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海参圈水绵的菌藻联合制剂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15471发布日期:2019-08-13 19:20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防控海参圈水绵的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复合芽孢杆菌菌剂-小球藻联合研制方法及其在海参养殖区域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海水养殖最发达的国家,养殖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海参位列海产八珍之首,具有极高的营养、药用及经济价值。近年来海参养殖业蓬勃发展,由于海参圈养殖面积较大,养殖过程中大量饵料和粪便不断积累,使养殖海水中有害物质增长迅速,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水质恶化,导致有害藻类过剩生长与病菌滋生,严重影响海参的养殖环境。其中,水绵是海参圈中最常见的有害大型藻类之一,水绵过盛生长包裹缠绕海参甚至勒死海参,其死亡腐烂后藻体耗氧加速,并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导致海参圈养殖水体愈加恶化,进而导致海参中毒死亡,造成海参养殖业损失严重。

虽然人工除藻或使用化学除藻剂具有一定防治水绵的效果,但只是短暂除藻。这两种方法不仅会使水绵产生抗药性,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而且还会对海参的生长环境造成伤害。随着现代水产养殖业逐步向绿色、环保和无公害方向发展,水产养殖已广泛使用微生物及其微生态制剂来修复养殖环境。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主要推动者。目前水产养殖应用广泛的微生物及微生态制剂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等。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能够迅速分解养殖水体中的过剩饵料和排泄物等,降解有害物质含量等。

若仅使用微生态制剂,当其大量繁殖时会使养殖水体缺氧甚至易造成水体的不平衡菌相,因此加入微藻能够更加有效降解养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增加溶氧量及微藻优质饵料等,调节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有利于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对海参无毒害作用,且绿色安全、无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菌藻联合制剂的制备使用,调节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达到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从而显著防控海参圈中的水绵,促进海参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藻联合制剂,“b-jklc”组合剂和小球藻藻剂混合而成,可有效防控海参圈中的水绵。所述“b-jklc”组合剂包含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methylotrophicus)和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laterosporus),所述小球藻藻剂使用最具潜力的生物质资源小球藻。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控海参圈水绵的菌藻联合制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蜡样芽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分别进行发酵富集,液体培养基为2216e液态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5~30℃,ph为6.5-7.5,培养36-48h,得到对数生长期的芽孢杆菌发酵液;

s2、采用平板计数法分别调整上述s1中的四种芽孢杆菌发酵液浓度至108-1010cfu/ml,之后将四种芽孢杆菌发酵液等体积混合制成混合菌液;

s3、向上述s2所得的混合菌液中加入8~12%质量的菌液保护剂,得到混合液;

s4、将s3中所得混合液与矿物质载体按照体积质量比1:0.5ml/g的比例混合,然后真空冷冻干燥24-36h,制成“b-jklc”组合剂;

s5、取小球藻藻种,按照小球藻藻种与se培养液比例1:2加入se培养液,培养温度为28-30℃,ph为9.5-10.5,在光照充足且持续振荡的条件下进行小球藻的培养,至小球藻密度大于等于0.5g/l,制成小球藻藻剂;

s6、“b-jklc”组合剂以海参圈每立方米使用100~150g、小球藻藻剂以水体体积1~3%的使用量,构成菌藻联合制剂。

优选方式下,所述菌液保护剂为脱脂奶粉、甘油、蔗糖或明胶;所述矿物质载体为沸石粉。

优选方式下,步骤s5中,培养温度为30℃,ph为10.5,在光照充足且持续振荡的条件下进行小球藻的培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控海参圈水绵的菌藻联合制剂的使用方法,在四月末的春季养殖期,将上述方法制备所得菌藻联合制剂均匀撒在海参圈中,每10~15天/次;

其中,“b-jklc”组合剂以海参圈每立方米使用100~150g、小球藻藻剂以水体体积1~3%的使用量,构成菌藻联合制剂。

本发明的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述四种芽孢杆菌均对海参没有安全性风险,无致病性,可作为海参的益生菌使用;

2、本发明利用海水养殖的“b-jklc”组合剂和小球藻藻剂两者之间相互制约与相互依存的作用特点来防控海参圈中的水绵;

3、本发明四种芽孢杆菌通过矿物质载体沸石粉而保持其较高的活性与吸附性,更加有利于在海参养殖水体中进行防控与降解作用;

4、本发明所用的材料全部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且成本低廉,便于运输和储存你,可实现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做出清楚、完整的表述。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在2216e液态培养基中分别发酵培养蜡样芽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培养温度为30℃,ph为7.5,培养时间为48h,得到蜡样芽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发酵液,分别调节四种芽孢杆菌发酵液浓度至1×108cfu/ml,将四种芽孢杆菌菌液混合得到混合菌液;将上述四种芽孢杆菌混合菌液与矿物质载体沸石粉混合,体积质量比为1:0.5ml/g,然后真空冷冻干燥36h,制成“b-jklc”组合剂。

取小球藻藻种,按照小球藻藻种与se培养液比例1:2加入se培养液,培养温度为30℃,ph为10.5,在光照充足且保持振荡的条件下进行小球藻的培养,至小球藻密度为0.5g/l,制成小球藻藻剂。

海参圈水深2米时,“b-jklc”组合剂使用量为150g/m3,小球藻藻剂使用量为海参养殖水体体积的3%,按照其使用量,将制成的“b-jklc”组合剂和小球藻藻剂混合制成菌藻联合制剂。

实施例2

实验室水族箱范围内,分为组一空白对照组、组二“b-jklc”组合剂、组三小球藻藻剂组和组四菌藻联合制剂组,共四组,每组六个平行,实验周期为15天。其中,每一组都加入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一初始状态下采集的水绵50g。组一只加入水绵50g,组二在加入50g水绵的基础上仅加入上述配制的“b-jklc”组合剂,组三在加入50g水绵的基础上仅加入小球藻藻剂,组四在加入50g水绵的基础上加入上述配制的菌藻联合制剂。实验中菌藻联合制剂使用情况为每两天向实验水族箱中加入上述配制的有菌藻联合制剂3g。

实验表明,组一空白对照组的水绵呈绿色,生长状况良好,而其它三组水绵相比于组一均呈聚团云朵状,中间墨绿色,边缘为黄色,且水绵藻丝易断,水绵大部分趋于死亡状态。相比之下,组四菌藻联合制剂组中水绵团减少,水绵体积也显著减少,水绵黄化、老化较明显,经显微镜观察,水绵藻细胞已严重破碎呈死亡状态。组二仅用“b-jklc”组合剂或组三仅用小球藻藻剂防控水绵的效果不如组四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好。在实验周期15天内,相比于组一,组四菌藻联合制剂组,水绵的质量从50.0g减少至10.3g,水绵蛋白浓度下降59.32%,丙二醛升高67.23%,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叶绿素a分别下降24.87%、65.25%、55.81%、39.84%,表明水绵藻细胞破裂水绵趋于死亡状态,外界环境对水绵造成的胁迫,引起水绵藻细胞内活性物质及环境应激酶活性的变化。组四实验结果比组二和组三效果显著。因此,组四菌藻联合制剂能使水绵质量大幅度减少,有效降低水体中有害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浓度及化学需氧量的含量,水质变好,更有利于海参的生长,并且经海参饲喂试验证明,本发明对海参无毒害作用。

实施例3

中试放大试验海参圈养殖水体,以一个海参圈为一个实验组进行实验,分为组一空白对照组、组二“b-jklc”组合剂组、组三小球藻藻剂组和组四菌藻联合制剂组,共四组。其中海参圈水深为2米,菌藻联合制剂的配制为“b-jklc”组合剂使用量为150g/m3,小球藻藻剂使用量为海参养殖水体体积的3%,按照其使用量配制组四的菌藻联合制剂。通过对海参圈中水绵的生长量以及在不同海参圈范围内打捞水绵样品对水绵团进行肉眼观测,是否发黄易断,以及对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浓度及化学需氧量的含量进行监测。实验表明,经肉眼观察水绵与相关指标的测量,组一空白对照组水绵肆意疯长,阻挡光线透射,造成腐烂水绵较多,水质较差,同时水化指标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浓度及化学需氧量呈上升趋势,海参死亡严重,而相比之下,组四菌藻联合制剂控制水绵生长较明显,水质较好,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及化学需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能达到《渔业水质标准》要求,氨氮含量低于0.02mg/l,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3mg/l,硫化物含量低于0.2mg/l,化学需氧量含量低于2.5mg/l,,海参生长状况良好。经水体指标的测量,组四海参圈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及化学需氧量的含量均比其它三组含量低并达到《渔业水质标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