器,减速器设置在电机轴和转轴1之间,用于减速传动连接。上述设置用于通过调整转轮2的转速来改变供氧能力。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曝气机中,转轮2采用塑料材料制成。转轮2作为微生物膜的辅助生长场所,应满足以下特性:孔隙7率高,有较大的表面积,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化学性能稳定,粒径适中、易通风,故通常采用塑料制成,比如环形塑料和波纹塑料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新型曝气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兼备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两种处理工艺的优点,抗冲击负荷,泥龄长,微生物种类多,生物食物链长,污泥产量少,脱水性能好;

2、采用转轮2三种途径充氧,氧利用效率高,无噪音污染;同时在转轮2转动过程中由于空腔内空气浮力作用,动力消耗小;

3、浸没比例大,转轮2的大部分浸没在水中,与生物转盘相比,相同的直径下,池深更大,占地小;

4、工艺流程简单,无需复杂的供风系统;检修维护费用低;

5、简单低速的传动系统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噪音;

6、由于其独特的曝气方式,可以在反应池的底部形成缺氧区、厌氧区这些区域可作为生物选择器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同时完成生物脱氮(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的深度处理;

7、与传统生物转盘相比,转轮2的外表面不生长生物膜,很好的解决了生物转盘孳生蚊蝇、散发臭味的缺点;

8、运行灵活,适应能力强,可以通过调整转轮2的转速或增加附加转轮2来改变供氧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