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酸氢铵沉钴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7984发布日期:2019-05-17 20:48阅读:2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酸氢铵沉钴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废水深度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酸氢铵沉钴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在钴冶炼工艺中,某些企业用碳酸氢铵从硫酸钴溶液中沉钴,得到的碳酸钴进一步煅烧生产四氧化三钴等产品。沉钴后的废水中主要成分为硫酸铵,另外,还含有若干未完全沉淀的钴离子和碳酸根、碳酸氢根等。

目前处理碳酸氢铵沉淀废水最常用的方法为蒸发脱氨工艺,即先向废水中加碱调节ph至大于12,使废水中的铵离子转化为氨分子,然后进入汽提精馏塔中脱氨,塔顶回收得到nh3≥15%的浓氨水,塔釜出水氨氮浓度低于15mg/l,主要成分为硫酸钠,沉淀除钴后调节ph至中性,然后蒸发结晶生产硫酸钠。该方法的优点是适宜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脱氨效果好,但显著缺点是设备投资大,碱耗和酸耗高(吨水碱耗硫酸镍超过100元),蒸汽和动能消耗大,运行成本高。另外,回收的氨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易生产碳酸铵结晶,造成冷凝器结垢,蒸发结晶得到的硫酸钠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氢铵沉钴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该工艺方法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实现了零排放,钴、氨和水等有价资源有效回收,循环使用,另外采用双极膜电渗析系统实现了酸碱再生,酸和碱返回系统循环使用,全流程无酸、碱消耗,蒸汽消耗少,运行成本低。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碳酸氢铵沉钴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先将所述废水进行第一次ph调节降低ph后进入树脂除钴处理,出水再经第二次ph调节后进入双极膜电渗析处理,得到的硫酸溶液返回第一次ph调节回用,得到的稀氨水进入氨水提浓处理,得到的硫酸铵稀溶液进入电渗析系统进一步浓缩;

所述氨氮提浓处理得到≥15%的浓氨水回收,清水氨氮浓度低于10mg/l。

所述双极膜电渗析处理得到的硫酸溶液还可以返回树脂除钴处理,用于树脂再生工序。

所述双极膜电渗析处理得到的稀氨水还可以进入第二次ph调节回用。

第一次ph调节将ph调至2~3。

进入树脂除钴处理的料液ph为2~3,进水流速为5~12bv/h,出水co2+含量<0.05mg/l。

第二次ph调节用氨水将ph调至6~7。

双极膜电渗析处理得到的稀氨水浓度为5%~6%。

经电渗析浓缩得到的硫酸铵浓水浓度为4%~6%。淡水氨氮浓度低于15mg/l,返回系统回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氢铵沉钴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

(2)全流程实现了零排放,钴、氨和水等有价资源有效回收,循环使用;

(3)采用双极膜电渗析系统酸碱再生,酸和碱返回系统循环使用,全流程几乎无酸、碱消耗,只有电耗,蒸汽消耗少,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镨、钕反萃取液的零排放生产工艺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碳酸氢铵沉钴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先将碳酸氢铵沉钴废水进行第一次ph调节,将ph调至2~3即2、2.1、2.2、2.3、2.4、2.5、2.6、2.7、2.8、2.9、3后进入树脂除钴处理,进入树脂除钴处理的料液ph为2~3,即2、2.1、2.2、2.3、2.4、2.5、2.6、2.7、2.8、2.9、3,进水流速保持为5~12bv/h,即5bv/h、6bv/h、7bv/h、8bv/h、9bv/h、10bv/h、11bv/h、12bv/h,出水co2+含量<0.05mg/l。

出水再经第二次ph调节,利用氨水将ph调至6~7,即6、6.1、6.2、6.3、6.4、6.5、6.6、6.7、6.8、6.9、7.0后进入双极膜电渗析处理,得到的硫酸溶液可以返回第一次ph调节处理回用,得到的稀氨水可以直接进入氨水提浓处理,得到的硫酸铵稀溶液直接进入电渗析系统进一步浓缩,经氨氮提浓处理得到≥15%的浓氨水回收,清水氨氮浓度低于10mg/l。

其中,双极膜电渗析处理得到的硫酸溶液还可以返回树脂除钴处理,用于树脂再生工序;得到的稀氨水还可以进入第二次ph调节回用。

最终,经电渗析浓缩得到的硫酸铵浓水浓度为4%~6%,4%、4.1%、4.2%、4.3%、4.4%、4.5%、4.6%、4.7%、4.8%、4.9%、5%、5.1%、5.2%、5.3%、5.4%、5.5%、5.6%、5.7%、5.8%、5.9%、6%。淡水氨氮浓度低于15mg/l,返回系统回用。

实施例1

碳酸氢铵沉钴废水硫酸铵浓度为9%,ph为6,氨氮含量为10g/l,co2+含量为10mg/l。

(1)碳酸氢铵沉钴废水先进入ph调节槽1调节ph至2;

(2)ph调节槽1出水进入除钴树脂柱,料液进水ph为2,进水流速为5bv/h。树脂穿透后,用硫酸再生,得到的硫酸钴溶液返回碳酸氢铵沉钴工序;

(3)除钴树脂柱出水co2+含量<0.05mg/l,进入ph调节槽2,用氨水调节ph为6;

(4)ph调节槽2出水进入双极膜电渗析系统,得到的5%的硫酸返回ph调节1和除钴树脂再生工序使用;得到的5%的稀氨水一部分返回ph调节槽2使用,另一部分进入氨水提浓塔,提浓得到的≥15%的浓氨水回收,清水氨氮浓度≤10mg/l,回用到工艺中。

(5)双极膜系统出来的稀盐水硫酸铵浓度为2%,进入电渗析系统浓缩,得到的浓水硫酸铵浓度为4%,返回双极膜电渗析系统;淡水氨氮浓度低于15mg/l,返回系统使用。

实施例2

碳酸氢铵沉钴废水硫酸铵浓度为10%,ph为7,氨氮含量为12g/l,co2+含量为20mg/l。

(1)碳酸氢铵沉钴废水先进入ph调节槽1调节ph至3;

(2)ph调节槽1出水进入除钴树脂柱,料液进水ph为3,进水流速为10bv/h。树脂穿透后,用硫酸再生,得到的硫酸钴溶液返回碳酸氢铵沉钴工序;

(3)除钴树脂柱出水co2+含量<0.05mg/l,进入ph调节槽2,用氨水调节ph为7;

(4)ph调节槽2出水进入双极膜电渗析系统,得到的5.5%的硫酸返回ph调节1和除钴树脂再生工序使用;得到的5.56%的稀氨水一部分返回ph调节槽2使用,另一部分进入氨水提浓塔,提浓得到的≥15%的浓氨水回收,清水氨氮浓度≤10mg/l,回用到工艺中。

(5)双极膜系统出来的稀盐水硫酸铵浓度为2.5%,进入电渗析系统浓缩,得到的浓水硫酸铵浓度为4.5%,返回双极膜电渗析系统;淡水氨氮浓度低于15mg/l,返回系统使用。

实施例3

碳酸氢铵沉钴废水硫酸铵浓度为14%,ph为9,氨氮含量为15g/l,co2+含量为60mg/l。

(1)碳酸氢铵沉钴废水先进入ph调节槽1调节ph至3;

(2)ph调节槽1出水进入除钴树脂柱,料液进水ph为3,进水流速为12bv/h。树脂穿透后,用硫酸再生,得到的硫酸钴溶液返回碳酸氢铵沉钴工序;

(3)除钴树脂柱出水co2+含量<0.05mg/l,进入ph调节槽2,用氨水调节ph为7;

(4)ph调节槽2出水进入双极膜电渗析系统,得到的6%的硫酸返回ph调节1和除钴树脂再生工序使用;得到的6%的稀氨水一部分返回ph调节槽2使用,另一部分进入氨水提浓塔,提浓得到的≥15%的浓氨水回收,清水氨氮浓度≤10mg/l,回用到工艺中。

(5)双极膜系统出来的稀盐水硫酸铵浓度为3%,进入电渗析系统浓缩,得到的浓水硫酸铵浓度为6%,返回双极膜电渗析系统;淡水氨氮浓度低于15mg/l,返回系统使用。

实施例4

某企业碳酸氢氨沉钴废水,ph=8.3,氨氮含量为11.76g/l,碳酸根为1.25g/l,co2+为45mg/l。

步骤1:上述碳酸氢铵沉钴废水先用5%硫酸调节ph至2.7;

步骤2:步骤1出水进入树脂除钴工序,料液ph为2.7,进水流速为12bv/h,出水co2+含量为0.01mg/l。树脂穿透后,用5%硫酸再生,得到的硫酸钴溶液返回碳酸氢铵沉钴工序;

步骤3:步骤2出水进入ph调节2,用5%氨水调节ph为6;

步骤4:步骤3出水进入双极膜电渗析系统,得到的5%硫酸返回步骤1和步骤2的树脂再生工序使用;得到的5%的稀氨水一部分返回步骤3使用,另一部分进入氨水提浓工序,提浓得到的≥15%的浓氨水回收,清水氨氮浓度低于10mg/l,回用到工艺中。

步骤5:步骤4出水的稀盐水硫酸铵浓度为2%,进入电渗析系统浓缩,得到的浓水硫酸铵浓度为4%,返回双极膜电渗析系统;淡水氨氮浓度低于15mg/l,返回系统使用。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