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水源地的生态防污与护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66799发布日期:2020-03-06 08:3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护水源地的生态防污与护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水源地防污护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水源地的生态防污与护坡方法。



背景技术:

为保证居民生活用水质量,加强城市水源地保护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通常建造生态护坡来对水源地进行保护,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现有的生态护坡多为缓坡状,并且在缓坡上种植植物对土地进行根系固化,还有的是通过在护坡表面设置耐冲蚀面,防止水土流失,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且能够进行优势互补,目前,两种方式结合的方式已经得到了利用,但是组合方式很是简单,不能对水体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和优化,如一些护坡建设时通过整体涂覆水泥层或者通过地钉固定砖块,减少了植物种植面积,也导致不能对垃圾和泥土进行有效拦截,容易使水源地水质受到污染。

因此,发明一种保护水源地的生态防污与护坡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水源地的生态防污与护坡方法,通过多段缓冲坡与净化坑道结合,减少防护坡坡度,延缓水流速,使用六边防护砖和连接环组合成护坡层面,并设置植物护坡,防止水土流失,净化坑道内蓄水净化并种植水生植物养护水体环境,并使用过滤袋过滤水体,提高水质环境质量,设置多种拦截结构多级拦截,提高水源地生态防污效果,通过连接环固定六边防护砖,无需全面打桩,施工方便快速,且水流从过水道流过,从过水孔对圆形种植孔内进行渗透,能够有效排水的同时对护坡植物进行灌溉,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护坡面铺设复杂,不能有效对水体环境进行防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保护水源地的生态防污与护坡方法,包括生态防护坡体,所述生态防护坡体由多段缓冲坡和净化坑道组成,所述净化坑道设置在相临两个缓冲坡之间,所述缓冲坡顶部设有护坡层面,所述护坡层面由若干均匀分布的六边防护砖和连接环组成;

所述生态防护坡体表面设有生物防护系统,所述净化坑道底部设有排水系统,所述生态防护坡体表面还设有防污过滤系统;

所述六边防护砖设置为正六面体,所述六边防护砖顶部轴心处设置有圆形种植孔,所述圆形种植孔外侧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设置为正六边形环,所述挡水板中相对的两侧面设有对称分布的多个过水孔,所述六边防护砖外侧六个边角处均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顶部两侧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卡接凸块,所述挡水板外侧六个边角处均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连接环内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连接环外侧壁与第二弧形槽相匹配,所述连接环内侧壁与卡接凸块外侧壁相匹配,具体步骤如下:

s1:开挖河道,并培基建造水源地护坡,将护坡建造成梯级缓降段;

s2:在梯级缓降段护坡修整缓冲坡和净化坑道,并对缓冲坡进行表面平整和压实,同时对净化坑道进行固化处理;

s3:使用六边防护砖在缓冲坡铺设护坡层面,并使用连接环使其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在净化坑道内建造排水系统,用于净化坑道内部清理,安装完成后清理护坡层面和净化坑道表面杂质;

s4:在生态防护坡体表面构建生物防护系统,用于植物环保护坡;

s5:在生态防护坡体表面构建防污过滤系统,用于拦截各位置不同层次的污染物。

进一步地,所述s3中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和密封阀,所述排水管道埋设在净化坑道底部,所述密封阀用于排水管道的封闭和打开,所述排水管道的输出端设有排污泵。

进一步地,所述s4中生物防护系统包括丛林防风带、灌木防护带、花盆美化带和水生植物带,所述丛林防风带设置在生态防护坡体顶端,所述灌木防护带设置在圆形种植孔内部,所述花盆美化带设置于三个六边防护砖连接处由第一弧形槽组成的放置槽内,所述花盆美化带通过盆栽种植,所述水生植物带设置为水生植物,且设置在净化坑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s5中防污过滤系统包括拦截网、过滤网兜和过滤袋,所述拦截网设置在生态防护坡体顶端,所述净化坑道靠近生态防护坡体顶端的一侧设有过滤网兜,所述净化坑道靠近生态防护坡体底端的一侧设有防护栏网,所述防护栏网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护栏网之间设有过滤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保护水源地的生态防污与护坡方法,所述过滤袋内设有过滤混料,所述过滤混料由秸秆碎料和活性炭复合制成,所述秸秆碎料和活性炭的混合比例设置为2-4:1。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与卡接凸块的宽度比设置为2:1,相邻两个所述挡水板之间组合形成过水道。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坡的倾斜角度设置为30-60°,所述护坡层面与缓冲坡贴合。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多段缓冲坡与净化坑道结合,减少防护坡坡度,延缓水流速,使用六边防护砖和连接环组合成护坡层面,并设置植物护坡,防止水土流失,净化坑道内蓄水净化并种植水生植物养护水体环境,并使用过滤袋过滤水体,提高水质环境质量,设置多种拦截结构多级拦截,提高水源地生态防污效果,通过连接环固定六边防护砖,无需全面打桩,施工方便快速,且水流从过水道流过,从过水孔对圆形种植孔内进行渗透,能够有效排水的同时对护坡植物进行灌溉,放置槽内安放花盆美化带,美化环境,与现有技术相比,护坡面铺设方便,能够有效对水体环境进行防护;

2、通过过滤网兜和过滤袋配合净化坑道过滤水质,在净化坑道内种植水生植物和抛洒鱼苗,能够对资源有效利用,提高区域收入,扩大水域治理的资金来源,在建造净化坑道时,埋设排水管道,并使用密封阀密封管道通孔,在对净化坑道水体进行更换或者对其底部进行清理时,控制密封阀打开管道通孔,使用排污泵进口进行抽水,清理方便快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生态防护坡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护坡层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六边防护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六边防护砖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六边防护砖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3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图1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生态防护坡体、2缓冲坡、3净化坑道、4护坡层面、5六边防护砖、51圆形种植孔、52挡水板、53过水孔、54第一弧形槽、55卡接凸块、56第二弧形槽、57定位槽、6连接环、7排水管道、8密封阀、9拦截网、10过滤网兜、11过滤袋、12过水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9所示的一种保护水源地的生态防污与护坡方法,包括生态防护坡体1,所述生态防护坡体1由多段缓冲坡2和净化坑道3组成,所述净化坑道3设置在相临两个缓冲坡2之间,所述缓冲坡2顶部设有护坡层面4,所述护坡层面4由若干均匀分布的六边防护砖5和连接环6组成;

所述生态防护坡体1表面设有生物防护系统,所述净化坑道3底部设有排水系统,所述生态防护坡体1表面还设有防污过滤系统;

所述六边防护砖5设置为正六面体,所述六边防护砖5顶部轴心处设置有圆形种植孔51,所述圆形种植孔51外侧顶端固定连接有挡水板52,所述挡水板52设置为正六边形环,所述挡水板52中相对的两侧面设有对称分布的多个过水孔53,所述六边防护砖5外侧六个边角处均设有第一弧形槽54,所述第一弧形槽54顶部两侧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卡接凸块55,所述挡水板52外侧六个边角处均设有第二弧形槽56,所述连接环6内侧开设有定位槽57,所述连接环6外侧壁与第二弧形槽56相匹配,所述连接环6内侧壁与卡接凸块55外侧壁相匹配,具体步骤如下:

s1:开挖河道,并培基建造水源地护坡,将护坡建造成梯级缓降段;

s2:在梯级缓降段护坡修整缓冲坡2和净化坑道3,并对缓冲坡2进行表面平整和压实,同时对净化坑道3进行固化处理;

s3:使用六边防护砖5在缓冲坡2铺设护坡层面4,并使用连接环6使其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在净化坑道3内建造排水系统,用于净化坑道3内部清理,安装完成后清理护坡层面4和净化坑道3表面杂质;

s4:在生态防护坡体1表面构建生物防护系统,用于植物环保护坡;

s5:在生态防护坡体1表面构建防污过滤系统,用于拦截各位置不同层次的污染物。

所述s3中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7和密封阀8,所述排水管道7埋设在净化坑道3底部,所述密封阀8用于排水管道7的封闭和打开,所述排水管道7的输出端设有排污泵;

所述s4中生物防护系统包括丛林防风带、灌木防护带、花盆美化带和水生植物带,所述丛林防风带设置在生态防护坡体1顶端,所述灌木防护带设置在圆形种植孔51内部,所述花盆美化带设置于三个六边防护砖5连接处由第一弧形槽54组成的放置槽内,所述花盆美化带通过盆栽种植,所述水生植物带设置为水生植物,且设置在净化坑道3内部,净化坑道3靠近过滤袋11的一侧低于净化坑道3远离过滤袋11的一侧,在过水时,净化坑道3内部水满后溢流出净化坑道3,并通过过滤袋11过滤净化,净化效率高;

所述s5中防污过滤系统包括拦截网9、过滤网兜10和过滤袋11,所述拦截网9设置在生态防护坡体1顶端,所述净化坑道3靠近生态防护坡体1顶端的一侧设有过滤网兜10,过滤网兜10能够有效过滤固体垃圾,且便于统一清理,所述净化坑道3靠近生态防护坡体1底端的一侧设有防护栏网,所述防护栏网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护栏网之间设有过滤袋11,更换过滤袋11时,从两个防护栏网中取出过滤袋11即可。

实施方式具体为:将生态防护坡体1设置为多段缓冲坡2和净化坑道3的组合形式,减少防护坡坡度,延缓水流速,同时有效过滤,使用六边防护砖5和连接环6组合成护坡层面4,形成完整覆盖面,在圆形种植孔51内种植灌木防护带,在生态防护坡体1顶端种植丛林防风带,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净化坑道3内蓄水净化并种植水生植物养护水体环境,并使用过滤袋11过滤水体,提高水质环境质量,设置多种拦截结构多级拦截,提高水源地生态防污效果,通过连接环6固定六边防护砖5,无需全面打桩,施工方便快速,且水流从过水道12流过,从过水孔53对圆形种植孔51内进行渗透,能够有效排水的同时对护坡植物进行灌溉,放置槽内安放花盆美化带,美化环境,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护坡面铺设复杂,不能有效对水体环境进行防护的问题。

实施例1:

所述过滤袋11内设有过滤混料,所述过滤混料由秸秆碎料和活性炭复合制成,所述秸秆碎料和活性炭的混合比例设置为2:1;

所述定位槽57与卡接凸块55的宽度比设置为2:1,相邻两个所述挡水板52之间组合形成过水道12;

所述缓冲坡2的倾斜角度设置为30°,所述护坡层面4与缓冲坡2贴合。

实施例2:

所述过滤袋11内设有过滤混料,所述过滤混料由秸秆碎料和活性炭复合制成,所述秸秆碎料和活性炭的混合比例设置为3:1;

所述定位槽57与卡接凸块55的宽度比设置为2:1,相邻两个所述挡水板52之间组合形成过水道12;

所述缓冲坡2的倾斜角度设置为45°,所述护坡层面4与缓冲坡2贴合。

实施例3:

所述过滤袋11内设有过滤混料,所述过滤混料由秸秆碎料和活性炭复合制成,所述秸秆碎料和活性炭的混合比例设置为4:1;

所述定位槽57与卡接凸块55的宽度比设置为2:1,相邻两个所述挡水板52之间组合形成过水道12;

所述缓冲坡2的倾斜角度设置为60°,所述护坡层面4与缓冲坡2贴合。

使用演示模型模拟演示三种实施例中的方案护坡效果,使用砂砾石和黏土作为地基层和表面覆盖层,根据实施例1-3中的缓冲坡2的倾斜角度建造三个高为1m的实验模型,并在三个实验模型表层覆盖护坡层面4模型,构建完成后分别在三个实验模型中放置三种规格的过滤混料,随后使用含有泥沙的污水进行过水测试,测试完成后,抽取模型底部水质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能够对护坡进行有效防护,能够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截留泥沙,并对水质进行净化,相比较实施例1-3,实施例2中的水质最优,而且表面覆盖层能够被保护而侵蚀,该实施例最适合实际护坡建设。

本发明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9,将生态防护坡体1设置为多段缓冲坡2和净化坑道3的组合形式,减少防护坡坡度,延缓水流速,同时有效过滤,使用六边防护砖5和连接环6组合成护坡层面4,形成完整覆盖面,在圆形种植孔51内种植灌木防护带,在生态防护坡体1顶端种植丛林防风带,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净化坑道3内蓄水净化并种植水生植物养护水体环境,并使用过滤袋11过滤水体,提高水质环境质量,设置多种拦截结构多级拦截,提高水源地生态防污效果,通过连接环6固定六边防护砖5,无需全面打桩,施工方便快速,且水流从过水道12流过,从过水孔53对圆形种植孔51内进行渗透,能够有效排水的同时对护坡植物进行灌溉,放置槽内安放花盆美化带,美化环境,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护坡面铺设复杂,不能有效对水体环境进行防护的问题;

参照说明书附图1、2和9,净化坑道3配合过滤网兜10和过滤袋11过滤水质,同时净化坑道3内种植水生植物和抛洒鱼苗,能够对资源有效利用,提高区域收入,扩大水域治理的资金来源,同时,在建造净化坑道3时,埋设排水管道7,并使用密封阀8密封管道通孔,在对净化坑道3水体进行更换或者对其底部进行清理时,控制密封阀8打开管道通孔,使用排污泵进口进行抽水,清理方便快速。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