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高效移动净水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9388发布日期:2019-07-17 06:03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高效移动净水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高效移动净水平台。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江河、湖泊、水库的水体污染现象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各类生态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各类水体治理技术层出不穷,净水剂由于其具有净水效果好、净水速度快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水污染治理及水生态修复的应急处理和预处理过程中。净水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絮凝剂使溶液中的溶质、胶质或悬浮颗粒产生絮状沉淀,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净水剂主要包括化学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和复合类絮凝剂。

目前,净水剂的投加方式主要有固体粉末抛撒和液体喷洒。但现有的投加方式存在一下几个问题:固体粉末抛洒的投加方式极为依赖人工劳动,不适合大面积水域投加,此外,投加不均匀、絮凝剂聚沉等问题会降低净水剂的使用效率和净水效果;液体喷洒的投加方式,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陆面固液稀释混合、陆面运输、陆水起重转移、喷洒等过程来实现净水剂的喷洒,操作过程复杂,投资成本较高,而且投加不均匀。因此,需要实用新型一种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并能有效提高净水剂使用效率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移动净水平台。解决了现有净水剂投加方式中存在的操作过程复杂、投资成本较高、投加不均匀以及使用效率低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快速高效移动净水平台,包括船体,还包括固液混合系统,

固液混合系统包括设置在船体上的混合装置,混合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加药装置,混合装置内设置有多个搅拌单元,搅拌单元包括旋转轴以及设置在旋转轴上的搅拌叶片,旋转轴与搅拌电机的转动轴连接,各个搅拌单元整体呈倒锥形设置,船体上设置有水泵,水泵的进水端与抽水管连通,水泵的出水端通过进液管道与混合装置上部连通,排液总管一端与混合装置的下部连通,排液总管另一端与出料管道连通,排液总管上设置有排液控制阀,出料管道环绕船体的外周,出料管道上均匀开设有出料口。

如上所述的加药装置为加药漏斗,混合装置为筒状。

一种快速高效移动净水平台,还包括曝气系统,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机、伸缩支架和曝气盘,曝气机设置在船体上,伸缩支架一端与船体连接,另一端与曝气盘连接,曝气机通过曝气软管与曝气盘连接。

如上所述的伸缩支架包括动管和定管,定管的顶端与船体连接,动管顶端套设在定管的底端上,动管顶端的管壁设置有延伸导向片,延伸导向片和动管的外部设置有固定环,定管位于动管内的部分套设有橡胶圈,橡胶圈位于定管的外管壁和动管的内管壁之间,曝气软管穿过固定环。

如上所述的船体上设置有GPS主控系统和柴油发电机,柴油发电机分别与GPS主控系统、搅拌电机、水泵和曝气机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节约劳动成本。净水剂混合投加工作以机械为主,人工操作为辅,使净水剂稀释、投加等工作半自动化进行,大大减少了劳动成本。

2、极大提高净水剂投加均匀度。与传统抛撒等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机械装置量化净水剂混合浓度,并可控释放速率,可实现目标水域均匀投加。

3、提高净水剂使用效果。在净水剂使用过程中,净水剂不能与水体充分混合严重制约了净化效果,造成絮凝沉淀法等方法往往只能在异位搅拌装置中使用,不能在天然水体原位大面积使用。利用曝气装置向上曝气,加大搅拌作用,促进净水剂与水体混合,提升净水剂有效使用率。

4、装置简单,容易操作。只需用将水泵与固液混合装置连接,固液混合装置与排液总管连接,将曝气盘安装在伸缩支架上,探入水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液混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料管道的分布示意图。

图中:1-船体;2-GPS主控系统;3-柴油发电机;4-固液混合系统;5-曝气系统;401-抽水管;402-水泵;403-进液管道;404-加药装置;405-混合装置;406-排液总管;407-排液控制阀;408-出料管道;409-搅拌单元;410-旋转轴;411-搅拌叶片;412-出料支管;501-曝气机;502-曝气软管;503-曝气盘;504-伸缩支架;5041-定管;5042-动管;5043-延伸导向片;5044-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快速高效移动净水平台,包括GPS主控系统2、固液混合系统4、曝气系统5、柴油发电机3以及船体1。

GPS主控系统2位于船体1的前端,对船体1的当前位置进行监控,并实现路线进行规划,提前规划行好行进的路线和速度,以保证净水剂投加的水域分布均匀和投加速率均匀,GPS主控系统2可以选用市购产品。

固液混合系统4包括设置在船体1上的混合装置405,混合装置405的顶部设置有加药装置404,混合装置405内设置有多个搅拌单元409,搅拌单元409包括旋转轴410以及设置在旋转轴410上的搅拌叶片411,旋转轴410与搅拌电机的转动轴连接,各个搅拌单元409整体呈倒锥形设置,船体1上设置有水泵402,水泵402的进水端与抽水管401连通,水泵402的出水端通过进液管道403与混合装置405上部连通,排液总管406一端与混合装置405的下部连通,排液总管406另一端与出料管道408连通,排液总管406上设置有排液控制阀407,出料管道408环绕船体的外周,出料管道408上均匀开设有出料口。加药装置404为加药漏斗,混合装置405为筒状。

固液混合系统4位于船体1的中间部位,净水剂从加药装置404顶端的物料入口进入,水泵402通过抽水管401抽取湖泊/江河/水库的待处理水体,水泵402通过进液管道403向混合装置405内注水,净水剂和待处理水体在混合装置405内由搅拌单元409进行搅拌混合后,通过排液总管406排出,排液总管406上设置有排液控制阀407,可以控制流速,各个搅拌单元409整体呈倒锥形设置在混合装置405内,在混合装置405内形成上下循环的涡流,可以快速的将净水剂和待处理水体搅拌混合均匀,出料管道408环绕船体的外周,出料管道408上均匀设置有出料支管412,使得净水剂的投放遍布船体四周,如图5,保证净水剂抛洒的均匀、高效。

从而实现净水剂进料、稀释和喷洒过程的连续性和自动化。抽水管401、进液管道403、排液总管406、出料管道408均选用PVC软管,具有一定的强度、韧度,较轻的材质可以减少船体载重,而且抗水腐蚀。进液管道403从混合装置405一侧的上部进水,形成下流式的进水方式,发挥对净水剂的水力搅拌作用。

如图2所示,曝气系统5包括曝气机501、伸缩支架504和曝气盘503,曝气机501设置在船体1上,伸缩支架504一端与船体1连接,另一端与曝气盘503连接,曝气机501通过曝气软管与曝气盘503连接。

曝气系统5设置在船体1的尾端,伸缩支架504为嵌套式伸缩结构,可通过伸缩以改变长度,曝气软管沿伸缩支架504布设,曝气盘503固定于伸缩支架504底端;将曝气机501产生气体通过曝气软管输送至曝气盘503;然后,利用曝气盘503将气体均匀输送至水体,并利用伸缩支架504根据水体的深度调节曝气盘503的深度。通过曝气产生的搅拌作用增加净水剂与水体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反应时间,或通过曝气增加净水剂与污染物的生物反应需氧量,从而提高净水剂使用效率,提高净水剂的净水效果。

优选的,伸缩支架504包括动管5042和定管5041,定管5041的顶端与船体1连接,动管5042顶端套设在定管5041的底端上,动管5042顶端的管壁设置有延伸导向片5043,延伸导向片5043和动管5042的外部设置有固定环5044,定管5041位于动管5042内的部分套设有橡胶圈,橡胶圈位于定管5041的外管壁和动管5042的内管壁之间,曝气软管穿过固定环5044。

动管5042和定管5041之间可实现相对滑动,同时在橡胶圈的作用下实现一定的摩擦阻力,防止动管5042和定管5041之间滑动脱离。曝气盘503固定在动管5042底端,曝气机501通过曝气软管与曝气盘503连通,曝气软管穿过固定环5044。

柴油发电机3分别与GPS主控系统2、搅拌电机、水泵402和曝气机501电性相连,提供运行的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固液混合装置405及水泵402将净水剂定比例稀释混合,配合可控移动船体1,针对目标水域均匀投加,大幅提升净水剂的使用效率并节约人力。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剂投加自动化,与传统的投加方式有本质的区别,目前人工投加作业依旧广泛存在,人工投加大多直接抛撒固态净水产品,不存在预先稀释混合;人工投加净水剂易聚沉,起效时间较长;人工投加工作效率低下,耗时较长,对人力资源耗费较大。或有创新的使用机械投加方式,但依旧存在无法保证净水剂与目标水体均匀混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适用性和原理的情况下本产品还可以作出适当的改进与完善,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