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石筛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0056发布日期:2019-03-27 11:50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洗石筛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物洗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洗石筛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矿物洗矿领域,需要对待处理的矿物进行预处理,如,在石灰窑生产中,为了生产出高品质的生石灰,除了对原料石灰石的化学成分有较高要求外,对原料石灰石的粒度(不同的石灰窑窑型要求不同的粒度范围)及表面洁净度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但是原料石灰石往往粒度大小不一,而且表面含有大量泥沙,需要在进入石灰窑煅烧之前进行预处理。

现有的石灰窑生产车间,一般通过选用合适的振动筛来控制石灰石的粒度,而对石灰石洁净度的控制,有条件的车间为此配置了专用水洗池和沉淀池及相应配套设备,将外购的石灰石先进行水洗,然后将洗净的石灰石运送至石灰窑车间原料堆场,这样既占用了场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项目投资和生产中间环节,提高了生产运营成本;而没有条件的生产车间,仅仅是将石灰石进行筛分处理后就送入石灰窑内煅烧,导致石灰窑内物料透气性差,煅烧不均匀,生产出的生石灰品质不高,甚至石灰窑还有烧结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洗石筛分装置,该装置实现了清洗和筛分的同时、同地、同步进行,减少了对生产场地的占用,节约了成本,清洗效果好,有利于除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洗石筛分装置,包括振动筛,振动筛上设有指向筛面的喷淋头,振动筛的进料仓与提升机连接、块料出口与位于下方的块料仓连通、碎料及泥浆出口与位于下方的碎料仓连通,块料仓出口与振动给料机连接,碎料仓出口处设有能控制开度挡住碎料的阀门,泥浆通过阀门后流入沉淀池。

进一步地,喷淋头指向筛面的位置靠近筛面首端。

进一步地,块料仓和碎料仓均被罩体罩住且相互分隔。

进一步地,喷淋头的水源为车间生产用水。

进一步地,泥浆通过地面的缓斜坡流入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装置将清洗和筛分结合起来,实现了清洗和筛分的同时、同地、同步进行——以石灰石为例,石灰石通过提升机进入振动筛后通过筛面的振动进行筛分,同时喷淋头对石灰石进行清洗,清洗干净的且符合粒度要求的块料进入块料仓,然后根据生产需要由振动给料机输送至后面设备最后送入石灰窑进行煅烧,碎料及清洗产生的泥浆进入碎料仓,然后碎料留在碎料仓,泥浆通过阀门后流入沉淀池。

该装置仅需配置一个小型沉淀池,无需配置专门的清洗池及洗石设备,既减少了对生产场地的占用,又节约了建设投资及生产运营成本。

该装置通过喷淋头清洗矿物,清洗效果好,表面洁净度高,以石灰石为例,入窑煅烧后得到的生石灰品质高,而且喷淋水流抑制了振动筛的粉尘,有利于除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未画出沉淀池)。

图中:1-提升机;2-振动筛;3-碎料仓;4-块料仓;5-阀门;6-振动给料机;7-罩体;8-筛面;9-喷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洗石筛分装置,包括振动筛2(振动筛2可以是直线筛、圆振筛、棒条筛等,本实用新型对振动筛2的形式没有要求),振动筛2上设有指向筛面8的喷淋头9,振动筛2的进料仓与提升机1(提升机1可以是斗提机、皮带机等,本实用新型对提升机1的形式没有要求)连接、块料出口与位于下方的块料仓4连通、碎料及泥浆出口与位于下方的碎料仓3连通,块料仓4出口与振动给料机6连接,碎料仓3出口处设有能控制开度挡住碎料的阀门5,泥浆通过阀门5后流入沉淀池。

该装置将清洗和筛分结合起来,实现了清洗和筛分的同时、同地、同步进行——以石灰石为例,石灰石通过提升机1进入振动筛2后通过筛面8的振动进行筛分,同时喷淋头9对石灰石进行清洗,清洗干净的且符合粒度要求的块料进入块料仓4,然后根据生产需要由振动给料机6输送至后面设备最后送入石灰窑进行煅烧,碎料及清洗产生的泥浆进入碎料仓3,然后碎料留在碎料仓3,泥浆通过阀门5后流入沉淀池;该装置仅需配置一个小型沉淀池,无需配置专门的清洗池及洗石设备,既减少了对生产场地的占用,又节约了建设投资及生产运营成本;该装置通过喷淋头9清洗矿物,清洗效果好,表面洁净度高,以石灰石为例,入窑煅烧后得到的生石灰品质高,而且喷淋水流抑制了振动筛2的粉尘,有利于除尘。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喷淋头9指向筛面8的位置靠近筛面8首端。筛面8首端的矿物料层薄、瞬时处理量少,只需较小水量和低水压就可以将矿物表面冲洗干净,故一般车间生产用水即可满足要求,只需将生产用水引至喷淋头9处即可,不需要专门的水加压及蓄水系统,投资低、效果好。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块料仓4和碎料仓3均被罩体7罩住且相互分隔。罩体7既能防止污染外泄,又能防止块料仓4和碎料仓3混料。

在本实施例中,喷淋头9的水源为车间生产用水,泥浆通过地面的缓斜坡流入沉淀池。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