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8708发布日期:2019-07-10 10:5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吡唑醚菌酯:

化学名称:甲基(N)-[[[1-(4-氯苯)吡唑-3基)-氧]-0-甲氧基]-N-甲氧氨基甲酸酯

分子式:C19H18ClN3O4

相对分子量:387.72

结构式:

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吡唑醚菌酯乳油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的用药量为有效成分75~150g/hm2(折成乳油商品量为20-40mL/667m2)。加水稀释后于发病初期均匀喷雾,一般喷药3~4次,间隔7d喷1次药。防治香蕉黑星病、叶斑病的有效成分浓度为83.3-250mg/kg(稀释倍数为1000-3000倍),于发病初期开始喷雾,一般喷药3次,间隔10d喷1次药。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对黄瓜、香蕉安全,未见药害发生。

吡唑醚菌酯合成后的废水一般直接运送至公司污水处理厂直接处理的,内部含有有毒有害成分和可回收成分,上述直接将生产后的废水送至污水处理厂存在以下问题:

(1)未经车间处理直接运送至公司污水处理厂直接处理的吡唑醚菌酯合成后的废水,内部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在水中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严重影响水质;

(2)未经车间处理直接运送至公司污水处理厂直接处理的吡唑醚菌酯合成后的废水,内部含有较多的酸性有害物,能够腐蚀、破坏公司污水处理厂的生产设备,不利于生产和处理;

(3)未经车间处理直接运送至公司污水处理厂直接处理的吡唑醚菌酯合成后的废水,内部含有可以收回利用的硫酸钠,经过蒸馏和结晶得到的高纯度的硫酸钠,能够作为副产出售,节省废水处理成本,而直接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不能对副产进行有效回收,严重损坏经济性。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解决了吡唑醚菌酯生产后废水过滤处理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包括换热器、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离心机和母液箱,所述换热器的进液端可导入废水,所述换热器的出液端与冷凝器的进液端连接,并且换热器和冷凝器之间设有第一水泵,所述冷凝器的出液端与蒸发器的进液端连接,所述蒸发器的蒸汽出口与压缩机连接,所述压缩机与冷凝器的冷凝管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液端与离心机连接,并且蒸发器和离心机之间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离心机与母液箱连接,并且离心机与母液箱之间设有第三水泵,所述母液箱与冷凝器的进液端连接,并且母液箱的出液端设有第四水泵,所述冷凝器的冷凝管与换热器的冷凝管连接,并且冷凝器的冷凝管与换热器的冷凝管之间设有第五水泵。

进一步的,上述的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第一进液腔、第一出液腔、一组第一导液管、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第一冷凝液进液口和第一冷凝液出液口,所述换热器壳体内设有左挡液板和右挡液板,所述左挡液板和右挡液板将换热器壳体分割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第一冷凝腔、第一进液腔和第一出液腔,所述第一进液腔和第一出液腔分别位于换热器壳体的左右两个端部,所述第一导液管设置在左挡液板和右挡液板之间,并且第一导液管的端部可穿过左挡液板和右挡液板,所述第一导液管的端部分别置于第一进液腔和第一出液腔内,所述第一进液口设置在换热器壳体的左端部上,并且第一进液口与第一进液腔导通,所述第一出液口设置在换热器壳体的右端部上,并且第一出液口与第一出液腔导通,所述第一冷凝液进液口设置在第一冷凝腔靠近第一出液口的外壁上,并且第一冷凝液进液口与第一冷凝腔导通,所述第一冷凝液出液口设置在第一冷凝腔靠近第一进液口的外壁上,并且第一冷凝液出液口与第一冷凝腔导通。

进一步的,上述的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所述第一导液管上设有一组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截面为扇形,所述折流板交错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上述的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器壳体、一组第二导液管、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二冷凝液管、第二冷凝液进液口和第二冷凝液出液口,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设置在冷凝器壳体内,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将冷凝器壳体分为三个腔体,分别为第二冷凝腔、第二进液腔和第二出液腔,所述第二进液腔和第二出液腔设置在冷凝器壳体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二进液口与第二进液腔连接,所述第二出液口与第二出液腔连接,所述第二导液管设置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并且第二导液管的端部分别伸入第二进液腔和第二出液腔内,所述第二冷凝液管设置在第二导液管的外部,所述第二冷凝液进液口和第二冷凝液出液口设置在冷凝器壳体上,并且第二冷凝液进液口和第二冷凝液出液口与第二冷凝液管导通。

进一步的,上述的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所述第二导液管以环形阵列设置在冷凝器壳体内。

进一步的,上述的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所述第二冷凝液管呈螺旋状,并且第二冷凝液管设置在第二导液管的外圆周。

进一步的,上述的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所述冷凝器壳体内设有第三冷凝液管,所述冷凝器壳体的外壳上设有第三冷凝液进液口和第三冷凝液出液口,所述第三冷凝液管与第三冷凝液进液口和第三冷凝液出液口连通。

进一步的,上述的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所述第三冷凝液管呈螺旋状,并且第三冷凝液管设置在第二导液管的内圆周。

进一步的,上述的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壳体、蒸发器进液口、蒸汽出口、排液口、主轴和搅拌桨叶,所述蒸发器进液口、蒸汽出口和排液口均设置在蒸发器壳体上,所述蒸汽出口设置在蒸发器壳体的上端部,所述排液口设置在蒸发器壳体的下端部,所述主轴设置在蒸发器壳体内,所述搅拌桨叶设置在主轴的下端部,所述搅拌桨叶的截面为弧形。

进一步的,上述的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所述主轴设有除沫器,所述除沫器的下端面设有一组搅拌齿。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对吡唑醚菌酯生产后的废水进行回收处理,可提炼出硫酸钠的副产品,提高了物质的利用率,节省了资源,同时经过处理的废水酸性大大降低,能够避免酸性溶液在输送过程中,对污水处理设备的腐蚀,可延长污水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过滤处理后的废水,降低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达到环保的要求同时实现物料的最大化利用,避免浪费,节省成本,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换热器1、第一冷凝腔10、换热器壳体11、第一进液腔12、第一出液腔13、第一导液管14、折流板141、第一进液口15、第一出液口16、第一冷凝液进液口17、第一冷凝液出液口18、左挡液板19、右挡液板110、冷凝器2、冷凝器壳体21、第二导液管22、第二进液口23、第二出液口24、第一挡板25、第二挡板26、第二冷凝液管27、第二冷凝液进液口28、第二冷凝液出液口29、第二冷凝腔210、第二进液腔211、第二出液腔212、第三冷凝液管213、第三冷凝液进液口214、第三冷凝液出液口215、压缩机3、蒸发器4、蒸发器壳体41、蒸发器进液口42、蒸汽出口43、排液口44、主轴45、搅拌桨叶46、除沫器47、搅拌齿48、离心机5、母液箱6、第一水泵71、第二水泵72、第三水泵73、第四水泵74、第五水泵7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生产吡唑醚菌酯所用的废水过滤处理装置,包括换热器1、冷凝器2、压缩机3、蒸发器4、离心机5和母液箱6,所述换热器1的进液端可导入废水,所述换热器1的出液端与冷凝器2的进液端连接,并且换热器1和冷凝器2之间设有第一水泵71,所述冷凝器2的出液端与蒸发器4的进液端连接,所述蒸发器4的蒸汽出口与压缩机3连接,所述压缩机3与冷凝器2的冷凝管连接,所述蒸发器4的出液端与离心机5连接,并且蒸发器4和离心机5之间设有第二水泵72,所述离心机5与母液箱6连接,并且离心机5与母液箱6之间设有第三水泵73,所述母液箱6与冷凝器2的进液端连接,并且母液箱6的出液端设有第四水泵74,所述冷凝器2的冷凝管与换热器1的冷凝管连接,并且冷凝器2的冷凝管与换热器1的冷凝管之间设有第五水泵75。

此外,如图2所示的换热器1包括换热器壳体11、第一进液腔12、第一出液腔13、一组第一导液管14、第一进液口15、第一出液口16、第一冷凝液进液口17和第一冷凝液出液口18,所述换热器壳体11内设有左挡液板19和右挡液板110,所述左挡液板19和右挡液板110将换热器壳体11分割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第一冷凝腔10、第一进液腔12和第一出液腔13,所述第一进液腔12和第一出液腔13分别位于换热器壳体11的左右两个端部,所述第一导液管14设置在左挡液板19和右挡液板110之间,并且第一导液管14的端部可穿过左挡液板19和右挡液板110,所述第一导液管14的端部分别置于第一进液腔12和第一出液腔13内,所述第一进液口15设置在换热器壳体11的左端部上,并且第一进液口15与第一进液腔12导通,所述第一出液口16设置在换热器壳体11的右端部上,并且第一出液口16与第一出液腔13导通,所述第一冷凝液进液口17设置在第一冷凝腔10靠近第一出液口16的外壁上,并且第一冷凝液进液口17与第一冷凝腔10导通,所述第一冷凝液出液口18设置在第一冷凝腔10靠近第一进液口15的外壁上,并且第一冷凝液出液口18与第一冷凝腔10导通,其中,如图4所示的第一导液管14上设有一组折流板141,所述折流板141的截面为扇形,所述折流板141交错间隔设置。

再次,如图3所示的冷凝器2包括冷凝器壳体21、一组第二导液管22、第二进液口23、第二出液口24、第一挡板25、第二挡板26、第二冷凝液管27、第二冷凝液进液口28和第二冷凝液出液口29,所述第一挡板25和第二挡板26设置在冷凝器壳体21内,所述第一挡板25和第二挡板26将冷凝器壳体21分为三个腔体,分别为第二冷凝腔210、第二进液腔211和第二出液腔212,所述第二进液腔211和第二出液腔212设置在冷凝器壳体21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二进液口23与第二进液腔211连接,所述第二出液口24与第二出液腔212连接,所述第二导液管22设置在第一挡板25和第二挡板26之间,并且第二导液管22的端部分别伸入第二进液腔211和第二出液腔212内,所述第二冷凝液管27设置在第二导液管22的外部,所述第二冷凝液进液口28和第二冷凝液出液口29设置在冷凝器壳体21上,并且第二冷凝液进液口28和第二冷凝液出液口29与第二冷凝液管27导通。其中,第二导液管22以环形阵列设置在冷凝器壳体21内。第二冷凝液管27呈螺旋状,并且第二冷凝液管27设置在第二导液管22的外圆周。此外,冷凝器壳体21内设有第三冷凝液管213,所述冷凝器壳体21的外壳上设有第三冷凝液进液口214和第三冷凝液出液口215,所述第三冷凝液管213与第三冷凝液进液口214和第三冷凝液出液口215连通。第三冷凝液管213呈螺旋状,并且第三冷凝液管213设置在第二导液管22的内圆周。在一组环形阵列形的第二导液管22的内外圆周分别设置第二冷凝液管27和第三冷凝液管213,能够双向进行液体的冷凝,提高了冷凝效果。

另外,如图5所示的蒸发器4包括蒸发器壳体41、蒸发器进液口42、蒸汽出口43、排液口44、主轴45和搅拌桨叶46,所述蒸发器进液口42、蒸汽出口43和排液口44均设置在蒸发器壳体41上,所述蒸汽出口43设置在蒸发器壳体41的上端部,所述排液口44设置在蒸发器壳体41的下端部,所述主轴45设置在蒸发器壳体41内,所述搅拌桨叶46设置在主轴45的下端部,所述搅拌桨叶46的截面为弧形。主轴45设有除沫器47,所述除沫器47的下端面设有一组搅拌齿48。设置的搅拌桨叶46可进行溶液搅拌,在主轴45转动过程中带动搅拌齿48转动,能够进一步搅拌溶液,使得溶液蒸发的更加彻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