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种植乔木的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7673发布日期:2019-08-07 02:17阅读:8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种植乔木的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景观与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种植乔木的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浮床类型较多,但大多以种植草本为主,可以提供大浮力,种植较大型乔灌木的生态浮床很少,且大多抗风浪能力差,成功的案例很少。而且目前市场上浮床体植物多为草本,由于草本植物生物体量小,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有限,相比而言,木本植物浮床由于其生长空间和体量限制小,生物量的累积显著大于草本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效果远高于草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可种植乔木的生态浮床,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使用生态可降解材料,充分发挥改生态浮床的净水作用,同时营造水上森林的景观特点,改善目前河道驳岸全硬化引起的 河道尽管效果差,与河岸景观不连续的缺点。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可种植乔木的生态浮床,包括浮体和浮床体,所述浮体包括浮力棒和固定浮力棒的软性格栅,所述软性格栅上设有多个人工水草悬挂点和微生物投放点;所述浮床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横向支撑格栅、椰毯和保水素层、轻质珍珠岩和草炭土层、椰毯、草炭土和植物纤维层、遮阳网和基质模块,所述横向支撑格栅与浮体绑合,所述基质模块上留有种植孔,浮床体外设有椰棒围边。

进一步的,所述浮力棒由波纹管内发泡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椰毯和保水素层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上下两层为椰毯,中层为保水素层。

进一步的,所述轻质珍珠岩和草炭土层中轻质珍珠岩与草炭土以6-9:2的体积比例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草炭土和植物纤维层中草炭土与植物纤维以0.6-1:1的体积比例混合,草炭土和植物纤维层中混播有多年生草籽。

进一步的,所述基质模块上的种植孔为多种不同的孔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椰棒围边上设有多个种植孔和扦插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大浮力,适合种植乔灌木,形成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组合植物结构,形成独立景观,营造出水上森林的景观效果;

设置多层椰毯,有助于浮床植物根系的附着,增强植物抗风浪性,同时发挥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

浮床底部设置人工水草悬挂点,有利于浮床初期为水体中的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以及固定的生长场所,配合微生物投放点使用,利于微生物快速繁殖,有利于水质的快速改善;

浮体用软性格栅套装固定,有利于增强整个浮床体的抗风浪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浮力棒、2-软性格栅、3-人工水草悬挂点、4-微生物投放点、5-横向支撑格栅、6-椰毯和保水素层、7-轻质珍珠岩和草炭土层、8-椰毯、9-草炭土和植物纤维层、10-遮阳网、11-基质模块、12-椰棒围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可种植乔木的生态浮床,包括浮体和浮床体。其浮体包括浮力棒1和软性格栅2,浮力棒1可以由波纹管内发泡而成,每个浮力棒1由软性格栅2套装固定,在软性格栅2的底部设有多个人工水草悬挂点3和微生物投放点4。浮床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横向支撑格栅5、椰毯和保水素层6、轻质珍珠岩和草炭土层7、椰毯8、草炭土和植物纤维层9、遮阳网10和基质模块11,其中,横向支撑格栅5与浮体绑合,基质模块11上留有种植孔,在浮床体的周边还设有椰棒围边12。

椰毯和保水素层6可以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上下两层为椰毯,中层为保水素层。轻质珍珠岩和草炭土层7中轻质珍珠岩与草炭土以6-9:2的体积比例混合,有效改善土壤板结,增加透水透气性,适合植物根系生长,具体的,可以为8:2。草炭土和植物纤维层9中草炭土与植物纤维以0.6-1:1的体积比例混合,具体可以为0.8:1,在草炭土和植物纤维层9中混播有多年生草籽。基质模块11上的种植孔为多种不同的孔径组合,适合不同大小植物的种植。椰棒围边12上设有多个种植孔和扦插孔,在扦插孔中扦插耐水的灌木,便于植物成活后景观统一。

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大浮力,适合种植乔灌木,形成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组合植物结构,形成独立景观,营造出水上森林的景观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