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用生物滴滤填料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7481发布日期:2019-07-27 10:1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污水处理用生物滴滤填料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度高、结构稳定的的污水处理用生物滴滤填料筐。



背景技术:

滴滤法是一种典型微动力污水处理技术,其工作原理是污水长期以滴状洒在块状填料表面,在污水流经的表面会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进行固、液相的物质交换,生物膜内的微生物在氧的参与下对有机物进行分解,使废水得到净化。滴滤法与其他好氧污水处理技术相比,不需要机械充氧,有效的降低能耗,在村镇污水处理领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现有的滴滤法污水处理通常是采用逐层叠加的方式设置滴滤床,现有的滴滤床大多采用逐层叠加的塑料筐,在塑料筐内填充滴滤填料,组成滴滤填料床,塑料筐强度较小,长时间使用易破损,而且塑料筐逐层叠加,位于下层的塑料筐承受压力加大,最易破损,而下层的塑料筐一旦破损,影响整个滴滤床的稳定性,容易造成滴滤床倒塌,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滴滤填料筐,它是利用混凝土浇筑填料筐,混凝土浇筑的填料筐的底板上设置滴滤孔,填料筐的内腔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生物滴滤填料设置在填料筐的内腔内,混凝土浇筑的填料筐逐层叠加,组成的滴滤床结构稳定,强度高,承压能力强,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滴滤填料筐,其中:包括筐体、内腔及滴滤孔,所述的筐体为四边形的混凝土浇筑的筐体,筐体内设置有用于填充生物滴滤填料用的内腔,所述的内腔的截面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或为圆形漏斗形结构,所述的筐体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滴滤孔。

进一步,所述的筐体的底面设置有向下的凸块,所述的凸块与筐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凸块的形状尺寸与筐体的内腔的上端开口的形状尺寸相同。

进一步,所述的筐体上端设置有吊孔,筐体两侧设置有搬运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混凝土浇筑填料筐,混凝土浇筑的填料筐的底板上设置滴滤孔,填料筐的内腔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生物滴滤填料设置在填料筐的内腔内,混凝土浇筑的填料筐逐层叠加,组成的滴滤床结构稳定,强度高,承压能力强,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

2、本实用新型的凸块的形状尺寸与筐体的内腔的上端开口的形状尺寸相同,凸台的设置,在逐层叠加填料筐时方便上下填料筐的定位与连接。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滴滤筐强度低、易破损、填料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滴滤填料筐,包括筐体1、内腔2及滴滤孔3,所述的筐体1为四边形的混凝土浇筑的筐体1,筐体1上端设置有吊孔5,筐体1两侧设置有搬运卡槽6,筐体1内设置有用于填充生物滴滤填料用的内腔2,所述的内腔2的截面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或为圆形漏斗形结构,所述的筐体1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滴滤孔3。所述的筐体1的底面设置有向下的凸块4,所述的凸块4与筐体1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凸块4的形状尺寸与筐体1的内腔2的上端开口的形状尺寸相同。

使用时,将生物滴滤填料填充在筐体1的内腔2内,然后将筐体1逐层叠加组成生物滴滤填料床即可,污水从最上层的筐体1的上层开口进入,逐层渗透滴滤,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

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