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观测井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1071发布日期:2019-03-22 20:5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水位观测井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位观测领域,尤其是一种水位观测井除雾器。



背景技术:

水位观测井大多设置在水库、湖泊、河流等地区,用来观测水位情况,帮助分析水文信息。

在水位观测工作中,由于观测井中的水受到温度变化、通风不畅等原因影响,往往会形成大量的水雾,该水雾的会对工作人员的观测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观测精度不足。

目前尚未发现有对水位观测井进行除雾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位观测井除雾器,能有效的去除水位观测井中的雾气,从而保证水位观测的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位观测井除雾器,包括抽风机和排雾管,所述排雾管伸入至水位观测井中。

进一步的,所述排雾管沿轴向等间距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抽气口,所述抽气口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由开关控制,当水位观测井中的水位位于排雾管底端和位置最低的抽气口之间时,所述开关控制位置最低的抽气口的阀门打开,当水位观测井中的水位位于两个抽气口之间时,所述开关控制两个抽气口中位置高的抽气口打开。

更进一步的,所述开关包括浮球、传动杆和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固定在排雾管外壁,且设置在阀门的一侧,所述浮球能沿着直线导轨上下移动,所述传动杆下端与浮球相连,上端伸出直线导轨以外;所述阀门的竖向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且抽气口上方设置有阀门的限位滑轨;当水位上升至排雾管底端和位置最低的抽气口之间时,传动杆上端顶住位置最低的阀门,使位置最低的抽气口打开;当水位位于两个抽气口之间时,传动杆上端顶住两个抽气口中位置高的抽气口对应的阀门,使位置高的抽气口打开;当水位下降时,浮球能依靠自重随着水位向下移动直至到达直线导轨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抽风机位于水位观测井外。

进一步的,所述抽气口之间的间距为30~40c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抽风机,通过抽风机的抽吸作用可将水位观测井中的雾气抽出,进而保证观测的精度。

(2)由于水雾一般是在水面附近,为更好的保证除雾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在排雾管中设置了多个抽气口,如此排雾管底端可以伸至观测井较低的位置,保证水位低时的时候雾气从排雾管底端进入排雾管,水位高时雾气从抽气口进入排雾管,无论水位高低均能取得较好的除雾效果。

(3)为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容易,适于在水位观测工作中广泛推广,以提高水位观测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阀门呈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阀门呈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抽风机1,排雾管2,水位观测井3,浮球4,传动杆5,抽气口6,阀门7,直线导轨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一种水位观测井除雾器,包括抽风机1和排雾管2,排雾管2伸入至水位观测井3中,抽风机1一般位于水位观测井外,抽风机1通过排雾管2将水位观测井3中的雾气抽出,有利于提高井中观测的清晰度,从而提高水位观测的精度。

进一步的,由于水雾一般是在水面附近,为更好的保证除雾的效果,排雾管2沿轴向等间距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抽气口6,抽气口6设置有阀门7,阀门7由开关控制,当水位观测井3中的水位位于排雾管2底端和位置最低的抽气口6之间时,开关控制位置最低的抽气口6的阀门7打开,当水位观测井3中的水位位于两个抽气口6之间时,开关控制两个抽气口6中位置高的抽气口6打开,如此一来,排雾管2底端可以伸至水位观测井3较低的位置,保证水位低时的时候雾气从排雾管2底端进入排雾管2,水位高时雾气从抽气口6进入排雾管2,无论水位高低均能取得较好的除雾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更具体的提供了一种开关的结构,开关包括浮球4、传动杆5和直线导轨8,直线导轨8固定在排雾管2外壁,且设置在阀门7的一侧,浮球能沿着直线导轨8上下移动,即随着水位的上升或下降在直线导轨8内上升或下降;传动杆5下端与浮球4相连,上端伸出直线导轨8以外;阀门7的竖向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斜边贴近直线导轨8,且抽气口6上方设置有阀门7的限位滑轨,阀门7能沿着限位滑轨上下运动,当传动杆5要打开位置更高的上一个阀门7时,此时控制的阀门7即已滑动至其所在的限位滑轨的顶端,传动杆5继续向上移动时,阀门7无法再向上移动,则传动杆5由于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浮球4的推力作用下向外倾斜,绕过此时控制的阀门7,再继续向上移动推动下一个阀门7的打开,而未被顶住的阀门7则靠自重下滑;当水位下降时,浮球4能依靠自重随着水位向下移动直至到达直线导轨底端。通过上述浮球开关的结构,当水位上升至排雾管2底端和位置最低的抽气口6之间时,传动杆5上端顶住位置最低的阀门7,使位置最低的抽气口6打开;当水位位于两个抽气口之间时,传动杆上端顶住两个抽气口中位置高的抽气口对应的阀门7,使位置高的抽气口7打开。结合图2所示,是传动杆5顶住其中一个阀门7,使抽气口6打开的状态。结合图3所示,是传动杆5已绕过一个阀门7,阀门7依靠自重下滑使抽气口6呈关闭的状态。

为使传动杆5能较好的发挥作用,抽气口之间的间距以30~40cm为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