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和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5491发布日期:2019-03-22 20:2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和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以及一种具有上述复合滤芯的净水机。



背景技术:

现有市售的反渗透膜净水机或纳净水机中通常设置有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其中前置滤芯是对用水的第一道粗过滤设备,可以过滤掉自来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物质。后置滤芯则可以调节净水的PH值,改善水质口感。

现有技术中通常设置至少一级前置滤芯和至少一级后置滤芯。在部分产品中则设置多级前置滤芯和多级后置滤芯。多级前置滤芯和多级后置滤芯分别设置在多个独立设置的容器中,导致净水器体积相对较大,占用较多空间,对安装环境具有较高要求。同时,由于独立设置多个容器,水路设计相对复杂,出现漏水情况的概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多级前置或后置滤芯导致净水器体积较大,水路设计复杂且容易漏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中设置有前置过滤系统和后置过滤系统,所述前置过滤系统包括前置滤芯以及形成在所述外壳中的前置滤芯进水通道和前置滤芯出水通道,所述后置过滤系统包括后置滤芯以及形成在所述外壳中的后置滤芯进水通道和后置滤芯出水通道;所述前置过滤系统的中心线、后置过滤系统的中心线以及所述外壳的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后置过滤系统自所述前置滤芯中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后置滤芯的外侧设置有后置滤芯外壳;所述前置滤芯设置在前置滤芯上端盖和前置滤芯下端盖之间,所述后置滤芯设置在后置滤芯上端盖和后置滤芯下端盖之间;其中、所述外壳、前置滤芯上端盖、前置滤芯和前置滤芯下端盖围成前置滤芯进水通道,所述前置滤芯下端盖、后置滤芯外壳和前置滤芯上端盖围成前置滤芯出水通道,所述后置滤芯外壳、后置滤芯上端盖、后置滤芯下端盖围成后置滤芯进水通道,所述后置滤芯中心形成后置滤芯出水通道。

作为另一种可选方式,所述前置过滤系统设置在所述后置过滤系统的上方;所述后置过滤系统具有内部流道,所述内部流道自所述前置滤芯中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后置滤芯设置在后置滤芯上端盖和后置滤芯下端盖之间,所述后置滤芯中形成有中空腔;所述内部流道包括外流道和内流道,所述中空腔与所述内流道连通形成后置滤芯出水通道;所述前置滤芯设置在前置滤芯上端盖和前置滤芯下端盖之间,所述前置滤芯下端盖、后置滤芯上端盖、后置滤芯、外壳围成后置滤芯进水通道,所述外流道与所述后置滤芯进水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后置过滤系统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外流道形成在第一支管内壁和第二支管外壁之间,所述内流道形成在所述第二支管中;所述外壳、前置滤芯上端盖、前置滤芯和前置滤芯下端盖围成前置滤芯进水通道,所述前置滤芯下端盖、前置滤芯、第一支管外壁和所述前置滤芯上端盖围成前置滤芯出水通道。

为了便于拆装,所述外壳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快接插头,进水口和出水口形成在所述第一端处,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端盖。

优选的,所述前置滤芯为PP滤芯、炭棒滤芯或PP/炭棒复合滤芯。

优选的,所述后置滤芯为炭棒滤芯、颗粒炭滤芯或活性炭滤芯。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后置过滤系统和前置过滤系统集成设置在外壳中,相比于现有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所占据的空间,降低了安装要求。环状均匀分布的前置滤芯进水通道、前置滤芯出水通道、后置滤芯进水通道和后置滤芯出水通道,水路布局合理,有效地保证了净水水质。具有实用性好的优点。

还公开了一种净水机,包括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所述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中设置有前置过滤系统和后置过滤系统,所述前置过滤系统包括前置滤芯以及形成在所述外壳中的前置滤芯进水通道和前置滤芯出水通道,所述后置过滤系统包括后置滤芯以及形成在所述外壳中的后置滤芯进水通道和后置滤芯出水通道;所述前置过滤系统的中心线、后置过滤系统的中心线以及所述外壳的中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净水机具有结构小巧且使用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第一种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第一种实施例中前置过滤系统的水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第二种实施例中后置过滤系统的水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第二种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第二种实施例中前置过滤系统的水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中第二种实施例中后置过滤系统的水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公开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100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与现有技术中分体式设计的前置滤芯200-1和后置滤芯300-1不同,本实施例中,集成复合滤芯100的前置过滤系统200和后置过滤系统300均集成设置在外壳101中。外壳101的形状优选设置为圆柱体,在某些特定的产品中,外壳101的横截面也可以设计成其它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圆柱体外壳10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101-1和第二端。第一端101-1处形成有集成复合滤芯100的进水口103和出水口104,第二端处设置有端盖101-2。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在第一端101-1处优选设置有快接插头102。此处所定义的快接插头102,具体是指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工具辅助即可完成安装和拆卸的管路接头,快接插头102的具体形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多种结构,在此不作限定。快接插头102便于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100的安装与更换,可以有效地降低漏水风险。

前置过滤系统200具体包括前置滤芯200-1、前置滤芯进水通道001和前置滤芯出水通道002。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前置滤芯进水通道001和前置滤芯出水通道002均形成在外壳101中。类似的,后置过滤系统300包括后置滤芯300-1、后置滤芯进水通道003和后置滤芯出水通道004,后置滤芯进水通道003和后置滤芯出水通道004也形成在外壳101中。前置过滤系统200的中心线、后置过滤系统300的中心线以及外壳101中心线重合。优选的,前置滤芯200-1和后置滤芯300-1均为环状滤芯,集成复合滤芯100整体横截面呈同心圆。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后置过滤系统300自前置滤芯200-1中穿过。后置过滤系统300和前置过滤系统200呈内外分布。图4和图5示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其中分别示出了前置过滤系统200和后置过滤系统300中的水路结构。如图3至图5所示,前置滤芯200-1设置在前置滤芯上端盖200-2和前置滤芯下端盖200-3之间。后置滤芯300-1设置在后置滤芯上端盖300-2和后置滤芯下端盖300-3之间。后置滤芯300-1外侧还设置有后置滤芯外壳300-4。其中,前置滤芯上端盖200-2和前置滤芯下端盖200-3分别具有朝向对方延伸的多组翻边,翻边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前置滤芯200-1的卡槽。类似的,后置滤芯上端盖300-2和后置滤芯下端盖300-3也分别具有朝向对方延伸的翻边,以用于固定后置滤芯300-1。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01、前置滤芯上端盖200-2、前置滤芯200-1和前置滤芯下端盖200-3围成前置滤芯进水通道001。前置滤芯下端盖200-3、后置滤芯外壳300-4和前置滤芯上端盖200-2围成前置滤芯出水通道002。前置滤芯下端盖200-3和后置滤芯外壳300-4之间的接触部分设置有密封圈。原水从外壳101的第一端101-1的进水口103进入外壳101中,流入前置滤芯进水通道001,经前置滤芯200-1过滤,并自前置滤芯出水通道002和第一端101-1的出水口104流出外壳101,完成前置过滤。如图5所示,后置滤芯外壳300-4、后置滤芯300-1上端盖、后置滤芯下端盖300-3围成后置滤芯进水通道003,后置滤芯300-1中心形成后置滤芯出水通道004。后置滤芯300-1过滤时,水流从外壳101的第一端101-1的进水口103进入外壳101中,流入后置滤芯进水通道003,经后置滤芯300-1过滤,并自后置滤芯出水通道004和第一端101-1的出水口104流出外壳101,完成后置过滤。在本实施例中,前置滤芯200-1优选为PP滤芯、炭棒滤芯或PP/炭棒复合滤芯中的一种。后置滤芯300-1优选为炭棒滤芯、颗粒炭滤芯或复合滤芯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后置过滤系统和前置过滤系统呈内外分布集成设置在外壳中,相比于现有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所占据的空间,降低了安装要求。由外向内依次形成的前置滤芯进水通道、前置滤芯出水通道、后置滤芯进水通道和后置滤芯出水通道,水路布局合理,有效地保证了净水水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具有实用性好的优点。

如图6至图10所示公开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净水机集成复合滤芯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集成复合滤芯100’的前置过滤系统200’和后置过滤系统300’也均集成设置在外壳101’中。外壳101’形状优选设置为圆柱体。在某些特定的产品中,外壳101’的横截面也可以设计为其它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圆柱体外壳101’的两端分别定义为第一端101’-1和第二端。第一端101’-1处形成有集成复合滤芯的进水口103’和出水口104’,第二端处设置有端盖101’-2。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第一端101’-1处优选设置有快接插头102’。快接插头102’的具体形式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多种结构,在此不作限定。

前置过滤系统200’具体包括前置滤芯200’-1、前置滤芯进水通道001’和前置滤芯出水通道002’。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前置滤芯进水通道001’和前置滤芯出水通道002’均形成在外壳101’中。类似的,后置过滤系统300’包括后置滤芯300’-1、后置滤芯进水通道003’和后置滤芯出水通道004’,后置滤芯进水通道003’和后置滤芯出水通道004’也形成在外壳101’中。前置过滤系统200’的中心线、后置过滤系统300’的中心线以及外壳101’中心线重合。优选的,前置滤芯200’-1和后置滤芯300’-1均为环状滤芯,集成复合滤芯整体呈同心圆。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置过滤系统200’设置在后置过滤系统300’上方。前置过滤系统200’和后置过滤系统300’呈上下分布。后置过滤系统300’具有内部流道,内部流道自前置滤芯200’-1中穿过。图9和图10示出图7中A-A向的剖视图,其中分别示出了前置过滤系统200’和后置过滤系统300’中的水路结构。如图8至图10所示,后置滤芯300’-1设置在后置滤芯上端盖300’-2和后置滤芯下端盖300’-3之间。后置滤芯300’-1中形成有中空腔。内部流道包括外流道006’和内流道,中空腔与内流道连通。前置滤芯200’-1设置在前置滤芯上端盖200’-2和前置滤芯下端盖200’-3之间。具体来说,后置过滤系统300’包括第一支管300’-4和第二支管300’-5,其中外流道006’形成在第一支管300’-4内壁和第二支管300’-5外壁之间,内流道形成在第二支管300’-5中。如图9所示,外壳101’、前置滤芯上端盖200’-2、前置滤芯200’-1和前置滤芯下端盖200’-3围成前置滤芯进水通道001’;前置滤芯下端盖200’-3、前置滤芯200’-1、第一支管300’-4外壁和前置滤芯上端盖200’-2之间围成前置滤芯出水通道002’。前置滤芯下端盖200’-3和第一支管300’-4之间的接触部分设置有密封圈。原水从外壳101’的第一端101’-1的进水口103’进入外壳101’中,流入前置滤芯进水通道001’,经前置滤芯200’-1过滤,并自前置滤芯出水通道002’和第一端101’-1的出水口104’流出外壳101’,完成前置过滤。如图10所示,所述前置滤芯下端盖200’-3、后置滤芯上端盖300’-2、外壳101’围成后置滤芯进水通道003’,所述外流道006’与所述后置滤芯进水通道003’连通,连通的中空腔与内流道形成后置滤芯出水通道004’。经过主滤芯过滤的水流从外壳101’的第一端101’-1的进水口103’进入外壳101’中,自外流道006’流入后置滤芯进水通道003’,经后置滤芯300’-1过滤,并自中空腔和内流道组成的后置滤芯出水通道004’流出外壳101’,完成后置过滤。在本实施例中,前置滤芯200’-1优选为PP滤芯、炭棒滤芯或PP/炭棒复合滤芯中的一种。后置滤芯300’-1优选为炭棒滤芯、颗粒炭滤芯或活性炭滤芯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后置过滤系统和前置过滤系统呈上下分布集成设置在外壳中,相比于现有技术有效地减少了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所占据的空间,降低了安装要求。环状分布的水流通道设计合理,有效地保证了净水水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净水机,采用如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所公开的集成复合滤芯。集成复合滤芯的结构参见上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设置有集成复合滤芯的净水机可以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