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压力桶的RO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0267发布日期:2019-09-12 10:41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压力桶的RO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水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无需单独设置压力桶、采用模块化设计的RO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水污染日趋严重,一些家庭或公共场所将自来水通过RO机等净化水装置净化后饮用,RO机即纯水机;目前,市场上的RO机净化水过程为:自来水-低压开关-前置过滤(PP棉滤芯)-活性炭-碳棒-进水电磁阀-增压泵-RO膜滤芯,然后RO膜滤芯-高压开关-压力桶-后置活性炭-纯水龙头,经过RO膜滤芯的浓水则通过排污管排出,采用以上净水过程,各滤芯采用串联方式连接,因为各滤芯使用寿命不一致,更换周期不一,从而增加售后成本;在净水过程中采用的泵、阀门、滤芯等零散的设置在净化水装置外壳内,导致外壳内结构复杂,接头多,增加漏水风险;在前置过滤与RO膜滤芯之间串接增压泵,使RO机结构复杂,难以生产,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必须设置单独的压力桶,从而增加了RO机的体积,要求安装空间大,缩小了RO机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单独设置压力桶,采用模块化设计,体积小,便于安装的RO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压力桶的RO机,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前置过滤及供水装置,所述前置过滤及供水装置包括,前置过滤器,进水电磁阀,增压泵;所述RO机还包括,设于外壳内的净水储水装置;所述净水储水装置包括,储水箱,设于储水箱内的RO膜滤芯,至少一个与RO膜滤芯连通的复合滤芯,与RO膜滤芯的浓水区域连通且开口位于储水箱外部的排污管,与RO膜滤芯的纯水区域连通且开口位于储水箱内的纯水口;前置过滤及供水装置还包括供水泵,所述供水泵通过纯水管分别与储水箱及纯水龙头相连接;自来水通过进水管依次流经前置过滤器、进水电磁阀及增压泵;增压泵通过进水管与复合滤芯连通。将复合滤芯及RO膜滤芯均设于储水箱内,增压后的自来水分别经过复合滤芯及RO膜滤芯后得到的纯水直接流入储水箱内,而RO膜滤芯净水过程中产生的浓水则通过排污管排出;从而无需设置单独的纯水桶存储纯水,在储水箱上设置一个纯水出口用于放出纯水即可;净水储水装置为一个整体,自成为一个模块;将组成前置过滤及供水装置的前置过滤器,进水电磁阀,增压泵及供水泵放于壳体中,形成一个整体,壳体侧面板上设有纯水接头及自来水接头,纯水接头内端与供水泵通过纯水管连通,纯水接头外端则与纯水龙头相连接,自来水接头内端与前置过滤器相连接,自来水接头外端与自来水龙头接头连接;在外壳上分别设置供纯水接头及自来水接头、排污管等接头外接的孔;采用上述结构,前置过滤及供水装置、净水储水装置各自成为一个整体,实现模块化设计,前置过滤及供水装置、净水储水装置需要外接的接头少,降低RO机漏水概率;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及售后维护。

优选地,所述前置过滤及供水装置还包括壳体,前置过滤器、进水电磁阀、增压泵及供水泵均设于壳体内,在壳体侧面板上设有纯水接头及自来水接头。

纯水接头的输入端与供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纯水管相连接,纯水接头的输出端与纯水龙头相连接;自来水接头的输出端与前置过滤器相连接;在壳体内设有用于控制供水泵开启或关闭的纯水电控开关,所述纯水电控开关与供水泵相连接。

优选地,设于储水箱内的复合滤芯为两个,分别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复合滤芯、第二复合滤芯,所述第一、第二复合滤芯并联;增压泵通过进水管分别与第一、第二复合滤芯连通。显然,复合滤芯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生产厂家可以针对不同需求而设置不同数量的复合滤芯,增加复合滤芯数量,可以增加初始净化水量;将多个复合滤芯并联即可,产生的初始净化水输送至RO膜滤芯制成纯水。

优选地,所述储水箱包括方形箱体,并排设于方形箱体内且相互连接的第一滤芯筒、第二滤芯筒及RO膜滤芯筒,设于方形箱体上端的水箱上盖;水箱上盖内设有三个分别供第一滤芯筒、第二滤芯筒及RO膜滤芯筒上端部伸出的穿孔;在第一滤芯筒、第二滤芯筒及RO膜滤芯筒上端各设有一个滤芯盖,所述滤芯盖位于水箱上盖的上方;所述第一复合滤芯、第二复合滤芯及所述第一滤芯安装筒分别对应的放于第一滤芯筒、第二滤芯筒及RO膜滤芯筒内;第一滤芯筒上端部与第二滤芯筒上端部通过第一通道连通,第一滤芯筒上端部通过第二通道与RO膜滤芯筒连通。

为了便于控制,所述方形箱体内还设有浮球水位开关,浮球水位开关与水箱上盖内表面固定连接。当储水箱内的纯水到达设定水位时,浮球上升,浮球水位开关关闭,进水电磁阀及增压泵随之关闭,净水过程停止;如需使用纯水,打开纯水龙头,纯水电控开关自动打开,供水泵将纯水抽出来使用,储水箱中水位降低后,浮球下降,浮球水位开关打开,即重新开始纯水制备过程。

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芯筒、第二滤芯筒及RO膜滤芯筒一体成型,在第一滤芯筒、第二滤芯筒下端设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内设有分流通道,分流通道的进水口与增压泵通过进水管连通,分流通道的两个出水口分别与第一滤芯筒、第二滤芯筒连通。

第一滤芯筒与第二滤芯筒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滤芯筒与RO膜滤芯筒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一通道设于第一连接部上端部内,第二通道设于第二连接部上端部内。

所述外壳为方形框体,其由两块面板、两块侧板、底板及盖板围合而成;其中一块侧面板上设有三个侧通孔,盖板上设有三个圆形穿孔。

有益技术效果:将复合滤芯及RO膜滤芯均设于储水箱内,增压后的自来水分别经过复合滤芯及RO膜滤芯后得到的纯水直接流入储水箱内,而RO膜滤芯净水过程中产生的浓水则通过排污管排出;从而无需设置单独的纯水桶存储纯水,在储水箱上设置一个纯水出口用于放出纯水即可;净水储水装置为一个整体,自成为一个模块;将组成前置过滤及供水装置的前置过滤器,进水电磁阀,增压泵及供水泵放于壳体中,形成一个整体,壳体侧面板上设有纯水接头及自来水接头,纯水接头内端与供水泵通过纯水管连通,纯水接头外端则与纯水龙头相连接,自来水接头内端与前置过滤器相连接,自来水接头外端与自来水龙头接头连接;在外壳上分别设置供纯水接头及自来水接头、排污管等接头外接的孔;相比现有同类产品,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前置过滤及供水装置、净水储水装置各自成为一个整体,即前置过滤及供水装置、净水储水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需要外接的接头少,降低RO机漏水概率;2、净水储水装置内的复合滤芯及RO膜滤芯均单独放置,且复合滤芯及RO膜滤芯装拆方便,消费者可根据滤芯使用寿命的不同,自行购买滤芯并更换,有利于整个延长RO机使用寿命并降低售后成本;3、无需单独设置纯水桶,可减小RO机的体积,从而降低对安装空间的要求,使RO机适用范围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置过滤及供水装置内部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无压力桶的RO机包括,外壳1,设于外壳内的前置过滤及供水装置,所述前置过滤及供水装置包括,前置过滤器2,进水电磁阀3,增压泵4;所述RO机还包括,设于外壳内的净水储水装置;所述净水储水装置包括,储水箱5,设于储水箱内的RO膜滤芯6,至少一个与RO膜滤芯连通的复合滤芯。

本实施例中,设于储水箱5内的复合滤芯为两个,分别为相互连通的第一复合滤芯7、第二复合滤芯8,所述第一、第二复合滤芯并联;增压泵4通过进水管9分别与第一、第二复合滤芯连通。显然,复合滤芯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生产厂家可以针对不同需求而设置不同数量的复合滤芯,增加复合滤芯数量,可以增加初始净化水量;将多个复合滤芯并联即可,产生的初始净化水输送至RO膜滤芯6制成纯水。即,多个复合滤芯并联后再和RO膜滤芯串联。

而且,所述储水箱5包括一体成型的方形箱体501,并排设于方形箱体内且相互连接的第一滤芯筒502、第二滤芯筒503及RO膜滤芯筒504,设于方形箱体上端的水箱上盖505;水箱上盖505内设有三个分别供第一滤芯筒、第二滤芯筒及RO膜滤芯筒上端部伸出的穿孔505a;在第一滤芯筒、第二滤芯筒及RO膜滤芯筒上端各设有一个滤芯盖513,所述滤芯盖位于水箱上盖的上方;所述第一复合滤芯7、第二复合滤芯8及所述RO膜滤芯6分别对应的放于第一滤芯筒、第二滤芯筒及RO膜滤芯筒内;所述三个滤芯盖513分别与第一滤芯筒、第二滤芯筒及RO膜滤芯筒上端部通过螺纹连接,从而便于拆卸,进而便于更换第一复合滤芯7、第二复合滤芯8及所述RO膜滤芯6。

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外部管接头,方便加工,所述第一滤芯筒502、第二滤芯筒503及RO膜滤芯筒504一体成型,第一滤芯筒502与第二滤芯筒503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部506,第二滤芯筒503与RO膜滤芯筒504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部507;第一连接部上端部内设有第一通道508,第二连接部上端部内设有第二通道509。第一滤芯筒上端部与第二滤芯筒上端部通过第一通道508连通,第一滤芯筒上端部通过第二通道509与RO膜滤芯筒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均为横向孔。

在第一滤芯筒502、第二滤芯筒503下端设有连接盘510,所述连接盘内设有分流通道510a,分流通道的进水口510b与增压泵4通过进水管9连通,分流通道的两个出水口510c分别与第一滤芯筒502、第二滤芯筒503连通,即实现增压泵4与复合滤芯的连通。经过增压泵4加压并经过前置过滤器2过滤的自来水通过进水管9分别进入第一滤芯筒502、第二滤芯筒503内,第一复合滤芯、第二复合滤芯分别对进入第一滤芯筒502、第二滤芯筒503内的自来水进行净化,第一复合滤芯7产生的净化水经第一通道508进入第二滤芯筒内,汇同第二复合滤芯8产生的净化水通过第二通道509进入RO膜滤芯筒504内,净化水通过RO膜滤芯后产生的纯水经过设于RO膜滤芯筒504底部的纯水口511流入储水箱5内,RO膜滤芯在净水过程中产生的浓水则通过与RO膜滤芯筒504底部的排污口连接的排污管10排出到外壳1外。即,排污管10与RO膜滤芯的浓水区域连通且开口位于储水箱5外部;纯水口则与RO膜滤芯的纯水区域连通且开口位于储水箱5内。

本实施例采用的第一复合滤芯7、第二复合滤芯8均由烧结碳层及设于烧结碳层外部的PP棉层组成;第一复合滤芯7、第二复合滤芯8及RO膜滤芯6均为市售产品。

水箱上盖505通过螺钉锁紧在方形箱体501上端部,便于安装和拆卸。

为了实现前置过滤及供水装置的模块化设计,还需要壳体11,用于放置前置过滤器2、进水电磁阀3、增压泵4均设于壳体11内,在壳体侧面板1101上设有纯水接头12及自来水接头13。使用时,储水箱5内的纯水需要通过供水泵14抽出,供水泵14设于壳体11内。储水箱5底部设有纯水出口512,纯水出口512通过纯水管与供水泵14连接,在壳体底板上开设圆孔,供来自纯水出口512的纯水管进入壳体11内与供水泵14连接。

纯水接头12的输入端与供水泵14的输出端通过纯水管15相连接,纯水接头的输出端与纯水龙头16相连接;自来水接头13的输出端与前置过滤器2相连接;在壳体内设有用于控制供水泵14开启或关闭的纯水电控开关17,所述纯水电控开关17与供水泵14相连接;当纯水龙头16打开时,纯水电控开关17内的压力变小,纯水电控开关17内的微动开关打开,控制供水泵14抽水;当纯水龙头16关闭时,纯水电控开关17内有压力,微动开关关闭,同时供水泵14停止抽水。纯水电控开关17为市售标准件,常用于净水设备上。

纯水制备过程为:自来水通过进水管9依次流经前置过滤器2、进水电磁阀3及增压泵4;过滤后的自来水经增压泵4加压后经进水管9进入第一复合滤芯7、第二复合滤芯8,第一复合滤芯7、第二复合滤芯8产生的净化水进入RO膜滤芯6,RO膜滤芯6产生的纯水进入储水箱储存备用,RO膜滤芯6产生的浓水经排污管排出。为了方便描述,本文的自来水龙头到分流通道的进水口510b之间的管线统称为进水管;储水箱5上的纯水出口512到纯水龙头之间用于输送纯水的管线统称为纯水管。

在所述方形箱体501内还设有浮球水位开关18,浮球水位开关与水箱上盖内表面固定连接。在外壳其中一侧面板上设有控制用的电脑板20。浮球水位开关采用市售产品,电脑板常用于现有的纯水机上,本文不再详细描述。电脑板上设有显示屏,可显示更换滤芯的提示。

当储水箱5内的纯水到达设定水位时,浮球水位开关上的浮球上升,浮球水位开关关闭,进水电磁阀3及增压泵4随之关闭,净化水过程停止;如需使用纯水,打开纯水龙头16,纯水电控开关17自动打开,供水泵14将纯水抽出来使用,储水箱5中水位降低后,浮球下降,浮球水位开关打开,即重新开始纯水制备过程。

如图7所示,浮球水位开关18、进水电磁阀3、增压泵4、纯水电控开关17、供水泵14等元件均与固设于外壳1内的接线板电连接,电脑板20与接线板相连接。本接线方式常见于现有的同类产品中,本文不作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的外壳1为方形框体,其由两块面板101、两块侧板102、底板103及盖板104围合而成;其中一块侧面板上设有三个侧通孔102a,纯水接头12及自来水接头13从其中两个侧通孔伸出,位于左侧的侧通孔与纯水接头12相对应,位于右侧的侧通孔与自来水接头13相对应;盖板104上设有三个与分别与穿孔505a对齐的圆形穿孔104a。储水箱5固设于外壳1内,壳体11与储水箱5其中一个侧板通过螺钉连接;两块面板101与底板103、其中一块侧板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设置侧通孔102a的侧板通过螺钉与两块面板的端面连接,盖板104则与两块面板、两块侧板围成的圈体的上端扣接。第一滤芯筒502、第二滤芯筒503及RO膜滤芯筒504的上端部分别从盖板104中设置的三个圆形穿孔伸出。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前置过滤及供水装置、净水储水装置各自成为一个整体,即前置过滤及供水装置、净水储水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需要外接的接头少,降低RO机漏水概率;2、净水储水装置内的复合滤芯及RO膜滤芯6均单独放置,且复合滤芯及RO膜滤芯装拆方便,消费者可根据滤芯使用寿命的不同,自行购买滤芯并更换,有利于整个延长RO机使用寿命并降低售后成本;3、无需单独设置纯水桶,可减小RO机的体积,从而降低对安装空间的要求,使RO机适用范围更广泛。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实用新型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