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高效生物接触氧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2242发布日期:2018-12-07 22:5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高效生物接触氧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高效生物接触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19世纪末,德国开始把生物接触氧化法用于废水处理,但限于当时的工业水平,没有适当的填料,未能广泛应用。到20世纪70年代合成塑料工业迅速发展,轻质蜂窝状填料问世,日本、美国等开始研究和应用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国在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用此法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并已在生产中应用。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在该工艺中污水与生物膜相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使污水得到净化,因此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该方法采用与曝气池相同的曝气方法提供微生物所需的氧量,并起搅拌与混合的作用,这样又相当于在曝气池内投加填料,以供微生物栖息,因此,又称为接触曝气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生物处理法,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它兼具两者的优点。相比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及生物滤池法,它具有比表面积大、污泥浓度高、污泥龄长、氧利用率高、节省动力消耗、污泥产量少、运行费用低、设备易操作、易维修等工艺优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污水处理装置的氨氮处理能力压力,减少环保处理费用,又能节能降耗创造经济效益。但是生物接触氧化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池内填料间的生物膜有时会出现堵塞现象,影响生化效果,且目前大多填料固定在池内,不便于维护和更换;二是污泥在池底容易淤积,造成清理不便,也容易堵塞曝气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处理高效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填料的堵塞,延长池底清淤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高效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污水进水通道、污水出水通道;

在所述池体上端开口处设有多根水平的横向杆,每根所述横向杆上均匀的分布多根支架,所述支架垂直于池体底部、且不与所述池体底部接触,沿所述支架上设有多个填料包,所述填料包由聚氨酯类半软性材料制成;

在所述池体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与设在池体外部的鼓风机连通,曝气管上设有多个曝气孔。

进一步讲,所述曝气管呈矩阵排列在池体下部,距池底5~10cm,曝气管上设有曝气孔,且曝气孔位于填料包下方。

进一步讲,所述曝气孔开在曝气管两侧,曝气孔外面连接有曝气嘴,曝气嘴斜向下与池体底呈30~60度角。

进一步讲,在所述池体底部设有吹扫支管,在所述吹扫支管上设有吹扫孔,所述吹扫孔面向曝气嘴。

进一步讲,所述吹扫支管通过电控阀门与鼓风机连通。

进一步讲,所述横向杆上设有固定孔,所述支架上端设有固定板,所述支架下端从所述固定孔穿过、且固定板卡在固定孔上。

进一步讲,所述相邻支架之间的间距大于30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软性填料悬挂在曝气孔上方,既能分割气泡提高空气利用率,又能促进填料表面的生物膜更新,同时,在池体内部通过支架将多个填料放固定在池体的不同位置,且相邻填料之间的有间距,从而减少了相邻填料之间被堵塞可能性。

2)固定填料的支架通过横向杆固定在池面上,便于拆卸清洗、更换填料。

3)利用曝气嘴改变压缩气体流动方向对池底进行冲刷,能有效防止污泥沉积,同时设置吹扫支管进一步避免出现污泥淤积死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吹扫支管与曝气嘴安装示意图。

图4为横向杆与支架连接示意图。

图中:1、鼓风机,2、池体,4、填料包,5、污水进水通道,6、支架,7、污水出水通道,8、横向杆,9、曝气管,10、吹扫支管,11、吹扫孔,12、曝气嘴,13、曝气孔,14、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高效生物接触氧化装置,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中,一种污水处理高效生物接触氧化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池体2,池体2内设有污水进水通道5、污水出水通道7,污水进水通道5、污水出水通道7均设在池体2的上端部;

在所述池体2上端开口处设有六根水平的横向杆8(横向杆8设置的数量,可以根据池体2的体积大小增加或减少),每根所述横向杆8上均匀的分布六根支架6(支架6的数量可以根据横向杆8的长度进行增减),支架6垂直于池体2底部、且不与所述池体2底部接触,沿所述支架6上设有六个填料包4(优选的,填料包4的数量根据支架6的长度进行调节),填料包4由聚氨酯类半软性材料制成,优选的,相邻支架6之间的间距大于30厘米;

在所述池体2底部设有曝气管9,曝气管9与设在池体2外部的鼓风机1连通,曝气管9上设有多个曝气孔,如图3中,曝气管9呈矩阵排列在池体2下部,距池体2底5~10cm,曝气管9上设有曝气孔,且曝气孔位于填料包4下方。

曝气孔开在曝气管9两侧,曝气孔外面连接有曝气嘴12,曝气嘴12斜向下与池体2底呈30~60度角。

优选的,在所述池体2底部设有吹扫支管10,在所述吹扫支管10上设有吹扫孔11,所述吹扫孔11面向曝气嘴12。

优选的,吹扫支管11通过电控阀门与鼓风机1连通,工作时,打开电控阀门,鼓风机1产生的风进入吹扫支管11中,并通过吹扫孔11吹入曝气嘴12中,对曝气嘴12中的污泥进行清除,以保持曝气嘴12内的通畅。

优选的,如图4中,横向杆8上设有固定孔,支架6上端设有固定板14,支架6下端从所述固定孔穿过、且固定板卡14在固定孔上,当需要更换支架6上的填料包4时,只需要将支架6整体从固定孔上提起,不需要对池体2内部进行清淤。

设备运行时,污水经污水进水通道进入到池体2,并与填包4接触。压缩空气通过鼓风机1进入曝气管9,以较高的速度通过曝气嘴12排出,气体斜向下运动对池体2底污泥进行冲刷,与池体2接触后气体速度减弱,变成气泡上升与上方的填料包4接触、分割,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填料包表面的生物膜的作用下与气泡带入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被分解,填料包自身也在气泡的扰流作用下实现生物膜的更新,充分反应后的污水通过污水出水通道进入下一个处理单元。吹扫支管10定期对曝气嘴12及池体2底层进行吹扫,在曝气管持续冲刷和吹扫支管定期吹扫的双重保障下,能有效避免池底污泥淤积。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