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填埋场膜下填埋气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5546发布日期:2020-01-07 09:3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填埋场膜下填埋气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填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膜下填埋气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垃圾填埋气回收后有着广泛的应用途径,如发电或作为燃料能源,其中用作内燃机发电是最为普遍的利用方式。填埋气发电不像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样存在二次污染需要处理,在填埋气被集中收走后,还可增加垃圾场20%的填埋库容量,符合国家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等政策。

以往,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垃圾上覆盖黏土或渣土,尽量让生活垃圾不裸露。如今,在逐渐以hdpe膜(高密聚乙烯)取代覆土的覆盖方式。而目前现有的覆膜方式,往往覆膜区中心点和一些高坡上应力大,容易产生裂纹和破洞,导致填埋气散发;且由于膜下气体无序迁移,使得气体不易收集,能耗大且收气不完整。因而,如何有效应用hdpe膜覆盖填埋场,防止恶臭气体无序散发,实现雨污分流减少雨水冲淋垃圾产生大量垃圾渗滤液。如何有效收集膜下积累的填埋气体,消除其给填埋场的安全运营带来隐患,成为新的研究内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膜下填埋气收集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填埋场膜下填埋气收集系统,包括覆膜、按压固定部件、集气管和抽气装置;垃圾填埋场上的垃圾体包括不同区域的若干个垃圾体单元,所述垃圾体单元的边缘设有填埋沟槽;所述覆膜设于垃圾填埋场上垃圾体单元的表面;所述按压固定部件设于所述填埋沟槽内且按压于沟槽内覆膜上,用于按压固定所述覆膜;所述集气管包括集气总管和集气支管,所述集气支管分设于各垃圾体单元上,所述集气支管的一端插设于垃圾体单元内,另一端与集气总管连通;所述抽气装置与所述集气总管的输出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述覆膜包括至少两块子覆膜,覆于垃圾填埋场上垃圾体单元的表面;所述子覆膜之间搭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垃圾体单元的表面呈矩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子覆膜的宽边与所述垃圾体单元的表面宽边对齐设置;所述子覆膜之间搭边连接,且搭接边设于所述填埋沟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集气支管包括水平集气支管和竖直集气支管,所述竖直集气支管的一端插设于垃圾体单元内,另一端与所述水平集气支管连通,所述水平集气支管的输出端与所述集气总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集气支管插设于垃圾体单元的中心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各垃圾体单元中心处对应的覆膜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集气支管通过所述通孔插设于垃圾体单元内,且所述集气支管与所述覆膜之间设有密封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集气总管、所述集气支管和所述密封连接件均由hdpe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所述集气支管上插设于垃圾体单元内的一段管壁上设有若干孔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管壁设有孔洞的一段集气支管上包裹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膜下填埋气收集系统,其通过将垃圾填埋场上垃圾体划分为不同区域的若干个垃圾体单元,并在垃圾体单元的边缘设置填埋沟槽,在垃圾填埋场上垃圾体单元的表面设置覆膜,而后在各垃圾体单元边缘的覆膜上按压设置按压固定部件并将按压固定部件设于填埋沟槽内,以按压固定覆膜,从而可将覆膜对应各垃圾体单元划分区域,由此,可避免出现集中的覆膜区中心点,使覆膜上的应力被分散,不易产生裂纹和破洞,可提高覆膜的稳固性,覆膜不易被大风吹起掀翻,不易被雨水冲破。另外,通过以上对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体进行区域划分,再在各垃圾体单元内插设连通集气总管的集气支管,集气总管的输出端连接抽气装置,从而可利用抽气装置分别通过集气支管收集对应区域的垃圾体单元内部的填埋气体,各区域填埋气体的收集相对独立,使得气体收集更容易;由于填埋气体中的主要气体是甲烷,其比空气轻,因此其向各区域顶部运动的趋势明显,气体无序迁移的现象减轻,可使得收气更容易,收气效果明显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垃圾填埋场膜下填埋气收集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而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垃圾填埋场膜下填埋气收集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垃圾填埋场膜下填埋气收集系统包括覆膜2、按压固定部件(图中未示出)、集气管3和抽气装置(图中未示出)。

覆膜2覆盖于垃圾填埋场上垃圾体1的表面,垃圾填埋场上的垃圾体1包括为不同区域的若干个垃圾体单元,垃圾体单元的边缘设置有填埋沟槽12;其中,若干可为2个、3个、5个或其他多个,填埋沟槽12具有一定深度且内部平整;填埋沟槽12的深度一般为0.5米左右。在本实施例中,垃圾体填埋场上的垃圾体1被横向和纵向划分为若干个表面呈矩形的垃圾体单元,每个垃圾体单元的尺寸为6×16平方米;其中,将与垃圾体单元宽边平行的方向定义为横向,将垃圾体单元长边平行的方向定义为纵向;相应地,填埋沟槽12包括横向填埋沟槽121和纵向填埋沟槽122。根据垃圾填埋场上垃圾体1的表面积和所采用覆膜2的尺寸大小,覆膜2具体设计为包括至少两块子覆膜。在本实施例中,覆膜2包括多块子覆膜,覆于垃圾填埋场上垃圾体单元的表面,子覆膜之间搭边连接。子覆膜具体可采用hdpe膜,厚度为1.0mm,规格为8×100米。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尺寸和材质的覆膜。

按压固定部件设于填埋沟槽12内且按压于沟槽内的覆膜2上,用于按压固定覆膜2。按压固定部件具体可为沙袋、废弃轮胎或其他具有一定重量的部件。通过设置填埋沟槽12和按压固定部件,可通过按压固定部件将覆膜2按压于填埋沟槽12内,从而实现对覆膜2的稳固按压固定,覆膜不易被大风吹起掀翻,不易被雨水冲破;另外,可实现对填埋气体的分区收集,大大减少填埋区内气体的无序迁移现象,使气体收集起来更容易和更完全,还且可分散覆膜的应力,使其不易产生裂纹和破洞。在本实施例中,子覆膜的宽边与垃圾体单元的表面宽边对齐设置,子覆膜搭边连接,且搭接边设于填埋沟槽12内,按压固定部件按压于覆膜2上且设于填埋沟槽12内。其中,通过将子覆膜的宽边与垃圾体单元的表面宽边对齐设置,在设置操作过程中,可尽量利用覆膜2的纵向长度,减少裁膜工作量,避免材料浪费;通过将子覆膜的搭接边设于平整的填埋沟槽12内,可利于搭接工作的开展,并且可减少表面不平整导致搭接失误,以及接缝不完全导致填埋气泄漏的问题,也有利于子覆膜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填埋沟槽12可与填埋场周边的截洪沟相连通以排水。

集气管3包括集气总管31和集气支管32,集气支管32分设于各垃圾体单元上,集气支管32的一端插设于垃圾体单元内,另一端与集气总管31连通;抽气装置与集气总管31的输出端连通。集气总管31和集气支管32均可采用hdpe管。在本实施例中,集气支管32包括水平集气支管321和竖直集气支管322,竖直集气支管322的一端插设于垃圾体单元内,另一端与水平集气支管321连通,水平集气支管321的输出端与集气总管31连通。为了防止杂物进入管内造成管体堵塞,可在集气支管32上插入垃圾体单元内的一侧管口处设有过滤网。另外,为了利于填埋气的收集,可将集气支管32上插入垃圾体单元内的一段管壁上设置若干孔洞;同样地,为了防止杂物进入管内,可在设有孔洞的一段集气支管32外壁上包裹过滤网,过滤网具体可采用三维植被网。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各区域气体收集完全,可将集气支管32插设于垃圾体单元的中心处,具体可在各垃圾体单元中心处对应的覆膜2上开设通孔,集气支管32通过通孔插设于垃圾体单元内。为了避免在通孔处覆膜2与集气支管32之间存在间隙,造成填埋气泄漏,可在集气支管32和覆膜2之间设置密封连接件;密封连接件也可采用hdpe材料制成。

以上图1所示垃圾填埋场膜下填埋气收集系统具体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设置:

(1)可利用全站仪、经纬仪、钢尺、皮尺等将整个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体1上沿横向和纵向直线测量放线,用石灰线标记分块,每块大小为6×16平方米,以将垃圾填埋场上的垃圾体1划分若干个表面呈矩形的垃圾体单元。然后用挖机沿石灰线挖沟、分块、压平、整形,形成沟深约0.5米且纵横交错的填埋沟槽12。将与垃圾体单元宽边平行的方向定义为横向,该方向上对应的填埋沟槽为横向填埋沟槽121;将垃圾体单元长边平行的方向定义为纵向,该方向上对应的填埋沟槽为纵向填埋沟槽122。具体地,再对垃圾填埋场上的垃圾体进行划分时,可根据所选用覆膜2的大小对垃圾体进行划分,使垃圾体单元的表面宽边稍小于覆膜2的宽边,进而可使后续覆膜之间进行搭边连接时可在平整的填埋沟槽12中进行,填埋沟槽表面平整,便于覆膜之间搭边连接的开展,保证搭接的完全和严密。

(2)将覆膜2的宽边与最边侧的垃圾体单元的宽边对齐,并将端部埋入横向填埋沟槽121内,将覆膜2的两侧埋入纵向填埋沟槽122内,并用沙袋或废弃轮胎等按压固定部件压实;沿纵向方向不断覆膜,经过横向填埋沟槽121的部分埋入对应的填埋沟槽内,并用按压固定部件压实,直至覆盖完该纵列的垃圾体单元或该卷覆膜用尽;若该纵列垃圾体单元未被覆盖完全,该卷覆膜用尽,可使用新的一卷覆膜,在前一卷覆膜所覆盖的最后一横向填埋沟槽121内进行搭接,并在所搭接的覆膜2上设置按压固定部件,以实现覆膜2之间稳定的搭接,而后按以上类似方法继续覆膜,直至该纵列垃圾体单元被覆盖完全。

(3)在相邻的位置用同样的方法覆膜。由于图1中所示实施例中所采用覆膜2的宽度稍大于垃圾体单元的表面宽边,每卷覆膜覆盖一纵列上的垃圾体单元,在覆盖相邻纵列的垃圾体单元时,相邻的覆膜2在纵向上的纵向填埋沟槽122内搭边连接,纵向方向形成长距离搭边,搭边的宽度一般约0.5米;将搭边清理干净后接缝焊接,并用按压固定部件压实,直至整个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体单元覆膜完成。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宽度稍大于n(n≥2)个垃圾体单元的表面宽边的覆膜,每卷覆膜可覆盖n个纵列的垃圾体单元,经过纵向填埋沟槽和横向填埋沟槽的部分可埋入对应的填埋沟槽内,并用沙袋或废弃轮胎等按压固定部件压实,再按与以上类似的方法进行覆膜,直至覆膜完成。

在某些情况下(如边角区域),也可不将覆膜2的连接位置设于填埋沟槽12内,根据覆膜2的使用情况,直接将覆膜2进行搭边连接,连接方式具体可采用接缝焊接的方式。

(4)在每个垃圾体单元的中心和对应覆膜2上开孔,将hdpe集气支管32的一头通过覆膜2上的开孔埋入垃圾体单元内,另一头露出;为了避免在开孔处覆膜2与集气支管32之间存在间隙,造成填埋气泄漏,采用同等材质的hdpe膜将覆膜2与hdpe集气支管32之间的空隙粘补密封;再用管道将露出的集气支管32连接汇集至输出端连接抽气装置的集气总管31。hdpe集气支管32可采用hdpe三管,其两头插入垃圾体单元内,一头漏出。

由上所得垃圾填埋场膜下填埋气收集系统通过将垃圾填埋场上垃圾体划分为不同区域的若干个垃圾体单元,并在垃圾体单元的边缘设置填埋沟槽,在垃圾体单元表面设置覆膜,并在各垃圾体单元边缘的覆膜上按压设置按压固定部件并将按压固定部件设于填埋沟槽内,以按压固定覆膜,可避免出现集中的覆膜区中心点,使覆膜上的应力被分散,不易产生裂纹和破洞,可提高覆膜的稳固性,覆膜不易被大风吹起掀翻,不易被雨水冲破;另外,可利用抽气装置分别通过集气支管收集对应区域垃圾体单元内部的填埋气体,各区域填埋气体的收集相对独立,填埋区内气体的无序迁移现象减轻,使得气体收集更容易,收气效果明显提升。在平整的填埋沟槽内进行搭边焊接工作,有利于焊接工作的开展,减少了表面不平整容易导致的焊接失误,也有利于按压固定。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述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