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泥沙河流湿地生态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8838发布日期:2019-07-27 10:19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泥沙河流湿地生态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流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泥沙河流湿地生态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内陆的许多河流流速较大,而且随着河流中水流的冲击作用,携带大量的泥沙奔流下游,汇聚海洋内,造成河流内大量的水土流失,并且对河流两岸的泥沙进行侵蚀,逐渐的造成水土流失,破坏河流两岸的生态环境,而且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河流受到工业的污染,水质变差;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对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降低水土流失,且对河流中的水质进行改善,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河流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且河流内的水质受到工业生产的污染水质变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泥沙河流湿地生态净化装置,通过在河道内沿着水流流向均匀设有沉淀区、人工湿地区和缓存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泥沙河流湿地生态净化装置,包括河道,沿着河道的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沉淀区、人工湿地区和缓存区,所述沉淀区内固定安装固沙除杂装置,所述固沙除杂装置沿着河道的水流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所述人工湿地区位于河道中间,所述人工湿地区由地基层、填充层和种植层组成,地基层为石头构成,且位于底层,所述地基层上侧为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为砂石泥土混合层,所述填充层上层为种植层,所述种植层为泥土层,所述种植层上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缓存区位于人工湿地区的下游,所述缓存区内设有第一缓存池和第二缓存池,第二缓存池位于第一缓存池水流的下游侧,所述第一缓存池内种植沉水植物,所述第二缓存池内种植有漂浮植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沙除杂装置包括固定柱、拦污层、缓冲层和固沙层,所述固定柱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固定柱之间固定安装拦污层、缓冲层和固沙层,所述拦污层、缓冲层和固沙层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拦污层为铁丝网构成,所述缓冲层和固沙层由铁丝和聚偏氯乙烯纤维网组成,铁丝和聚偏氯乙烯纤维网之间互相交叉连接组成网状的缓冲层和固沙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铁丝和聚偏氯乙烯纤维网组成的固沙层的网状孔隙比缓冲层的小,沿着河道水流方向的固沙除杂装置上的固沙层的高度逐渐增加,前后设有的固沙层的高度差为20-5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柱上均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紧定螺栓,紧定螺栓螺纹连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以固定柱的中心为中心对称设置,固定板上铰接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和固定柱下端设有倒锥形端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人工湿地区的四周设有弧形缓坡,内侧设有石笼并铺设有土工格室或土工格栅。

3、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河道内人工建设人工湿地区,在人工湿地区上游水域内均匀安装固沙除杂装置,形成沉淀区,对河道内流动的水流携带的泥沙进行沉淀,泥沙沿着均匀设的固沙除杂装置进行沉淀,在人工湿地区前侧形成浅滩避免水土流失,在人工湿地区和缓存区内分别种植有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对河道内水质进行净化,挺水植物的根系对泥土进行固定,进一步避免水土流失,通过在河道内沿着水流流向均匀设有沉淀区、人工湿地区和缓存区,不仅可以净化河道的水质,还可以对避免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多泥沙河流湿地生态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多泥沙河流湿地生态净化装置中固沙除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多泥沙河流湿地生态净化装置中A处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河道;2、沉淀区;3、人工湿地区;4、缓存区;5、弧形缓坡;6、地基层;7、填充层;8、种植层;9、挺水植物;10、第一缓存池;11、沉水植物;12、第二缓存池;13、漂浮植物;14、支撑柱;15、固定板;16、紧定螺栓;17、固定柱;18、拦污层;19、缓冲层;20、固沙层;21、螺纹孔;22、铁丝;23、聚偏氯乙烯纤维网;24、铁丝网;25、固沙除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泥沙河流湿地生态净化装置,包括河道1,沿着河道1的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沉淀区2、人工湿地区3和缓存区4,沉淀区2用于对河道1中因水冲击随着水流流动的泥沙进行拦截沉淀,避免泥沙等随着水流流失,避免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人工湿地区3为人工修建在河道1中间的人工湿地,通过建设的人工湿地一方面净化河道1内的水质,另一方便进行固沙防泥土流失,减缓水流冲击,缓存区4对从上流流失带来的泥沙进行进一步的缓存沉淀,在河道1内,沿着河水的流向,在河道1内设置多处沉淀区2、人工湿地区3和缓存区4,不仅可以净化河道1的水质,还可以对避免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沉淀区2内固定安装固沙除杂装置25,固沙除杂装置25位于人工湿地区前,且沿着河道1的水流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固沙除杂装置25包括固定柱17、拦污层18、缓冲层19和固沙层20,固定柱17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固定柱17之间固定安装拦污层18、缓冲层19和固沙层20,拦污层18、缓冲层19和固沙层20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拦污层18为铁丝网24构成,对河道1中水流携带的大件垃圾进行拦截,方便进行河道飘浮垃圾清理,缓冲层19和固沙层20由铁丝22和聚偏氯乙烯纤维网23组成,铁丝22和聚偏氯乙烯纤维网23之间互相交叉连接组成网状的缓冲层19和固沙层20,铁丝22和聚偏氯乙烯纤维网23组成的固沙层20的网状孔隙比缓冲层19的小,沿着河道1水流方向的固沙除杂装置25上的固沙层20的高度逐渐增加,前后设有的固沙层20的高度差为20-50cm,聚偏氯乙烯纤维网23和铁丝22组成的小孔隙的网状固沙层20对河道1底部水流携带的泥沙进行阻拦沉淀作用,将泥沙沉淀下,逐渐形成浅滩,随着设置的具有高度差的固沙层20,逐渐对河道1内水流携带的泥沙进行沉淀,形成内滩,避免水土流失;

固定柱17上均匀设有螺纹孔21,螺纹孔21内螺纹连接紧定螺栓16,紧定螺栓16螺纹连接固定板15,使用紧定螺栓16将固定板15固定连接固定柱17,固定板15以固定柱17的中心为中心对称设置,固定板15上铰接支撑柱14,支撑柱14和固定柱17下端设有倒锥形端头,设有的倒锥形端头的支撑柱14和固定柱17方便进行固定在河道1内,将支撑柱14固定在河道1内,使用固定板15将支撑柱14与固定柱17进行固定,支撑柱14对固定柱17进行支撑,提高固定柱17进行固定安装时的稳定性,避免长时间水流冲击造成固定柱17倾倒;

人工湿地区3位于河道1中间,人工湿地区3设有地基层6,地基层6为铺设的大块的石头层组成,地基层6上侧为填充层7,填充层7为砂石泥土混合层,填充层7上层为种植层8,种植层8为泥土层,种植层8上种植有挺水植物9,挺水植物9的选择根据河道1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选择,可以为香蒲、慈姑、芦苇、荸荠、莲、水芹、茭白荀等,种植挺水植物9对种植层8进行加固,通过挺水植物9的根系加固预防水土流失,人工湿地区3的四周设有弧形缓坡5,内侧设有石笼并铺设有土工格室或土工格栅,通过土工格室或土工格栅对人工湿地区3进行加固,减缓水流冲击;

缓存区4位于人工湿地区3的下游,缓存区4内设有第一缓存池10和第二缓存池12,第二缓存池12位于第一缓存池10水流的下游侧,第一缓存池10内种植沉水植物11,沉水植物11的选择根据河道1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选择,可以为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第一缓存池10对将河道1内水流携带的泥沙再次进行沉淀,沉淀的泥沙逐渐将第一缓存池10填充,形成平整的河底床,通过第一缓存池10内种植的沉水植物11对河水进行水质净化,第二缓存池12内种植有漂浮植物13,漂浮植物的选择根据河道1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选择,可以为凤眼莲、大漂、水鳖、满江红、槐叶萍、满江红,清萍,水萍,水芙蓉等等,漂浮植物13能够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在河道1内人工建设人工湿地区3,在人工湿地区3上游水域内均匀安装固沙除杂装置25,形成沉淀区2,对河道1内流动的水流携带的泥沙进行沉淀,泥沙沿着均匀设的固沙除杂装置25进行沉淀,在人工湿地区3前侧形成浅滩避免水土流失,在人工湿地区3和缓存区4内分别种植有挺水植物9、沉水植物11和漂浮植物13,沉水植物11和漂浮植物13对河道1内水质进行净化,挺水植物9的根系对泥土进行固定,避免水土流失。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